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原作名: Преждевременная автобиография
译者: 苏杭
出版年: 1998-01
页数: 286
定价: 13.8
装帧: 平装
丛书: 流亡者译丛
ISBN: 9787536023673
内容简介 · · · · · ·
提前撰写的自传,ISBN:9787536023673,作者:(苏)叶夫图申科著;苏杭译
目录 · · · · · ·
崔淑贤:栩栩如生的诗人们的写真(译序)
提前撰写的自传 1
自传后记 46
诗歌的陶冶 54
我的最可爱的人 68
伟人们留下的遗嘱是斗争 77
为了爱的伟大事业 82
“诗人是恒量” 90
归来兮古米廖夫之诗 105
诗歌决不能没有家…… 117
彪形大汉却无力防卫 130
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 146
大诗人的人格 157
“仿佛是我躺在那里……” 164
满怀希望的小乐队 177
“要想唱出新调子——就得大刀阔斧地舍弃……” 181
面包会自己走路 201
爱与忧的离心激倩 210
[附录]苏维埃政权下一个时代儿的自白 220
译后记 285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提前撰写的自传的书评 · · · · · · ( 全部 0 条 )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提前撰写的自传/【俄】叶夫图申科 著 苏抗 译 提前撰写的自传 那么,为什么甚至那些聪明的,有才华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呢? 第一,斯大林不言而喻是一个强有力的,富于表现力的入物。斯大林善于迷惑人。他既迷惑了高尔基,也迷惑了巴比塞。在镇压搞得最凶的1937年,他甚至迷惑了像列翁·福伊希特万格②这样阅历丰富而又不喜欢浪漫化的人。【 第二,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人民的意识中是同列宁的名字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千...
2019-05-08 02:21:02 1人喜欢
提前撰写的自传/【俄】叶夫图申科 著 苏抗 译
提前撰写的自传
那么,为什么甚至那些聪明的,有才华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呢?
第一,斯大林不言而喻是一个强有力的,富于表现力的入物。斯大林善于迷惑人。他既迷惑了高尔基,也迷惑了巴比塞。在镇压搞得最凶的1937年,他甚至迷惑了像列翁·福伊希特万格②这样阅历丰富而又不喜欢浪漫化的人。【
第二,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人民的意识中是同列宁的名字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千方百计地假造历史,使他同列宁的关系看起来比实际上要亲密得多。
这种伪造走得是那么远,可能连斯大林自己都开始信以为真了……【P30】
斯大林的宪法中写有这样的话, “在苏联劳动成为光荣的义务和事业”,可是行使起来有时候劳动本身却作为象征变得比劳动者还要高。【P31】
当时诗集的印数不取决于读者的需求,而是取决于诗人的官位。因此,所有的书店里都堆积着没人要的诗歌作品。供不应求的只有施巴乔夫的《爱的诗行》和西蒙诺夫的再版的战时抒情诗。【P31】
斯大林奖金意味着有很大的好处:作品可以立即再版,而且印数很大,各家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捧他的文章,能得到一个什么官职,不必排队就能得到小汽车、住宅,也许还能得到别墅。【P33】
我在作家协会里发现,大多数都是诚实的好人,但是同时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领导岗位却被一些品行不端的平庸之辈占据着。【P34】
就在这一天,我同诗人K某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描写革命的旧影片。有一个镜头是关于敖德萨蹂躏犹太人的暴行的。当一群小铺老板和刑事犯打着“杀死犹太人,拯救俄罗斯!”的横幅标语,手里提着粘连着犹太人儿童们的血糊糊的头发的棍棒,从银幕上走过的时候,我贴到诗人K某的耳旁,说:
“难道你想成为跟这些人一样的人?!”
接着,他猛然躲开我,冷冰冰地,声音响亮地回敬说:
“我们是辩证论者。不是所有过去的东西都要抛弃的,任尼亚。”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希特勒青年团员的凶光。
他的皮夹克的翻领上闪烁着共青团的徽章。【P35】
突然问,我对造成这种“没有命令”的一切感觉到疯狂的仇恨,因为人们正是由于某人的愚蠢而牺牲了性命。就在这个时刻,我第一次怀着仇恨想到我们就要埋葬的这个人。他对这件事不能不负有罪责。正是这个“没有命令!”才在他的葬礼上造成了血腥的混乱。但是我从这时起永远地明白了,用不着等待命令,既然人命攸关,——就应当行动起来。【P37】
我懂得了,从今以后再没有人替我们着想了,而也许,从前也不曾有人替我们着想过。我懂得了,我们应当自己多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不想说,我当时一下子便把斯大林整个.阶段的错误全都思考过了。有一段时间,我依然多多少少把他理想化了。斯大林的许多罪行还不为人所知。但是,有一点在我看来变得明朗了:那就是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大量的问题成熟了,不参与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犯罪。【P38】
被逮捕的医生们,都被恢复了名誉。【P39】
有一位年高望重的人,有一次冲着年轻的作家,以教训的口吻说,
“你们大家为什么不远万里一窝蜂似的跑到西伯利亚去,跑到堪察加去!这要让国家付出很多钱的。何不坐上电车,花15戈比买上一张车票,到莫斯科工厂去看看!”
