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渝 短评

热门 最新
  • 21 Beth 2013-01-09 22:53:45

    看完了,集中了解了很多变态事件,比如四十年不下楼脸上长了一寸长毛的贞女,父母搭台子群众围观当众被迫上吊守贞的习俗之类。在专制社会的中国,弱势群体并不想反抗,反而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虐自残,反反复复无效地证明着自己的忠贞和顺服。

  • 6 慢慢走 2019-01-10 18:03:32

    矫枉过正的朝代,文人认为可以以发扬道德维护民族传统根基。当力所不及时,投影至贞女便理所应当。其实,贞女为夫反父,意味着着为忠反孝,为疏反亲。自嘉靖朝始,贞女数量陡增,舆论伦理让道德践行更为强力🤔。

  • 7 砂锅红薯粉 2019-08-21 10:44:03

    有点意思。晚明物欲横流,又提倡放纵,《金瓶梅》乃为淫妇们列传。偏偏在这样的背景下,又有年轻女子选择成为贞女(非真正的寡妇,其未婚夫死亡,并没过门,也无夫妻之实,却为其守节甚至殉情)。贞女是自愿成为贞女的,甚至在父母明确反对自己女儿守贞的情况下,她们也可以舍“孝”而“忠”于亡故的未婚夫,违背正常逻辑。作者认为明朝的道德英雄主义与崇尚极端造就了当时的贞女,且女子忠贞和男性忠君形成映照,都是同一思想内核的产物。Unexpectedly,贞女是否符合儒家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个历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认为贞女并不符合儒家礼仪——不仅违礼,还违背人类情感和性需求,这一观点和晚明崇尚“情”的大环境匹配。

  • 6 治亂之宰相 2020-12-25 11:44:57

    某老一直盛赞晚明青楼女子的气节,但对这个问题我持不同意见。她们的忠贞表现,事实上体现了被污名化的职业身份和士大夫道德规训之间的紧张,因此试图采取更极端的殉道方式融入男性意志支配下的社会秩序。如果女性能够遵从内心自由地选择自身的行为,又何必矢志不渝。

  • 20 不介眉寿 2019-03-31 21:32:11

    我特别服气这个问题意识在于“能够将她们的选择真正作为人的选择来考虑而不是空喊礼教杀人口号”,某种程度上说这可能是只有海外汉学才能做到的一件事,看短评就可以明白中国的文化语境下关注点有意无意地总会集中在哪里了……

  • 1 时笙 2024-01-20 10:44:34 浙江

    3.5,接苏成捷《中华性》。最大问题是材料罗列一大堆但是分析不深入,只讲现象不讲原因。贞女现象的发展是政府和文人都把贞女忠于未婚夫和臣子忠于君主相关联,特别是明清易代之际。家庭来内部父母大部分是不希望女儿做贞女甚至是殉死的,虽然也有福建大家族这种例外。从贞女本人来说,按作者的说法“贞女的信念和情感深深植根于她们赖以成长的广大的文化和社会经济体系中”,但个人认为作者得出的结论还是不太客观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史料的单一。不管是地方志还是贞女传记都更倾向于记录事迹,甚至是夸大的,特别是贞女传记带有强烈的男性作者价值观的输出。贞女诗作不多,而且能反映的内容有限。总的来说对于古代的女子太容易“生无可恋”,出嫁时的年龄也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我的一个疑问,未嫁夫死的女子是否会受到克夫的污名?作者没有提到。

  • 2 小豹子 2019-07-31 15:20:04

    贞女如同文革时期的狂热青年被某种观点所洗脑,虽然她们的父母阅历非凡,知道守贞决非如此简单,但激情统治下的少女已经听不进去了,她们要为崇高的理想和荣誉而献身。

  • 3 水中瓶CCC 2021-08-30 00:32:46

    越看越憋气,直到最后新文化运动和两性平等才有了点曙光和希望。不管找什么理由,不管历史遗留下了多么庞大的既得利益群体,哪怕母亲、女儿、妹妹都是贞女并且朝廷也表彰贞女,这种为陌生人殉葬的社会思潮也是极端反动和反人类的。礼法在它该万古不变的时候被随意曲解(尤其是有利于女性和臣民的部分),在它需要与时俱进的时候却寸步难行,可见礼法与许多被认为是“万世不易”的经文一样,并没有阻碍那些作茧自缚、停止进步的愚人去进步——束缚这些女性的不是先贤,解放这些女性的也不一定是“变法者”。

