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在这本《外国古建筑二十讲》中以讲座的形式,基本按历史顺序,介绍19世纪新建筑运动开始之前的外国建筑。全书共20讲,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欧洲,下篇主要写亚洲和上非洲的古代埃及。这不是一本完整的建筑史,而是择重点而述,以不同的视角,展现在历史的延承中建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背景。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的创作者
· · · · · ·
-
陈志华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志华,1929年生。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1994年退休。
主要专著有:《外国建筑史》、《外国造园艺术》、《意大利古建筑散记》、《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合作编译了《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建筑美学卷》,另还写有一本杂文集《北窗集》。
陈志华1989年起从事中国乡土建筑调查和研究,至今已出版《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诸葛村乡土建筑》、《新叶村乡土建筑》和《婺源乡土建筑》等四本书。
目录 · · · · · ·
前言
上篇
第一讲公民的胜利
第二讲把人体美赋予建筑
第三讲面包和马戏
第四讲拱券革命
第五讲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六讲无情世界的感情
第七讲文明地域扩大
第八讲新时代的曙光
第九讲畸形的珍珠
第十讲市民的客厅
第十一讲“伟大的风格”
第十二讲摇摆与妥协
第十三讲自由・平等・博爱
第十四讲古典与浪漫
第十五讲方生未死之际
下篇
第十六讲从自然神崇拜到皇帝崇拜
第十七讲四达之地
第十八讲宗教的象征
第十九讲敬慎者的家园
第二十讲敢于输入也勇于创造
后记
· · · · · · (收起)
上篇
第一讲公民的胜利
第二讲把人体美赋予建筑
第三讲面包和马戏
第四讲拱券革命
第五讲西方不亮东方亮
第六讲无情世界的感情
第七讲文明地域扩大
第八讲新时代的曙光
第九讲畸形的珍珠
第十讲市民的客厅
第十一讲“伟大的风格”
第十二讲摇摆与妥协
第十三讲自由・平等・博爱
第十四讲古典与浪漫
第十五讲方生未死之际
下篇
第十六讲从自然神崇拜到皇帝崇拜
第十七讲四达之地
第十八讲宗教的象征
第十九讲敬慎者的家园
第二十讲敢于输入也勇于创造
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拨乱反正之后,我才有机会去亲眼看一看我讲过多少遍、写过多少遍的外国建筑。我曾经几乎为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我第一次登上雅典卫城的时候,泪流满面,咬紧嘴唇才没有哭出声来。连续在卫城上呆了整整4天,恍恍惚惚,好像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我在卫城所体验的,哪里只是一座天上宫阙般的建筑群,更是雅典公民为独立、自由、民主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放射着英雄主义灿烂光芒的斗争。正是他们舍生忘死的斗争,开启了西方辉煌的文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8页 -
86页 市民文化改变了基督教,是从信仰钉在十字架上的救世主耶稣改成崇拜圣母。耶稣是严厉的裁判者,人们在他面前怀着犯罪感,怕被罚进地狱。罗曼时期和以前的中世纪基督教使人恐惧。圣母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大的,她是最仁爱的母亲,人们在她面前祈求得到保护。哥特时期的基督教还给人们以尊严,使人充满了得救的希望而向往天堂。基督教成了“无情世界的感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名家建筑讲座系列(共8册),
这套丛书还有
《乡土景观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中国小品建筑十讲(插图珍藏本)》《中外雕塑公园二十讲》《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等
。
喜欢读"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倾注作者心血的一本书
如果你喜欢建筑,即使不理解什么是斗拱、檐柱,这本书定不能错过。 如果你喜欢历史,即使从前未曾关注过建筑史,这本书定不能错过。 如果你喜欢旅游,即使对建筑名胜一无所知,这本书更不能错过。 它带你远行,带你驻足,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 我读此书过程中,好奇而兴奋。心...
