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世纪文景出品)
出品方: 世纪文景
译者: 何家炜
出版年: 2012-3-1
页数: 232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永恒的作家
ISBN: 9787208104495
内容简介 · · · · · ·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法国诗人、散文家、美学评论家。他的诗集《恶之花》标志着西方文学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因其思想的复杂与丰富,他成为后世不同流派竞相争夺的精神领袖。本书通过细读波德莱尔的文本,勾勒还原出诗人无尽探索的一生。书的下半部中精选了波德莱尔对同时代文学家的批评,展现出他作为美学评论家的现代魅力。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帕斯卡尔•皮亚(Pascal Pia,1903—1979),法国作家、记者、学者,“荒诞玄学社”都督。皮亚年轻时著有诗集《发情的缪斯及其他诗歌》(1928)。他于1938年开始新闻生涯,加缪曾把《西西弗神话》题赠给他。1943年他参加抵抗运动,并成为地下报纸的总编辑。巴黎解放后,皮亚潜心文学研究,著有《波德莱尔》(1952)、《阿波里奈尔》(1954)、《地狱之书:从十六世纪到今天》(1978)。他还以报刊连载的方式,对1955—1977年间的法国文学进行了细致详尽的介绍,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他去世二十年后,《文学连载》分两册出版。
皮亚是一位坚定的虚无主义者,是最“平静地绝望着”的人。他将文学置于一切之上,并认为只有一种东西高于写作,那就是:沉默。在他的晚年,他要求保留“虚无的权利”,拒绝别人谈论他,禁止人们在他死后写他。
译者简介
何...
作者简介
帕斯卡尔•皮亚(Pascal Pia,1903—1979),法国作家、记者、学者,“荒诞玄学社”都督。皮亚年轻时著有诗集《发情的缪斯及其他诗歌》(1928)。他于1938年开始新闻生涯,加缪曾把《西西弗神话》题赠给他。1943年他参加抵抗运动,并成为地下报纸的总编辑。巴黎解放后,皮亚潜心文学研究,著有《波德莱尔》(1952)、《阿波里奈尔》(1954)、《地狱之书:从十六世纪到今天》(1978)。他还以报刊连载的方式,对1955—1977年间的法国文学进行了细致详尽的介绍,成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在他去世二十年后,《文学连载》分两册出版。
皮亚是一位坚定的虚无主义者,是最“平静地绝望着”的人。他将文学置于一切之上,并认为只有一种东西高于写作,那就是:沉默。在他的晚年,他要求保留“虚无的权利”,拒绝别人谈论他,禁止人们在他死后写他。
译者简介
何家炜,1973年生于浙江湖州,法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译著有《里尔克法文诗》(2007)、《兰波<彩图集>》(2008,与叶汝琏合译)、《也许并没有故事——埃里克•侯麦与他的电影》(2008)、《还乡之谜》(2011)。
目录 · · · · · ·
这本残忍的书……
美好时光
我的生活遭了天罚……
餐桌旁的萨米埃尔•克拉梅尔
最初的耻辱
女人的芬芳
妓女或侍女
让娜•迪瓦尔
萨巴蒂耶夫人
这两个蠢货
一座爱情博物馆
浪荡子
揍玫瑰的敌人!
