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儒学在的代的解体过程,并进而展望儒学在现代政治社会秩序的重建方面可能发挥的效用。所讨论的范围以政治、社会思想为限,不涉及形而上学或宇宙论,以求论旨明晰。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的创作者
· · · · · ·
-
余英时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余英时(1930--)
安徽潜山人。香港新亚书院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史教授、耶鲁大学历史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1973--1975年出任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中英文著作数十种。
目录 · · · · · ·
总序
“创新”与“保守”(1988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988年)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1992年)
----答姜义华先生
现代儒学的困境(1988年)
· · · · · · (更多)
“创新”与“保守”(1988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988年)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1992年)
----答姜义华先生
现代儒学的困境(1988年)
· · · · · · (更多)
总序
“创新”与“保守”(1988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988年)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1992年)
----答姜义华先生
现代儒学的困境(1988年)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990年)
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1995年)
附:“天地君亲师”的起源(1996年)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1994年)
----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
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1997年)
----明清社会史与思想之表现
儒家思想与日常人生(1997年)
《现代儒学论》自序(1997年)
儒家“君子”的理想(1986年)
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1992)
侠与中国文化(1998年)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2000年)
怎样读中国书(1991年)
· · · · · · (收起)
“创新”与“保守”(1988年)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988年)
再论中国现代思想中的激进与保守(1992年)
----答姜义华先生
现代儒学的困境(1988年)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990年)
中国现代价值观念的变迁(1995年)
附:“天地君亲师”的起源(1996年)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1994年)
----从明清思想基调的转换看儒学的现代发展
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1997年)
----明清社会史与思想之表现
儒家思想与日常人生(1997年)
《现代儒学论》自序(1997年)
儒家“君子”的理想(1986年)
曾国藩与“士大夫之学”(1992)
侠与中国文化(1998年)
轴心突破和礼乐传统(2000年)
怎样读中国书(1991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读书方法因人而异、因目的而异、因学科而异、因书而异……所以读书方法是很不容易写的题目。而且一提到“读书方法”,好像便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读书有一定的方法,只要依之而行,便可读通一切的书。这是会发生误导作用的。《开卷》专刊以“我的读书方法”辟为专栏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作法。因为读书方法确是每个人都不一样。 但是我在构思这篇短文时,还是不免踌躇,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地考虑过:我这几十年究竟是用哪些方法来读书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似乎变换过很多次的读书方法,这和我自己的思想变迁以及时代思潮的影响都有关系。但是所谓“方法的变换”并不是有了新的方法便抛弃了旧的方法,而是方法增多了,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研读对象上可以交互为用。我以前提出过:“史无定法”的观念,我现在也可以扩大为“读书无定法”。不过这样说对于青年读者似乎毫无用处。如果详细而具体地讲,那便非写一部很长的“读书自传”不可。 我另外也感到一个困难:我究竟对谁说“读书方法”呢?我现在姑且假定我的读书是有志于研究中国文史之学的青年朋友,和四十年前的我差不多,即正想走上独立治学的路,但是还没有完全决定选择哪一种专门。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朱子语类》中有《总论为学之方》一卷和《读书法》两卷[3],我希望读者肯花点时间去读一读,对于怎样进入中国旧学问的世界一定有很大的帮助。朱子不但现身说法,而且也总结了荀子以来的读书经验,最能为我们指点门径。 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中国的旧方法,和今天西方的新方法相比早已落伍了。我曾经比较过朱子读书法和今天西方所谓“诠释学”的异同[4],发现彼此相通之处甚多。“诠释学”所分析的各种层次,大致都可以在朱子的《语类》和《文集》中找得到。 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5],...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页 -
《大学》讲修、齐、治、平虽是一以贯之,但只存在于理论之中。到实践方面,我们只看到修身和齐家这两个层次上的成就,再扩大点也不过止于一族、一乡和儒生社群之内(如书院)。治国、平天下则往往是落了空的。换句话说,“修己”比“治人”更为重要。“修己”不能狭隘地解释为道德修养或“如何成圣人”,面是指修己”有所得的人在精神上有更丰富的资源,可以从事各种创造性的工作,也可以应付人生旅途上种种内在和外在的危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1990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余英时作品系列(共6册),
这套丛书还有
《朱熹的历史世界》《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论戴震与章学诚》《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方以智晚节考》
。
喜欢读"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现代危机与思想人物 8.9
-
- 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 8.8
-
- 方以智晚节考 8.6
-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全两册) 8.9
-
-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8.7
-
- 士与中国文化 9.0
-
- 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 8.7
-
- 论戴震与章学诚 8.9
-
- 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下) 8.6
-
- 元白诗笺证稿 9.3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改革开放:第二次五四运动?——回首近代中国现代化历程和瞻望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he Second May Fourth Movement? ——Review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and Looking Forward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he Second May Fourth Movement? ——Reviewing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and Looking Forward As Yu Yingshi summarize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as a process of radicalization. In particular, he pointed out that this process ...
