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优酷 罗辑思维 2013(第一季) 介绍的书籍 (IVAN)
- 【三联学术最新书】 (三联学术通讯)
- 三联书店 文史新论系列 (相风乌)
- 有源好书『偏门书籍杂烩』 (马克爱马克)
- 罗胖--一个死磕自己,愉悦大家“说书人”的阅读目录 (亚马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心不惑 2020-09-13 20:42:59
学术性太强,通俗性不足
0 有用 libertyfromdee 2012-04-15 10:57:03
迫不及待自己买了书来看
1 有用 炎仌 2012-03-15 12:43:30
较之初刊论文,结集时插入了一些新材料,尤其是近史所张之洞档案。耐看。
2 有用 kevinou 2012-04-22 23:15:26
茅先生近二十年来致力于考订历史细节,功力一流,成就显著。希望早日读到茅先生新作。
1 有用 野原新之助 2019-02-21 21:36:57
相比于前一本,《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考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些细枝末节,比如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的关系,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张元济对戊戌年的回忆与记录等。这样的题目,要写好需要非常充实的细节,因此考证起来非常吃力,也很不讨好。茅海建在两本《史事考》之间有一本《从甲午到戊戌》,内容是鉴注康有为的《我史》,体量太大、内容太细,我应该不会读;之后有一本《戊戌变法的另面》,主题是张之洞档案,回头再找来看看。关于... 相比于前一本,《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考证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些细枝末节,比如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的关系,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张元济对戊戌年的回忆与记录等。这样的题目,要写好需要非常充实的细节,因此考证起来非常吃力,也很不讨好。茅海建在两本《史事考》之间有一本《从甲午到戊戌》,内容是鉴注康有为的《我史》,体量太大、内容太细,我应该不会读;之后有一本《戊戌变法的另面》,主题是张之洞档案,回头再找来看看。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近几年应该不会有超过茅海建的了。有时候会想,如果再多几个茅海建就好了,这样近代史的疑难就都清楚了。 (展开)
0 有用 洋咩咩 2022-07-25 01:55:11
通过对翁同龢日记和往来电报,重现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整个过程。所谓公车上书不过是清流试图利用下层的呼声来影响光绪的决定,他们仅需透露条约的部分内容,而不是谈判全过程,就可让所有炮火集中于李鸿章,既可以阻止或推迟条约的签订,也塑造出李鸿章汉奸的形象。各省联名上书达到31件,稍微影响到光绪的决定,但光绪立场动摇更多是来自于对俄、德、法三国干涉的可能,以及自身军事上的把握,当二者都没有希望时,再多激烈和热血... 通过对翁同龢日记和往来电报,重现了马关条约签订的整个过程。所谓公车上书不过是清流试图利用下层的呼声来影响光绪的决定,他们仅需透露条约的部分内容,而不是谈判全过程,就可让所有炮火集中于李鸿章,既可以阻止或推迟条约的签订,也塑造出李鸿章汉奸的形象。各省联名上书达到31件,稍微影响到光绪的决定,但光绪立场动摇更多是来自于对俄、德、法三国干涉的可能,以及自身军事上的把握,当二者都没有希望时,再多激烈和热血的上奏也毫无意义。康有为试图通过上书来改变国运,只能证明其远离政治决策中心,更何况他所组织的上书直接流产了。康声称上书失败是因为孙毓汶的阻挠,这就无中生有了,一旦事情不成,便称为一顶级人物所阻,也是康一贯的套路了。一次失败的松筠庵上书活动,却因公车上书记的刊行,让康名声大振,也成功书写了康的历史。 (展开)
0 有用 BrianGao 2021-05-31 22:37:11
茅先生治学颇令人尊敬,每个观点结论都有理有据。
0 有用 朝花夕拾 2021-05-20 21:57:23
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茅老师一贯的风格,考证了很多史实!我一直就觉得康有为这个人很一般,看完茅老师对戊戌变法的研究考证后(包括对【我史】的考证,更加觉得康有为这个人志大才疏,唯恐天下不乱!
0 有用 心齋 2021-05-20 18:15:11
翻阅,事无巨细。
0 有用 我是喵叔 2021-02-25 17:48:37
期待《戊戌变法史事考三集》,将近年来有关康梁与戊戌变法的研究全部收录。茅海建说他的“最终目标是写一部总体性的叙述戊戌变法史的著作”,大概也是“有生之年系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