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长征是一篇史诗。这不仅是因为纯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的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这种兄弟情谊在毛晚年发生的疯狂动乱中消失了,给这部英雄的史诗抹上...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这本关于长征的书自一九八五年十月在美国出版以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该书还在欧洲和亚洲的主要国家以及许多小国翻印出版。那些从未阅读过红军壮丽史诗的人们,现在可以从某种意义上开始了解那些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不惜牺牲的男男女女的品质。他们将从这里开始知道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他们仅仅从统计数值中就开始明白红军所作出的牺牲有多么重大---一九三四年十月,八万六千名男女从江西出发,到一九三五年十月,毛泽东率领的这支方面军抵达陕北时只剩下大约六千人。
长征是一篇史诗。这不仅是因为纯朴的战士及其指挥员们所体现的英雄主义精神,还因为长征实际上成了中国革命的熔炉。它锻造了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打垮蒋介石、夺取全中国的整整一代的人和他们兄弟般的革命情谊。
这种兄弟情谊在毛晚年发生的疯狂动乱中消失了,给这部英雄的史诗抹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然而,那些幸存者们现在又奇迹般地掌了权。他们在邓小平领导下使中国踏上了他们所说的“新长征”。这一新的长征与几十年前的长征同样艰巨,它很可能成为当代伟大的社会和政治试验。但新长征的浩劫以及“四人帮”属于另一篇故事。这里撰述的是长征的故事——是我在中国的史学家及长征幸存者的帮助下所能汇集的长征史实。
长征的创作者
· · · · · ·
-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 (Harrison E. Salisbury ),一九零八年十一月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九二五年中学毕业后,曾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主修化学,后退学,从事新闻记者工作。一九三零年至一九四八年,担任合众国际社记者、编辑;一九四九年三月,出版《纽约时报》莫斯科常驻记者,达五年之久。一九六一年以后,历任《纽约时报》编辑、助理副总编辑、副总编辑等职。二次世界大战曾深入前线,遍访苏联广大地区,著有《列宁格勒被困九百天》等作品,闻名于世。
索尔兹伯里曾获国际普利策新闻奖等奖励及许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曾任美国文学艺术学会主席、全美作家协会主席。一九七二年后,曾五次访华。一九九三年五月病逝。
目录 · · · · · ·
《长征》及其由来
第一章 月光下的行军
第二章 “赤匪”的兴起
第三章 前夕
第四章 “独立房子”的主人
第五章 最初的行动
第六章 计谋
第七章 担架上的“阴谋”
第八章 妇女
第九章 第一场大战
第十章 改变行动路线
第十一章 进遵义
第十二章 毛泽东掌权
第十三章 “棉里藏针”
第十四章 摆脱危局
第十五章 牵住蒋介石的鼻子
第十六章 兵不厌诈——毛泽东计胜一筹
第十七章 金沙江畔
第十八章 歃血结盟
第十九章 留下来的人们
第二十章 死里逃生
第二十一章 传奇的土地——泸定桥
第二十二章 大雪山
第二十三章 毛张会师
第二十四章 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第二十五章 魔毯
第二十六章 黑暗的时刻,光辉的荣耀
第二十七章 家
第二十八章 生死与共
第二十九章 浪子回头
第三十一章 永远打不倒的小个子
注释
译者的几点说明
编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长征"的人也喜欢 · · · · · ·
长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5 条 )
瑜中寻瑕——《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有感
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三点思考
> 更多书评 25篇
论坛 · · · · · ·
请问,这本书到底是红色还是黑色还是灰色? | 来自豆友2672467 | 1 回应 | 2012-05-15 14:55:44 |
我家是86年的内部版 | 来自仙侣同舟 | 2010-08-28 13:01:14 | |
很好的关于长征的书 | 来自boboshy | 1 回应 | 2009-02-18 08:38:04 |
良心与视角 | 来自潜水的猫鱼 | 2006-11-02 16:10:41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Mcgraw-Hill (1987)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8.5分 468人读过
