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范行准,名适、字天磬,浙江省汤溪县厚大乡人。少时家境清贫,先生13岁始,在叔父开的药店里当学徒,16岁出师。18岁回乡,继续学习中医二年。20岁始,在乡诊病,凡三年。后进入上海国医学院就学。结业后,在上海行医。撰有《明季西洋传入之医学》、《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中国医学史略》、《中国病史新义》等著作。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中医医史文献学家之一。
目录 · · · · · ·
前记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医学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医学
第一节 巫医
第二节 生理和病理
第三节 药物与药理
第三章 英雄的铁器时代的医学
第一节 医、巫和它们的斗争
第二节 物理疗法
第三节 职业医生和医学的分科
第四节 环境卫生
第四章 理论和实践医学的统一时期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树立
第二节 阴阳五行结合后在理论上的变化
第三节 医经和经方学
一、黄帝内经
二、本草和本草经
(一)本草和本草经的历史背景
(二)神农本草经
第四节 临床医学的建立
第五节 军事医学
第五章 内外诸科医学的发展时期
第一节 医学重心的南移
第二节 华佗
第三节 张仲景
一、仲景医学和它的历史背景
二、伤寒论
三、金匮要略
第四节 医经和经方的纂集
一、脉经和仲景书的纂集
二、明堂书的纂集——黄帝甲乙经
三、仙药和寒食散
四、寒食散在医学上的影响
第六章 门阀与山林医家分掌医权的医学成熟时期
第一节 门阀与山林的医家
一、它们的时代背景
二、门阀中的医家
(一) 南朝门阀中的医家
(二) 门阀中的世医
三,山林的医家
(一)道家
(二)沙门
第二节 医经学
一、黄帝内经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经方
第三节 趋于分类发展的本草学
一、神农本草经的衍化
二、专科本草
三、本草图谱
四、本草别名
五、本草音义
六、本草的收采与种植
七、本草的炮制
八、食经
第四节 诊断学上的新里程
第五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内科
二、外科
三、妇产科
四、小儿科
五、五官科
第六节 医学教育
第七节 东方医学的交流
第七章 医学的充实时期
第一节 医学盛衰之分歧点
第二节 医经经方的结集
一、医经的结集
二、经方的结集
第三节 药典学的兴衰
一、世界最早的药典——唐新修本草
二、简本药典——蜀本草
三、药典学的鼎盛时期
四、药典学的衰落
五、药典学的批评
第四节 医经的纂注
一、黄帝内经的纂注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三、明堂针灸书
四、铜人象——明堂针灸学上的创制
第五节 传信方及其流变
第六节 局方学
第七节 诊法的骈技
第八节 预测的病因学——五运六气
第九节 临床医学
一、传染病
二、妇产科
三、小儿科
四、外科创伤
五、五官病
第十节 医学史
第十一节 中西医学的交流
第十二节 保健事业
第八章 医学的衰变时期
第一节 医学衰变与学派的产生
第二节 “新病”——鼠疫的横行
第三节 学派的论争
第四节 河间学派
一、刘完素
二、张从正
三、河间弟子和拥护此一学派中人
四、新旧之争
五、朱震亨
第五节 易水学派
一、张元素
二、李杲
三、李杲的传人
四、王好古
第六节 舌诊
第七节 临床医学
一、一般医学的概况
二、外科创伤移植木的发明与发展
第八节 保健组织和管理
第九章 医学的孱守时期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两面——孱守和飞跃
第二节 学派的流行
第三节 东垣学派
第四节 丹溪学派
第五节 折衷学派
第六节 服古学派
第七节 叛经学派
第八节 解剖学的新发展与停滞
第九节 本草学的发展
一,本草纲目
二,本草纲目拾遗
三,偏重生药产地形态的本草学
(一) 本草原始
(二) 植物名实图考
(三) 地方本草图
第十节 免疫学的发明与发展