杜邦的诱惑
日日醉如泥
只有强盗才有信念……
预言家波德莱尔
美总是古怪的
演员的崇高艺术
真实只存在于另一世界
永远做个诗人
一个奇特的警告
我真想不再睡去
诗歌除了自身之外别无目的
十字勋章与法兰西学院
波德莱尔与政府
法兰西厌恶诗歌
死亡
波德莱尔与其他几个人
波德莱尔与维克多•雨果
波德莱尔与圣伯夫
夏多布里昂与忧郁大流派
巴尔扎克或激情的通灵者
莫里哀与贝朗瑞:“进步教”掌门人
附录
波德莱尔生平纪年:1821-1867年
参考书目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波德莱尔"试读 · · · · · ·
对波德莱尔来说,信仰方面的欠缺丝毫没有使他摆脱原罪感,所以肉身就等同于恶;爱情与责任也就相互对立。意识与快乐这二者间的分离给感官享受带来了某种辛酸,他在私密日记里写的那些格言保留了这辛酸的滋味: 爱情之所以令人厌烦,是因为这是一桩我们无法免去同谋角色的罪行。(《我心赤裸》) 他与让娜的关系的性质以及这个女人施予他的快乐的质地,只能是增强波德莱尔原本就有的焦虑...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还与历史辞典里的名字相符吗?我并不是说,世界将退缩到南美那些共和国一样得过且过,可笑的混乱,并不是说也许我们将回到野蛮状态,手执枪械穿越荒草丛生的文明废墟,去寻找我们的牧场。不,因为这样的命运和历险依然是以某种生命能量为前提,那是来自远古的回声。作为严酷的道德法则的新样本和新牺牲品,我们将从自以为活着之时开始消亡。机械将把我们严重美国化,进步将在我们整个精神层面严重萎缩,以至于空想家们那些血腥、渎圣或反自然的梦境都无法与这般卓有成效的后果相比。我恳请所有思考者向我展示生命中继续存在之物。至于宗教,我觉得多说无益,也没必要去刨根问底,因为在这些方面,不懈地否定上帝已成为唯一的热点丑闻。财产所有权已悄悄随着长子继承权的取消而消失;但那个时候必将来临:人性如同复仇的饕餮怪兽,将夺取人们以为从革命中合法继承的一切直至最后一块肉。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的。 人类的想象力能够不费力地设想出一些共和国或别的共同体,如果它们受到圣者或某些贵族领导的话,将配得上某种荣耀。但普遍的毁灭或进步——名称丝毫不重要——并不会特别表现在政治体制上,而是表现在人心的堕落上。我是否有必要说,政治剩下的那么点东西在全民拥抱的兽性中艰难地挣扎,而统治者为了维持下去并建立起一个秩序的幽灵,不得不奔忙于各种手段之间,我们现在的人性虽说已如此冷酷无情,也将在这些手段面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当我痛苦的时候,我就想着自己喜爱的人。总体而言,我是在诗句里想念里,而当这些诗句写下来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将它们给这些诗句的对象看到。同时,我将自己隐藏起来,就像某个特别害怕受到嘲笑的人。爱情中不就是有些本质上而言属于喜剧性的东西吗?——尤其是对于那些尚未追求到爱情的人来说。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波德莱尔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波德莱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高举主体性的人是不朽的
> 更多书评 6篇
-
九命猫@victor-eyes (你放心)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 (6回应)2012-12-29 22:39:38 3人喜欢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还与历史辞典里的名字相符吗?我并不是说,世界将退缩到南美那些共和国一样得过且过,可笑的混乱,并不是说也许我们将回到野蛮状态,手执枪械穿越荒草丛生的文明废墟,去寻找我们的牧场。不,因为这样的命运和历险依然是以某种生命能量为前提,那是来自远古的回声。作为严酷的道德法则的新样本和新牺牲品,我们将从自以为活着之时开始消亡。机械将把我们严重美国化,进步将在我们整个精神层面严重萎缩,以至于空想家们那些血腥、渎圣或反自然的梦境都无法与这般卓有成效的后果相比。