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董桥散文,其中包括《秋园杂卉小识》、《说品味》、《听那立体的乡愁》、《读园林》、《凯恩斯的手》、《镜子里的展望》、《暮鸦·归燕·古树》、《回去,是为了过去!》、《给女儿的信》、《寻根》、《王韬的心情》等几篇散文。
作者简介 · · · · · ·
董桥,福建晋江人,1942年生。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多年。历任《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人及时事评论、《明报月刊》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等职,现任《苹果日报》社长。
董氏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深获海峡两岸三地读者倾心喜爱。历年在台湾出版的文集包括《另外一种心情》(远景)、《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均为圆神)、《辩证法的黄昏》(当代)等以及翻译书籍多种。另外在香港、北京、杭州、广州、天津、成都、上海及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目录 · · · · · ·
说品味
听那立体的乡愁
读园林
凯恩斯的手
镜子里的展望
暮鸦·归燕·古树
回去,是为了过去!
给女儿的信
寻根
王韬的心情
“只有敬亭,依然此柳”
杨振宁的灵感
这一代的事
给后花园点灯
喜欢弄点文化的人
撒在沙发上的文化史
我们吃下午茶去!
“一室皆春气矣!”
布朗宁先生的牛油面包
.藏书家的心事
“我并没有答应送你一座玫瑰园”
春日即事
得友人信戏作
书窗即事
静观的固执
新的灯影
文章似酒
促春琐记
萝卜白菜的意识
英伦日本半页
处署感事兼寄故友
如观火观水也
非关雅俗
柳树皮与水杨酸
……
· · · · · · (收起)
喜欢读"董桥散文"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董桥散文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 更多书评 9篇
-
小说家用了三卷书的篇幅描写六个星期的爱情故事之后,真可以用半页篇幅叙述那一对男女下半辈子的遭遇吗?奥罗拉结了婚,安顿下来了,快乐了;人人都以为她从此远离一切苦厄,安然无恙,没有故事可写了。其实她只是暂时逃过风浪中的船难,上到一处安静的海滩,远方依然乌云密布,有雷有风有雨有莫测的故事。 壁炉没有灯火。黄昏的灯下有深秋的寒意。 人人都在编织自己的故事。美满的婚姻是把两个不同情节的故事编进一部小说里溶...
2015-07-02 18:04:57 1人喜欢
-
徐先生既然心情那麼“舊”,萬年寫的“憶人念事”的文章越發清淡得到家。我總覺得他應該住在巴黎的舊客棧里,上半天躲在房間里寫東西,中午到附近酒館吃午飯,回去睡午覺,傍晚出去喝一杯開胃酒,吃晚飯,然後去聽音樂,看歌劇,跟朋友在咖啡館里聊天聊到半夜。徐先生是典型的老作家,很private,很喜歡打開窗子讓街上的寂寞飄進自己的房間里來。徐先生的寂寞是他給他的人生刻意安排的一個情節,一個佈局,結果弄假成真,很有感...
2015-06-24 13:03:22
-
拾间集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纸厝,有好多灯!"灯是传下来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怀旧,像红豆,点在后花园里也好看。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这是道德情操的定盘针。 昔有鹦鹉飞集陀...2013-03-31 17:46:05 1人喜欢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纸厝,有好多灯!"灯是传下来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怀旧,像红豆,点在后花园里也好看。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这是道德情操的定盘针。 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哉?对曰: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政治家大半不是鹦鹉,陀山一旦大火,他们想到的当然是能不张扬就不张扬,真的隐瞒不住了,只好发动全民救火运动,自己坐享大功;有点文化情怀的寻常百姓则十九是鹦鹉,不计成败,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因为"不忍见耳"! 梁实秋先生《清秋琐记》里有一节谈人生的目的。他说:"就自然现象而论,一是觅食,以求糊口维生,一是繁殖,以求传宗接代。但人为万物之灵,不仅要满足自然要求,还要进而自立目标。一方面是充实自己,在知识上、情感上、享受上、工作上,都要追求完美。另一方面是图利他人,立功立德立言是所谓'太上三不朽',其实也是人人都应该致力的目标。"这番话说得平平实实,不是惊人的英雄语,却是温厚的学问语,足见弦外有多少中国文化朴真的一面。 这种处世的乡愁,正是文化意义上丕变出来的中国情怀,很容易在人心中升华成一缕样和的气韵,教人知所适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现代人身在城中,心在城中,殊难培养层次 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进露。故其落笔晶明洞澈,如观火观水也。"郑板桥到底是明白人,一语道破一"问"字要义。 郑逸梅谈掌故,说蒋吟秋一生爱书,有缘出长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址在沧浪亭对面的可园内,环境清雅,远绝尘嚣,日与馆员部署典籍,坐拥书城,得闲则吟咏啸傲,非常写意。图书馆内凡善本书例不借出,可是官僚豪绅往往仗势指索,不顾馆例,一借不还。蒋吟秋于是想出妙计,检出所有善本,雇一批寒士来馆抄写,计字论值,逢到官僚豪绅来强借,便用副本应付,从此保全了不少善本。寒士生活多窘困,抄写善本既可读好书,又有钱赚,寓癖好于职业,不亦快哉!郑逸梅说蒋吟秋"做了一件大好事"。 