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尔德・霍夫曼――在原子中寻求美的化学诗人
有一位科学家,与其说他是在科学中求真,不如说他是在科学中求美,这就是霍夫曼博士,他是一位化学诗人,而不是一位化学家。他对化学的看法是:“我热爱化学,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儿像人――极为复杂,但总是有形的,总是实在的。”霍夫曼是一系列散文集、评论集和诗集的作者,他认为写作同科研几乎一样重要。
克里斯蒂安娜・纳西莱因-沃尔哈德――移情别忘的“果蝇女士”
移情别恋竟然在科学上也发生,纳西莱因-沃尔哈德博士原本是研究果蝇的,可现在却琢磨斑马鱼。她是世界上第10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而且魅力非凡。在科学会议上,一些男科学家常常有意无意地找她搭讪。不过,她的作风绝对是不让须眉。在解雇别人时,她常常说:“你还没有走出石器时代!”
· · · · · ·
(
更多)
罗尔德・霍夫曼――在原子中寻求美的化学诗人
有一位科学家,与其说他是在科学中求真,不如说他是在科学中求美,这就是霍夫曼博士,他是一位化学诗人,而不是一位化学家。他对化学的看法是:“我热爱化学,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有点儿像人――极为复杂,但总是有形的,总是实在的。”霍夫曼是一系列散文集、评论集和诗集的作者,他认为写作同科研几乎一样重要。
克里斯蒂安娜・纳西莱因-沃尔哈德――移情别忘的“果蝇女士”
移情别恋竟然在科学上也发生,纳西莱因-沃尔哈德博士原本是研究果蝇的,可现在却琢磨斑马鱼。她是世界上第10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而且魅力非凡。在科学会议上,一些男科学家常常有意无意地找她搭讪。不过,她的作风绝对是不让须眉。在解雇别人时,她常常说:“你还没有走出石器时代!”
斯蒂芬・W・霍金――驾驶轮椅到永恒
看着轮椅中瘫软的霍金博士,人们会想到什么呢?是想到精神对肉体的超越,还是想到黑洞的神奇奥妙,抑或是人类的不可思议?不妨说,椅中的霍金代表着人类胆识的极至:相信宇宙可为一个物种理解,而这个物种只有自己的短暂历史,其形体只限于一个小的世界及其邻近的区域,但却具有一种能包容约150亿年时空的想像力。
艾伦・T・贝克――认知疗法:捉老鼠的猫是好猫
弗洛伊德认为,精神难症的钥匙往往深藏在潜意识中,贝克博士的看法相反,他认为精神难症的钥匙在非常接近自觉意义的“思想问题”中,他的格言是:“表象下面有隐情。”作为认识疗法的创始人,贝克博士信奉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捉老鼠的猫,就是好猫。
安德华・奥・威尔逊――生物学家的知识统一之梦
威尔逊博士是一个“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科学家,他企图以生物学为基础,合并知识的所有分支,包括经学和宗教。他是一位基因决定论者,认为人性可由基因来概括,他甚至为同性恋找到了基因上的理由。威尔逊曾开玩笑说,马克思的理论是正确的,它正确适用于蚂蚁社会。他是靠研究蚂蚁起家的。
卡里・拉森――回到画架旁的生物爱好者
一只雌螳螂对另一只雌螳螂说:“你怎么能含沙射影地说我吃了你的丈夫?”――拉森先生喜欢拿动物开玩笑,也喜欢拿自己开玩笑,比如有人问他身有多高,他常常说:“运气好的话,连鞋一块算是5英尺10英寸。”不过,拉森先生虽置身于此书之中,但他不是一位科学家,而是一位科学迷。
……
· · · · · · (
收起)
0 有用 私享史 2006-01-09 15:33:15
还没读完,以后再读!平心而论,这本书的译者在一些专业知识上还不到位,以及同一篇文章中前后翻译不一致,但这毕竟是很少的情况。总的来说,这是一本激动人心的书,让人思考,使人智慧。
0 有用 荧光绿蜗牛 2011-07-16 18:25:06
这本在眼前晃了4年多,面世10年的书,今日忽然拿起来快速翻阅。基因、脑、神经、行为、认知,大多数的内容是熟悉的,甚至就在昨天刚刚了解到了,还是蛮亲切。虽然10年,对于每时每刻都在前进的科学来说,是很久远的事情 了。 好吧,想读书,要读书。
0 有用 斯文小金刚 2021-10-31 13:54:51
也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的问题,叙述不太具有连贯性,读起来一头雾水,也没有介绍科学家们的核心工作,感觉是一些浅又没有逻辑的描述
0 有用 jianili 2008-02-27 01:57:56
有几个还蛮有意思的。
0 有用 桂月 2013-05-10 19:08:49
以后应该不怎么会去看这种集合类的书了。
0 有用 斯文小金刚 2021-10-31 13:54:51
也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原文的问题,叙述不太具有连贯性,读起来一头雾水,也没有介绍科学家们的核心工作,感觉是一些浅又没有逻辑的描述
0 有用 tianalotus 2014-03-10 03:37:01
对研究有益于人类的科学家的采访,体现了热爱和努力而不是天赋成就一个人
0 有用 kotori426氏 2013-11-27 14:08:25
老实说这本书虽然厚却并不科普,实用性也不强,有点内容要硬着头皮跨门槛去看
0 有用 桂月 2013-05-10 19:08:49
以后应该不怎么会去看这种集合类的书了。
0 有用 荧光绿蜗牛 2011-07-16 18:25:06
这本在眼前晃了4年多,面世10年的书,今日忽然拿起来快速翻阅。基因、脑、神经、行为、认知,大多数的内容是熟悉的,甚至就在昨天刚刚了解到了,还是蛮亲切。虽然10年,对于每时每刻都在前进的科学来说,是很久远的事情 了。 好吧,想读书,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