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众所周知,在70年代末出版的《批判哲学的批判》中,李泽厚首先“解构”了康德,然后又“重建”了康德,这一“解构”、“重建”的过程应该说基本上是成功的,其结果就是他把当时被极“左”思潮所束缚的“人性”概念拯救了出来,构建了以“知、情、意”或者“自由直观、自由意志、自由感受”为旨归的内涵丰富的“主体性”哲学(见《批判哲学的批判》书后所附《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一文)。这样一来,人们就再也不能仅用单纯的“社会性”来看待“人性”了,具有积进取的精神和无限开放的品格的“主体性”概念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政治经济形势,顿时流行起来。
批判哲学的批判的创作者
· · · · · ·
-
李泽厚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一九八八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拉。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我的哲学提纲》、《中国思想史论》、《美学论集》、《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论》等书。
目录 · · · · · ·
第一章思想来源和发展过程
一时代背景、阶级根源和政治倾向
二思想资料
三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四前批判期
五“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六关于“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
第二章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一所谓“批判哲学”
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四“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
首先的和基本的现占”
五“综合”是改造对象
六关于数学的本质
第三章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一时、空是所谓“感性直观形式”
二“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三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四“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第四章认识论:(三)范畴
一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人”
一“先验构架”
三“知性的先验原理”:甲、“量”与“质”
四乙、“实体”与“因果”
五丙、“交互”与“经验思维三准则”
六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七“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
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第五章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二“主观演绎”
三“客观演绎”
四“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五康德反对“自我”心灵实体
六黑格尔的“自我音识”
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八“哥白尼式的革命”
· · · · · · (收起)
一时代背景、阶级根源和政治倾向
二思想资料
三牛顿和卢梭的决定性影响
四前批判期
五“使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
六关于“回到康德”的现代思潮
第二章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一所谓“批判哲学”
二“先天综合判断如何可能”
三二元论和唯心主义
四“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
首先的和基本的现占”
五“综合”是改造对象
六关于数学的本质
第三章认识论:(二)空间与时间
一时、空是所谓“感性直观形式”
二“经验的实在性”和“先验的观念性”
三现代西方哲学批判康德的时、空观
四“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
第四章认识论:(三)范畴
一范畴作为“知性纯粹概人”
一“先验构架”
三“知性的先验原理”:甲、“量”与“质”
四乙、“实体”与“因果”
五丙、“交互”与“经验思维三准则”
六自然科学因果性理论中的康德主义
七“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
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第五章认识论:(四)“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是康德认识论的核心
二“主观演绎”
三“客观演绎”
四“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五康德反对“自我”心灵实体
六黑格尔的“自我音识”
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八“哥白尼式的革命”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38.“自我意识”是康德哲学认识论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问题,其实质是以唯心主义方式集中提出了人的认识能动性。 39.“主观演绎”充满了心理学的内容,认为主体意识中必须有一种主动的统一性,才能综合感性,由想象而概念。“自觉注意”(对自身操作活动的注意)应是人最早的心理特征。 40.“客观演绎”的哲学内容。康德区分“知觉判断”与“经验判断”;认识的客观性不来自直接的感知,而得自意识的能动性,这是与经验论的重大区别。 41.“先验自我意识”(“先验统觉”)指的是人类特有的认识形式。它不能独立存在,只存在于经验意识之中,但它建立起“对象意识”。“自我意识”与“对象意识”的相互依存。 42.康德反对任何形式的“心灵”实体,强调“我思”(“自我意识”)只是认识形式和功能,而非实体或存在。 