香港像山东人刻的《金石录》,他说,他们不知道李清照说"壮月"就是八月,竟把"壮月"改成"牡丹";香港的事等于顾炎武说的"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尽是"牡丹之美"!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六十五岁退休家居无聊,偶然读到张潮《幽梦影》里这段话,很有领会, 一味偷古人的尸骨,自己字里始终长不出血肉。 做学问的学者是经常思想的空想家,也是经常空想的思想家;不做学问的学者则连空想都不会,正如没有学问的政治家只会空想一样。 "今年的花开得这样好,不知道明年怎么样?"布朗宁先生没答话:牛油面包掉下去,先着地的总是涂着牛油的那一面;注定的。 蒋梦麟写北京,也有一段话说:"我在北京住了十五年,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才离开北京。回想过去的日子,甚至连北京飞扬的尘土都富于愉快的联想。我怀念北京的尘上,希望有一天能再看看这些尘土。清晨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纸窗上,窗外爬藤的阴影则在纸窗上随风摆动。红木书桌上,已在一夜之间铺上一层薄薄的轻沙。拿起鸡毛帚,轻轻地拂去桌上的尘土,你会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然后你再拂去笔筒和砚台上的灰尘;笔筒,刻着山水风景,你可以顺便欣赏一番,砚台或许是几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用过的,他们也像你一样曾经小心翼翼地拂拭过它。乾隆间出窑的瓷器,四千年前用于卜筮的商朝甲骨,也有待你仔细揩擦。还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的线装书,这些书是在西方还不懂得印刷术以前印的。用你的手指碰一碰这些书的封面,你会发现飞扬的尘土已经一视同仁地光顾到这些古籍。" 屠格涅夫的笔总是这么干净:没有理论,没有分析。理论没用;分析也没用。这篇小说叫《初恋》;文笔真像初恋那么纯。 小说必须给现实世界营造日常生活里的幻梦。小说家大半抱负太大,杂念太多。"念"是要有的,但不可"杂"。幻梦不是杂念;屠格涅夫笔下的幻梦是专一、和谐、引人人胜的情景。现实生活冗长、混乱而沉闷;屠格涅夫的本事是在这个门局里创造寻常的幻梦:不是惊人的幻梦;是每一个寻常人都可以理解、容易共鸣的幻梦平庸的唠叨和诚实的叙述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可是差之大矣!前者不离一个"闹"字;后者求一"静"字。屠格涅夫笔下的人和事都是静的。静则不沉闷,不琐碎。这里牵涉到品味和美感。 天下事原该如此。解释解不开善恶是非爱恨痴愚的真谛。冷静正视事实是唯一的办法。 干净是好的;人和文都一样,要干净,像屠格涅夫,像初恋。 从政的书生,对社会国家没什么大利,也没有什么大害;能够在一碗苦药里发挥点甘草的作用,算不错;万一有人故意要那碗药苦得喝不下去,那也没话说。 台静农的字是台静农,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许多地方回执得可爱,却永远去不掉那几分寂寞的神态。 沈尹默的字有亭台楼阁的气息;鲁迅的字完全适合摊在文人纪念馆里;郭沫若的字是宫廷长廊上南书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台先生的字则只能跟有缘的人对坐窗前谈心。 钱默存所谓"言之成理而未彻,持之有故而未周"。 好的翻译,是男欢女爱,如鱼得水,一拍即合。读起来像中文,像人话,顺极了。坏的翻译,是同床异梦,人家无动于衷,自己欲罢不能,最后只好"进行强奸",硬来硬要,乱射一通,读起来像鬼话,既亵渎了外文也亵了中文。 山水画中的一山一水大半萦绕故园梦影,难免纠缠几丝有爱有恨的政治联想,这时候,家国之感的传统,绝俗超尘的风骨,只好又向丹青之中去细辨了。 李可染论山水画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八字,不仅涵盖了画艺的经验,兼且流露画人的怀抱。 现在是不流行写信了,人情不是太浓就是太淡。太浓,是说彼此又打电话又吃饭又喝茶又喝酒,脸上刻了多少绉纹都数得出来,存在心中的悲喜也说完了,不得不透支、预支,硬挖些话题出来损人娱己。友情真成身外之物了;轻易赚来,轻易花掉,毫不珍惜。大淡,是说大家推说各奔前程,只求一身佳耳,圣诞新年签个贺卡,连上款都懒得写就交给女秘书邮寄:收到是扫兴,收不到是活该。 写信是艺术,但也要碰运气;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只有陆小曼才读得下去; 利波维奇说:"相吸(Attration)跟相依(Attachment)是不同的。相吸和相依是爱的不同层面。相依是一种深厚温暖的感情,既能予人以平静之感,又能教人萌欣慰之情。" 在感情升华为相依的过程中,情人应该有彼此容忍或迁就的涵养;这个时候,相吸时期的激情早该过去了。这不是冷酷的现实,而是自然的现象。况且,"相依"一点不冷淡,反而很温馨,利波维奇说:"在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里,我们要求男女之爱永远徘徊在花前月下。"这是人类婚姻生活的痛苦根源。 亨利·戴维·索罗说:"爱情无可救药,唯一的良药就是越爱越深。""深"字一点不深;"深厚温暖的感情"就是深。 易言之,是"相依"。 易言之,不是"相吸"。 "大概一个人能将寂寞与繁华看作没有两样,才能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 子夜已过,远处灯影迷濛、犬声不绝,我突然想到乱世文化恰似路灯柱子,虽说照亮了几个夜行人的归途,到底禁止不了贵妇牵着的狗在柱子上撒尿。一笑。……
回应 2013-03-31 17:46:05 -
廉价的伤感也好,廉价的温情也好,科技时代的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始终没有脱离源远流长的人情规律,针针刺在人性的弱点之上,痛得好舒服。电视的成功,音乐仪器的普及,肥皂小说的畅销,证明科学的激光已经射穿人性的堤坝,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进溅而出,化成奔流。 科技的前途是一个无尽的谜。 文学艺术创作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一样,是"个体户"的事业;纽曼不甘心的是商业时代里的经济怪兽把农村社会的西风、古道、斜阳都输入电...
