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 短评

热门 最新
  • 205 亚比煞 2012-06-06 13:42:16

    耶茨永远在书写不可书写之物。我猜他想说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渴望与抗拒的总是同一件东西,耗尽一生于患得患失中反复挣扎,最终得不到也扔不掉。在沉默而漫长的自我角力后,每个人都给世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重重灰雾,这就是孤独。

  • 80 匡轶歌 2017-05-23 15:55:36

    太难受了。几次都想扔下不看了。说实在,真的会有人【喜欢】耶次吗?喜欢是一种多么轻松愉悦的情感,无法投注到这么绝望的文字之上。得活得多么舒适恣意,才能读耶次而不至于颓丧沉沦,不感觉被吸入黑洞,而只停留在“喜欢”。这又哪是什么孤独呢?这是无尽的、延绵的失败。就连丧,对比之下,都是种日常富有情趣的小情小调,不足以形容耶次。就像最后一篇《建筑工人》,别人搭屋建房至少还留窗户,而耶次说:“我不敢肯定这间房子有没有窗户。上帝知道有没有那扇窗户”。我在想,耶次本人究竟愿不愿意成为耶次呢?大概并不吧。

  • 92 王多功 2012-05-21 22:55:07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为这位郁郁不得志的伟大作家感到遗憾。

  • 52 danyboy 2016-04-02 21:48:15

    符合我的口味,满满的负能量。“孤独”这个词乍听很贵族,实则唯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味那种一意孤行的苦。面对世界,拒绝与被拒绝并没有本质区别。有时候对待笔下的人就要像对自己,要舍得把他抛到最困难最没有尊严的境地去虐,原因无他,世界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译者后记里有一句话说的蛮好,耶茨毫不给予人物以希望和温情,是因为对这些艰难生活(包括他笔下的富二代)的人来说,“喜剧是一种羞辱”。这本书是朋友宋君推荐的,我大概也能在他的小说里,看到耶茨的一些影响。

  • 24 33455432 2013-12-18 21:17:54

    他们冷得发疼,只好死死抱住冰山取暖。

  • 27 陆钓雪de飘飘 2014-12-14 00:34:58

    孙仲旭是译者在文学翻译这条路上的引路人,看到最后一页,不禁热泪盈眶。也请不要再用“作家的作家”这种套话来玷污耶茨的十一种孤独了。如果耶茨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他说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耶茨与雷蒙德·卡佛的不幸世界如出一辙,却没有卡佛的冷幽默和一丝希望。耶茨无情,家庭与失败就是他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情结。酗酒、抽烟、疾病、贫穷、潦倒、怀才不遇,生前未曾大红大紫,死后迅速被人遗忘,他的一生正合了文人常有的命运。写作从未停止,这像是个可怕的判决,判决他终生习作。写作让耶茨的精神比身体活得更长久。但他仍然抽烟抽得像在烧炉子,即使在最后一年里他得借助氧气面罩来呼吸时,抽烟也没中断过。和福克纳、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一样投入酒精精神崩溃。(看到侯人渝师兄写的索书号。)

  • 22 飞行官小北 2012-07-09 12:03:55

    比雷蒙德·卡佛的小说还要好,真实到不讨人喜欢的地步。

  • 13 Evil6 2014-11-28 01:14:47

    如果不是翻译的问题,可能我真的不喜欢文学上的极简主义…?

  • 9 风继续吹 2017-08-30 15:23:23

    看了译者写的后记,突然发现这十一种孤独与耶茨的人生有许多重合。看这本书之前我以为孤独是一种高贵的体验一个人做着别人无法理解的伟大的事。才发现孤独的本质是一种苦难,别人无法融入,你也沉浸其中,温温顺顺的向现实屈服。这种孤独真算不上伟大啊,但确是我们生活本来的模样。

  • 10 谭不爽 2014-11-15 13:48:35

    有人问耶茨为什么写了那么多悲伤而孤独的角色,他说:“也许是因为悲伤而孤独的人比快乐的人更有意思。孤独并非仅仅意味着形单影只,我觉得那意味着被隔离在世界主流之外的感觉。”

  • 5 大米 2013-07-03 16:59:07

    谁说的这短篇比卡佛好。

  • 5 闭关中 2012-08-26 10:30:16

    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的合体

  • 8 Le Salomon 2013-08-07 22:41:55

    我们几乎都没资格难过,因为承受者也是施加者。那么好吧,就让读者来补完第十二种。

  • 3 女宛心兑 2016-03-30 12:36:18

    不太喜欢他的风格

  • 6 咔茜咔咔茜:) 2012-08-04 13:50:41

    耶茨笔下的孤独没有我想象的孤独。但是平实的文笔却透着凄冷的无奈。

  • 4 查克同志 2012-05-31 11:52:02

    耶茨太无情了,他的书中不仅不会给理想和希望任何的空间,还会用现实的笔触残酷地击碎他们。

  • 3 小城鱼太郎 2014-08-18 13:26:00

    不幸和小布尔乔亚打了相同的分数,但我知道这是不同的。

  • 3 維小詞 2015-06-16 14:03:55

    越读越无以为继,更喜欢麦克尤恩、门罗的笔触。

  • 5 欧小小 2014-02-06 16:55:00

    不是在第一页最多在第二页上半部分,耶茨就全部交代完这个故事的背景以及相关人物——就是我从超市回来一路上遇见的那些人,吸引人读下去是因为好奇他们为什么能成为这个故事的主角。耶茨没有给出特别的理由,他对失败感兴趣,所以他白描出他们的失败并抱有同情。耶茨不粉饰不嘲讽不给安慰,无法挑剔。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