4S.经由费希特,黑格尔将“自我意识”实体化,客观性与对象化由认识中的同一(康德)交而为现实中的同一(黑格尔),思维、范畴不再只是主体认识的规定,而成了客观存在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能动性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创造世界:参阅57。 44.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的批判。改造世界的伟大“自我”,不是精神.意识、思维,首先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物质生产活动。 45.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观实性的优点,认识的能动性根源于实践的能动性。工艺史、认识论与主客体的区分。 46.旧唯物主义从个体感知的现实性出发,康德、黑格尔从人类意识的普遍性出发,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出发。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至 第十章 -
许多涉及想象的部分就属于主观演绎。它以意识首先表现为“时间意识”这个事实为出发点,描述所谓主体能动性的三种综合:即“直观中把握的综合”、“想象中再造的综合”和“认知中概念的综合”,心理学成分相当突出。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五章 至 第十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批判哲学的批判"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历史本体论·已卯五说 8.1
-
-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8.2
-
- 黑格尔传 7.8
-
-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8.6
-
- 後現代性的起源 7.4
-
- 读黑格尔 6.9
-
- 柏拉图的三部曲 8.0
-
- 施特劳斯、韦伯与科学的政治研究 7.3
-
- 当代政治哲学(上下) 9.2
-
- 康德传 8.6
批判哲学的批判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圣之时也——李泽厚的哲学奠基
此书赶上好时候了,刚好是文革结束的时候扬的名,其实文革之前中国有远比此书学术水平高而扎实的作品,也有学人,奈何万马齐喑。 此书的历史地位不必多言,担得上是把康德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正统的哲学血脉带回来了,无数学者深受此书影响,无论是邓晓芒还是刘小枫还是谢遐龄(...
(展开)

李泽厚帮中国人打开了另一扇看世界的窗口,让中国人以中华眼光看待今日世界
批判西方回归华夏,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今日的世界,且看今日之宇内谁家之天下?字少了还不行,再说两句,哲学作为统治世界的基础,从形而上学到康德三大批判,奠定了欧洲人,统治世界的思想基础和方法论世界观,李泽厚,赵丁洋一派,重新回归华夏,用中国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鬼...
(展开)

康德的分类法(笔记非评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分类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表明康德的分类就是恰当呢?如果认同康德的分类方法,当然可以认同康德的逻辑,但怎么确保呢? 笔记如下 第二章 认识论:(一)问题的提出 53注释,亚里士多德区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 54“物自体”学说,核心,其关键是认识论到伦理学的过渡。 55自然科学不... (展开)>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7)8.7分 497人读过
-
Springer (2019)暂无评分
-
人民出版社 (1984)8.2分 53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暂无评分 1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范美忠的读书单 (山东民间智库)
- 我的校园藏书 (休小谟)
- 阅读历史,思想的历程 (Qoo)
- 已购图书(法律理论) (leo)
- 我的民国学术Ⅱ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8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批判哲学的批判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安敏之 2009-05-19 12:04:02
又是别人送的书……
1 有用 tianshang 2008-09-26 12:11:36
我原是来看康德的,结果对李泽厚感兴趣了。
0 有用 Frankovic 2010-11-10 00:35:31
理论功底深厚
0 有用 Li 2008-08-09 13:05:13
仅仅入门不错,但是每章最后一节很讨厌
0 有用 燕小闲 2011-05-02 18:29:02
康德入门必备
0 有用 一一 2021-12-26 09:40:27
批评马列思想重的是没有认真读后记和再版后记吧?作为一个没读过康爷爷原著的人,作者给了我太多惊喜和认识。三大批判要读起来!
0 有用 陈美芳˙Ꙫ˙ 2021-11-08 19:07:33
强调使用、制造工具的物质性实践作为社会存在本体的地位,将历史唯物论规定为实践哲学,并将其视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即强调实践的主体性有消解庸俗唯物论影响的作用,强调实践的物质性有消解“斗争哲学”影响的作用。对此学界已有注意。在强调人性是积淀于具体感性中的社会性的同时,对个体主体性的历史价值有了更充分的估计。
0 有用 東君 2020-03-29 22:02:27
2016-2018 文献引用,通读
0 有用 亦關亦隴 2019-09-13 00:17:25
为了写作业就去硬啃
0 有用 杰克船长0574 2019-08-15 18:44:28
读康德哲学受制于翻译读的太累,读李泽厚这本书,时代印记太深,文字思维到处都是马主义的指导和总结,很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