2020-05-13 19:56:25
廉价的伤感也好,廉价的温情也好,科技时代的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始终没有脱离源远流长的人情规律,针针刺在人性的弱点之上,痛得好舒服。电视的成功,音乐仪器的普及,肥皂小说的畅销,证明科学的激光已经射穿人性的堤坝,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进溅而出,化成奔流。
科技的前途是一个无尽的谜。
文学艺术创作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一样,是"个体户"的事业;纽曼不甘心的是商业时代里的经济怪兽把农村社会的西风、古道、斜阳都输入电脑、电子、影像的按扭系统里去,让数字决定风的强度、花的香味、雪的厚薄、月的光暗,人类的七情六欲从此徘徊在小数点的前后左右,不能超生。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发电厂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是历史的安魂曲;幸好,聚光灯照明圈内时装模特儿身上披着的轻纱依然这不住原始的欲望。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纽曼应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发电厂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是历史的安魂曲;幸好,聚光灯照明圈内时装模特儿身上披着的轻纱依然这不住原始的欲望。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纽曼应该信得过这一层真理,不必在电脑面前皱眉。
香港先后发掘出来的零星几口文化泉源,起初是给殖民主义者的尿酸污染;后来又给地皮发展商的破砖烂泥堵成一潭死水;现在,伦敦移植过来的最后一园玫瑰开始凋谢,枯叶飘满香港文化的池面,而镰刀斧头劈出来的云石乌木,到底还砌不成小桥凉亭,徒然堆得池水周围邋邋遢遢
政治经济盘算的是怎么支撑到这个星期六的中午一点钟;文化理想营造的则是可以延展到下一个世纪的精神世界!
朱丽叶住在二十五层高楼上,这世界不再有罗密欧了";耶稣把头发剪得很短,穿着全套法国名家设计的西装跑去给一家电脑代理商主持开张剪彩仪式;狄更斯圣诞故事里的守财奴突然翻出床底下的钱箱,把一捆捆好大面额的钞票全捐给国防部去发展军费;索尔·贝娄笔下的何索辞掉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职位,提着好漂亮的公事包去当阿拉伯石油大王的英文秘书;艾略特的荒凉给地产商高价收买,昼夜轮班兴建最现代化的证券交易所;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背着看狩猎场的那汉子去跟上门推销大英百科全书的小伙子在伦敦的小客栈里幽会;琴尼亚·吴尔芙烧掉书房里的藏书和原稿,搬到纽约去经营一家卡式录音带公司,成了商界著名的女强人。梵谷流浪到好莱坞,沿门替当红的电影明星画肖像;罗素天天在精神病院里对着精神病人朗诵他的著作;曹雪芹枯坐南京闹市街边卖纸草;沈三白在香港街头摆摊子替不识字的张妈李妈写家书;林琴南出任一家跨国公司台北分行的舌人;董其昌给制造笑料的电视连续剧写字幕;唐伯虎出入豪华别墅为名流公子寻访秋香;随园的主人当起世界级船王的宴席顾问;最后,陈寅恪戴着圆圆的黑眼镜坐在游乐场所里负责操纵一部电脑算命机!
