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ilish name: THE TUNG-CHIH RESTORATION
subhead:the last stand of chinese conservatism
同治群臣,名臣迭出,在晚清史上,重重的抹下一笔,如同书中描述,甚至在国民党时代的中华民国,蒋氏政权似乎也竭力继承着这个道统。通览一遍翻译版,此书成于20世纪60年代,大量资料档案(如大陆方面)尚未公开,此书所依据的来自《北华捷报》的材料遂为重头。《北华捷报》为西人报纸,从史料学上分析,自有局限之处,大量引用报纸上的时评来分析中国事实,不免有雾里看花之嫌,造成白内障式的历史观,往往不自觉地眼前被罩上一层颜色。余虽不喜此等论史之法,然西人往往却据此自有洞火之见。“同治中兴是一幕悲剧,在胜利时刻,已经预示了崇高希望和巨大努力的最终失败。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在长长的阴影中目睹了胜利,这便是他们所谓的中兴事业”,通观此书后,不难明白,“这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所在的“长长阴影”,究是何物了。然阴影者,不居其中,则明暗分明,马上可以感知,若身处阴影之中,断然不会察觉,换句话讲,昼夜交替的自然现象,归根结底在于太阳光的直线照射下,地球表面的阴影轮转造成,身处黑夜阴影中的人若没有见过太阳的经历,断然不会产生人在阴影中的概念;同理,文化关系上更是如此,没有哪个普世的文化犹如烈日当空,万国皆服,与之不适则斥为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诚然,在作者最终论断的背后,还是可以嗅到一点点不自觉的“西方中心”的味道。
书已买了两月,今夜挑灯读完
|
楼主评语绝佳。
我读此书时是见《经济观察报》许知远先生评论连载推荐。当时我在读大二。阅读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新史观。
改变不了的是事实
可以有的是立场
新保守主义。。。我还以为是讲建国后。。。
就具体论述而言,或许全书最独特的贡献就是提示“同治中心”当时的“国际背景”
喜欢其中关于经济与外交部分的论述。对天津教案的始末也有了新的认识。对俄外交战略的失败也写得比较公允,有利于客观认识当时的形势,一定程度了解前人的艰难处境。非常好的一本书,进一步让我接近客观的中国近代史。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