我恳请所有思考者向我展示生命中继续存在之物。至于宗教,我觉得多说无益,也没必要去刨根问底,因为在这些方面,不懈地否定上帝已成为唯一的热点丑闻。财产所有权已悄悄随着长子继承权的取消而消失;但那个时候必将来临:人性如同复仇的饕餮怪兽,将夺取人们以为从革命中合法继承的一切直至最后一块肉。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的。 人类的想象力能够不费力地设想出一些共和国或别的共同体,如果它们受到圣者或某些贵族领导的话,将配得上某种荣耀。但普遍的毁灭或进步——名称丝毫不重要——并不会特别表现在政治体制上,而是表现在人心的堕落上。我是否有必要说,政治剩下的那么点东西在全民拥抱的兽性中艰难地挣扎,而统治者为了维持下去并建立起一个秩序的幽灵,不得不奔忙于各种手段之间,我们现在的人性虽说已如此冷酷无情,也将在这些手段面前不寒而栗?——于是,儿子将逃离家庭,不是在十八岁,而是在十二岁,因贪婪的早熟而挣脱束缚;他逃离家庭并非为了寻找英雄般的历险,并非为了去解救囚禁在塔里的美人,也非为了用崇高的思想去让一间阁楼永垂不朽,而是为了做生意,为了发财致富,为了与他臭名昭著的父亲竞争,他将创建一份报纸并成为它的股东,这份报纸将传播光明,将使人们把彼时的“世纪”看做是迷信的帮凶。——于是,那些流浪的女人,那些各社会阶层之外的女人,那些有过几个情人、有时被人称作天使的女人,她们理所当然地轻率冒失,并感激这偶尔闪现的灵光,在她们像恶一般合乎逻辑的生存中,——所以这些女人,我要说,她们将只会变得冷酷而明智,除了金钱,她们谴责一切,甚至谴责“错觉”!——所以,与道德相似的东西,我要说,所有对普路托斯 没有热情的人都将遭到广泛的嘲笑。正义,如果在那个财富时代还可能存在正义的话,将用来查禁那些不懂得发财的人。——你的妻子,哦,资产者,那是你圣洁的另一半,她的正统性将为你吟诗赋词,从此在合法性中引入一种无可指责的卑鄙无耻,成为你的保险柜警惕又多情的守护者,而她无非是由情夫供养的完美典范罢了。你的女儿,到了适婚年龄还幼稚无知,她将在摇篮里梦想着自己身价百万。而你自己呢,哦,资产者,——将比如今的你更缺乏诗意,——你将找不到什么话说,连悔意都没有。因为人身上的某些东西,随着另一些东西的消弱和衰亡而蓬勃壮大,而且,由于时代的进步,你的腹中将只剩下内脏!——这样的时代或许已近在眼前;谁又知道它是不是已经来到,我们的本性在增厚变壮,谁又知道它不是妨碍我们估量自己生存空间的唯一障碍呢? 至于我,我有时感到自己身上有着预言家的滑稽可笑,我知道我绝不会得到某个医生的仁慈。沦落在这个丑恶的世界,人群擦肩而过,我如同一个疲惫不堪的人,眼睛望着身后那些幽深的岁月,有醒悟,有苦涩;而在他面前则是一场毫无新意的暴风雨,既无教益,也无痛苦。夜晚,这个人从命运中偷得几小时的欢愉,在消化中摇摇晃晃,尽可能地忘却过往,满足于现在,听命于未来,陶醉于他的镇定与浪荡中,为不像路人那么低贱而自豪,他凝视着雪茄升起的青烟,心想:这些思绪要去向哪里与我何干? 我想我离题了,尽说些行家们所谓冷菜拼盘之类的话。然而,我将留下这几页纸,——因为我要给我的悲伤注明日期。 这篇启示录以“悲伤”一词结尾,在此位置上,波德莱尔原来写的是“愤怒”。 这样的改动,埃内斯特•雷诺 曾想从中看到某种内心活动和某种悔恨的表达,更明智的,或许是体认到字里行间那种不断加剧的疲倦感,在最后的几年里,诗人所有的行动甚至所有的意图都显露了这种疲倦感。随着瘫痪和死亡的临近,能量持久的消耗使他悲伤。他的改动表露了被悲伤所取代的愤怒,就如同在他的日常行为中,愤怒最终让位于忍受。此外,表露愤怒依然是一种不听天由命的方式。一开始写下的“愤怒”有其特别的用意,它很可能是被我们刚刚读到的预言抹去的,这是为了让预言尽显其含义。 引自 预言家波德莱尔 因为看的何老师的电子原稿,不知道在第几页。 嗯,这本书看到这里有点震惊,因为波德莱尔预言到的就是现在的局面。 我一直困惑波德莱尔死后会在天堂还是地狱,现在我相信他在天堂。 帕斯卡尔•皮雅这个人,我是在加缪的评传书里看到的。他是加缪二战期间办地下刊物《战斗报》的战友,也是波德莱尔的粉丝,看这本书感觉他真的非常懂波德莱尔,偏重用波自己的诗文来论述。只要跟波德莱尔有关的书,我都会搞来看看,除了那些记述生平的纯传记,这本确实是最好的评传。译得也很棒。 最差的是萨特那本《波德莱尔》,简直胡搞,为了论述他那套存在主义哲学,也不能这么胡搞一个历史人物吧。妈的,我是有多烦萨特!!!鞭尸!!!