金耀基兄从海德堡寄来的信上说:"正在床上静听古堡传来的钟声,铃声带来了你的Express;想不到德国人连星期天都送信,宗教世界是萎缩了!"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只剩"有人晕倒"的政府和"有人请客"的新闻社。
在桃园中正机场餐厅里跟一位少将谈起香港前途和两岸统一的问题。少将说:"统一?那过去几十年我们不都白干了吗!?"没有风雨,飞机准时起飞。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
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
关汉卿的《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得意失意都付笑谈之中了。这种处世的乡愁,正是文化意义上丕变出来的中国情怀,很容易在人心中升华成一缕样和的气韵,教人知所适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家也许不复是当年的家了,但乡音未改,情怀依旧,文化认同的仍是中国的而非西方的;那么,盂小冬的戏,烷纱溪畔的柳色,尽人陀山鹦鹉的眼底,文化的庭园万一着火,定然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我看到中国大陆痛定思痛,埋头修补人类尊严的一块块青花碎片;我看到台湾经济拖拉机机件失灵,大家忙着清理大观园内物质文明的污水;我看到香港的维多利亚陈年被巾给拿掉,政治着凉的一个喷嚏喷醒了多少高帽燕尾的春梦。
于是,习惯不再是习惯了,是意识形态;偏见也不算是偏见了,是思想模式;最后,赤膊的修路工人就不该看《泰晤士报》,否则人家看到会暗笑;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就不该看《太阳报》,否则人家看到会苦笑。
情歌好像也有一套习惯,不是把又爱又恨的情感活生生塞给人家;是把一大串"情感的密码"堆砌起来让对方慢慢"译"出来:
但愿可以避免这样滑稽的情话:一九九七年中秋夜,一位香港女人陪着她的大陆情人在花园道上散步,她突然说:"我们上山看月亮去!"她的情人说:"月亮?哪一个月亮?"
人的形象流露出人的价值观,既直觉又荒谬。
潮流在变。形象也变。变有变的定律。
回应 2020-05-13 19:56:25
-
拾间集 (白昼之光岂知夜色之深)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纸厝,有好多灯!"灯是传下来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怀旧,像红豆,点在后花园里也好看。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这是道德情操的定盘针。 昔有鹦鹉飞集陀...2013-03-31 17:46:05 1人喜欢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善男信女在水上放纸厝,有好多灯!"灯是传下来了,暖暖的,最相思,最怀旧,像红豆,点在后花园里也好看。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这是道德情操的定盘针。 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哉?对曰: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政治家大半不是鹦鹉,陀山一旦大火,他们想到的当然是能不张扬就不张扬,真的隐瞒不住了,只好发动全民救火运动,自己坐享大功;有点文化情怀的寻常百姓则十九是鹦鹉,不计成败,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因为"不忍见耳"! 梁实秋先生《清秋琐记》里有一节谈人生的目的。他说:"就自然现象而论,一是觅食,以求糊口维生,一是繁殖,以求传宗接代。但人为万物之灵,不仅要满足自然要求,还要进而自立目标。一方面是充实自己,在知识上、情感上、享受上、工作上,都要追求完美。另一方面是图利他人,立功立德立言是所谓'太上三不朽',其实也是人人都应该致力的目标。"这番话说得平平实实,不是惊人的英雄语,却是温厚的学问语,足见弦外有多少中国文化朴真的一面。 这种处世的乡愁,正是文化意义上丕变出来的中国情怀,很容易在人心中升华成一缕样和的气韵,教人知所适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现代人身在城中,心在城中,殊难培养层次 琼崖主人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进露。故其落笔晶明洞澈,如观火观水也。"郑板桥到底是明白人,一语道破一"问"字要义。 郑逸梅谈掌故,说蒋吟秋一生爱书,有缘出长江苏省立苏州图书馆,馆址在沧浪亭对面的可园内,环境清雅,远绝尘嚣,日与馆员部署典籍,坐拥书城,得闲则吟咏啸傲,非常写意。图书馆内凡善本书例不借出,可是官僚豪绅往往仗势指索,不顾馆例,一借不还。蒋吟秋于是想出妙计,检出所有善本,雇一批寒士来馆抄写,计字论值,逢到官僚豪绅来强借,便用副本应付,从此保全了不少善本。寒士生活多窘困,抄写善本既可读好书,又有钱赚,寓癖好于职业,不亦快哉!郑逸梅说蒋吟秋"做了一件大好事"。 香港像山东人刻的《金石录》,他说,他们不知道李清照说"壮月"就是八月,竟把"壮月"改成"牡丹";香港的事等于顾炎武说的"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尽是"牡丹之美"!