  • 0 江海一蓑翁 2015-07-02 14:51:02

    从详尽的史料和严谨的论证出发,详细分析明清时期的贞女现象,与中华帝国晚期的政治、文化、思想变迁之间的全面渊源关系。透过贞女现象,帝国晚期的道德至上主义,以及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瓦解前夜的极致变态,清晰可见。“海外中国研究”系列的又一佳作。

  • 0 织田集团副会长 2012-12-26 22:59:22

    灰常好,留下灰常深刻的印象。原来妇女也是有自己的选择能力的,不过总觉得大部分人是一时冲昏了头脑。要是我,才不做贞洁烈妇。

  • 0 日格洞人 2012-08-22 11:10:13

    【参考点】ch.4/7家庭之内的“贞女焦灼”:“父母—贞女‘视角很重要也很感人。这对关系在礼、情、现实境况等层面都有深入探讨的潜能;p.259旌表现象与”内外“秩序的反转 【问题】ch.1/2太空泛。数据统计、”贞忠对应“无新意且有硬伤;ch5.女性声音的呈现与序言定位有差距

  • 1 支末 2019-01-07 22:07:39

    4.5. 作为“贞女”以及明清相关话题的外行,整本书给了我很多新的认知和维度。出于某种立场和认知,给某种现象下一个判断很容易,但要还原某种现象的真实与复杂却很难。并不是说这本书就呈现了最真的或是全部的“真实”,但某种程度它在试图还原历史现象本身、试图拉出不同的因素和维度让读者看到“贞女”如何成为了一个历史现象、看到“贞女”作为历史现象的丰富性与复杂性。有些材料和论述印象蛮深。整体的感觉,是梳理多于讨论,感觉有些地方如果可以更深入或是展开就更好了。

  • 0 璃人泪@2011 2020-05-07 15:58:39

    分析得很全面,有些故事不同阅历读来感触完全不同,譬如从前语文课本里的袁机和本书中的袁机,方才读懂祭妹文

  • 0 廖芜 2015-08-20 09:21:35

    太棒了,把女性回归为人,看他们的自主性,看他们利用各种社会语境为自己做最有力的选择。只是有些问题上前后有一些自我矛盾,但是还是开拓眼界,见导师之前读完这本书太开心了。

  • 0 Jarek 2012-11-09 06:48:52

    读后无限感慨。中国女性生来就被一系列传统符号缠裹,各种道德律令如无影灯一样让无数女性的生活白惨惨,最后众人用一块“伟大的奉献”之布为之做最后的裹尸。

  • 0 李戚 2019-05-29 12:14:05

    在历史进程上,对女性的束缚总有所反复,唐的自由奔放,到了明清又变成一心求死和生不如死。

  • 0 伯姬 2022-03-12 12:14:21

    女儿孝贞不两全,儒家的内部矛盾

  • 0 朱颐钊 2022-03-28 14:32:13

    本书在这一题材的研究当中,写的相当不错。几方面重要的问题基本都照顾到了,在材料的选取和使用上也可称得当。近代以来,在有关问题上求之太深,恐怕反失其正。

  • 1 、(*•̀ᴗ•́*)و̑̑ 2022-02-04 20:47:23

    变态成为常态是走向灭亡的开端 阿西吧,都什么狗男人,也值得女子们去殉情? 垃圾文人居然还写文章赞美 又要感叹一句万恶的旧社会了

  • 0 果冻蜜蜂 2022-02-02 18:06:29

    例子很多。女性地位提高到现在是多么不容易。 那些贞洁烈女理解她们 会共情。都是多么好的女孩啊。遗憾 记住了翁孺安和袁枚的妹妹袁机,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表现,让几百年后的我年年不忘。更多的是那些没有名字的李贞女,王贞女。幸好有人做传 有诗词流传,有《碑传集》,可以通过简短文字了解一点当时情景 我没有资格同情她们,我试着理解她们。历史在我眼中从来没有如此鲜活过。 向死而生延长了她们的精神。 一对比,固然现在女性地位提高了。但是还是有新的束缚难以挣脱。我们没资格评定过去的那些生命。但是以后无数的瞬间,我会时常想起那些没有名字的女性。某些时刻,大概会让人更加勇敢,更能放弃这些俗世里的种种牵绊。 读一本学术书籍,常让人心血沸腾 ,不能平静,这是第一本。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