6回应 2012-12-29 22:39:38 -
Solarward (Be a hero, just for one day.)
这是读到现在我最喜欢的一章。波德莱尔对诗歌的看法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艺术的看法,“诗除了自身之外别无目的;诗不可能有其他目的,纯粹为了写诗的快乐而写下的诗,才是最伟大、最好贵、真正符合崇高的诗名的。”艺术不为任何东西服务,艺术不会受任何东西的限制,包括道德。2012-07-01 22:19:48 1人喜欢
-
Rhine (爱憎分明的动物)
当我痛苦的时候,我就想着自己喜爱的人。总体而言,我是在诗句里想念里,而当这些诗句写下来之后,我情不自禁地想要将它们给这些诗句的对象看到。同时,我将自己隐藏起来,就像某个特别害怕受到嘲笑的人。爱情中不就是有些本质上而言属于喜剧性的东西吗?——尤其是对于那些尚未追求到爱情的人来说。2012-03-27 22:03:11 1人喜欢
-
九命猫@victor-eyes (你放心)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 (6回应)2012-12-29 22:39:38 3人喜欢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还与历史辞典里的名字相符吗?我并不是说,世界将退缩到南美那些共和国一样得过且过,可笑的混乱,并不是说也许我们将回到野蛮状态,手执枪械穿越荒草丛生的文明废墟,去寻找我们的牧场。不,因为这样的命运和历险依然是以某种生命能量为前提,那是来自远古的回声。作为严酷的道德法则的新样本和新牺牲品,我们将从自以为活着之时开始消亡。机械将把我们严重美国化,进步将在我们整个精神层面严重萎缩,以至于空想家们那些血腥、渎圣或反自然的梦境都无法与这般卓有成效的后果相比。我恳请所有思考者向我展示生命中继续存在之物。至于宗教,我觉得多说无益,也没必要去刨根问底,因为在这些方面,不懈地否定上帝已成为唯一的热点丑闻。财产所有权已悄悄随着长子继承权的取消而消失;但那个时候必将来临:人性如同复仇的饕餮怪兽,将夺取人们以为从革命中合法继承的一切直至最后一块肉。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的。 人类的想象力能够不费力地设想出一些共和国或别的共同体,如果它们受到圣者或某些贵族领导的话,将配得上某种荣耀。但普遍的毁灭或进步——名称丝毫不重要——并不会特别表现在政治体制上,而是表现在人心的堕落上。我是否有必要说,政治剩下的那么点东西在全民拥抱的兽性中艰难地挣扎,而统治者为了维持下去并建立起一个秩序的幽灵,不得不奔忙于各种手段之间,我们现在的人性虽说已如此冷酷无情,也将在这些手段面前不寒而栗?——于是,儿子将逃离家庭,不是在十八岁,而是在十二岁,因贪婪的早熟而挣脱束缚;他逃离家庭并非为了寻找英雄般的历险,并非为了去解救囚禁在塔里的美人,也非为了用崇高的思想去让一间阁楼永垂不朽,而是为了做生意,为了发财致富,为了与他臭名昭著的父亲竞争,他将创建一份报纸并成为它的股东,这份报纸将传播光明,将使人们把彼时的“世纪”看做是迷信的帮凶。