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学科评审组第三届、第四届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代表作有:《社会学对象问题新探》、《社会运行导论》、《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中国社会学史新编》、《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等。
目录 · · · · · ·
目录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 · · · · · (更多)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 · · · · · (更多)
目录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五、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
一、社会运行条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
一、社会运行机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二、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第三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与社会制度的角度
三、血缘 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第四章 文化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一、文化的涵义
二 文化的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区分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一、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二、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三、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四、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三、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第二节 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二、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失范及再社会化
三、成人继续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四、代差问题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一、社会角色理论
二、社会角色概念
三、角色集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一、角色冲突
二、角色不清
三、角色中断
四、角色失败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
三、群体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一、群体凝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内部关系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三、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性
第一节 家庭婚姻与性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研究的独特角度
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
二、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
第三节 性社会学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二、性的社会因素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四、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及分类
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四、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效果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二、组织结构的形式
三、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组织管理的涵义
二、组织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一、对我国社会结构进行分层研究的必要性
二、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二、层内关系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四、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
第五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
第十二章 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
第一节 社会规范
一、社会规范的涵义
二、社会规范的内容
三、社会规范与社会生活
第二节 社会设置
一、社会设置的涵义
二、社会设置的构成
三、社会设置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的功能
一、对功能的一般分析
二、社会规范和社会设置在功能上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
一、经济设置与社会转型
二、政治设置与社会转型
三、教育设置与社会转型
四 宗教设置与我党宗教政策
第十三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概念的涵义
二、社区的类型
三、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一、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
二、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
三、文化与社区发展
第三节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一、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
二、城乡协调发展
三 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
二、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二、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发展
四、城市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二、“迟发展效果”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第五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
二、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三、只有改革,才能不断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自我完善
第四编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十五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 什么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二节 人口问题
一、人口数量问题
二、人口质量问题
三、人口结构问题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
二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第十六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意义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社会控制手段
二、社会控制过程
三、社会控制的度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越轨的涵义及其类型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三、社会越轨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政策的涵义及其功能
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控制
第十七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
二、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
二、社会保障的构成
三、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编 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
第十八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现象的特征
一、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二、按与调查对象接触的方式分类
三、其他分类方法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调查阶段
三、对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与研究阶段
第四节 社会调查问卷设计
一、题器设计
二、问题的回答方式
三、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问卷的整体结构
第五节 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一、对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对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十九章 社会指标
第一节 社会指标的定义与特点
一、社会指标的定义
二、社会指标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
一、社会指标的类型
二、社会指标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二、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三、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四、社会指标体系的层次
第四节 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社会报告制度的建立
二、在生活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三、在社会运行研究中的应用
四、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
附录
第二十章 社会学史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第三节 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运行
一、解放前社会学的传入与成长
二、解放后社会学的重建
三、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 · · · · · (收起)
第一编 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五、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 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第三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社会学与社会
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
第二章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条件
一、社会运行条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
一、社会运行机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第三章 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二、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 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第三节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与社会制度的角度
三、血缘 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第四章 文化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一、文化的涵义
二 文化的特性
第二节 文化的区分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 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第四节 文化的功能
一、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二、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三、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四、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第二编 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五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三、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第二节 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二、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第三节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失范及再社会化
三、成人继续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四、代差问题
第六章 社会角色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一、社会角色理论
二、社会角色概念
三、角色集
第二节 社会角色的类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二、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第三节 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第四节 社会角色的失调
一、角色冲突
二、角色不清
三、角色中断
四、角色失败
第七章 社会互动
第一节 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第三节 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四节 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第一节 社会群体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
三、群体的类型
第二节 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一、群体凝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内部关系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第三节 初级社会群体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三、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九章 家庭婚姻与性
第一节 家庭婚姻与性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研究的独特角度
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节 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
二、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
第三节 性社会学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二、性的社会因素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第三编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 社会组织
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四、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及分类
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四、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效果
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二、组织结构的形式
三、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组织管理的涵义
二、组织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第二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第三节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一、对我国社会结构进行分层研究的必要性
二、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节 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二、层内关系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四、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
第五节 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
第十二章 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
第一节 社会规范
一、社会规范的涵义
二、社会规范的内容
三、社会规范与社会生活
第二节 社会设置
一、社会设置的涵义
二、社会设置的构成
三、社会设置的类型
第三节 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的功能
一、对功能的一般分析
二、社会规范和社会设置在功能上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
一、经济设置与社会转型
二、政治设置与社会转型
三、教育设置与社会转型
四 宗教设置与我党宗教政策
第十三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概述
一、社区概念的涵义
二、社区的类型
三、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第二节 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一、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
二、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
三、文化与社区发展
第三节 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一、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
二、城乡协调发展
三 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
二、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第三节 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二、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经济持续而迅速地发展
四、城市化
第四节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二、“迟发展效果”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第五节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只有改革,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
二、只有改革,才能主动地、有成效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三、只有改革,才能不断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自我完善
第四编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第十五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概述
一 什么是社会问题
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第二节 人口问题
一、人口数量问题
二、人口质量问题
三、人口结构问题
第三节 环境问题
一、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
二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第十六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控制
二、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
三、社会控制的功能与意义
四、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第二节 社会控制体系
一、社会控制手段
二、社会控制过程
三、社会控制的度
第三节 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越轨的涵义及其类型
二、社会越轨产生的原因
三、社会越轨的社会控制
第四节 社会政策与社会控制
一、社会政策的涵义及其功能
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三、社会政策与社会控制
第十七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
二、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
二、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三节 社会保障概述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
二、社会保障的构成
三、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四、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
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编 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
第十八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现象的特征
一、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
二、社会现象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类型
一、按调查对象的范围分类
二、按与调查对象接触的方式分类
三、其他分类方法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
二、调查阶段
三、对资料的整理、统计分析与研究阶段
第四节 社会调查问卷设计
一、题器设计
二、问题的回答方式
三、设计问题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问卷的整体结构
第五节 社会调查数据分析方法
一、对定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二、对定性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十九章 社会指标
第一节 社会指标的定义与特点
一、社会指标的定义
二、社会指标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指标的类型与功能
一、社会指标的类型
二、社会指标的功能
第三节 社会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规划性社会指标体系
二、根据社会目标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三、以某种理论为基础而建立的社会指标体系
四、社会指标体系的层次
第四节 社会指标与社会指标体系的应用
一、社会报告制度的建立
二、在生活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三、在社会运行研究中的应用
四、在社会决策中的应用
附录
第二十章 社会学史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 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
一、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三、西方社会学的形成
四、当代西方社会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两种形态
第三节 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运行
一、解放前社会学的传入与成长
二、解放后社会学的重建
三、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喜欢读"社会学概论新修"的人也喜欢 · · · · · ·
- 欧洲文化入门 7.4
- 中国文化要略 7.8
- 亦舒作品集(共60册) 7.4
- 记忆与印象 9.1
- 时间草原 8.7
-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8.5
-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 8.7
- 我爱阳光 7.4
- 情人 8.0
- 白鹿原 8.8
社会学概论新修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 更多书评 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7.0分 303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6.6分 376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9)6.0分 249人读过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6.8分 27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社会学相关 (R·Mutt)
- 现今合格记者的最低限度书单 (天上掉下个Hugo)
- ❻书单:云存档 (无心恋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社会学概论新修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栗子酥 2018-11-24 12:42:11
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明月学姐点拨
0 有用 栗子酥 2018-11-24 12:42:11
文化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明月学姐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