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 柄谷行人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
译者: 赵京华
出版年: 2003-1
页数: 27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前沿
ISBN: 9787108017529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原作名: 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
译者: 赵京华
出版年: 2003-1
页数: 27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学术前沿
ISBN: 9787108017529
内容简介 · · · · · ·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并非学院派式的文学史专著,而是理论批评随笔的结集。1980年出版之后,至今已再版25次,成为后现代批评经典著作。作者通过对文学现代性的批判来剖解现性,分别探讨“风景”、“内心”“自白”、“病态”、“儿童”及“叙述方法”等日本现代文学独有特性的形成过程,挖掘文学现代性的起源提示现代文学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共生关系。
现代文学一旦确立了自身,其起源便被忘却。忘却的结果就使得人们相信这一文学的基本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这一普遍性也就获得了不证自明的霸权地位,由此排斥任何“非现代性”的事物,对任何前现代的事物进行肆意的分割、颠倒和重组。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创作者
· · · · · ·
-
柄谷行人 作者
目录 · · · · · ·
中文版作者序
英文版作者序(1991年)
一 风景之发现
二 内面之发现
三 所谓自白制度
四 所谓病之意义
五 儿童之发现
六 关于结构力—— 两个论争
七 类型之死灭(1991年)
八 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1992年)
文库版后记(1988年)
德文版后记(1995年)
韩国语版后记(1997年)
重叠的现代性镜像
全书所涉日本文史名词简释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英文版作者序(1991年)
一 风景之发现
二 内面之发现
三 所谓自白制度
四 所谓病之意义
五 儿童之发现
六 关于结构力—— 两个论争
七 类型之死灭(1991年)
八 书写语言与民族主义(1992年)
文库版后记(1988年)
德文版后记(1995年)
韩国语版后记(1997年)
重叠的现代性镜像
全书所涉日本文史名词简释
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大冈升平强调,在漱石写作初期作品的时期(1905年)里,世间还有一种并非小说、诗,而应称为“文”这样一种已被忘却了的类型存在。比如,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和德富芦花的《自然与人生》等即是“文”。《我是猫》亦然,是为提倡写生文的高滨虚子主编的杂志《杜鹃》所创作的写生文。 漱石在表面上似乎采取了文言一致的态度,但实际上对此一直抱有疑义。从另外的角度观之,这意味着对开始写作之时已经确立起来的现代小说叙述方法,漱石是始终持抵抗态度的。之所以抵抗,主要因为现代小说乃是作为压抑其他各种书面语的一种书面语而存在着的,进而,这种书面语忠实遵从西洋文学史的“发展”而来,故具有权威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5页 -
故此,写生文作家叙述自己的心理活动时也便采取同一种笔法。他们大概也吵架,也烦闷,也哭泣吧?……然而一旦提笔描写吵架的我,烦闷的我,哭泣的我时,他们便从大人对待孩子的立场出发下起笔来。《写生文》1907年1月20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学术前沿(共76册),
这套丛书还有
《神话与政治之间》《神话与政治之间》《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第二卷》《民族—国家与暴力》《社会学的想像力》
等
。
喜欢读"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近代的超克 8.8
-
- 日本文学史序说(上下) 8.6
-
- 日本后现代与知识左翼 8.1
-
- 文学的概念 8.3
-
- 日本的思想 8.6
-
- 历史与反复 8.1
-
-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 7.8
-
- 何谓“现代的超克” 8.9
-
- 竹内好的悖论 8.8
-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9.1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8 条 )

xxx是不是历史发展中的一条弯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三年之前只认真看了前两章,虽惊为天人但终因为理论不熟而囫囵之。近日再读如见老友,然理论虽熟,却离日本文学渐行渐远,记不得正冈子规、岛崎藤村、森鸥外、坪内逍遥的什么作品,夏目漱石也记忆模糊,最终竟然只能品味理论,不得不说令人伤感。 然则理论亦无太多重复之必要。... (展开)