一位年轻的作家,立刻站起身来,愤愤地看了看这位年高望重的入,说:
“亲爱的同志,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电车票不是15个戈比,而是30个!“【P41】
自传后记
我尊重那些光明磊落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们。我们的关系现在非常和睦。【P49】
他的发言稿,不过是人家塞给他的。据我知道,他在全苏青年作家会议上讲话的时候,当读到骂我的地方,一下子变的结结巴巴,勉强念完了这篇骂人的话。殊不知,我跟他是非常熟悉的。【P50】
加加林以他作人的品格和魅力来说,确实配得上成为民族英雄和全人类的英雄。但是有时候有人却用小人的绳索把全人类的英雄们捆绑住了。【P50】
诗歌的陶冶
做一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诗人,而这个国家正以自己的历史经验检验着人类历尽苦难而创建的理想的可靠性,——这就赋予他以特殊的责任。现在和将来研究我国的历史的经验,也要凭借我国的文学,凭借我国的诗歌,因为任何一种文献本身都不具备从心里角度深刻剖析事实本质的能力。由此可见,苏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道德文献价值,这样的文献不仅记录着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的外在特征,而且也记录着这一过程的内在特征。。如果我国的诗歌既不粉饰太平,也不蓄意抹黑,而是能够对发展中的现实生活进行和谐的、现实主义的反映,那么它就可能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绘声绘色的历史教科书。而且这部教科书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它将有充分根据成为我们奉献给养育我们的人民的一份表达敬意的厚礼。
诗人生活中出现转机之日,即是他——一个在别人的诗歌陶冶下成长起来的人——开始用自己的诗歌教育读者之时。一个诗人如果不够坚强,“强大的回声”返回时的强大冲击波可能把他掀倒,或者使他因受挫伤而对诗歌和时代失聪。然而这种回声也可以给人以教益。因此,诗人将会从自己的诗歌的反射波中得到教益。【P66】
为了爱的伟大事业
但是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读者,他们所以能够通宵达旦地站在预订图书书店门前,不过是因为书籍对他们来说只是室内装饰必不可少的补充而已。这类的附庸风雅的读者毕恭毕敬地拂去古典作家文集放射着高雅光彩的烫金书脊上的灰尘,却令人怵目惊心地把这些天才的篇章保持原封不动。【P83】
勃洛克,这位甚至部分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仅对不由己的与生俱有的“贵族身份”怀有负罪感,而且对盘剥压榨、巧取豪夺的世界也抱有强烈的阶级感情,犹如出身无产者的诗人一样。大诗人永远是来自无产者。大诗人永远站在劳动者一边,因为他本人便是劳动者。 【P94】
苏维埃政权下一个时代儿的自白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仅仅用强制来解释是牵强得很的。就我说来,无疑的,斯大林有一种催眠术般的魅力。这有事实为证:许多老布尔什维克受到逮捕和虐待,还坚信他们受迫害,斯大林是不知道的。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不幸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很多人从刑室回来,用血在狱壁上写道,“斯大林万岁!”【P225】
我觉得, “和平“这个字眼,只有对知道战争为何物的人才有具体意义。假如我可以感激战争的话,那肯定是感激战争教我懂得“和平”这个词的意义。
哎,还有一桩:教我明白何谓祖国。在战争过程中,我才知道祖国不是一个地理或文学上的用语,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我蔑视民族主义。我认为,世界仅仅由两种民族组成,好人和坏人这两种民族。我是好人国际民族的爱国者。
但是对人类的爱是通过对祖国的爱来表现的。【P229】
1944年,母亲和我回到莫斯科。在那里我才第一次有机会看到敌人。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是有二万五千名德国俘虏,排成一长列,通过首都的街道。
街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士兵和民兵站在前面维持交通。人山人海,都是妇女。
俄罗斯的妇女,做着繁重艰苦的劳作,手都变了样,嘴唇上没有血色,瘦削的肩膀上承担了战争的主要负担。这些德国人,很可能对她们每一个人都作下了孽,夺走了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儿子。
妇女们朝俘虏队走来的方面,怒目而视。
俘虏队终于出现了。
走在头上的,是将军校尉,厚实的牙床骨,狠巴巴的样子。嘴角抿紧,满脸瞧不起人。他们对征服他们的贱民摆出这副 样子,再次表示他们高傲的优越感。
俄国妇女,看到他们走过,愤怒得攥紧她们勤劳的手。
“还洒科隆香水呢,这些坏蛋!”人群里有人喊道,
士兵和民兵使出全身力气压住阵脚,不让妇女们冲开堤岸。
之后,人群中突然发生了一点紊乱。
这时走来的德国兵,又瘦又脏,满脸胡子,头上扎着血丝胡拉的绷带,有的拄着拐杖,有的靠在同伴肩上。他们都低垂着头。
街上,死一般静。只听到鞋子和拐杖擦过路面缓步走去的声音.