——于是,那些流浪的女人,那些各社会阶层之外的女人,那些有过几个情人、有时被人称作天使的女人,她们理所当然地轻率冒失,并感激这偶尔闪现的灵光,在她们像恶一般合乎逻辑的生存中,——所以这些女人,我要说,她们将只会变得冷酷而明智,除了金钱,她们谴责一切,甚至谴责“错觉”!——所以,与道德相似的东西,我要说,所有对普路托斯 没有热情的人都将遭到广泛的嘲笑。正义,如果在那个财富时代还可能存在正义的话,将用来查禁那些不懂得发财的人。——你的妻子,哦,资产者,那是你圣洁的另一半,她的正统性将为你吟诗赋词,从此在合法性中引入一种无可指责的卑鄙无耻,成为你的保险柜警惕又多情的守护者,而她无非是由情夫供养的完美典范罢了。你的女儿,到了适婚年龄还幼稚无知,她将在摇篮里梦想着自己身价百万。而你自己呢,哦,资产者,——将比如今的你更缺乏诗意,——你将找不到什么话说,连悔意都没有。因为人身上的某些东西,随着另一些东西的消弱和衰亡而蓬勃壮大,而且,由于时代的进步,你的腹中将只剩下内脏!——这样的时代或许已近在眼前;谁又知道它是不是已经来到,我们的本性在增厚变壮,谁又知道它不是妨碍我们估量自己生存空间的唯一障碍呢? 至于我,我有时感到自己身上有着预言家的滑稽可笑,我知道我绝不会得到某个医生的仁慈。沦落在这个丑恶的世界,人群擦肩而过,我如同一个疲惫不堪的人,眼睛望着身后那些幽深的岁月,有醒悟,有苦涩;而在他面前则是一场毫无新意的暴风雨,既无教益,也无痛苦。夜晚,这个人从命运中偷得几小时的欢愉,在消化中摇摇晃晃,尽可能地忘却过往,满足于现在,听命于未来,陶醉于他的镇定与浪荡中,为不像路人那么低贱而自豪,他凝视着雪茄升起的青烟,心想:这些思绪要去向哪里与我何干? 我想我离题了,尽说些行家们所谓冷菜拼盘之类的话。然而,我将留下这几页纸,——因为我要给我的悲伤注明日期。 这篇启示录以“悲伤”一词结尾,在此位置上,波德莱尔原来写的是“愤怒”。 这样的改动,埃内斯特•雷诺 曾想从中看到某种内心活动和某种悔恨的表达,更明智的,或许是体认到字里行间那种不断加剧的疲倦感,在最后的几年里,诗人所有的行动甚至所有的意图都显露了这种疲倦感。随着瘫痪和死亡的临近,能量持久的消耗使他悲伤。他的改动表露了被悲伤所取代的愤怒,就如同在他的日常行为中,愤怒最终让位于忍受。此外,表露愤怒依然是一种不听天由命的方式。一开始写下的“愤怒”有其特别的用意,它很可能是被我们刚刚读到的预言抹去的,这是为了让预言尽显其含义。 引自 预言家波德莱尔 因为看的何老师的电子原稿,不知道在第几页。 嗯,这本书看到这里有点震惊,因为波德莱尔预言到的就是现在的局面。 我一直困惑波德莱尔死后会在天堂还是地狱,现在我相信他在天堂。 帕斯卡尔•皮雅这个人,我是在加缪的评传书里看到的。他是加缪二战期间办地下刊物《战斗报》的战友,也是波德莱尔的粉丝,看这本书感觉他真的非常懂波德莱尔,偏重用波自己的诗文来论述。只要跟波德莱尔有关的书,我都会搞来看看,除了那些记述生平的纯传记,这本确实是最好的评传。译得也很棒。 最差的是萨特那本《波德莱尔》,简直胡搞,为了论述他那套存在主义哲学,也不能这么胡搞一个历史人物吧。妈的,我是有多烦萨特!!!鞭尸!!!
