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本书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以普及,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西方文学十五讲的创作者
· · · · · ·
-
徐葆耕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葆耕,1937年生。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学术著述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释古与清华学派》、学术随笔有《紫色清华》、文艺创作有电影剧本《邻居》(合作)等五部以及小说《同窗》等。
目录 · · · · ·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前言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讲 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第三讲 中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第四讲 但丁和《神曲》
第五讲 文艺复兴概说
第六讲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第七讲 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第八讲 歌德与《浮士德》
第九讲 19世纪的浪漫运动
第十讲 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与《简·爱》
第十一讲 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第十二讲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第十三讲 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四讲 现代主义与艾略特、卡夫卡、海明威
第十五讲 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
附录一 属下能说话吗?——底层文学与肖洛霍夫
附录二 保尔:新圣徒的理念与激情
· · · · · · (收起)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
前言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讲 古希腊神话及其现代性
第三讲 中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第四讲 但丁和《神曲》
第五讲 文艺复兴概说
第六讲 莎士比亚和《哈姆雷特》
第七讲 从新古典主义到启蒙文学
第八讲 歌德与《浮士德》
第九讲 19世纪的浪漫运动
第十讲 19世纪的现实主义与《简·爱》
第十一讲 司汤达与巴尔扎克
第十二讲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第十三讲 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四讲 现代主义与艾略特、卡夫卡、海明威
第十五讲 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
附录一 属下能说话吗?——底层文学与肖洛霍夫
附录二 保尔:新圣徒的理念与激情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罪感,只是一种情感。对于改造社会现实而言,它的作用很有限。但对置身于不公正的现实中的思想家、艺术家来说,它意味着尚未泯灭的良知。艺术家们对于罪恶的自我忏悔促使他们的笔触突破表层而到达社会与人的心灵深处。没有罪感,很难想象欧洲文学会放射出如此灿烂的光华。 中华民族拥有众多的慷慨悲歌之士和卓有才华的诗人、作家,但是,却缺少足够深刻的社会批判型作品,原因何在?论者见仁见智,我总感到同中国文人的生活心态有关。中国历来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当一个文化人未能尽社会批判之责时,我们的老祖宗却又设计了太多的精神安慰之法,使我们在未尽责时,也不会认为自己有“罪”。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中有一节,叫“处理情感的方法”。文章引用庄子、王弼、程颢的论述说明:圣人的“心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任何东西。这种态度产生的结果是,只要对象消逝了,它所引起的情感也随之消逝了。这样,圣人虽然有情,而无累”。也就是说,一个人做了错事、坏事,只要自认为是“廓然而大公”的,便可以问心无愧,不必感到歉疚和痛苦。这种思路很招人喜欢。记得“文革”结束后,有人提出“全民共忏悔”,建议大家都想想自己在这场大浩劫中的表现和自己应负的责任。这个提议,被不少人——包括参与悲剧酿造的人——坚决拒绝,认为是搞“错误人人有份”。有位文化人在“文革”前给领导提供了不少“小报告”,导致一些同志挨整。“文革”后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鼓起眼睛反问道:“在那个环境里有什么办法?”中国有一句极深刻的话语:“任何个人的历史行为,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这种说法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但由此导出每个人都把个人的过失挂在“社会历史”这棵树上,从而求得情感上的“无累”,这是不是对历史、对民族负责?一个社区、一个企业把某件事情办砸了,亏损几千万,死伤上百人,往往找不到责任人。虽然有人“检讨”,但检讨的人也不特别难过,想必也是把自...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三讲 中世纪的基督文化与骑士浪漫主义 -
《浮士德》是一本相当难读的书,但是,浮士德并不是不可理解的神秘人物。当你在晚上准备进入梦乡的时候,突然从内心中涌出一股感伤:这天过得是那么贫乏、单调而无聊,没有激动人心的欢乐,也没有刺痛肺腑的哀伤,想不出一点有价值的成绩和温暖心房的享受,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更可怕的是明天还会如此,日日月月,岁岁年年,似乎都笼罩着一种灰色。你望着灰暗模糊的屋顶,望着无边的黑夜,会提出一个问题: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一种强烈的要改变你的生命的欲望猛烈地撞击着你的心房,眼泪被欲火烧干了,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决心在你的内心凝固下来,你几乎抱着“如果这样活毋宁死”的想法准备重新生活…当你这样想的时候,我就可以说:“你已经接近浮士德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八讲 歌德与《浮士德》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共86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戏剧艺术十五讲》《现代天文学十五讲》《心理学十五讲(第二版)》《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
等
。
喜欢读"西方文学十五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西方文学十五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世界文学史 9.0
-
- 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9.3
-
-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8.3
-
- 中国文学史(第一卷) 8.1
-
- 古典传统 9.6
-
- 东方文学史通论 9.1
-
- 比较文学研究入门 8.5
-
- 欧洲文学史(第1卷) 7.9
-
-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8.1
-
- 摹仿论 9.8
西方文学十五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9 条 )

西方文学十五讲细节问题及其他
时隔两年,重读一遍,发现自己还是有一点点进步的。当初读到,惊为天书,这次看才发觉,内容其实比较基础,以前自己太弱了。虽然是基础书,这本书也很见作者功力,其中几处对比阅读很有启发性。看的时候发现几处小错误,随手记一下: ♦第一讲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9页 狂飙...