我看到一个穿俄式长靴的女人,拿手拍了一下民兵的肩头:
“让我过去。”
这女人声音里含有点什么似的,民兵当命令一般让她走过去了。她走近行列,从上衣袋里拿出一块用手帕仔细包好的黑面包,递给一个疲惫不堪的俘虏,他拖着两条腿有气无力地走着。
这一下,其他女人都学她的样,把面包、香烟掷给打败的德国兵。
这些不再是敌人了。
已经是人了。【P233】
从那天起,我知道不应该怕强者。简言之,应当比强者更强。对付各类强者,总能找到相应的办法招架,也会找到对付他们的杀手锏的。关键在于运用之妙。【P235】
想必大家还记得,为了整顿苏联的财政金融,一下予消除战后的通货膨胀,斯大林采取了激进的办法,发行新货币。
只有少数在国家储蓄银行里存款的人才准如数兑换新币。其余的人限定兑换的数目,小得叫人哭笑不得。不能兑换的积蓄,一夜之间就变得分文不值。
即将进行币制改革的风声在莫斯科一传出来,人们就拥到百货公司去抢购,见啥买啥……
我看到一个人急昏了头,在一辆大卡车上装了四只抽水马桶盖,因为百货公司只剩这些东西了。
我看到一个女人,背上掮了一座维纳斯像,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在下令改革的那天,我看到一个老头儿在街上乱跑,歇斯底里地大叫,把变成废纸的钞票扔在柏油路上,用脚踏着踩着。
我穿着满是补钉的大衣,两手插在袋里,像个革命者那样,对这些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我么,我倒乐意上电影院去看革命影片,当银幕上走过佩戴臂章手持步枪的土兵和工人时,我的眼泪就冒上来了。我愿意像他们一样,豪迈而无私。
有些人,袋里藏着党证,心里爱钱如命,我觉得挺奇怪,简直不可理解。
在我思想里,共产主义和大公无私是同义词。
我记得一个同学的爸爸,是商业机构的高级官员,他爱夸张地引用列宁的话, “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要用黄金来造厕所。“这番话给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欢。
但是货币改革那天,他开枪把自己的脑袋打开了花,身旁的床垫里贬值的钞票塞得裂开了口。
这样,我逐渐明白,有些人自称为共产党员,满口斯大林,列宁的话,实际上没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气息。
他们这些人,袋里的党证和嘴上的共产主义, 同思想信仰毫不相干。不过是他们生存的幌子罢了。【P241-P242】
可惜西方许多苏联问题专家,不是以那些忠于信念的人来判断我国和我国的革命理想,而错在拿这些叛徒作为判断的依据。
他们还犯了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错误:他们始终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为地强加在俄国人民头上的。殊不知这种思想已经深入到俄国人民血肉之中。【P242】
俄国人民在历史上许多世纪以来受到的苦难,恐怕比任何别的民族都要多。这段沉重的过去,照某些人的想法,会使得俄国入民萎靡不振,丧失信念。然而我觉得,一个民族的苦难足以激起相反的效果。有些国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都很好,从表面上看来今天也很富庶,但它苦恼的正是精神生活的贫乏,和国内的公民对道德的怀疑态度。
不管表面如何繁荣富庶,我不认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是幸福的。圣经里有句老话: “人不是光靠面包活着的“。这句话我觉得足以说明他们的惆怅情绪了。【P243】
一个人生活里没有理想,是可悲的。他尽可以掩盖他的悲哀, 自欺欺人,但他生活的空虚烦恼,会更加明显。
假如一个阔佬常为缺乏理想而苦恼,那么一个生活在痛苦基的人就更加离不开理想了。
对于没有理想的人,面包代替不了理想。而理想却能代替面包。
照我看来,这就是人的天性,而且我坚信,只有伟大的痛苦才能产生伟大的理想。
俄国在工业化竞赛中是最后一名,为什么突然会跑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前面呢?