6回应 2012-12-29 22:39:38
-
九命猫@victor-eyes (你放心)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 (6回应)2012-12-29 22:39:38 3人喜欢
尽管具有讽喻意味,但这最后一句话还是清晰地表明,波德莱尔自豪地拥有的“某些信念”并非政治信念,而是道德信念。若要揣测这些信念究竟是什么,也许莫过于《迸发》中这些最重要也最完整的段落了: 世界行将终结。世界还能延续的唯一理由是它存在着。这理由是多么脆弱,只要对比一下那些与之相反的理由,尤其是这个:从今而后,这世界在天空底下有何作为呢?——因为,假定它以物质形态继续存在,还会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存在吗,还与历史辞典里的名字相符吗?我并不是说,世界将退缩到南美那些共和国一样得过且过,可笑的混乱,并不是说也许我们将回到野蛮状态,手执枪械穿越荒草丛生的文明废墟,去寻找我们的牧场。不,因为这样的命运和历险依然是以某种生命能量为前提,那是来自远古的回声。作为严酷的道德法则的新样本和新牺牲品,我们将从自以为活着之时开始消亡。机械将把我们严重美国化,进步将在我们整个精神层面严重萎缩,以至于空想家们那些血腥、渎圣或反自然的梦境都无法与这般卓有成效的后果相比。我恳请所有思考者向我展示生命中继续存在之物。至于宗教,我觉得多说无益,也没必要去刨根问底,因为在这些方面,不懈地否定上帝已成为唯一的热点丑闻。财产所有权已悄悄随着长子继承权的取消而消失;但那个时候必将来临:人性如同复仇的饕餮怪兽,将夺取人们以为从革命中合法继承的一切直至最后一块肉。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的。 人类的想象力能够不费力地设想出一些共和国或别的共同体,如果它们受到圣者或某些贵族领导的话,将配得上某种荣耀。但普遍的毁灭或进步——名称丝毫不重要——并不会特别表现在政治体制上,而是表现在人心的堕落上。我是否有必要说,政治剩下的那么点东西在全民拥抱的兽性中艰难地挣扎,而统治者为了维持下去并建立起一个秩序的幽灵,不得不奔忙于各种手段之间,我们现在的人性虽说已如此冷酷无情,也将在这些手段面前不寒而栗?——于是,儿子将逃离家庭,不是在十八岁,而是在十二岁,因贪婪的早熟而挣脱束缚;他逃离家庭并非为了寻找英雄般的历险,并非为了去解救囚禁在塔里的美人,也非为了用崇高的思想去让一间阁楼永垂不朽,而是为了做生意,为了发财致富,为了与他臭名昭著的父亲竞争,他将创建一份报纸并成为它的股东,这份报纸将传播光明,将使人们把彼时的“世纪”看做是迷信的帮凶。——于是,那些流浪的女人,那些各社会阶层之外的女人,那些有过几个情人、有时被人称作天使的女人,她们理所当然地轻率冒失,并感激这偶尔闪现的灵光,在她们像恶一般合乎逻辑的生存中,——所以这些女人,我要说,她们将只会变得冷酷而明智,除了金钱,她们谴责一切,甚至谴责“错觉”!——所以,与道德相似的东西,我要说,所有对普路托斯 没有热情的人都将遭到广泛的嘲笑。正义,如果在那个财富时代还可能存在正义的话,将用来查禁那些不懂得发财的人。——你的妻子,哦,资产者,那是你圣洁的另一半,她的正统性将为你吟诗赋词,从此在合法性中引入一种无可指责的卑鄙无耻,成为你的保险柜警惕又多情的守护者,而她无非是由情夫供养的完美典范罢了。你的女儿,到了适婚年龄还幼稚无知,她将在摇篮里梦想着自己身价百万。而你自己呢,哦,资产者,——将比如今的你更缺乏诗意,——你将找不到什么话说,连悔意都没有。因为人身上的某些东西,随着另一些东西的消弱和衰亡而蓬勃壮大,而且,由于时代的进步,你的腹中将只剩下内脏!——这样的时代或许已近在眼前;谁又知道它是不是已经来到,我们的本性在增厚变壮,谁又知道它不是妨碍我们估量自己生存空间的唯一障碍呢? 至于我,我有时感到自己身上有着预言家的滑稽可笑,我知道我绝不会得到某个医生的仁慈。沦落在这个丑恶的世界,人群擦肩而过,我如同一个疲惫不堪的人,眼睛望着身后那些幽深的岁月,有醒悟,有苦涩;而在他面前则是一场毫无新意的暴风雨,既无教益,也无痛苦。