一、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及其传人西洋
二、牛痘的创制及其传人我国
第十一节 传染病学
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一温病学
(一) 为伤寒附庸时代的温病
(二) 新病涨破旧框
(三) 寒、温的分立
(四) 寒、温历史的消长
(五) 温病学的新境界
(六) 三焦与六经之争
(七) 温病学之衰息
二、鼠疫
三、霍乱
四、猩红热
五、白喉
六、梅毒
第十二节 职业病
一、工业的职业病
二、农业的职业病
第十三节 医案学
一、个人医案
二、合辑医案
三、医案评选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医学
第二章 青铜时代的医学
第一节 巫医
第二节 生理和病理
第三节 药物与药理
第三章 英雄的铁器时代的医学
第一节 医、巫和它们的斗争
第二节 物理疗法
第三节 职业医生和医学的分科
第四节 环境卫生
第四章 理论和实践医学的统一时期
第一节 医学理论的树立
第二节 阴阳五行结合后在理论上的变化
第三节 医经和经方学
一、黄帝内经
二、本草和本草经
(一)本草和本草经的历史背景
(二)神农本草经
第四节 临床医学的建立
第五节 军事医学
第五章 内外诸科医学的发展时期
第一节 医学重心的南移
第二节 华佗
第三节 张仲景
一、仲景医学和它的历史背景
二、伤寒论
三、金匮要略
第四节 医经和经方的纂集
一、脉经和仲景书的纂集
二、明堂书的纂集——黄帝甲乙经
三、仙药和寒食散
四、寒食散在医学上的影响
第六章 门阀与山林医家分掌医权的医学成熟时期
第一节 门阀与山林的医家
一、它们的时代背景
二、门阀中的医家
(一) 南朝门阀中的医家
(二) 门阀中的世医
三,山林的医家
(一)道家
(二)沙门
第二节 医经学
一、黄帝内经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经方
第三节 趋于分类发展的本草学
一、神农本草经的衍化
二、专科本草
三、本草图谱
四、本草别名
五、本草音义
六、本草的收采与种植
七、本草的炮制
八、食经
第四节 诊断学上的新里程
第五节 临床医学的发展
一、内科
二、外科
三、妇产科
四、小儿科
五、五官科
第六节 医学教育
第七节 东方医学的交流
第七章 医学的充实时期
第一节 医学盛衰之分歧点
第二节 医经经方的结集
一、医经的结集
二、经方的结集
第三节 药典学的兴衰
一、世界最早的药典——唐新修本草
二、简本药典——蜀本草
三、药典学的鼎盛时期
四、药典学的衰落
五、药典学的批评
第四节 医经的纂注
一、黄帝内经的纂注
二、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三、明堂针灸书
四、铜人象——明堂针灸学上的创制
第五节 传信方及其流变
第六节 局方学
第七节 诊法的骈技
第八节 预测的病因学——五运六气
第九节 临床医学
一、传染病
二、妇产科
三、小儿科
四、外科创伤
五、五官病
第十节 医学史
第十一节 中西医学的交流
第十二节 保健事业
第八章 医学的衰变时期
第一节 医学衰变与学派的产生
第二节 “新病”——鼠疫的横行
第三节 学派的论争
第四节 河间学派
一、刘完素
二、张从正
三、河间弟子和拥护此一学派中人
四、新旧之争
五、朱震亨
第五节 易水学派
一、张元素
二、李杲
三、李杲的传人
四、王好古
第六节 舌诊
第七节 临床医学
一、一般医学的概况
二、外科创伤移植木的发明与发展
第八节 保健组织和管理
第九章 医学的孱守时期
第一节 医学发展的两面——孱守和飞跃
第二节 学派的流行
第三节 东垣学派
第四节 丹溪学派
第五节 折衷学派
第六节 服古学派
第七节 叛经学派
第八节 解剖学的新发展与停滞
第九节 本草学的发展
一,本草纲目
二,本草纲目拾遗
三,偏重生药产地形态的本草学
(一) 本草原始
(二) 植物名实图考
(三) 地方本草图
第十节 免疫学的发明与发展
一、人痘接种法的发明及其传人西洋
二、牛痘的创制及其传人我国
第十一节 传染病学
一、传染病学总论一一温病学
(一) 为伤寒附庸时代的温病
(二) 新病涨破旧框
(三) 寒、温的分立
(四) 寒、温历史的消长
(五) 温病学的新境界
(六) 三焦与六经之争
(七) 温病学之衰息
二、鼠疫
三、霍乱
四、猩红热
五、白喉
六、梅毒
第十二节 职业病
一、工业的职业病
二、农业的职业病
第十三节 医案学
一、个人医案
二、合辑医案
三、医案评选
