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古代文明的政治和社会学研究的专著在肯定了工商业文明进步性的同时,作者立足于古典社会政治理论对现代文明的“异化”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批判。对人性的讨论是本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野蛮民族的历史、政策和艺术的历史、国家的末落、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等等。论证详析,见解深刻。
作者简介 · · · · · ·
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 , 1723 - 1816) 是18 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之一。18 世纪, 在法国启蒙运动发生的同时, 英伦北部的苏格兰有着另一场启蒙运动, 他们倡导的原则与法国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 具体表现在: 他们几乎一致反对自然状态说和社会契约论, 对理性普遍采取低调态度或者有着不同的解释, 强调情感的力量, 并从英国传统的经验主义出发, 对社会变迁的原因和规律、对商业文明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释。其中著名的思想家有大卫·休谟、亚当·斯密等等, 在他们当中, 亚当·弗格森对新兴的商业文明进行了颇有先见的批判, 使他与休谟和斯密对近代商业文明的乐观主义相区别开来, 也意味着弗格森的社会思想与苏格兰启蒙运动学术主流相左。
目录 · · · · · ·
中译本序
第一章论人性的普遍特征
第一节关于蒙昧状态的问题
第二节自我保存的天性
第三节人类联盟的天性
第四节争斗和分歧的天性
第五节智力
第六节道德情操
第七节幸福
第八节续第七节
第九节国家的幸福
第十节续第九节
第二章论野蛮民族的历史
第一节有关这一问题的古代文献记载
第二节财产确立以前的野蛮民族
第三节打上财产和私利印记的野蛮民族
第三章论政策和艺术的历史
第一节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政治机构史
第三节国家的一般目标及相关的机构和方式
第四节人口和财富
第五节国防和征服
第六节公民自由
第七节艺术史
第八节文学史
第四章论民用艺术和商业艺术的进步所产生的后果
第一节艺术和专业的分工
第二节艺术和专业分工所产生的等级制度
第三节文明国家和商业国家的风尚
第四节续第三节
第五章论国家的没落
第一节假想的国家辉煌及人类事务的枯荣沉浮
第二节民族精神的暂时成就和疲塌
第三节文明国家民族精神的疲塌
第四节续第三节
第五节国家的浪费
第六章论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
第一节腐化堕落概述
第二节奢侈
第三节与文明国家相伴而生的腐化堕落
第四节续第三节
第五节趋向政治奴役的腐化堕落
第六节专制政体的发展和终结
· · · · · · (收起)
第一章论人性的普遍特征
第一节关于蒙昧状态的问题
第二节自我保存的天性
第三节人类联盟的天性
第四节争斗和分歧的天性
第五节智力
第六节道德情操
第七节幸福
第八节续第七节
第九节国家的幸福
第十节续第九节
第二章论野蛮民族的历史
第一节有关这一问题的古代文献记载
第二节财产确立以前的野蛮民族
第三节打上财产和私利印记的野蛮民族
第三章论政策和艺术的历史
第一节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政治机构史
第三节国家的一般目标及相关的机构和方式
第四节人口和财富
第五节国防和征服
第六节公民自由
第七节艺术史
第八节文学史
第四章论民用艺术和商业艺术的进步所产生的后果
第一节艺术和专业的分工
第二节艺术和专业分工所产生的等级制度
第三节文明国家和商业国家的风尚
第四节续第三节
第五章论国家的没落
第一节假想的国家辉煌及人类事务的枯荣沉浮
第二节民族精神的暂时成就和疲塌
第三节文明国家民族精神的疲塌
第四节续第三节
第五节国家的浪费
第六章论腐化堕落和政治奴役
第一节腐化堕落概述
第二节奢侈
第三节与文明国家相伴而生的腐化堕落
第四节续第三节
第五节趋向政治奴役的腐化堕落
第六节专制政体的发展和终结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因无“中译本序”,无奈加于首节} “文明”的英文原文是"civil",“civil”的古典来源是拉丁文“civis”,其含义是:公民权益的、合法的、民法。 由于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对中世纪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的重大影响,拉丁文“civis”(公民)开始向着 “civilization”(文明)转变,并且,在其“公民政治”的含义里带上了浓重的希腊文"polis”(政治)的影响。这一希腊语词的含义是:作为公民整体的“城邦”、概括文化艺术和整体精神生活方式的“文明”、公民政治生活。 西方工商业文明的历史发展逐渐异化于这一文明的希腊根源的古典人文精神,“civil”逐渐异化为“ civilization”,逻各斯逐渐异化为“逻辑”,科学逐渐异化为技术,而“技术”从祭坛上的音乐符号“take”演变为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必然规律下的“ tekhnikos”(巧遇),又异化为今天的意味着改造、设计或控制的“technique”。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节 关于蒙昧状态的问题 -
爱是一种心思超越自身的情感,是把某个人当作自己爱的对象的那种感觉。爱是一种自我满足,是对这个对象持续不断的满意。它与任何一种外部发生的事情毫无关联。在失望与悲伤之中,爱仍给人以快乐和欣喜。 (绞尽脑汁以同义词替换,不乏是b站某up推荐的“废话”写/说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节 自我保存的天性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文明社会史论"的人也喜欢 · · · · · ·
-
- 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 7.8
-
- 苏格兰启蒙运动 7.6
-
- 财富与德性 8.4
-
- 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的衰落 7.9
-
- 立法者的科学 8.7
-
- 制度变迁的逻辑 7.3
-
- 汉代的谣言 7.4
-
- 偷窃历史 7.3
-
- 后现代地理学 7.6
-
- 文学批评史:从柏拉图到现在 7.3
文明社会史论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文明的批判——亚当·弗格森及其《文明社会史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刘 华 一 亚当·弗格森(Adam Ferguson , 1723 - 1816) 是18 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家之一。18 世纪, 在法国启蒙运动发生的同时, 英伦北部的苏格兰有着另一场启蒙运动, 他们倡导的原则与法国思想有着很大的区别, 具体表现在: 他们几乎一致... (展开)
【转】康子兴:商业共和国的命运
【作者简介】康子兴,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政府系访问学者(2008-2009年)。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社会理论。著有:《社会的立法者科学:亚当•斯密政治哲学研究》,上海...