因为俄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是在工业竞赛上,而不是在日常所流的眼泪和人民群众的痛苦的数量上。
你们会回答说,这话不错,但是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痛苦,新的眼泪。这是事实。
可是,不应该忘记俄国人的某些性格特色。他们惯于受苦.别国人民忍受不了的,俄国人民忍受得了。
这还不算什么。妈妈总是特别疼爱在痛苦中诞生的孩子的。同样,人民也特别珍惜为之洒过鲜血流过热泪才达到的理想的。【P244】
我们犯过许多错误。但我们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道路上的先驱。也许我们犯了错误,可以使得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其他国家不必重犯这些错误。【P284】
回应 2019-05-08 02:21:02
-
提前撰写的自传/【俄】叶夫图申科 著 苏抗 译 提前撰写的自传 那么,为什么甚至那些聪明的,有才华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呢? 第一,斯大林不言而喻是一个强有力的,富于表现力的入物。斯大林善于迷惑人。他既迷惑了高尔基,也迷惑了巴比塞。在镇压搞得最凶的1937年,他甚至迷惑了像列翁·福伊希特万格②这样阅历丰富而又不喜欢浪漫化的人。【 第二,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人民的意识中是同列宁的名字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千...
2019-05-08 02:21:02 1人喜欢
提前撰写的自传/【俄】叶夫图申科 著 苏抗 译
提前撰写的自传
那么,为什么甚至那些聪明的,有才华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呢?
第一,斯大林不言而喻是一个强有力的,富于表现力的入物。斯大林善于迷惑人。他既迷惑了高尔基,也迷惑了巴比塞。在镇压搞得最凶的1937年,他甚至迷惑了像列翁·福伊希特万格②这样阅历丰富而又不喜欢浪漫化的人。【
第二,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人民的意识中是同列宁的名字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千方百计地假造历史,使他同列宁的关系看起来比实际上要亲密得多。
这种伪造走得是那么远,可能连斯大林自己都开始信以为真了……【P30】
斯大林的宪法中写有这样的话, “在苏联劳动成为光荣的义务和事业”,可是行使起来有时候劳动本身却作为象征变得比劳动者还要高。【P31】
当时诗集的印数不取决于读者的需求,而是取决于诗人的官位。因此,所有的书店里都堆积着没人要的诗歌作品。供不应求的只有施巴乔夫的《爱的诗行》和西蒙诺夫的再版的战时抒情诗。【P31】
斯大林奖金意味着有很大的好处:作品可以立即再版,而且印数很大,各家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捧他的文章,能得到一个什么官职,不必排队就能得到小汽车、住宅,也许还能得到别墅。【P33】
我在作家协会里发现,大多数都是诚实的好人,但是同时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领导岗位却被一些品行不端的平庸之辈占据着。【P34】
就在这一天,我同诗人K某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描写革命的旧影片。有一个镜头是关于敖德萨蹂躏犹太人的暴行的。当一群小铺老板和刑事犯打着“杀死犹太人,拯救俄罗斯!”的横幅标语,手里提着粘连着犹太人儿童们的血糊糊的头发的棍棒,从银幕上走过的时候,我贴到诗人K某的耳旁,说:
“难道你想成为跟这些人一样的人?!”
接着,他猛然躲开我,冷冰冰地,声音响亮地回敬说:
“我们是辩证论者。不是所有过去的东西都要抛弃的,任尼亚。”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希特勒青年团员的凶光。
他的皮夹克的翻领上闪烁着共青团的徽章。【P35】
突然问,我对造成这种“没有命令”的一切感觉到疯狂的仇恨,因为人们正是由于某人的愚蠢而牺牲了性命。就在这个时刻,我第一次怀着仇恨想到我们就要埋葬的这个人。他对这件事不能不负有罪责。正是这个“没有命令!”才在他的葬礼上造成了血腥的混乱。但是我从这时起永远地明白了,用不着等待命令,既然人命攸关,——就应当行动起来。【P37】
我懂得了,从今以后再没有人替我们着想了,而也许,从前也不曾有人替我们着想过。我懂得了,我们应当自己多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不想说,我当时一下子便把斯大林整个.阶段的错误全都思考过了。有一段时间,我依然多多少少把他理想化了。斯大林的许多罪行还不为人所知。但是,有一点在我看来变得明朗了:那就是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大量的问题成熟了,不参与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犯罪。【P38】
被逮捕的医生们,都被恢复了名誉。【P39】
有一位年高望重的人,有一次冲着年轻的作家,以教训的口吻说,
“你们大家为什么不远万里一窝蜂似的跑到西伯利亚去,跑到堪察加去!这要让国家付出很多钱的。何不坐上电车,花15戈比买上一张车票,到莫斯科工厂去看看!”
