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陵墓与学者》的原文摘录

  • 叔本华的仗义执言:“……人们普遍敬仰“专业人士”,对半瓶子醋的业余爱好者抱有怀疑。事实上,事业对业余爱好者而言是一种目的,对内行之人来说不过是一种手段。只有那些全身投入于一项事业,出于内心的热爱从事它的人,才会真正严肃认真地对待它,用爱来推动它。最伟大的成就从来都属于这些人,而不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奴隶。” (查看原文)
    丛林宜歌 5赞 2018-10-04 03:02:17
    —— 引自第52页
  • 他的精神日益独立,在宗教上从不拘泥于教条,为了能够获得去意大利工作的机会,他转而信奉天主教。对他来说,为了罗马这座城市去做做弥撒还是值得的 (查看原文)
    爱用水果来做饭 1赞 2016-12-14 20:31:41
    —— 引自第12页
  • 神祗、陵墓和学者 考古学传奇 [考古学传奇]C.W.策拉姆 (查看原文)
    📮 1赞 2017-03-12 13:30:59
    —— 引自第1页
  • 发现的经过 充满了戏剧性。直至今天,当人们读到这一事件时,也会紧张地透不过气来 (查看原文)
    已退休的睥睨 1赞 2019-04-01 16:05:37
    —— 引自第39页
  • 半瓶醋,半吊子!这些完全是以牟利为己任者对那些出于爱好和兴趣从事某种科学或艺术的人的贬低之词,因为他们本人所爱的只是通过科学、艺术行为获取的金钱。这样藐视他人,原因在于他们无耻地相信,若非为困顿、饥饿所迫或者贪欲的驱使,没有人会真正投身于什么事业。公众的思维与之相同,见解自然也与之一致:因此人们普遍敬仰专业人士,对半瓶子醋的业余爱好者抱有怀疑。事实上,事业对于业余爱好者而言是一种目的,对内行之人来说,不过是一种手段。只有那些全身投入于一项事业,出于内心的热爱从事它的人,才会真正严肃认真的对待它,用爱来推动它。最伟大的成就从来都属于这些人,而不是那些唯利是图的奴隶。 (查看原文)
    已退休的睥睨 1赞 2019-04-02 17:37:16
    —— 引自章节:第六章 施里曼与科学
  • 在新伊利昂遗址的下面,他发现了另外的废墟,其下又有新的遗迹,整座土丘宛如一个巨大的洋葱需要一层一层剥落开来。每一层似乎都有人居住,而且分属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群群民众在这里生存、死亡,一座座城市在这里兴起、毁灭。刀剑无情,烈火肆虐,一个文明为另一文明所取代,死人的城市一次次被夷为废墟,活着的人在上方又建起新的城市。 (查看原文)
    爱夏 1赞 2020-07-02 15:09:18
    —— 引自章节:第4章 穷小子发现宝藏的童话
  • 当我们对人类历史了解得更多时,就开始感到越过漫长年代的空白吹拂来的微弱而永恒的气息。我们开始看到早已失踪了的五千年人类经历的闪光。我们也常看到过去被认为的善,如今则被认为是恶;一度正确的东西,现在则被视为谬误。尽管如此,过去的力量如今依然存在,依然在我们身上发挥作用,虽然我们自己不一定清楚这一点。我们置身于无数世代的长河里,传统的思想感情不可抗拒地把我们往前推送。在所有哺乳动物中,只有人带着这么一笔财产在踯躅前行。然而,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这件事的重要性,而且很少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利用这一遗产。 (查看原文)
    优木酸菜 1赞 2022-05-10 11:39:51
    —— 引自第204页
  • 然面,很多雕像都是用雪花石膏制作而成,极易风化,它们被层层砂土保护了这么久,突然间出士,在沙漠中炎炎烈日的照耀下,很快就粉碎了。为此,著名画家尤金:拿破仑:弗朗丹接受法国政府的委任,立刻赶往挖据现场。他曾经去过波斯,绘制了大量有关当地古代文物的图画并集册出版。他对于博塔的意义,就像维万·德农对于拿破仑的埃及委员会。但是德农画的东西,能够继续保存下来,而弗朗丹则不得不尽快用他手中的画笔和画纸记录下即将在他眼前消失的古文物。 博塔顺利地将大量雕刻品装上木筏,但是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山区,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木筏难以控制方向,先是扭转,继而被冲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很快失去了稳定性,向一方倾斜,最终刚刚重见天日的亚述众神和亚述国王的雕像又不幸葬身河底了。 博塔并没有气馁,他又重新装载了一木筏的古文物,但这次是顺流而下,同时只要是想得到的防护措施他全都采用了。木筏成功到达 人海口,这些宝贵的石雕被装上了一艘轮船。过了若干天,第一批亚 述雕塑终于登上了欧洲大陆,几个月后开始在巴黎的卢浮宫展出。 (查看原文)
    Raptor 2022-10-31 22:21:51
    —— 引自章节:第19章 博塔发现尼尼微
  • 有一天,我坐井底的一块岩石上,欣赏着刚刚发现的宝贝,一口金属铸造的钟,兴奋之余,我彻底忘记了本该要做的事:打开气阀。我把钟装进袋里,站起身想换个地方,却突然像吹气泡一样不断被推向上方。这件事儿很好笑,但也很危险。因为在这么深的水下,人的血液如同香槟一样充满细小的气泡,上行时如果速度不够慢,没有给血液适应的时间,就会导致一种疾病,病情严重的话会剧痛致死。幸亏我当时头脑足够清醒,在尚未升得很高之前,就果断开启了气阀,从而免遭这一厄运。但是由于这次疏忽,我至今仍饱受耳膜受损和听力减弱之苦。 尽管我已经打开了气阀,上升速度越来越慢,但被震得昏头昏脑,一头撞上了船底。接着,我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想到,那群工人听见我撞到船底的声音,一定会惊恐万分,便不由得发笑。我钻出船底向船上爬去,胳膊伸到了甲板上。头盔刚刚露出水面时,我就感到两条胳膊抱住了我的脖子,一双双不安的眼睛向护目镜里张望。他们帮我脱掉潜水服,让我坐到椅子上休息,我慢慢恢复了正常状态,喝上一杯热咖啡,享受着阳光的沐浴,这时,岸上那个年轻的希腊人给我讲起了刚才的情景。 (查看原文)
