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引言……………………………………………………………………………………………1
一 孙中山行舟万里酝酿三民主义 …………………………………………………………2
1在檀香山………………………………………………………………………………2
2在香港、澳门…………………………………………………………………………3
3在伦敦…………………………………………………………………………………8
4在东京…………………………………………………………………………………11
二 笔墨大战高扬主义…………………………………………………………………………13
1主义的认同……………………………………………………………………………13
2革命与改良间的恩怨…………………………………………………………………17
3《民报》诸人…………………………………………………………………………20
4保清?反清? …………………………………………………………………………22
5专制?共和? …………………………………………………………………………24
6私有?均富? …………………………………………………………………………27
三 “民国”名下突显“一民主义”…………………………………………………………30
1为求统一让出政权……………………………………………………………………30
2《临时约法》自身难保………………………………………………………………33
3“政党政治”此路不通………………………………………………………………35
4奔走独唱民生主义……………………………………………………………………37
5幻想“修路”二十万里………………………………………………………………41
四 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反思…………………………………………………………………46
1孙黄之争………………………………………………………………………………46
2“以党治国”…………………………………………………………………………49
3“知难行易” …………………………………………………………………………51
4直接民权………………………………………………………………………………55
5佐证直接民权…………………………………………………………………………58
6取舍马克思主义………………………………………………………………………62
7《实业计划》…………………………………………………………………………66
8达尔文的影响…………………………………………………………………………69
9友乎?帝国主义! ……………………………………………………………………72
10敌乎?帝国主义! ……………………………………………………………………75
五 孙中山晚年对三民主义的重新解释………………………………………………………80
1民族自强………………………………………………………………………………80
2自由平等辨……………………………………………………………………………85
3全民政治………………………………………………………………………………89
4国民会议运动…………………………………………………………………………92
5马克思主义之是非……………………………………………………………………95
6“耕者有其田”………………………………………………………………………99
7反帝救民生……………………………………………………………………………102
六 孙中山逝世后的三民主义…………………………………………………………………106
1国民党树三民主义为正统……………………………………………………………106
2反对国共合作的戴季陶主义…………………………………………………………109
3《新生命》杂志的“三民主义”主张…………………………………………………113
4反共又反对南京政权的改组运动……………………………………………………116
5胡汉民主张以民族为本位的三民主义………………………………………………119
6汪精卫叛卖主义………………………………………………………………………124
7中共主张以“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
抗日的基础…………………………………………………………………………………128
结语………………………………………………………………………………………………134
参考书目…………………………………………………………………………………………139
· · · · · · (
收起)
2 有用 曾珺品书 2021-02-14 19:59:55
了解三民主义的一本入门读物。孙中山跟中国其他思想家不同,他是先西学后中学,而鲁迅等思想家是先中学后西学。这使得孙中山很容易接受西方先进文化。
1 有用 怀霜 2021-06-06 16:36:36
校友贺渊硕博时期就在研究三民主义这一符号下国民党各派所展开的斗争,随后进入社科院工作后。于02年,11年两次出版了三民主义与中国政治,以及三民主义史话。遗憾的是彭明老师94年所提出的意见,最终都没有被她所考虑并补充进去... 材料的运用是挺丰富的,但是作为一个史话而言,实在是太过单薄了些,前后显得有些头重脚轻,堪堪可读罢。
0 有用 狂笑三千生 2022-03-27 00:26:25
作为了解三民主义的入门读物,本书从时间上较好地梳理了三民主义从提出,到变革,到重新阐释,再到后三民主义的线索脉络。比较全面地讲解了三民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但通读下来,个人感觉本书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三民主义究竟是什么,本书在各阶段的阐释上显得囫囵吞枣,并没有给出一个较明确的定义;二是文中不少内容其实并未直接与三民主义相关,或许更应该属于孙中山个人的思想变化,在描写的过程中未能较好与主题衔接,显得... 作为了解三民主义的入门读物,本书从时间上较好地梳理了三民主义从提出,到变革,到重新阐释,再到后三民主义的线索脉络。比较全面地讲解了三民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但通读下来,个人感觉本书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三民主义究竟是什么,本书在各阶段的阐释上显得囫囵吞枣,并没有给出一个较明确的定义;二是文中不少内容其实并未直接与三民主义相关,或许更应该属于孙中山个人的思想变化,在描写的过程中未能较好与主题衔接,显得内容看似合理,但又似乎说服力不强;三是之于对三民主义的理解,作者在论述时某些观点未必完整合理,尤其是后三民主义时代诸君的观点,仅仅蜻蜓点水,管中窥豹,着实让人雾里看花,甚为遗憾。历史已经证明三民主义的确不能救中国,而就三民主义依旧信徒众多,可见其自身保持了一定合理性,本书虽略有瑕疵,但不失留一窗口。 (展开)
0 有用 荒漠甘泉 2022-04-08 22:26:44
不错的普及读物,虽然是一部讲理论的小史,但作者文笔甚好,讲了不少生动的故事。读罢此书,再读孙文先生遗嘱,慨叹不已
0 有用 元禾 2018-08-12 17:36:03
虽然对作者某些个人观点抱有不认可,整本书对三民主义的来龙去脉的叙述还是认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