一位年轻的作家,立刻站起身来,愤愤地看了看这位年高望重的入,说:
“亲爱的同志,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电车票不是15个戈比,而是30个!“【P41】
自传后记
我尊重那些光明磊落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们。我们的关系现在非常和睦。【P49】
他的发言稿,不过是人家塞给他的。据我知道,他在全苏青年作家会议上讲话的时候,当读到骂我的地方,一下子变的结结巴巴,勉强念完了这篇骂人的话。殊不知,我跟他是非常熟悉的。【P50】
加加林以他作人的品格和魅力来说,确实配得上成为民族英雄和全人类的英雄。但是有时候有人却用小人的绳索把全人类的英雄们捆绑住了。【P50】
诗歌的陶冶
做一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诗人,而这个国家正以自己的历史经验检验着人类历尽苦难而创建的理想的可靠性,——这就赋予他以特殊的责任。现在和将来研究我国的历史的经验,也要凭借我国的文学,凭借我国的诗歌,因为任何一种文献本身都不具备从心里角度深刻剖析事实本质的能力。由此可见,苏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道德文献价值,这样的文献不仅记录着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的外在特征,而且也记录着这一过程的内在特征。。如果我国的诗歌既不粉饰太平,也不蓄意抹黑,而是能够对发展中的现实生活进行和谐的、现实主义的反映,那么它就可能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绘声绘色的历史教科书。而且这部教科书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它将有充分根据成为我们奉献给养育我们的人民的一份表达敬意的厚礼。
诗人生活中出现转机之日,即是他——一个在别人的诗歌陶冶下成长起来的人——开始用自己的诗歌教育读者之时。一个诗人如果不够坚强,“强大的回声”返回时的强大冲击波可能把他掀倒,或者使他因受挫伤而对诗歌和时代失聪。然而这种回声也可以给人以教益。因此,诗人将会从自己的诗歌的反射波中得到教益。【P66】
为了爱的伟大事业
但是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读者,他们所以能够通宵达旦地站在预订图书书店门前,不过是因为书籍对他们来说只是室内装饰必不可少的补充而已。这类的附庸风雅的读者毕恭毕敬地拂去古典作家文集放射着高雅光彩的烫金书脊上的灰尘,却令人怵目惊心地把这些天才的篇章保持原封不动。【P83】
勃洛克,这位甚至部分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仅对不由己的与生俱有的“贵族身份”怀有负罪感,而且对盘剥压榨、巧取豪夺的世界也抱有强烈的阶级感情,犹如出身无产者的诗人一样。大诗人永远是来自无产者。大诗人永远站在劳动者一边,因为他本人便是劳动者。 【P94】
苏维埃政权下一个时代儿的自白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仅仅用强制来解释是牵强得很的。就我说来,无疑的,斯大林有一种催眠术般的魅力。这有事实为证:许多老布尔什维克受到逮捕和虐待,还坚信他们受迫害,斯大林是不知道的。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不幸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很多人从刑室回来,用血在狱壁上写道,“斯大林万岁!”【P225】
我觉得, “和平“这个字眼,只有对知道战争为何物的人才有具体意义。假如我可以感激战争的话,那肯定是感激战争教我懂得“和平”这个词的意义。
哎,还有一桩:教我明白何谓祖国。在战争过程中,我才知道祖国不是一个地理或文学上的用语,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我蔑视民族主义。我认为,世界仅仅由两种民族组成,好人和坏人这两种民族。我是好人国际民族的爱国者。
但是对人类的爱是通过对祖国的爱来表现的。【P229】
1944年,母亲和我回到莫斯科。在那里我才第一次有机会看到敌人。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是有二万五千名德国俘虏,排成一长列,通过首都的街道。
街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士兵和民兵站在前面维持交通。人山人海,都是妇女。
俄罗斯的妇女,做着繁重艰苦的劳作,手都变了样,嘴唇上没有血色,瘦削的肩膀上承担了战争的主要负担。这些德国人,很可能对她们每一个人都作下了孽,夺走了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儿子。
妇女们朝俘虏队走来的方面,怒目而视。
俘虏队终于出现了。
走在头上的,是将军校尉,厚实的牙床骨,狠巴巴的样子。嘴角抿紧,满脸瞧不起人。他们对征服他们的贱民摆出这副 样子,再次表示他们高傲的优越感。
俄国妇女,看到他们走过,愤怒得攥紧她们勤劳的手。
“还洒科隆香水呢,这些坏蛋!”人群里有人喊道,
士兵和民兵使出全身力气压住阵脚,不让妇女们冲开堤岸。
之后,人群中突然发生了一点紊乱。
这时走来的德国兵,又瘦又脏,满脸胡子,头上扎着血丝胡拉的绷带,有的拄着拐杖,有的靠在同伴肩上。他们都低垂着头。
街上,死一般静。只听到鞋子和拐杖擦过路面缓步走去的声音.
