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定要这样脂粉气。 阿弥陀佛。
这么馥郁的书名哪里不好啦
倒不是本分踏实啥的问题……名字其实挺有爱的,但无论如何也难以联想起佛教……
哈哈 如果没这个书名 你可能都不会知道这本书了。。。
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作序,扬之水先生新著《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孔网首发,特制毛边钤印本仅89本。点击查看详情... 2012-01-05 12:33:33
作者不是瞎起的: “东风染得千红紫,曾有西风半点香”,出自南宋杨万里的《木犀二绝句》,此借来拟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艺术中的名物大致相同的演变经历。所谓“半点”,相对言,是少,也可以说它从未成为主流,更未能动摇中土之“体”。然而就绝对数量而言,此“半点”却也颇有可观。“西风”吹过,每每留下痕迹,只是很快即为“东风”之强势所“化”,最终是“东风染得千红紫”,此际则已难辨外来痕迹了。
楼主显然没文化,并没情调。
LZ心中的佛教恐怕缺乏生气吧?
估计LZ也没可能从“临去秋波那一转”上参悟了吧XD
我估计LZ这么说是因为最近那种小女生借唐诗宋词写一些无病呻吟的破事儿的书太多了 什么《长安月下红袖香》啊《思无邪》啊《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安意如啊之类的……这“人生若只如初见”倒也有出典 可是让这帮写言情小说的弄恶心了 话说回来 这书好不好先不说 平装284页居然卖75元简直就是打劫啊……
我也觉得是打劫,责编心忒狠了点
印刷量太少,所以单价成本就过高吧。
好书价高,可以理解,也许仅仅只有两百多页,但其中蕴含的的价值和写作的艰辛是不可相比较的
什么时候读者买书的心理不同于买菜时的按斤论价,图书出版大概才会有点希望。
我是学生 一个月只有四百块闲钱 买一本书就75还只有三百页 我必须这么考虑要不我活不下去 你肯定是有钱所以你这么说
ls大吉,我在书店看到实在喜欢,犹豫了半天,还是没狠下心,站着读了的小半,书店下班赶人才放下。
这名字很美
这个名字跟书的内容很贴切啊
看了名字才点进来,不知道内容怎样,但名字还是很吸引人的
为了这个名字才看的人很多
还好是图书馆借着看的,才注意到书价的确贵。没办法印刷量上不去估计单价就得贵了吧。 书名挺好的。佛教本来就不是缺乏生气的东西。
印刷5000本,应该不算少了。内页全彩印,才导致价格高昂。
楼主是没有懂吧
> 去曾有西风半点香的论坛
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结构名称“壸门”与“壶门”之...(tintin7)
张中行一篇小文,就算为赵丽雅立传了吗?(紫檀)
挺好的书,这里的内容简介却写得一塌糊涂(酒酿冬瓜)
这么馥郁的书名哪里不好啦
倒不是本分踏实啥的问题……名字其实挺有爱的,但无论如何也难以联想起佛教……
哈哈 如果没这个书名 你可能都不会知道这本书了。。。
敦煌文物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作序,扬之水先生新著《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孔网首发,特制毛边钤印本仅89本。点击查看详情... 2012-01-05 12:33:33
作者不是瞎起的:
“东风染得千红紫,曾有西风半点香”,出自南宋杨万里的《木犀二绝句》,此借来拟喻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佛教艺术中的名物大致相同的演变经历。所谓“半点”,相对言,是少,也可以说它从未成为主流,更未能动摇中土之“体”。然而就绝对数量而言,此“半点”却也颇有可观。“西风”吹过,每每留下痕迹,只是很快即为“东风”之强势所“化”,最终是“东风染得千红紫”,此际则已难辨外来痕迹了。
楼主显然没文化,并没情调。
LZ心中的佛教恐怕缺乏生气吧?
估计LZ也没可能从“临去秋波那一转”上参悟了吧XD
我估计LZ这么说是因为最近那种小女生借唐诗宋词写一些无病呻吟的破事儿的书太多了 什么《长安月下红袖香》啊《思无邪》啊《人生若只如初见》啊 安意如啊之类的……这“人生若只如初见”倒也有出典 可是让这帮写言情小说的弄恶心了 话说回来 这书好不好先不说 平装284页居然卖75元简直就是打劫啊……
我也觉得是打劫,责编心忒狠了点
印刷量太少,所以单价成本就过高吧。
好书价高,可以理解,也许仅仅只有两百多页,但其中蕴含的的价值和写作的艰辛是不可相比较的
什么时候读者买书的心理不同于买菜时的按斤论价,图书出版大概才会有点希望。
我是学生 一个月只有四百块闲钱 买一本书就75还只有三百页 我必须这么考虑要不我活不下去 你肯定是有钱所以你这么说
ls大吉,我在书店看到实在喜欢,犹豫了半天,还是没狠下心,站着读了的小半,书店下班赶人才放下。
这名字很美
这个名字跟书的内容很贴切啊
看了名字才点进来,不知道内容怎样,但名字还是很吸引人的
为了这个名字才看的人很多
还好是图书馆借着看的,才注意到书价的确贵。没办法印刷量上不去估计单价就得贵了吧。
书名挺好的。佛教本来就不是缺乏生气的东西。
印刷5000本,应该不算少了。内页全彩印,才导致价格高昂。
楼主是没有懂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