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MIT】麻省理工--脑与认知科学--阅读书目 (Shawn™)
- 大学读的书 (Al.)
- 社科书卷:战后西方最有影响的100本书 (五爪章鱼波)
- 《“双搞斋”言筌》推荐书目 (suika)
- 待售图书 (左思)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0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两种文化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虾米 2014-11-16 19:59:41
这本译得不错了,内容却比三联版的少了好多…
1 有用 Voyager I 2020-11-17 22:40:28
王姐课上推荐的一本通识读物。导言部分对斯诺的观点,立场,思想特点及形成都做了比较客观,详尽的分析。正如斯诺所说,并没有提出什么创新点,全世界人都在思考罢了。不过他对世界上贫穷国家的悲惨境遇的同情,背后的人文关怀依旧令人动容。
1 有用 慕士塔格 2019-05-20 17:44:16
斯诺的两种文化问题主要指的是科学家与文学知识分子之间已经无法沟通和理解。二战后,一些人反思科学,斯诺强调要提高科学的地位,科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的是科学革命在全世界的传播,而不是反对科学革命。这与他所关注的更大的全球问题,即富国与穷国的问题有关,他对科学的提倡是关乎政治的。斯诺的“两种文化”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尤其是他和李维斯之间的论战,类似的论争并不是20世纪五六十... 斯诺的两种文化问题主要指的是科学家与文学知识分子之间已经无法沟通和理解。二战后,一些人反思科学,斯诺强调要提高科学的地位,科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的是科学革命在全世界的传播,而不是反对科学革命。这与他所关注的更大的全球问题,即富国与穷国的问题有关,他对科学的提倡是关乎政治的。斯诺的“两种文化”问题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应,尤其是他和李维斯之间的论战,类似的论争并不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独有的现象,往前追溯“古今之争”时期古代派和现代派关于科学与艺术,启蒙时期科学与艺术,浪漫主义时期柯勒律治与边沁、维多利亚时期阿诺德和赫胥黎的科学与文化,都可以算是这场论战的某种先声。只不过作为一种文化焦虑,科学与艺术/文学的分裂比较清楚地形成是在科学教育提升、学术分科日益细分的19世纪以后。 (展开)
1 有用 水木聿子 2021-03-22 12:31:35
斯诺因为其跨学科性,身兼多重身份,发现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文化的冲突这一洞见,两种文化越来越割裂,不再沟通,这是现代化细致分工下的一种结果。 (翻译好烂,导致好无聊……)
0 有用 于小师 2015-06-13 23:21:06
非洲工业不发达 我们都要支援他
0 有用 豆友272110304 2023-07-13 02:47:19 湖北
@2019-03-22 21:32:11
0 有用 星星被风撩过✨ 2022-10-09 14:38:36 浙江
斯诺是站在“科学革命”的立场而非“科学”发表的这两篇演讲,观点可能有点过时了,但其中的人文关怀还是依旧闪耀的。
1 有用 水木聿子 2021-03-22 12:31:35
斯诺因为其跨学科性,身兼多重身份,发现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种文化的冲突这一洞见,两种文化越来越割裂,不再沟通,这是现代化细致分工下的一种结果。 (翻译好烂,导致好无聊……)
1 有用 Voyager I 2020-11-17 22:40:28
王姐课上推荐的一本通识读物。导言部分对斯诺的观点,立场,思想特点及形成都做了比较客观,详尽的分析。正如斯诺所说,并没有提出什么创新点,全世界人都在思考罢了。不过他对世界上贫穷国家的悲惨境遇的同情,背后的人文关怀依旧令人动容。
2 有用 逋·已休眠 2019-11-16 09:05:50
斯诺的价值主要在于他将这个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命名为两种文化的问题,事实上无论是之前还是之后,随便找出个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论述都比他深刻。ps导读都比正文有价值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