我看到一个穿俄式长靴的女人,拿手拍了一下民兵的肩头:
“让我过去。”
这女人声音里含有点什么似的,民兵当命令一般让她走过去了。她走近行列,从上衣袋里拿出一块用手帕仔细包好的黑面包,递给一个疲惫不堪的俘虏,他拖着两条腿有气无力地走着。
这一下,其他女人都学她的样,把面包、香烟掷给打败的德国兵。
这些不再是敌人了。
已经是人了。【P233】
从那天起,我知道不应该怕强者。简言之,应当比强者更强。对付各类强者,总能找到相应的办法招架,也会找到对付他们的杀手锏的。关键在于运用之妙。【P235】
想必大家还记得,为了整顿苏联的财政金融,一下予消除战后的通货膨胀,斯大林采取了激进的办法,发行新货币。
只有少数在国家储蓄银行里存款的人才准如数兑换新币。其余的人限定兑换的数目,小得叫人哭笑不得。不能兑换的积蓄,一夜之间就变得分文不值。
即将进行币制改革的风声在莫斯科一传出来,人们就拥到百货公司去抢购,见啥买啥……
我看到一个人急昏了头,在一辆大卡车上装了四只抽水马桶盖,因为百货公司只剩这些东西了。
我看到一个女人,背上掮了一座维纳斯像,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在下令改革的那天,我看到一个老头儿在街上乱跑,歇斯底里地大叫,把变成废纸的钞票扔在柏油路上,用脚踏着踩着。
我穿着满是补钉的大衣,两手插在袋里,像个革命者那样,对这些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我么,我倒乐意上电影院去看革命影片,当银幕上走过佩戴臂章手持步枪的土兵和工人时,我的眼泪就冒上来了。我愿意像他们一样,豪迈而无私。
有些人,袋里藏着党证,心里爱钱如命,我觉得挺奇怪,简直不可理解。
在我思想里,共产主义和大公无私是同义词。
我记得一个同学的爸爸,是商业机构的高级官员,他爱夸张地引用列宁的话, “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要用黄金来造厕所。“这番话给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欢。
但是货币改革那天,他开枪把自己的脑袋打开了花,身旁的床垫里贬值的钞票塞得裂开了口。
这样,我逐渐明白,有些人自称为共产党员,满口斯大林,列宁的话,实际上没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气息。
他们这些人,袋里的党证和嘴上的共产主义, 同思想信仰毫不相干。不过是他们生存的幌子罢了。【P241-P242】
可惜西方许多苏联问题专家,不是以那些忠于信念的人来判断我国和我国的革命理想,而错在拿这些叛徒作为判断的依据。
他们还犯了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错误:他们始终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为地强加在俄国人民头上的。殊不知这种思想已经深入到俄国人民血肉之中。【P242】
俄国人民在历史上许多世纪以来受到的苦难,恐怕比任何别的民族都要多。这段沉重的过去,照某些人的想法,会使得俄国入民萎靡不振,丧失信念。然而我觉得,一个民族的苦难足以激起相反的效果。有些国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都很好,从表面上看来今天也很富庶,但它苦恼的正是精神生活的贫乏,和国内的公民对道德的怀疑态度。
不管表面如何繁荣富庶,我不认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是幸福的。圣经里有句老话: “人不是光靠面包活着的“。这句话我觉得足以说明他们的惆怅情绪了。【P243】
一个人生活里没有理想,是可悲的。他尽可以掩盖他的悲哀, 自欺欺人,但他生活的空虚烦恼,会更加明显。
假如一个阔佬常为缺乏理想而苦恼,那么一个生活在痛苦基的人就更加离不开理想了。
对于没有理想的人,面包代替不了理想。而理想却能代替面包。
照我看来,这就是人的天性,而且我坚信,只有伟大的痛苦才能产生伟大的理想。
俄国在工业化竞赛中是最后一名,为什么突然会跑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前面呢?
因为俄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是在工业竞赛上,而不是在日常所流的眼泪和人民群众的痛苦的数量上。
你们会回答说,这话不错,但是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痛苦,新的眼泪。这是事实。
可是,不应该忘记俄国人的某些性格特色。他们惯于受苦.别国人民忍受不了的,俄国人民忍受得了。
这还不算什么。妈妈总是特别疼爱在痛苦中诞生的孩子的。同样,人民也特别珍惜为之洒过鲜血流过热泪才达到的理想的。【P244】
我们犯过许多错误。但我们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道路上的先驱。也许我们犯了错误,可以使得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其他国家不必重犯这些错误。【P284】
回应 2019-05-08 02:21:02
-
提前撰写的自传/【俄】叶夫图申科 著 苏抗 译 提前撰写的自传 那么,为什么甚至那些聪明的,有才华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呢? 第一,斯大林不言而喻是一个强有力的,富于表现力的入物。斯大林善于迷惑人。他既迷惑了高尔基,也迷惑了巴比塞。在镇压搞得最凶的1937年,他甚至迷惑了像列翁·福伊希特万格②这样阅历丰富而又不喜欢浪漫化的人。【 第二,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人民的意识中是同列宁的名字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千...