    熊猫の大叔🌈 2022-12-14 14:17:17
    —— 引自章节:第32章 通往圣井之路
  • 堕落本身就滋生于玫瑰花瓣铺就的软床上 (查看原文)
    megan 2013-08-15 17:16:13
    —— 引自第63页
  • 而他所理解的自由也是绝对的自由,而不是圈在各种政令禁令划出的条条框框中的自由 (查看原文)
    megan 2013-08-18 11:50:21
    —— 引自第99页
  • 尼尼微就是亚述的罗马,一座迅速崛起的城市,伟大的城市,世界性的城市;一座拥有众多宏伟宫殿、大型广场和宽阔街道的城市;一座不断实现技术上革新的城;一座统治阶层人数寡少的城市,不管他们的权力来自于血统、门第、阀阅,还是来自于金钱、武力,亦或上述所有因素的精妙混合体;尼尼微也是一座饱受欺侮、毫无权力的劳苦大众的城市,虽然在那些巧言令色的口号鼓吹下,他们恍若一再被赋予自由,但他们其实就是奴隶,必须工作,就像口号中所说:为全体大众的幸福工作;为民族兴盛战斗。这些毫不安定的人群,就像20年一轮回的潮汐流,在社会革命和惬意从间反复,他们盲目而虔诚,如同这些城市中宫廷上的献祭品,乐于献出生命。包括尼尼微在内的这些城市不再只信奉一个神,而是相信很多神明,但这些神明通常是水月镜花,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神力。这些城市充满了谎言和煽动性的口号,把政治视作持久欺骗的手段。 (查看原文)
    奶猫痴汉草莓酱 2013-09-24 21:53:14
    —— 引自第257页
  • 尽管他(文克尔曼)研究了浩繁的资料,但是对于希腊艺术品却懂得不多。他所见过的大多是不早于罗马时代的复制品,一些经历过亿万次雨水冲刷和风沙侵蚀后变得雪白的雕像。希腊在实际上并不是一片优美的景物衬托着一群结构严谨、洁白无瑕的人物形象。相反地,古希腊的造型艺术品是色彩斑斓的,所有雕像都用颜料染成五颜六色。雅典城头的一尊大理石女像就涂着红、绿、蓝、黄四种颜色。许多雕像染成红唇,装饰着宝石做的明亮的眼睛,有的还安着人造睫毛。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3-11-15 15:27:02
    —— 引自第16页
  • 因此考古学是关系到一切人的事,而决不是什么奥秘的、特殊的科学。从事考古实际上是在研究整个生活本身,因为生活不是什么偶然发生的事物,而是过去和未来的会合点上的一个常数。(Leonard Wooley 著、西拉姆 校《研究过去》中“理想的考古学家”一节,第13页)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3-11-15 16:12:52
    —— 引自第20页
  • 罗马圆形剧场被人用作采石场长达400年,直到1860年,教皇庇护九世还继续破坏这个古迹,为的是给一处教会建筑提供廉价的装饰材料。 到了19世纪和20世纪,考古学家研究古罗马的材料只剩下残渣而已。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3-11-15 16:20:45
    —— 引自第22页
  • ……在材料完整时,解释也是很困难的。可以想到,如果文物本身的真伪都成问题,想做出正确的解释又要困难多少倍! (查看原文)
    葡萄人 1回复 2013-11-15 16:28:41
    —— 引自第23页
  • 到了极盛时期,过度的享乐就孕育着衰败的种子,正像一个人如果总是躺在床上,即使是玫瑰花做的软床,久之也会生褥疮的。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3-11-15 22:03:38
    —— 引自第69页
  • ……还有垃圾滑道。然而最接近于现代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当时的人,他们的姿态、衣着和生活方式。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3-11-15 22:14:56
    —— 引自第72页
  • ……整个古代史都成了疑问:远在比荷马还早600年的时候,克里特已经是一代高度发展的独立文化的中心,那时希腊文化还并不发达;然而克里特岛上出土的克里特文字里却为什么有希腊语呢?两种语言是否同时存在呢?难道希腊古代史的年代完全搞错了吗?难道荷马究竟存在与否又发生了疑问吗?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3-11-15 22:23:53
    —— 引自第79页
  • 学术上的伟大发现很少是按照准确预定的时间做出来的。它是研究者在某一特定问题上长期锻炼自己的头脑过程中得出的无数成果的总和,是自觉的东西和不自觉的东西、有意的观察和无意的冥想的交叉点。灵机一动、一蹴而就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有些伟大的发现,假如从它们的历史背景加以剖析,就会显得黯然失色。在懂得与它们有关的原理以后再来回顾,许多失误就会显得荒谬,许多错误观念就看得出完全是盲目的结果,而许多问题就显得很简单。今天很难想象,商博良要具备多大的勇气才敢离开荷拉波隆的传统而另起炉灶。 (查看原文)
    葡萄人 2014-02-24 22:40:20
    —— 引自第117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