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片山恭一作品:最后开的花》内容简介:基金经理永江,在股市上赚得钵盈盆满,他自己也得到了构成世俗享乐的所有要素:高档公寓、高档家具、高档西装,出入高档餐馆酒吧,连离婚后结识的女友也是高档白领。他偶然见到了十几年未见的大学女同学由希。由希身患先天性心脏病,重逢之初还能生活自理。但五年后几乎卧床不起,靠呼吸机维持生命。而永江断然做出一个决定,辞去基金经理工作,断绝同女友的往来,即刻同由希结婚,陪她走完所剩无多的生命旅程。
最后开的花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片山恭一,1959年生于日本爱媛县,九州大学农学系农业经济学专业毕业。学生时代通读了包括夏目漱石和大江健三郎在内的日本近现代文学全集,同时读了从笛卡尔、莱布尼茨到结构主义的欧洲近现代哲学。也读了马克思。学士论文写的是马克思,硕士论文写的是恩格斯。二十二三岁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满月之夜白鲸现》、《空镜头》以及新作《倘若我在彼岸》《雨天的海豚们》、《最后盛开的花》等。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死后的生有还是没有,谁都无法断言。大约怎么都无所谓的。在死这个问题上,有时候只能出以各自的考虑表述。如生之意义属于个人性质的,死的意义也极具个人性质。既有人相信死后的生,又有人认为归之于无。他人对此不宜说三道四,看来最后只能委身于各自心目中描绘的死。 即使逝者和送行者之间,死也同样各人是各人的,甚至有可能截然不同。逝者有逝者的死,送行者有送行者的死。一如逝者委身于其本身描绘的死,送行者也同样要物色坐起来舒适的位置目送逝者。大概唯一可以断定的是:我们生前构筑的关系将为各自备下两相适合的死。死是在生的样式中形成的,或者莫如认为是死的一部分为好。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八 -
沿草坪周边漫步。这里那里树上的梅花快开完了,差不多该是樱花鼓蕾时节。走完半圈的时候,在区政府广告版的提示下抬起眼睛——富士山出现在正面。从嵌在高楼大厦之间的蓝天中白灿灿闪现出来。也许空气清澄的关系,山姿分外鲜明,因此虽然相距遥远,却好像一伸手即可用手指肚抚摸山顶似的。刚刚生成的云絮从楼宇上方厚墩墩流移。根本没想到可以在自己住处附近看到如此景致,觉得好像什么人悄悄为我准备的。无论往哪边看都流光溢彩,世界美不胜收。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八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片山恭一系列(共10册),
这套丛书还有
《行到船停处》《满月之夜白鲸现》《雨天的海豚们》《倘若我在彼岸》《远去的家》
等
。
喜欢读"最后开的花"的人也喜欢 · · · · · ·
最后开的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建议,请至少基于两点立场之外来读片山恭一
第一,浅薄的用以自我满足的纯爱,以世人加诸他身上所谓『代表作』的标签来先入为主地看待未免可惜,总之,说什么也不是小清新啊。 倒更接近是汲汲于精神领域的偏执笃信者,摒弃现实规则的硬壳努力掘向良心和理性的源头。仅残余现实的世界,若要探究清晰死与生的界限已经艰难,...
(展开)

不是片山恭一最好的小说
《最后开的花》是2006年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由日本作家片山恭一创作的小说,相比起他那本日本史上最畅销小说《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最后开的花》可谓默默无闻,但在我看来却表达了非常相似的主题—爱赋予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的主线是主人公“成功人士”基金经理永江在有房有...
(展开)

要一直在提醒自己不是在读村上春树
之前读过片山的另一本书,觉得还是很小清新的,想着读来消遣大概是不错的选择;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一点也不轻松。再加上常年读林少华翻译的村上春树,再读林译的这些内容,总让人觉得走错了片场(划掉)。 然而读完了却没有像村上的一些书一样有令人怀念的感觉,觉得文本有...
(展开)

不知道还应不应该继续读完
同样因为《呼唤爱》才从图书馆借来了这本《最后开的花》。开篇依然的纯爱风——女孩,学生时代,病房等等,但书中为了表述主人公所从事的职业特点,出现了不少拗口难懂的专业篇幅,略感影响情绪。不知道后面会不会继续让人困扰,有没有读过的朋友给些建议?
(展开)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青岛出版社 (2006)7.3分 233人读过
-
青岛出版社 (2016)5.8分 4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杭图借书 (緋小糯|啦啦啦)
- 一见倾心 (Akira🍖)
- 2022 (故梦)
- 片山恭一尚未购买图书 (QUANT)
- Phantom (captiv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最后开的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孙珍妮 2019-11-29 22:44:27
看完之后本以为能改善抑郁却好像没用
0 有用 LynJing 2015-04-25 20:21:42
这本书的简介实在是一个纯爱小说的噱头 掩盖住了它饱含的哲理意味 前三分之一的经济学只是差点让我弃书 好在坚持下去了 永江和波佐间的对话 仿佛是替人类揭开了不能见人的创伤 像豆瓣其中一个短评说的那样“最后开的花是爱 ” 我愿意牺牲一切去守护它 [另:白描写得太棒
0 有用 52Hz 2014-07-17 10:15:10
读完这本书,你就知晓中国已无作家了,这片被谎言、浮躁、浅薄、狂妄倾覆着了土地。已无法诞生片山恭一这样的作家了。
2 有用 九月 2015-04-24 18:05:45
karl marx、jean baudrillard、guy debord、david harvey大乱斗。左炮梦寐以求的无上神作。让我一字字抄一遍也愿意。最后开的花是爱,是现代性的崩毁,是人的主体性的再生,是用失去的锁链换来的整个世界。
0 有用 Vasary. Wong 2020-06-18 22:27:07
林少华这本书的翻译,真是把他自大无知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前总有人说他的翻译有“民风”,像文学,好像他人多有底蕴似的。这本书里出现了几个也不是那么偏门的古典音乐知识,立刻暴露本质,福特文格勒他翻成“福尔特本格拉”,阿巴多翻成“阿巴德”,要不要命?另外马斯奈的名曲“沉思”是出自歌剧《泰伊丝》,不是什么《黛依丝沉思》我谢谢他,都不会翻之前百度一下吗?这些常识都不care的。另外他翻译的对话真的简直没法读,... 林少华这本书的翻译,真是把他自大无知表现的淋漓尽致。以前总有人说他的翻译有“民风”,像文学,好像他人多有底蕴似的。这本书里出现了几个也不是那么偏门的古典音乐知识,立刻暴露本质,福特文格勒他翻成“福尔特本格拉”,阿巴多翻成“阿巴德”,要不要命?另外马斯奈的名曲“沉思”是出自歌剧《泰伊丝》,不是什么《黛依丝沉思》我谢谢他,都不会翻之前百度一下吗?这些常识都不care的。另外他翻译的对话真的简直没法读,好好的问话非要翻成“英语里烟花怎么说可知道”?要么就是“声音听不见的?”要么就是什么什么“可想听?”“可想看?”问人家就两个字“知道?”,更别提一些本来就有些难懂的哲思性的长句子他的翻译我得读好几遍才能懂。他自己不读的?可不读?幸亏这个系列有别人的翻译,才能把他对比的如此垃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