· · · · · · (收起)
喜欢读"中国医学史略"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医学史略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什么是话题
无论是一部作品、一个人,还是一件事,都往往可以衍生出许多不同的话题。将这些话题细分出来,分别进行讨论,会有更多收获。


中国医学史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 条 )

一本带你了解中医史的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家小书》这套书籍在一位喜欢太极拳、研究茶艺的老先生的宅子里见到过,后来找来几本学习,才发现书挺小,囊括的知识可不少,仔细读书肯定让人眼花缭乱头晕目眩,一是因为不是本行,二是因为时间跨度太大。读完此书便觉中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和范老先生的博古通今、博闻强识。 ... (展开)
历史上的中外医学传播
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FDA三期临床实验的失败,让中医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医究竟是科学还是巫医?中医药是否起到治病救人的作用?中医的反对者和支持者们在网上吵做一团。有人根据某些重要的毒性和未经过实证,觉得中医一无是处;有人觉得中医历史悠久,可以包治百病。 ...
(展开)

怎么这么多四星五星的?
此书条理极差,原因在于:一,叙述方式有问题,既无主线,又无清楚之纲目,只是泛泛而谈,让人不明就里,读之味同嚼蜡。二,篇幅不大而欲多谈,反倒讲不清楚。 对很多医家及流派的点评,虽是言人人殊,然而史书尚客观,此老则尽出主观论断,纯属一家胡言。 另外,很多观点让人...
(展开)

内涵丰富的中国医学史概况
范行准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中医医学史文献史学家之一,这本《中国医学史略》将范行准先生对中国医学的认识以渊博学识呈现给读者,纠医正偏,正印照了范行准的处世之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今中国医疗环境已到恶劣之境,经常从各类资讯上可以见到各种形式的伤医报道,...
(展开)

一本独具特色的医学史
范行准先生的《中国医学史略》,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医学史力作,是范先生数十年苦心钻研的结晶。范先生独辟蹊径,独立思考,绝不盲从,而完成这部别具一格的医学史。虽然篇幅不长,但立论新颖,资料丰富。比如,范先生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概括为门阀医学和山林医学,就既新颖...
(展开)
> 更多书评 11篇
-
-
Binns (自著奇書自始皇,乾坤袖手視詩亡)
五行說被運用在醫學上主要是五行配五臟說。它隨當時政治改德而不同:如心臟今文家屬“火”,但古文家和管子諸書,則把心屬“土”,屬“水”,或竟屬“木”的,故歷史上五行配五臟說曾有四五種不同的配法。但自漢光武後,才確定現在通行的配屬法: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2019-03-10 02:27
-
Binns (自著奇書自始皇,乾坤袖手視詩亡)
男女之異在於生殖系統之不同、其部位在腰帶之下,故古人以婦科醫生為“帶下醫”。 徐之才《逐月養胎方》參考先秦《青史子》書中胎教之說。 《隋志》有劉佑、王琛等人八種產乳書,但都不在醫家類而入於五行家類,在一般產書中列有”體玄子借地法“一類的產圖。2019-03-17 19:48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北京出版社 (2016)7.1分 42人读过
-
每满100-50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 (1960)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中国医学史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金荞麦 2012-08-05