2019-05-08 02:21:02 1人喜欢
提前撰写的自传/【俄】叶夫图申科 著 苏抗 译
提前撰写的自传
那么,为什么甚至那些聪明的,有才华的人也会上当受骗呢?
第一,斯大林不言而喻是一个强有力的,富于表现力的入物。斯大林善于迷惑人。他既迷惑了高尔基,也迷惑了巴比塞。在镇压搞得最凶的1937年,他甚至迷惑了像列翁·福伊希特万格②这样阅历丰富而又不喜欢浪漫化的人。【
第二,斯大林的名字在苏联人民的意识中是同列宁的名字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斯大林千方百计地假造历史,使他同列宁的关系看起来比实际上要亲密得多。
这种伪造走得是那么远,可能连斯大林自己都开始信以为真了……【P30】
斯大林的宪法中写有这样的话, “在苏联劳动成为光荣的义务和事业”,可是行使起来有时候劳动本身却作为象征变得比劳动者还要高。【P31】
当时诗集的印数不取决于读者的需求,而是取决于诗人的官位。因此,所有的书店里都堆积着没人要的诗歌作品。供不应求的只有施巴乔夫的《爱的诗行》和西蒙诺夫的再版的战时抒情诗。【P31】
斯大林奖金意味着有很大的好处:作品可以立即再版,而且印数很大,各家报纸刊登他的照片和捧他的文章,能得到一个什么官职,不必排队就能得到小汽车、住宅,也许还能得到别墅。【P33】
我在作家协会里发现,大多数都是诚实的好人,但是同时我也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些领导岗位却被一些品行不端的平庸之辈占据着。【P34】
就在这一天,我同诗人K某一起去电影院看一部描写革命的旧影片。有一个镜头是关于敖德萨蹂躏犹太人的暴行的。当一群小铺老板和刑事犯打着“杀死犹太人,拯救俄罗斯!”的横幅标语,手里提着粘连着犹太人儿童们的血糊糊的头发的棍棒,从银幕上走过的时候,我贴到诗人K某的耳旁,说:
“难道你想成为跟这些人一样的人?!”
接着,他猛然躲开我,冷冰冰地,声音响亮地回敬说:
“我们是辩证论者。不是所有过去的东西都要抛弃的,任尼亚。”
他的眼睛里流露出希特勒青年团员的凶光。
他的皮夹克的翻领上闪烁着共青团的徽章。【P35】
突然问,我对造成这种“没有命令”的一切感觉到疯狂的仇恨,因为人们正是由于某人的愚蠢而牺牲了性命。就在这个时刻,我第一次怀着仇恨想到我们就要埋葬的这个人。他对这件事不能不负有罪责。正是这个“没有命令!”才在他的葬礼上造成了血腥的混乱。但是我从这时起永远地明白了,用不着等待命令,既然人命攸关,——就应当行动起来。【P37】
我懂得了,从今以后再没有人替我们着想了,而也许,从前也不曾有人替我们着想过。我懂得了,我们应当自己多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我不想说,我当时一下子便把斯大林整个.阶段的错误全都思考过了。有一段时间,我依然多多少少把他理想化了。斯大林的许多罪行还不为人所知。但是,有一点在我看来变得明朗了:那就是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大量的问题成熟了,不参与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犯罪。【P38】
被逮捕的医生们,都被恢复了名誉。【P39】
有一位年高望重的人,有一次冲着年轻的作家,以教训的口吻说,
“你们大家为什么不远万里一窝蜂似的跑到西伯利亚去,跑到堪察加去!这要让国家付出很多钱的。何不坐上电车,花15戈比买上一张车票,到莫斯科工厂去看看!”