> 更多书评 38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1993)9.3分 35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9.2分 479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3)8.6分 305人读过
-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7)9.2分 16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如何专业地谈论文学 (信心不逆熊先生)
- 他者化的梅毒隐喻 (藤原琉璃君)
- 已购 - 三联 (苇间疯)
- 三联书店·学术前沿 (如雨乃可乐)
- 开卷八分钟(2011年) (bigboybt)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661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评论:
feed: rss 2.0
38 有用 Joseph.C 2011-04-28 23:33:12
柄谷说话比较绕——举许多例子就为论述一个用西方理论术语很容易讲清的问题,日本人在身份认同、主体意识上果然够纠结。
17 有用 Derridager 2018-06-20 23:01:35
实打实的五星。所谓“颠倒”即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还原”,柄谷行人身处异域对日本及其制度(与现代化)打上了括号,着力于祛除附着在伴随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民族(nation)和文学等之间的迷思,已然超越了一般层次的文学理论重构,而直指现代化与制度(认知装置)之关系。与安德森和李普曼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前者一样都从起源上考察了现代化文学制度化性格,以及其对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国家的影响。这一点让此... 实打实的五星。所谓“颠倒”即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还原”,柄谷行人身处异域对日本及其制度(与现代化)打上了括号,着力于祛除附着在伴随着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现代化、民族(nation)和文学等之间的迷思,已然超越了一般层次的文学理论重构,而直指现代化与制度(认知装置)之关系。与安德森和李普曼均有异曲同工之妙:同前者一样都从起源上考察了现代化文学制度化性格,以及其对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国家的影响。这一点让此书直抵现代性的反思,达到普世性的价值,东亚文化圈更是深有同感;与后者则似乎是共同探讨了现代性与媒介之关系(宏)、媒介与人的认知之关系(微)。最难能可贵的便是作者对西方理论的运用已抵达了糅合于其(东方)现实体认之中而无水土不服的极高学术水准,阅读过程充满智性乐趣。 (展开)
6 有用 白鹇 2011-10-10 16:54:25
又是一个读通了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后化用的学者。
34 有用 Y2K-nostalgia 2013-10-31 02:43:07
风景、内面自我、病、儿童、民族都是被想象(文学)建构出来的,然而由于我们视之理所当然,甚至以为先有了这些客体才有了相应的书写,这就发生了认识装置的“颠倒”。颠倒是柄谷行人的辩证法,叩问历史追溯起源,才能走出装置,发现“制度”。
2 有用 霜降文思斜 2014-07-23 14:24:59
读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的版本。自己太愚钝,实在是受不了日本学者的行文风格,亦或是译者的缘故?只怪自己不懂日文。。。话说讲文学与制度的合谋竟然如此缠绕不休,不够淋漓尽致啊!
0 有用 Watsonosis 2023-09-22 09:35:19 福建
《东方学》前的《东方学》
0 有用 Serenity 2023-09-21 18:30:08 湖北
通过对日本文学中未曾发现的“风景”“内面”,来对日本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进行解构。但我感觉通篇都在引别人的理论,自己好像没有什么新理论,更像是一种观点的罗列。
0 有用 精神波西米亚 2023-09-18 22:36:32 北京
并不是一部只关于文学的著作,而是从文学史切入而思考现代,书名的每个部分都需要打上引号,“日本”乃缩影,“现代”乃视角,“文学”乃切口,“起源”却非溯源。译本有很多句子很难嚼,通过黄老师的指点才得以继续阅读,一开始的关于宗教透视的篇章艰深且意义多元,但啃完这章之后会越觉得作者的提纲挈领!
0 有用 化蝶了没 2023-09-06 14:40:48 山西
我有点水土不服
0 有用 vonihm 2023-08-03 04:04:22 意大利
看漱石和芥川。漱石文章有輒止之感,但是匯總來看,他寫遍了文類,以對抗排斥、消滅文之其他可能性的“現代文學”。文的複數性→類型的複數性→自我的複數性→現在時(沒有可以回溯的確實自我)→與消除了政治性而回退到“自我表現”的現代小說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