夜晚,这个人从命运中偷得几小时的欢愉,在消化中摇摇晃晃,尽可能地忘却过往,满足于现在,听命于未来,陶醉于他的镇定与浪荡中,为不像路人那么低贱而自豪,他凝视着雪茄升起的青烟,心想:这些思绪要去向哪里与我何干? 我想我离题了,尽说些行家们所谓冷菜拼盘之类的话。然而,我将留下这几页纸,——因为我要给我的悲伤注明日期。 这篇启示录以“悲伤”一词结尾,在此位置上,波德莱尔原来写的是“愤怒”。 这样的改动,埃内斯特•雷诺 曾想从中看到某种内心活动和某种悔恨的表达,更明智的,或许是体认到字里行间那种不断加剧的疲倦感,在最后的几年里,诗人所有的行动甚至所有的意图都显露了这种疲倦感。随着瘫痪和死亡的临近,能量持久的消耗使他悲伤。他的改动表露了被悲伤所取代的愤怒,就如同在他的日常行为中,愤怒最终让位于忍受。此外,表露愤怒依然是一种不听天由命的方式。一开始写下的“愤怒”有其特别的用意,它很可能是被我们刚刚读到的预言抹去的,这是为了让预言尽显其含义。 引自 预言家波德莱尔 因为看的何老师的电子原稿,不知道在第几页。 嗯,这本书看到这里有点震惊,因为波德莱尔预言到的就是现在的局面。 我一直困惑波德莱尔死后会在天堂还是地狱,现在我相信他在天堂。 帕斯卡尔•皮雅这个人,我是在加缪的评传书里看到的。他是加缪二战期间办地下刊物《战斗报》的战友,也是波德莱尔的粉丝,看这本书感觉他真的非常懂波德莱尔,偏重用波自己的诗文来论述。只要跟波德莱尔有关的书,我都会搞来看看,除了那些记述生平的纯传记,这本确实是最好的评传。译得也很棒。 最差的是萨特那本《波德莱尔》,简直胡搞,为了论述他那套存在主义哲学,也不能这么胡搞一个历史人物吧。妈的,我是有多烦萨特!!!鞭尸!!!
6回应 2012-12-29 22:39:38 -
Solarward (Be a hero, just for one day.)
这是读到现在我最喜欢的一章。波德莱尔对诗歌的看法也是我一直以来对艺术的看法,“诗除了自身之外别无目的;诗不可能有其他目的,纯粹为了写诗的快乐而写下的诗,才是最伟大、最好贵、真正符合崇高的诗名的。”艺术不为任何东西服务,艺术不会受任何东西的限制,包括道德。2012-07-01 22:19:48 1人喜欢
-
微笑迦朵 (安胖满级)
他们(资产阶级)让我想起了露易丝维尔迪厄,一个五法郎的妓女。有一次她陪我去卢浮宫,她从来没有去过,于是开始脸红,并遮住脸,她拉着我的袖子,在那些不朽的雕塑和绘画前问,我们怎么可以公开地炫耀这样下流的东西。——《我心赤裸》 感到钱袋空空如同你的钱袋/你要从蔚蓝的苍穹中收割黄金吗?2012-04-25 22:56:10 1人喜欢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2年1.1~2.29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37°暖书单(二) (37°暖)
- 开心书单 (李伟长)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直至世界末日。 (都归尘土)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波德莱尔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asha 2012-02-28 13:11:57
何家炜
0 有用 李伟长 2012-04-03 08:28:59
一个很好玩的诗人,忧郁,敏感,刻薄,大手大脚,奢侈无度,贬低雨果,却又向他请求帮助,寻求出版社~
0 有用 梦魇马戏团 2012-05-07 17:13:55
去掃大街都行,千萬別做詩人。
1 有用 corner 2017-05-06 23:16:42
著者使用了一种他所擅长的体例,这本书由多个短章构成,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创作。当然,主要通过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体现,诗人的文字如蝴蝶穿花般的融入其中。大量的插图、摄影和油画,生动可感,这似乎是对波德莱尔在兹念兹的“通感”之呼应。附录中的年表和人名对照,也很有用。