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六十五岁退休家居无聊,偶然读到张潮《幽梦影》里这段话,很有领会, 一味偷古人的尸骨,自己字里始终长不出血肉。 做学问的学者是经常思想的空想家,也是经常空想的思想家;不做学问的学者则连空想都不会,正如没有学问的政治家只会空想一样。 "今年的花开得这样好,不知道明年怎么样?"布朗宁先生没答话:牛油面包掉下去,先着地的总是涂着牛油的那一面;注定的。 蒋梦麟写北京,也有一段话说:"我在北京住了十五年,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战开始,才离开北京。回想过去的日子,甚至连北京飞扬的尘土都富于愉快的联想。我怀念北京的尘上,希望有一天能再看看这些尘土。清晨旭日初升,阳光照射在纸窗上,窗外爬藤的阴影则在纸窗上随风摆动。红木书桌上,已在一夜之间铺上一层薄薄的轻沙。拿起鸡毛帚,轻轻地拂去桌上的尘土,你会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乐趣。然后你再拂去笔筒和砚台上的灰尘;笔筒,刻着山水风景,你可以顺便欣赏一番,砚台或许是几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用过的,他们也像你一样曾经小心翼翼地拂拭过它。乾隆间出窑的瓷器,四千年前用于卜筮的商朝甲骨,也有待你仔细揩擦。还有静静地躺在书架上的线装书,这些书是在西方还不懂得印刷术以前印的。用你的手指碰一碰这些书的封面,你会发现飞扬的尘土已经一视同仁地光顾到这些古籍。" 屠格涅夫的笔总是这么干净:没有理论,没有分析。理论没用;分析也没用。这篇小说叫《初恋》;文笔真像初恋那么纯。 小说必须给现实世界营造日常生活里的幻梦。小说家大半抱负太大,杂念太多。"念"是要有的,但不可"杂"。幻梦不是杂念;屠格涅夫笔下的幻梦是专一、和谐、引人人胜的情景。现实生活冗长、混乱而沉闷;屠格涅夫的本事是在这个门局里创造寻常的幻梦:不是惊人的幻梦;是每一个寻常人都可以理解、容易共鸣的幻梦平庸的唠叨和诚实的叙述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可是差之大矣!前者不离一个"闹"字;后者求一"静"字。屠格涅夫笔下的人和事都是静的。静则不沉闷,不琐碎。这里牵涉到品味和美感。 天下事原该如此。解释解不开善恶是非爱恨痴愚的真谛。冷静正视事实是唯一的办法。 干净是好的;人和文都一样,要干净,像屠格涅夫,像初恋。 从政的书生,对社会国家没什么大利,也没有什么大害;能够在一碗苦药里发挥点甘草的作用,算不错;万一有人故意要那碗药苦得喝不下去,那也没话说。 台静农的字是台静农,高雅周到,放浪而不失分寸,许多地方回执得可爱,却永远去不掉那几分寂寞的神态。 沈尹默的字有亭台楼阁的气息;鲁迅的字完全适合摊在文人纪念馆里;郭沫若的字是宫廷长廊上南书房行走的得意步伐。而台先生的字则只能跟有缘的人对坐窗前谈心。 钱默存所谓"言之成理而未彻,持之有故而未周"。 好的翻译,是男欢女爱,如鱼得水,一拍即合。读起来像中文,像人话,顺极了。坏的翻译,是同床异梦,人家无动于衷,自己欲罢不能,最后只好"进行强奸",硬来硬要,乱射一通,读起来像鬼话,既亵渎了外文也亵了中文。 山水画中的一山一水大半萦绕故园梦影,难免纠缠几丝有爱有恨的政治联想,这时候,家国之感的传统,绝俗超尘的风骨,只好又向丹青之中去细辨了。 李可染论山水画有"可贵者胆,所要者魂"八字,不仅涵盖了画艺的经验,兼且流露画人的怀抱。 现在是不流行写信了,人情不是太浓就是太淡。太浓,是说彼此又打电话又吃饭又喝茶又喝酒,脸上刻了多少绉纹都数得出来,存在心中的悲喜也说完了,不得不透支、预支,硬挖些话题出来损人娱己。友情真成身外之物了;轻易赚来,轻易花掉,毫不珍惜。大淡,是说大家推说各奔前程,只求一身佳耳,圣诞新年签个贺卡,连上款都懒得写就交给女秘书邮寄:收到是扫兴,收不到是活该。 写信是艺术,但也要碰运气;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徐志摩的《爱眉小札》只有陆小曼才读得下去; 利波维奇说:"相吸(Attration)跟相依(Attachment)是不同的。相吸和相依是爱的不同层面。相依是一种深厚温暖的感情,既能予人以平静之感,又能教人萌欣慰之情。" 在感情升华为相依的过程中,情人应该有彼此容忍或迁就的涵养;这个时候,相吸时期的激情早该过去了。这不是冷酷的现实,而是自然的现象。况且,"相依"一点不冷淡,反而很温馨,利波维奇说:"在我们的文化意识形态里,我们要求男女之爱永远徘徊在花前月下。"这是人类婚姻生活的痛苦根源。 亨利·戴维·索罗说:"爱情无可救药,唯一的良药就是越爱越深。""深"字一点不深;"深厚温暖的感情"就是深。 易言之,是"相依"。 易言之,不是"相吸"。 "大概一个人能将寂寞与繁华看作没有两样,才能耐寂寞而不热衷,处繁华而不没落"。 子夜已过,远处灯影迷濛、犬声不绝,我突然想到乱世文化恰似路灯柱子,虽说照亮了几个夜行人的归途,到底禁止不了贵妇牵着的狗在柱子上撒尿。一笑。……
回应 2013-03-31 17:46:05 -
廉价的伤感也好,廉价的温情也好,科技时代的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始终没有脱离源远流长的人情规律,针针刺在人性的弱点之上,痛得好舒服。电视的成功,音乐仪器的普及,肥皂小说的畅销,证明科学的激光已经射穿人性的堤坝,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进溅而出,化成奔流。 科技的前途是一个无尽的谜。 文学艺术创作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一样,是"个体户"的事业;纽曼不甘心的是商业时代里的经济怪兽把农村社会的西风、古道、斜阳都输入电...