(展开)

我想带这本书去欧洲旅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亲眼看一看这些伟大的建筑了。 倒不是因为这本书把欧洲的古建筑描绘得多么气势恢宏、美轮美奂,而是因为在作者笔下,这一座座古建筑不再只是由砖石砌成的艺术作品,它们还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走近它们,就是走近历史,走近人类文明曾经有... (展开)> 更多书评 1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8.5分 5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1)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聯經 (20030801)暂无评分 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建筑成长书籍列表 (左倾份子)
- 值得看看的一些文史哲闲书 (froggy)
- 豆瓣高分书2700本:千人打分不低于8分 (偶就是那个鬼)
- 我的三联书架 (greenegg)
- 建筑 及其相关 (Nobervem)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外国古建筑二十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土佐脱藩浪人 2017-05-31 20:25:43
这本当年也是入门读物啊,比外建史还早,不明觉厉。
0 有用 缈沨 2011-03-16 02:43:13
就目前国内总体的那些建筑的书资料性的水平而言,相当不错~
31 有用 刘小昭 2014-06-11 14:57:07
“拨乱反正之后,我才有机会亲眼看一看我讲过多少遍、写过多少遍的外国建筑。我曾经几乎为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我第一次登上雅典卫城的时候,泪流满面,咬紧嘴唇才没有哭出声来。连续在卫城上呆了整整四天,恍恍惚惚,好像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我在卫城所体验的,哪里只是天上宫阙般的建筑群,更是雅典公民为独立、自由、民主而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放射着英雄主义灿烂光芒的斗争。正是他们舍生忘死的斗争,开启了西... “拨乱反正之后,我才有机会亲眼看一看我讲过多少遍、写过多少遍的外国建筑。我曾经几乎为它们付出生命的代价。当我第一次登上雅典卫城的时候,泪流满面,咬紧嘴唇才没有哭出声来。连续在卫城上呆了整整四天,恍恍惚惚,好像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看到。我在卫城所体验的,哪里只是天上宫阙般的建筑群,更是雅典公民为独立、自由、民主而进行的艰苦卓越的放射着英雄主义灿烂光芒的斗争。正是他们舍生忘死的斗争,开启了西方辉煌的文明。”陈志华老师文笔好,学问更好,特别推荐的一本书。 (展开)
0 有用 达达ZEN 2008-10-27 21:09:03
建筑串接而成的欧洲历史,比较难读,但是往后看会越看越顺,放些日子,回头来过,再细品回味
1 有用 Handle 2017-09-06 14:17:19
非常详实而流畅的欧洲建筑史,感动过狄更斯的罗马斗兽场,旺多姆广场上那棵记录了法国历史七十年的柱子,还有因为一场大火而重建规划并反映资产阶级觉醒的伦敦等等,建筑是区别于语言文字外独一无二的文明印记。与之对映,后记中陈老师在雅典卫城下泪流满面,“好像什么都看到了,又好像什么都没看
0 有用 四百击未完待续 2023-09-13 22:32:48 湖南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凝固的音乐
0 有用 sad apple 2023-09-09 13:47:49 浙江
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拱券基本奠定了西方古建筑的结构特征,而像教堂、剧场、广场、宫殿等建筑则是经过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以及人类历史发展而为之改变,风格化的建筑如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大体多元融合。西方古建筑的变迁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作者从社会文化背景着手,将传承与差异梳理,确实通俗易懂。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日本等地区的建筑与宗教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更具文明差异化,篇... 古希腊的柱式和古罗马的拱券基本奠定了西方古建筑的结构特征,而像教堂、剧场、广场、宫殿等建筑则是经过宗教信仰、地域文化以及人类历史发展而为之改变,风格化的建筑如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义等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大体多元融合。西方古建筑的变迁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作者从社会文化背景着手,将传承与差异梳理,确实通俗易懂。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日本等地区的建筑与宗教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更具文明差异化,篇幅倒是少了。此书唤醒了高中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甚是怀念。当然更感动的是作者的后记,在特殊时期的各种遭遇到了亲眼观望雅典卫城时都化作了眼泪,那是他讲过多少遍、写过多少遍的外国建筑,但却未曾亲眼见过的外国建筑,为它们几乎付出生命的代价。 ps:进入现代社会则又是新的建筑学了。 (展开)
0 有用 水獭怪 2023-05-01 21:02:01 广东
我不配给评价,读的太草率
0 有用 王蕾西西 2023-04-08 11:35:00 北京
很厚实的一本书,需要时常拿出琢磨。如果不是亲眼几次见到书中所述古建筑,会不知所云,以至于找不到书的价值所在。比如卫城的描述,需要卫城还有大英博物馆两处的参观回忆的结合,才能明白书中叙述的精彩所在。总之有知识储备的门槛。相对于西方建筑历史,印度等其它地方的建筑描述就显出作者本人的知识储备不足了。
0 有用 Grace 2023-03-27 15:28:53 江苏
作者讲建筑,并不仅仅介绍建筑艺术本身,而是把建筑放在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大的框架里来讲,要完全弄清楚,不仅要有基本的建筑知识,还需有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和宗教知识。由于书中的图片较少,且不很清晰,对于某个建筑的详细描述,仅凭阅读文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象比较困难,需上网查到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对照来看,效果才会更好一些。该书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线索,将一颗颗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串联在一起。在阅读的过程... 作者讲建筑,并不仅仅介绍建筑艺术本身,而是把建筑放在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等大的框架里来讲,要完全弄清楚,不仅要有基本的建筑知识,还需有相关的历史知识、文化和宗教知识。由于书中的图片较少,且不很清晰,对于某个建筑的详细描述,仅凭阅读文字,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具象比较困难,需上网查到相应的图片或视频,对照来看,效果才会更好一些。该书实际上提供了一个线索,将一颗颗建筑史上的璀璨明珠串联在一起。在阅读的过程中,跟着书上的介绍,来了一次在线旅行,去到了从未去到的地方,见识了从未见过的建筑,所获得的身心愉悦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