0 有用 [已注销] 2013-08-11 13:20:06
“帕斯卡尔是一位坚定的虚无主义者,是最“平静地绝望着”的人。他将文学置于一切之上,并认为只有一种东西高于写作,那就是:沉默。在他的晚年,他要求保留“虚无的权利”,拒绝别人谈论他,禁止人们在他死后写他。”波德莱尔亦是哲学家无疑。"关于女人,他偏于重口味,千金小姐、文艺女青年之类的,难入法眼。波哥说:我只可能接受两种女人:妓女或者愚笨的女人,情人或者厨娘。”aha我愿意做他的妓女。#戒.定.慧.邪淫戒... “帕斯卡尔是一位坚定的虚无主义者,是最“平静地绝望着”的人。他将文学置于一切之上,并认为只有一种东西高于写作,那就是:沉默。在他的晚年,他要求保留“虚无的权利”,拒绝别人谈论他,禁止人们在他死后写他。”波德莱尔亦是哲学家无疑。"关于女人,他偏于重口味,千金小姐、文艺女青年之类的,难入法眼。波哥说:我只可能接受两种女人:妓女或者愚笨的女人,情人或者厨娘。”aha我愿意做他的妓女。#戒.定.慧.邪淫戒# (展开)
0 有用 陈精病 2022-05-18 12:03:49
“我不是斯堤刻斯河,不能拥抱你九次”,最后生平纪年很详细。波德莱尔和让娜迪瓦尔纠葛了大半生
0 有用 dirtdew 2022-02-27 20:16:47
断续读完。非常轻易的讲述,作者仿佛与波德莱尔相识一般。内容非常好,但也有些轻飘飘,就当“波德莱尔导读”看好了,不会像艰涩的本雅明一样令人印象深刻。读后再看封面上波德莱尔的眼睛,也觉得更加亲切,他的面孔也更加立体、有肉感。
0 有用 透明曾曾 2021-08-04 16:32:24
简约勾勒,不失其神。薄薄小本,已经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表面行为和内心世界的悖谬。“永远做一个诗人”与《恶之花》开篇那首自我诅咒的诗歌形成的极度反差,或许就是对波德莱尔宿命感的备注吧。
0 有用 涅奇卡维奇 2021-06-15 21:04:47
挺不错的,每节的标题都很有意思,光是连起来读就可以展现出波德莱尔的形象。后面讲到波德莱尔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之关系的章节是亮点,虽然没有讲得太多。其实波德莱尔的很多想法我都很不喜欢,要是在现实中见到他,我多半不会跟他聊多少(当然,很可能是因为我暂时还不怎么会法语);如果用浪漫派和唯美派来划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波德莱尔毫无疑问属于后者,对政治并不关心(或者儿戏一般地关心),对文学有某种内在的信仰。他的... 挺不错的,每节的标题都很有意思,光是连起来读就可以展现出波德莱尔的形象。后面讲到波德莱尔与同时代其他作家之关系的章节是亮点,虽然没有讲得太多。其实波德莱尔的很多想法我都很不喜欢,要是在现实中见到他,我多半不会跟他聊多少(当然,很可能是因为我暂时还不怎么会法语);如果用浪漫派和唯美派来划分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坛,波德莱尔毫无疑问属于后者,对政治并不关心(或者儿戏一般地关心),对文学有某种内在的信仰。他的敏感与纠结扭曲了整个世界,把一切都变得脏、变得湿、变得孤独和丑陋,但这些又是另一个面向的真实,通过他的作品被揭示出来。所谓的“恶”,不是狭义的道德意义上的,它包括生老病死、包括七情六欲、包括平庸与无聊。他用生命在写诗,这是被恶撕扯而充满张力的生命。波德莱尔的诗是他生活的症结,也是整个现代世界的症结。 (展开)
0 有用 橙同学 2021-03-27 20:47:58
‘’爱情之所以令人厌烦,是因为这是一桩我们无法免去同谋角色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