2020-05-13 19:56:25
廉价的伤感也好,廉价的温情也好,科技时代的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始终没有脱离源远流长的人情规律,针针刺在人性的弱点之上,痛得好舒服。电视的成功,音乐仪器的普及,肥皂小说的畅销,证明科学的激光已经射穿人性的堤坝,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进溅而出,化成奔流。
科技的前途是一个无尽的谜。
文学艺术创作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一样,是"个体户"的事业;纽曼不甘心的是商业时代里的经济怪兽把农村社会的西风、古道、斜阳都输入电脑、电子、影像的按扭系统里去,让数字决定风的强度、花的香味、雪的厚薄、月的光暗,人类的七情六欲从此徘徊在小数点的前后左右,不能超生。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发电厂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是历史的安魂曲;幸好,聚光灯照明圈内时装模特儿身上披着的轻纱依然这不住原始的欲望。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纽曼应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发电厂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是历史的安魂曲;幸好,聚光灯照明圈内时装模特儿身上披着的轻纱依然这不住原始的欲望。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纽曼应该信得过这一层真理,不必在电脑面前皱眉。
香港先后发掘出来的零星几口文化泉源,起初是给殖民主义者的尿酸污染;后来又给地皮发展商的破砖烂泥堵成一潭死水;现在,伦敦移植过来的最后一园玫瑰开始凋谢,枯叶飘满香港文化的池面,而镰刀斧头劈出来的云石乌木,到底还砌不成小桥凉亭,徒然堆得池水周围邋邋遢遢
政治经济盘算的是怎么支撑到这个星期六的中午一点钟;文化理想营造的则是可以延展到下一个世纪的精神世界!
朱丽叶住在二十五层高楼上,这世界不再有罗密欧了";耶稣把头发剪得很短,穿着全套法国名家设计的西装跑去给一家电脑代理商主持开张剪彩仪式;狄更斯圣诞故事里的守财奴突然翻出床底下的钱箱,把一捆捆好大面额的钞票全捐给国防部去发展军费;索尔·贝娄笔下的何索辞掉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职位,提着好漂亮的公事包去当阿拉伯石油大王的英文秘书;艾略特的荒凉给地产商高价收买,昼夜轮班兴建最现代化的证券交易所;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背着看狩猎场的那汉子去跟上门推销大英百科全书的小伙子在伦敦的小客栈里幽会;琴尼亚·吴尔芙烧掉书房里的藏书和原稿,搬到纽约去经营一家卡式录音带公司,成了商界著名的女强人。梵谷流浪到好莱坞,沿门替当红的电影明星画肖像;罗素天天在精神病院里对着精神病人朗诵他的著作;曹雪芹枯坐南京闹市街边卖纸草;沈三白在香港街头摆摊子替不识字的张妈李妈写家书;林琴南出任一家跨国公司台北分行的舌人;董其昌给制造笑料的电视连续剧写字幕;唐伯虎出入豪华别墅为名流公子寻访秋香;随园的主人当起世界级船王的宴席顾问;最后,陈寅恪戴着圆圆的黑眼镜坐在游乐场所里负责操纵一部电脑算命机!
金耀基兄从海德堡寄来的信上说:"正在床上静听古堡传来的钟声,铃声带来了你的Express;想不到德国人连星期天都送信,宗教世界是萎缩了!"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只剩"有人晕倒"的政府和"有人请客"的新闻社。
在桃园中正机场餐厅里跟一位少将谈起香港前途和两岸统一的问题。少将说:"统一?那过去几十年我们不都白干了吗!?"没有风雨,飞机准时起飞。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
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
关汉卿的《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得意失意都付笑谈之中了。这种处世的乡愁,正是文化意义上丕变出来的中国情怀,很容易在人心中升华成一缕样和的气韵,教人知所适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家也许不复是当年的家了,但乡音未改,情怀依旧,文化认同的仍是中国的而非西方的;那么,盂小冬的戏,烷纱溪畔的柳色,尽人陀山鹦鹉的眼底,文化的庭园万一着火,定然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我看到中国大陆痛定思痛,埋头修补人类尊严的一块块青花碎片;我看到台湾经济拖拉机机件失灵,大家忙着清理大观园内物质文明的污水;我看到香港的维多利亚陈年被巾给拿掉,政治着凉的一个喷嚏喷醒了多少高帽燕尾的春梦。
于是,习惯不再是习惯了,是意识形态;偏见也不算是偏见了,是思想模式;最后,赤膊的修路工人就不该看《泰晤士报》,否则人家看到会暗笑;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就不该看《太阳报》,否则人家看到会苦笑。
情歌好像也有一套习惯,不是把又爱又恨的情感活生生塞给人家;是把一大串"情感的密码"堆砌起来让对方慢慢"译"出来:
但愿可以避免这样滑稽的情话:一九九七年中秋夜,一位香港女人陪着她的大陆情人在花园道上散步,她突然说:"我们上山看月亮去!"她的情人说:"月亮?哪一个月亮?"
