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夜 父与子的书评 (7)

草垛 2007-02-24 19:23:32

前夜的《前夜》

前晚,我第二次翻开《前夜》。我想我到了想去读的时候,所以关上门,点起台灯,外面黑得连月亮都害怕外出,我想读,那么我只有读。 三个男人一个女人,那么爱情即是三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完美不存在于任何一个人,却不缭乱。英沙罗夫说“生活是粗暴的。”的确存在一种东西使整...  (展开)
absmenthe 2015-09-01 19:42:58

最完美的爱情——读《前夜》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王尔德说《玫瑰与夜莺》中只有夜莺懂得爱情,因为他的爱纯洁、不计后果、不求回报。《前夜》里的爱情是我心里最完美的爱情,没有王尔德童话中近乎偏执的不计回报的付出,却刚好弥补了我们对爱情的斤斤计较。现在再看我半年前写的读后感,书中情节一一浮现眼前,内心涌动,感慨...  (展开)
Galatea 2011-04-04 00:34:15

玫瑰花,一个细节(或许是我火星了)

原文: “啊,说起来,他和我都爱着同样的花。今早我摘了一朵玫瑰花,一叶花瓣落了下来,他就把它拾起……我把整朵玫瑰花全给了他。“ 今天翻资料的时候,看到保加利亚的国花是玫瑰。 读的时候,只当是少男少女的情怀。现在想想,屠格涅夫这样写是不是别有深意呢...  (展开)
hello54lqy 2014-04-05 16:34:37

前夜

第一次读屠格涅夫的作品。小说的前半部分读的有点吃力,几乎想要放弃。转机发生在英沙罗夫的出现。 小说中围绕三男一女展开叙述,不同的人最后也有了不同的人生,这似乎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英沙罗夫是一个战士,他热爱他的祖国,并为之奋斗在前线,这样一个人品...  (展开)
ixue 2009-02-11 09:45:30

思想与艺术的统一

写作背景:屠格涅夫思想创作转折的前夕,那时,俄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关系逐渐茁壮和封建农奴制面临崩溃的时代.小说主题正是反映改革的"前夜". 前夜中的人物塑造可说是个性鲜明: 叶莲娜:身上溢着当时俄国革命形势形成的前夜的社会气氛,表达了当时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要求,她...  (展开)
游似 2014-07-23 01:00:44

可怕的新人——屠格涅夫《父与子》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俄]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李鹤龄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 豆瓣书评:读过《前夜 父与子》 “我看《父与子》时,完全颠覆了教材上对巴扎罗夫的评价,说他是“新人”的代表,是“子”辈,与以巴维尔为代表的“父辈”形成对抗。事实上,巴扎罗夫有很多地方让人...  (展开)
眼泪流回去 2012-12-25 10:05:54

是追随爱情还是追随理想?

悲哀的承认,《前夜》没有达到我预期的震撼效果。之前有评论指出男主人公英沙罗夫形象模糊、诉求不清,掩卷后发现,不但男主人公如此,女主人公叶琳娜亦然。男作家写女性大都隔着一层朦胧虚幻的面纱,尤其在浪漫主义的年代。关于叶琳娜内心的波澜笔触不深刻,关于她少女...  (展开)

订阅前夜 父与子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