(展开)
> 更多书评 49篇
论坛 · · · · · ·
勘误 | 来自Porc au Prince | 2013-04-19 00:19:44 | |
西方文学心灵史 | 来自maomao | 4 回应 | 2009-08-13 16:07:3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8.5分 8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名家通识讲座“十五讲”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 (彼岸)
- 大三大四阅读部分 (倪叔)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37°暖书单(二) (37°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方文学十五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3-12-19 22:46:59
看的第一本徐葆耕先生的书,入门性质,课堂讲稿整理,因此比起一般的教科书更有亲切感。徐先生自己写的和编著的教材其实有好几本,但奇怪的是之前推荐教材的人对他的东西重视很不够,我觉得不正常,至少就我自己看来,徐先生对于西方文学的见解是很值得参考的。这本十五讲深入浅出,打了个不错的基础,很有利于冲刺阶段继续啃他的其它两本已借到的西方文学研究著作。
2 有用 elimu 2013-01-18 12:15:55
觉得听作者讲课应该会更有趣,没机会很可惜。内容确实是通识类,对我而言有点浅,不过作为大学的课程还是很不错的……发牢骚时间:部分名词翻译不是常用的,波德莱尔提得也太少了……
2 有用 文史哲专业劝退 2014-04-30 23:34:09
再次确定通过文学史了解文学不是好办法
5 有用 虫虫 2020-10-19 16:51:53
西方文学的历程有条比较粗浅但是清晰的脉络,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中世纪基督教文学、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每个关键节点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分别加以概括,荷马史诗、圣经、神曲、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卢梭、浮士德、巴黎圣母院、简·爱、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作家。西方文学像一条澎湃激荡的河流,... 西方文学的历程有条比较粗浅但是清晰的脉络,古希腊罗马的神话艺术、中世纪基督教文学、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每个关键节点都选取了代表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分别加以概括,荷马史诗、圣经、神曲、堂吉诃德、莎士比亚、卢梭、浮士德、巴黎圣母院、简·爱、司汤达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诸多作家。西方文学像一条澎湃激荡的河流,中国的文化像一座肃穆沉静的大山,中国的文学虽然也在变,但从宏观上讲,还是比较稳定厚重的,而西方文学却时有惊涛骇浪。 (展开)
84 有用 丛 2016-01-03 09:31:33
这是一本产生更多书的书,或者说是一个详备的阅读清单。
0 有用 睡教教主四维獭 2023-09-28 15:39:17 上海
比较通俗,复习了一下知识点只能说。不过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本系只会俄语、不会英语的老师讲硕士课程,就是从这些最基础的开始讲,而会英语的老师就默认大家这些全都知道……
0 有用 莨菪 2023-09-28 10:39:49 广东
编得太好了!感谢🙏是我西方文学之路的首位引导者,读到一半特此来评个论
0 有用 隔夜@果汁 2023-09-26 11:59:56 山东
文学史的问题意识比较强烈,每一个章节都抓住了作家们主要关心的问题展开,这个是最重要的。不过马列味道重,语言上也太通俗了。前言,《神曲》,莎士比亚,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俄罗斯文学,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都写得好,越往后内容就越深一些。
0 有用 白露团干子 2023-09-23 22:06:15 广东
一般般,一部分太浅显了但也符合十五讲的目的
0 有用 林迎 2023-09-21 11:38:10 山东
本学期开始上外国文学的课,老师很好。这本讲稿读起来通俗而流畅,对西方文学的脉络梳理得挺清晰,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思想在这几千年西方文学中的变迁框架,很适合我这样的入门阶段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