人的形象流露出人的价值观,既直觉又荒谬。
潮流在变。形象也变。变有变的定律。
回应 2020-05-13 19:56:25 -
喜不喜欢一个地方,要看住在这个地方,是不是生活安定,见闻增长,工作满意。读书人尤其注重这三样,有了这三样心情一定比较好,不太惬意身边的琐事,也比较容易忍受。而且往往不希望环境改变,有人说牵挂香港现状改变的,多半是生活安定的香港人,实在不无道理。 近百年来中国读书人既受西方学术科技的冲击,深明民富国强的好处,却因政治制度一直没能上轨道,自己也不容易出为世用,终于经常从正统文化的堂奥上溜到边厢或后花...
2020-03-15 10:16:24
-
廉价的伤感也好,廉价的温情也好,科技时代的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始终没有脱离源远流长的人情规律,针针刺在人性的弱点之上,痛得好舒服。电视的成功,音乐仪器的普及,肥皂小说的畅销,证明科学的激光已经射穿人性的堤坝,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进溅而出,化成奔流。 科技的前途是一个无尽的谜。 文学艺术创作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一样,是"个体户"的事业;纽曼不甘心的是商业时代里的经济怪兽把农村社会的西风、古道、斜阳都输入电...
2020-05-13 19:56:25
廉价的伤感也好,廉价的温情也好,科技时代的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始终没有脱离源远流长的人情规律,针针刺在人性的弱点之上,痛得好舒服。电视的成功,音乐仪器的普及,肥皂小说的畅销,证明科学的激光已经射穿人性的堤坝,让潜在的七情六欲进溅而出,化成奔流。
科技的前途是一个无尽的谜。
文学艺术创作跟手工艺品的创作过程一样,是"个体户"的事业;纽曼不甘心的是商业时代里的经济怪兽把农村社会的西风、古道、斜阳都输入电脑、电子、影像的按扭系统里去,让数字决定风的强度、花的香味、雪的厚薄、月的光暗,人类的七情六欲从此徘徊在小数点的前后左右,不能超生。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发电厂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是历史的安魂曲;幸好,聚光灯照明圈内时装模特儿身上披着的轻纱依然这不住原始的欲望。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纽曼应
中世纪修道院的僧侣用血汗灌溉的田园荒芜了;牛顿的苹果树再也没有苹果掉下来了;全世界著名学府的图书馆都把千年人类文化的结晶缩入缩微胶卷里去了;蜡炬成灰,春蚕已死,流泪是没有用了!发电厂和纺织厂的机器声是历史的安魂曲;幸好,聚光灯照明圈内时装模特儿身上披着的轻纱依然这不住原始的欲望。人性的弱点是永恒的;纽曼应该信得过这一层真理,不必在电脑面前皱眉。
香港先后发掘出来的零星几口文化泉源,起初是给殖民主义者的尿酸污染;后来又给地皮发展商的破砖烂泥堵成一潭死水;现在,伦敦移植过来的最后一园玫瑰开始凋谢,枯叶飘满香港文化的池面,而镰刀斧头劈出来的云石乌木,到底还砌不成小桥凉亭,徒然堆得池水周围邋邋遢遢
政治经济盘算的是怎么支撑到这个星期六的中午一点钟;文化理想营造的则是可以延展到下一个世纪的精神世界!
朱丽叶住在二十五层高楼上,这世界不再有罗密欧了";耶稣把头发剪得很短,穿着全套法国名家设计的西装跑去给一家电脑代理商主持开张剪彩仪式;狄更斯圣诞故事里的守财奴突然翻出床底下的钱箱,把一捆捆好大面额的钞票全捐给国防部去发展军费;索尔·贝娄笔下的何索辞掉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职位,提着好漂亮的公事包去当阿拉伯石油大王的英文秘书;艾略特的荒凉给地产商高价收买,昼夜轮班兴建最现代化的证券交易所;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背着看狩猎场的那汉子去跟上门推销大英百科全书的小伙子在伦敦的小客栈里幽会;琴尼亚·吴尔芙烧掉书房里的藏书和原稿,搬到纽约去经营一家卡式录音带公司,成了商界著名的女强人。梵谷流浪到好莱坞,沿门替当红的电影明星画肖像;罗素天天在精神病院里对着精神病人朗诵他的著作;曹雪芹枯坐南京闹市街边卖纸草;沈三白在香港街头摆摊子替不识字的张妈李妈写家书;林琴南出任一家跨国公司台北分行的舌人;董其昌给制造笑料的电视连续剧写字幕;唐伯虎出入豪华别墅为名流公子寻访秋香;随园的主人当起世界级船王的宴席顾问;最后,陈寅恪戴着圆圆的黑眼镜坐在游乐场所里负责操纵一部电脑算命机!
金耀基兄从海德堡寄来的信上说:"正在床上静听古堡传来的钟声,铃声带来了你的Express;想不到德国人连星期天都送信,宗教世界是萎缩了!"
