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全集的书评 (236)

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之后
给弟弟妹妹以至于小侄子们这样的小孩讲故事是件苦差,因为他们对结局总不满意。当故事开始时活色生香的主角或生或死的演完戏码之后,他们还是会把一些讲述者自己都没在意的细节寻找出来,真诚的追问:“那后来呢?”如果你讲完一个最完美不过的故事——巫婆被扔进了白菜窖,黑...
(展开)

我的反驳——关于灰姑娘的水晶鞋
童话就是童话,童话就是一种理想的生活,童话就是我们心中的梦想,我们所渴望的,我们所期盼的。我们当然有权利渴望所谓物质的东西,这样的思想并不是一种堕落,而可以称之为一种现实。物质同精神一样都是生活的必须,我想我们没有必要去为之失望。 童话就是童话,童话必不可能...
(展开)

我为什么不建议父母给孩子看格林童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童话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对儿童探索世界,塑造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具有关键作用。 不幸的是,很多性别刻板印象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悄无声息的灌输进儿童的大脑,逐渐融入男孩女孩的价值观,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们人生关键时期的选择,塑造着他们成年之后的生活方式,在人间悲喜... (展开)
同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
看这本书,发现《格林童话》里有一篇叫《六只天鹅》的童话,跟安徒生的《野天鹅》相似度极高,故事核都是讲身为小公主的妹妹如何用亲手编织的藤衣救助因后母诅咒变成天鹅的王子哥哥们的故事。 在一本研读小红帽故事的美国小书《百变小红帽》里,作者凯瑟琳·奥兰丝汀发现很多童...
(展开)

从《格林童话》看德国文化 ——以《小地精》为例
北方,西方和南方分崩离析,宝座破碎,王国战栗……. ——歌德《西东合集》 《格林童话》于1806年开始搜集,1812年第一卷出版,1815年第二卷完工。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能从上面几个年份中知道...
(展开)

这个封皮深深的印在了我脑子里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检索的时候一眼就认出了它,这个封皮深深的印在了我脑子里,真不敢想像还能找到这本书,这里面每个故事我都读过十几遍或是几十遍,一开始是妈妈读给我听,后来慢慢认识了些字,就自己吭叽吭叽的读,直到上初中的时候,还时不时的拿出来读。每一个故事都...
(展开)

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的改造
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的改造 1)从荒野文到化园丁文化 中世纪以后,社会历史划分了从前现代进入现代。一次命名就是一次分裂。从文化人类学上讲,前现代社会意味着荒野文化的性质;现代社会意味着园艺文化的性质。欧内斯特•盖尔纳定义道:“荒野文化(wild culture)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