-
解放军出版社 (1986)8.7分 135人读过
-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2)暂无评分 1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加州大学近代中国历史研究文献(中译本)目录 (benshuier)
- 关于民国那些事 (圣)
- 外国人的中国纪事(三) (維舟)
- 37°暖书单(二) (37°暖)
- “我以前偷鸡,现在做记者”(阅读篇) (大猫)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长征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堃 2011-10-14 21:41:07
毕竟不是专业的中国史学者,索氏笔下的长征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对档案史料的直接运用也不太充分,但是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众多当事人的采访,披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长征细节。
3 有用 眉间尺 2013-03-31 23:49:33
败而不溃,退而不乱,机运与智慧的交织。八万六千人起步,六千人到达
1 有用 爇燊。 2013-08-03 23:28:45
史料未及。
3 有用 于当当 2012-01-30 15:55:32
作者对长征盛赞,但态度倒是客观。文笔很好,有一种浪漫的气质。
0 有用 tearme 2015-06-09 17:05:33
0 有用 jinyryr 2024-08-18 11:00:31 江苏
老外写的,写的挺不错的
0 有用 Simon 2024-08-13 15:04:45 广东
长征的困难具象化了,以前只是笼统的知道艰苦。86000人从江西出发,到达陕北只有6000人了。穿插了很多长征的细节和故事,很形象,后文还涉及到wg的一些细节和评论。
0 有用 发条君G 2024-08-05 23:07:10 辽宁
在今天的中国没人能给出简单的答案。但是一个仍在世的智者认为毛堅信社会变革的基本方法就是破坏。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曾在杨昌济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弗里徳里希・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他在此书的空白处写道:“吾人甚盼望其(旧宇宙)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 1920年的时候毛专事钻研佛学,这条原则进人了毛泽东的思想之中,后来一直未有动摇。他深信破... 在今天的中国没人能给出简单的答案。但是一个仍在世的智者认为毛堅信社会变革的基本方法就是破坏。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毛泽东在长沙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时曾在杨昌济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弗里徳里希・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他在此书的空白处写道:“吾人甚盼望其(旧宇宙)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岂不愈于旧宇宙耶!” 1920年的时候毛专事钻研佛学,这条原则进人了毛泽东的思想之中,后来一直未有动摇。他深信破坏本身是有其价值的。 (展开)
0 有用 愚公∞ 2024-06-24 13:55:32 贵州
索尔兹伯里,《纽约时报》编辑、副总主编。本书是索尔兹伯里通过访华采访,撰写的一部红军长征的历史,作者曾在七十年代后五次到访中国,对于长征的当事人进行过相应的采访,并根据现有的长征书籍,进行综述,撰写的一部中国革命和长征的作品,内容其实是相当的详尽,而且穿插了革命历史人物的今昔对比。总体上说,是一部相当客观的历史叙述,当然作者的问题是无法将这段伟大的长征与当下的历史进行联系。当我们自己都无法清晰辨认... 索尔兹伯里,《纽约时报》编辑、副总主编。本书是索尔兹伯里通过访华采访,撰写的一部红军长征的历史,作者曾在七十年代后五次到访中国,对于长征的当事人进行过相应的采访,并根据现有的长征书籍,进行综述,撰写的一部中国革命和长征的作品,内容其实是相当的详尽,而且穿插了革命历史人物的今昔对比。总体上说,是一部相当客观的历史叙述,当然作者的问题是无法将这段伟大的长征与当下的历史进行联系。当我们自己都无法清晰辨认历史的时候,指望一个美国人能够理解中国的革命,其实也是相当困难的。书中透露出不少的信息,比如共产国际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问题,以及王明博古李德等人对于毛泽东以及支持者的迫害,其实都散见在各处。其实,我们是要追问一句,除了王明博古李德之外,其他人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问题就更有趣 (展开)
0 有用 冷萃布鲁 2024-04-27 19:05:51 北京
看的版本错别字有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