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沉闷、堕落。没有文化乡愁的心并注定是一口桔井。
只剩"有人晕倒"的政府和"有人请客"的新闻社。
在桃园中正机场餐厅里跟一位少将谈起香港前途和两岸统一的问题。少将说:"统一?那过去几十年我们不都白干了吗!?"没有风雨,飞机准时起飞。
我常想,政治只是理念的游戏,龙腾虎掷,锋颖太露;真正可以提升民族的精神层次、加强个人的归属意愿的,还是文化的认同:画檐蛛网,斜阳烟柳,即便是断肠处,也得风流。
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
关汉卿的《四块玉》:"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得意失意都付笑谈之中了。这种处世的乡愁,正是文化意义上丕变出来的中国情怀,很容易在人心中升华成一缕样和的气韵,教人知所适从,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家也许不复是当年的家了,但乡音未改,情怀依旧,文化认同的仍是中国的而非西方的;那么,盂小冬的戏,烷纱溪畔的柳色,尽人陀山鹦鹉的眼底,文化的庭园万一着火,定然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我看到中国大陆痛定思痛,埋头修补人类尊严的一块块青花碎片;我看到台湾经济拖拉机机件失灵,大家忙着清理大观园内物质文明的污水;我看到香港的维多利亚陈年被巾给拿掉,政治着凉的一个喷嚏喷醒了多少高帽燕尾的春梦。
于是,习惯不再是习惯了,是意识形态;偏见也不算是偏见了,是思想模式;最后,赤膊的修路工人就不该看《泰晤士报》,否则人家看到会暗笑;西装笔挺的老绅士就不该看《太阳报》,否则人家看到会苦笑。
情歌好像也有一套习惯,不是把又爱又恨的情感活生生塞给人家;是把一大串"情感的密码"堆砌起来让对方慢慢"译"出来:
但愿可以避免这样滑稽的情话:一九九七年中秋夜,一位香港女人陪着她的大陆情人在花园道上散步,她突然说:"我们上山看月亮去!"她的情人说:"月亮?哪一个月亮?"
人的形象流露出人的价值观,既直觉又荒谬。
潮流在变。形象也变。变有变的定律。
回应 2020-05-13 19:56:25 -
喜不喜欢一个地方,要看住在这个地方,是不是生活安定,见闻增长,工作满意。读书人尤其注重这三样,有了这三样心情一定比较好,不太惬意身边的琐事,也比较容易忍受。而且往往不希望环境改变,有人说牵挂香港现状改变的,多半是生活安定的香港人,实在不无道理。 近百年来中国读书人既受西方学术科技的冲击,深明民富国强的好处,却因政治制度一直没能上轨道,自己也不容易出为世用,终于经常从正统文化的堂奥上溜到边厢或后花...
2020-03-15 10:16:24
-
国不破,故乡才是故乡,可以随时回去追寻旧梦讨个意外的惊喜。 抗战结束,颠沛流离的中国人经历了一次结伴还乡的乐趣,在断瓦颓垣之中辩认亲人的泪痕和笑语。山河无恙,来日的甘苦总算有个凭借。 skushno形容精神恍惚而心志未死。大陆易手前夕,知识分子多多少少都陷入这样的心境里,空有不能两忘,进退不知所措。绝大多数的学界中人昧于当前的局势,认为政局变化不会影响教育,抗战八年的流离之苦,谁也不想重演。
2020-03-14 21:51:28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大学语文》 参考书目 (普珉)
- 董桥(内地版) (RMR)
- 看些书,也可以听书,纪录片,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巴赞心理论 (东篱醉酒)
- 我藏的旧书 (读书敏求)
- 我喜欢的台港作家作品 (银手镯)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董桥散文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一个🐱头鹰呀 2009-12-07 11:12:52
一字一句用心斟酌出来的文字。值得细细读。细细品。
3 有用 杨小冬 2012-06-25 09:40:08
难得散文能写得有见地又有才情,硬如经世济学的书生意气,软如东篱黄昏的悠然忘言,间杂随手引用各种语言各种国家的典故诗句,居然全然融汇毫无违和。才子!
0 有用 云kk 2011-12-11 15:30:02
没看完...不想再看了...
0 有用 toIsaiah 2011-09-11 12:33:58
不喜欢。文字不够平易,文字的细部也不小心经营。
0 有用 青年哪吒 2010-01-28 15:28:35
小资读物
0 有用 她无名 2022-05-11 14:04:45
“昔有英武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哉?对曰:常侨居是山,不忍见尔”喜欢
0 有用 宏天义隐 2022-04-20 23:50:13
算是早期文字的精选集,除了熟悉的谈旧人旧事外,喜欢读他的小品,异域旅居文字。时评,读书,交友,娓娓道来,文字有种旧日风情。
0 有用 智术师 2021-08-17 21:31:00
颇可一读。
0 有用 孤筏重洋 2021-08-13 07:57:20
董桥的功力不错的。
0 有用 YB 2021-06-20 21:26:49
这本书的字体,看的好累啊。挑了些感兴趣的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