(展开)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PP59-88)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PP59-88) "到了‘五四’,真正的个人问题才出现。胡适所主张的个人主义其实是自易卜生的eogism。他讲个人在沉船危难时应先救自己,为的是日后可以成为有用的人,贡献社会,而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救自己。这个个人主义并不全是西方式的、孤零零的个人,也...
(展开)

从“传统”中驱逐“民主自由”:进步还是倒退?
中国文化传统的苑囿内是否孕育着现代的思想因素,这个问题从章太炎刘师培以及国粹学派诸人的著作里开始发其绪端,而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提出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而趋于极端化。余英时先生指出,无论是康南海谭浏阳等今文经学家,还是太炎等古文经学家,其在中国传统里寻...
(展开)

浅读《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中西文化的内在的差异以及中西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的不同。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不同与西方的基督教,它是一套安排人一生的哲学体系,但它有不能用西方的宗教来概括言之。儒学的传播方式也不同于西方基督教的传播方式,但是有一点它们都是相同的,就是...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清代知识谱系 (北望)
- 余英时文集-广西师大出版社-三联书店 (彼岸)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岊湬的书柜(6) (岊湬)
- 儒家道统何所归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南极旅行家 2021-12-08 01:28:57
有几篇挺有意思的,大概就是究极版胡适掺韦伯的路子,政治自由主义加上文化保守主义。
1 有用 放逐科比 2018-07-05 19:42:06
再次赞叹余先生的识断能力,本书内容主要是围绕近五百年来的儒学变迁。激进与保守那三篇是大文章,可以引出很多题目。明清两代的儒学研究很大程度上仍被清代考据学者和清末学者的看法所笼照。余先生的文章刚好看到了明代理学向下的努力和清中期后儒学汉宋合流的自身演变。这也比简单的认为明儒空疏,晚清思想完全受外力而变要更有深度。很大程度上,余先生的弟子王汎森先生对于近五百年的研究很多题目都有余先生的启发在内。
3 有用 有1名⾖友 2014-10-30 08:49:54
论文集。有几篇长文章还可一看。老先生挺聪明,闭口不谈儒学在当下如何重建秩序,只谈儒学在个人价值层面上的意义。
0 有用 abcd 2009-11-19 07:44:50
封建余孽余英时,一心想着复辟。曲学阿世!
0 有用 亢龙无悔 2008-01-14 16:41:00
很有角度的历史学,值得学习
0 有用 心齋 2023-03-13 12:55:38 江苏
现代一些学人的观点深受此书的影响。不过,此书中的一些观点及作者的立场还有商榷的空间。
0 有用 Grump 2023-01-14 11:31:42 山西
学贯中西,力透纸背,真正的史学方法和史家洞见。余公讨论的一些宏大命题,比如儒学、传统、中国文化等,只有建立在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系统的历史研究基础上才能不至于空疏、不沦为妄言。白璧微瑕有一两篇水文,本不必强充篇数,且粗暴地繁转简产生一些错误。
0 有用 初影 2022-10-18 15:49:01 江苏
中国历史上三次重大思想转向,分别发生在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明末清初。
0 有用 芝芝桃桃 2022-06-16 02:24:38
当时看了篇文章被震住,说现在提倡新儒家就是一种死亡之吻。然后才开始认真了解余的学术观点。
0 有用 南极旅行家 2021-12-08 01:28:57
有几篇挺有意思的,大概就是究极版胡适掺韦伯的路子,政治自由主义加上文化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