范行准
0 有用 栖去 2015-10-29
①感性阶段:上古:产育、传染、外科、采集;商周:巫医,解剖生理日常动物,疾病认知创伤处理,药物药理酒的麻醉;东周:医渐离巫,物理疗法按摩导引针灸战国成熟,职业化与分科,环境卫生意识②秦汉:理论兼合阴阳五行,医经药方(内经-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本草-动植矿)临床军事预防实践;汉晋:医学重心南移,华佗开拓外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纂集脉经针灸仙药服散;南北:门阀山林分掌,世医道仙沙门,草泽史籍无名,诊断... ①感性阶段:上古:产育、传染、外科、采集;商周:巫医,解剖生理日常动物,疾病认知创伤处理,药物药理酒的麻醉;东周:医渐离巫,物理疗法按摩导引针灸战国成熟,职业化与分科,环境卫生意识②秦汉:理论兼合阴阳五行,医经药方(内经-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本草-动植矿)临床军事预防实践;汉晋:医学重心南移,华佗开拓外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纂集脉经针灸仙药服散;南北:门阀山林分掌,世医道仙沙门,草泽史籍无名,诊断经脉粪便,官学教育;唐宋:盛衰歧点,经方结集注疏&药典编纂&铜人针灸&民间验方&局方香药,脉诊,病因理论僵化-运气说P130可释不能预测,医史书写;金元:革新与学派,河间易水,舌诊,移植皮骨;明清:进退并存学派流衍,解剖受限,传染及其预防,职业病;各段医经药方、本草认知、临床实践、域外交流、医疗公益 (展开)
0 有用 Binns 2019-03-19
基本是以TCM醫學史的角度寫,1962年寫成,時代特色比較明顯,對歷史背景解讀往往奇怪。門閥醫與山林醫、鼠疫與金元醫學有啓發。五氣六運、溫病沒看懂。
0 有用 嗔痴废人 2016-08-15
狂生当如范行准
0 有用 小狮子 2020-02-03
搜炼古今,引证详尽。大家手笔,深入浅出。
0 有用 小狮子 2020-02-03
搜炼古今,引证详尽。大家手笔,深入浅出。
0 有用 Binns 2019-03-19
基本是以TCM醫學史的角度寫,1962年寫成,時代特色比較明顯,對歷史背景解讀往往奇怪。門閥醫與山林醫、鼠疫與金元醫學有啓發。五氣六運、溫病沒看懂。
0 有用 嗔痴废人 2016-08-15
狂生当如范行准
0 有用 栖去 2015-10-29
①感性阶段:上古:产育、传染、外科、采集;商周:巫医,解剖生理日常动物,疾病认知创伤处理,药物药理酒的麻醉;东周:医渐离巫,物理疗法按摩导引针灸战国成熟,职业化与分科,环境卫生意识②秦汉:理论兼合阴阳五行,医经药方(内经-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本草-动植矿)临床军事预防实践;汉晋:医学重心南移,华佗开拓外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纂集脉经针灸仙药服散;南北:门阀山林分掌,世医道仙沙门,草泽史籍无名,诊断... ①感性阶段:上古:产育、传染、外科、采集;商周:巫医,解剖生理日常动物,疾病认知创伤处理,药物药理酒的麻醉;东周:医渐离巫,物理疗法按摩导引针灸战国成熟,职业化与分科,环境卫生意识②秦汉:理论兼合阴阳五行,医经药方(内经-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本草-动植矿)临床军事预防实践;汉晋:医学重心南移,华佗开拓外科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纂集脉经针灸仙药服散;南北:门阀山林分掌,世医道仙沙门,草泽史籍无名,诊断经脉粪便,官学教育;唐宋:盛衰歧点,经方结集注疏&药典编纂&铜人针灸&民间验方&局方香药,脉诊,病因理论僵化-运气说P130可释不能预测,医史书写;金元:革新与学派,河间易水,舌诊,移植皮骨;明清:进退并存学派流衍,解剖受限,传染及其预防,职业病;各段医经药方、本草认知、临床实践、域外交流、医疗公益 (展开)
0 有用 金荞麦 2012-08-05
范行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