(展开)

“文明社会史论”还是“公民社会史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汪丁丁 亚当•弗格森(1723—1816)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文明社会史论》首次出版于1767年,在他生前已经再版七次(1809年美国波士顿Hastings, Etheridge and Bliss出版公司印行了该书第七版)。在这本涉猎广泛的著作中,弗格森在肯定工商业文明的“进步性”的... (展开)
【转】高全喜|亚当·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
本文原载于《文史哲》(2021年第3期),来源于“政治宪法学”,注释从略。 作者|高全喜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讲席教授 一、弗格森的问题意识 1、苏格兰的历史文化情怀 从现实社会背景来看,1707年苏格兰并入英格兰,共同组成大不列颠联合王国,这是一件重大的历史事件,对...
(展开)

第一次写史论书评,莫喷
这是我第一次看文艺复兴的书,果不其然地自认为有启蒙的意味,只是与其他史书一样,记不住,就其摘抄写下个人想法意见。 第一章 论人性的普遍特征 在第二节的人具有“自我保存的天性”中写道:“爱是一种心思超越自身的情感,是把某个人当作自己爱的对象的那种。爱是一种自我满...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8.1分 76人读过
-
Dodo Press (2007)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暂无评分 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1632年至今古典自由主义历史年表:著作 (abcdxjs)
- 苏格兰启蒙学派 (glassheart)
- 万象书坊 (小米=qdmimi)
- 买书如山倒 (Δανιήλ)
- 让阅读成为习惯(存档)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文明社会史论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snow 2021-08-03 22:39:21
弗格森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他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化堕落,隐含着对... 弗格森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他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化堕落,隐含着对商业社会下人的私欲熏心、败坏美德的批判,虽然对财富、竞争、发展等也做了有限的肯定。这是一部十八世纪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只不过跟二十世纪的福山那种总体乐观中有点悲观的调子不同,弗格森是整体的悲观中带着一点经验演进的乐观,他期望现代的自由追求能够不失古典美德的关照,应该避免偏枯而追求均衡公正。 (展开)
0 有用 appletree 2009-11-18 21:55:35
哎,终于找到了。
0 有用 tcj 2012-09-03 20:54:23
美德是实现共和的前提和核心,爱国主义和公共精神具有阳性的力量和阴性的气韵。让我想到盛唐应该是古代周召共和的最大复兴,李白是最具代表性的标志。
0 有用 弗拉拉的无忧宫 2023-09-04 11:16:11 浙江
这个译本好太多,静下心来看了两遍,慢慢琢磨。对商业社会的丑陋面孔,弗格森给予了毫不留情地批判,当然,其中不排除他对原始社会的偏爱。但这本书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能对现代文明有所反思。
0 有用 晒阳阳 2017-05-11 18:26:46
反对不公正的偏袒和莫名其妙的仇恨,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镇定自若,办每一件事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又不乏敏感或热情。这些都是有朝气、有教养的人的标记。
0 有用 弗拉拉的无忧宫 2023-09-04 11:16:11 浙江
这个译本好太多,静下心来看了两遍,慢慢琢磨。对商业社会的丑陋面孔,弗格森给予了毫不留情地批判,当然,其中不排除他对原始社会的偏爱。但这本书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能对现代文明有所反思。
0 有用 经济人读书会 2021-09-10 22:16:52
弗格森的这本文明社会史论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弗格森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 弗格森的这本文明社会史论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弗格森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化堕落,隐含着对商业社会下人的私欲熏心、败坏古典美德的批判,虽然对财富追求、竞争、分工等也做了有限的肯定。这是一部十八世纪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只不过跟二十世纪的福山那种总体乐观中有点悲观的调子不同,弗格森是整体的悲观中带着一点经验演进的乐观,他期望现代的自由追求能够不失古典美德的关照—孟凡礼 (展开)
2 有用 snow 2021-08-03 22:39:21
弗格森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他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化堕落,隐含着对... 弗格森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气质。在他的笔下,“文明社会”即古典的公民社会、城邦社会、公民政治的制度形态。他推崇的是:古代公民集体参与政治(尤其是维护群体生存和扩张的战争)的那种共同体意识、尚武精神,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旺盛活力和强烈情感,鄙弃私利的同情友爱,即便在等级制、君主制下也表现出来的高尚、尊贵与尊严的德行意识,等等。他通过铺陈文明盛衰演变过程中人的高贵追求与腐化堕落,隐含着对商业社会下人的私欲熏心、败坏美德的批判,虽然对财富、竞争、发展等也做了有限的肯定。这是一部十八世纪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只不过跟二十世纪的福山那种总体乐观中有点悲观的调子不同,弗格森是整体的悲观中带着一点经验演进的乐观,他期望现代的自由追求能够不失古典美德的关照,应该避免偏枯而追求均衡公正。 (展开)
0 有用 蓍簪 2019-11-10 09:18:46
很多东西借鉴了卢梭和孟德斯鸠。独特之处在于对契约论的批评以及对冲突的强调
0 有用 晒阳阳 2017-05-11 18:26:46
反对不公正的偏袒和莫名其妙的仇恨,控制自己的感情,保持镇定自若,办每一件事既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又不乏敏感或热情。这些都是有朝气、有教养的人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