一位年轻的作家,立刻站起身来,愤愤地看了看这位年高望重的入,说:
“亲爱的同志,差不多已经有十年了,电车票不是15个戈比,而是30个!“【P41】
自传后记
我尊重那些光明磊落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们。我们的关系现在非常和睦。【P49】
他的发言稿,不过是人家塞给他的。据我知道,他在全苏青年作家会议上讲话的时候,当读到骂我的地方,一下子变的结结巴巴,勉强念完了这篇骂人的话。殊不知,我跟他是非常熟悉的。【P50】
加加林以他作人的品格和魅力来说,确实配得上成为民族英雄和全人类的英雄。但是有时候有人却用小人的绳索把全人类的英雄们捆绑住了。【P50】
诗歌的陶冶
做一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诗人,而这个国家正以自己的历史经验检验着人类历尽苦难而创建的理想的可靠性,——这就赋予他以特殊的责任。现在和将来研究我国的历史的经验,也要凭借我国的文学,凭借我国的诗歌,因为任何一种文献本身都不具备从心里角度深刻剖析事实本质的能力。由此可见,苏联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道德文献价值,这样的文献不仅记录着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过程的外在特征,而且也记录着这一过程的内在特征。。如果我国的诗歌既不粉饰太平,也不蓄意抹黑,而是能够对发展中的现实生活进行和谐的、现实主义的反映,那么它就可能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绘声绘色的历史教科书。而且这部教科书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它将有充分根据成为我们奉献给养育我们的人民的一份表达敬意的厚礼。
诗人生活中出现转机之日,即是他——一个在别人的诗歌陶冶下成长起来的人——开始用自己的诗歌教育读者之时。一个诗人如果不够坚强,“强大的回声”返回时的强大冲击波可能把他掀倒,或者使他因受挫伤而对诗歌和时代失聪。然而这种回声也可以给人以教益。因此,诗人将会从自己的诗歌的反射波中得到教益。【P66】
为了爱的伟大事业
但是也有一些附庸风雅的读者,他们所以能够通宵达旦地站在预订图书书店门前,不过是因为书籍对他们来说只是室内装饰必不可少的补充而已。这类的附庸风雅的读者毕恭毕敬地拂去古典作家文集放射着高雅光彩的烫金书脊上的灰尘,却令人怵目惊心地把这些天才的篇章保持原封不动。【P83】
勃洛克,这位甚至部分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不仅对不由己的与生俱有的“贵族身份”怀有负罪感,而且对盘剥压榨、巧取豪夺的世界也抱有强烈的阶级感情,犹如出身无产者的诗人一样。大诗人永远是来自无产者。大诗人永远站在劳动者一边,因为他本人便是劳动者。 【P94】
苏维埃政权下一个时代儿的自白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仅仅用强制来解释是牵强得很的。就我说来,无疑的,斯大林有一种催眠术般的魅力。这有事实为证:许多老布尔什维克受到逮捕和虐待,还坚信他们受迫害,斯大林是不知道的。他们从不认为,自己的不幸是斯大林一手造成的。很多人从刑室回来,用血在狱壁上写道,“斯大林万岁!”【P225】
我觉得, “和平“这个字眼,只有对知道战争为何物的人才有具体意义。假如我可以感激战争的话,那肯定是感激战争教我懂得“和平”这个词的意义。
哎,还有一桩:教我明白何谓祖国。在战争过程中,我才知道祖国不是一个地理或文学上的用语,而是活生生的人的形象。
我蔑视民族主义。我认为,世界仅仅由两种民族组成,好人和坏人这两种民族。我是好人国际民族的爱国者。
但是对人类的爱是通过对祖国的爱来表现的。【P229】
1944年,母亲和我回到莫斯科。在那里我才第一次有机会看到敌人。如果没记错的话,那是有二万五千名德国俘虏,排成一长列,通过首都的街道。
街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士兵和民兵站在前面维持交通。人山人海,都是妇女。
俄罗斯的妇女,做着繁重艰苦的劳作,手都变了样,嘴唇上没有血色,瘦削的肩膀上承担了战争的主要负担。这些德国人,很可能对她们每一个人都作下了孽,夺走了她们的父亲、丈夫,兄弟、儿子。
妇女们朝俘虏队走来的方面,怒目而视。
俘虏队终于出现了。
走在头上的,是将军校尉,厚实的牙床骨,狠巴巴的样子。嘴角抿紧,满脸瞧不起人。他们对征服他们的贱民摆出这副 样子,再次表示他们高傲的优越感。
俄国妇女,看到他们走过,愤怒得攥紧她们勤劳的手。
“还洒科隆香水呢,这些坏蛋!”人群里有人喊道,
士兵和民兵使出全身力气压住阵脚,不让妇女们冲开堤岸。
之后,人群中突然发生了一点紊乱。
这时走来的德国兵,又瘦又脏,满脸胡子,头上扎着血丝胡拉的绷带,有的拄着拐杖,有的靠在同伴肩上。他们都低垂着头。
街上,死一般静。只听到鞋子和拐杖擦过路面缓步走去的声音.
我看到一个穿俄式长靴的女人,拿手拍了一下民兵的肩头:
“让我过去。”
这女人声音里含有点什么似的,民兵当命令一般让她走过去了。她走近行列,从上衣袋里拿出一块用手帕仔细包好的黑面包,递给一个疲惫不堪的俘虏,他拖着两条腿有气无力地走着。
这一下,其他女人都学她的样,把面包、香烟掷给打败的德国兵。
这些不再是敌人了。
已经是人了。【P233】
从那天起,我知道不应该怕强者。简言之,应当比强者更强。对付各类强者,总能找到相应的办法招架,也会找到对付他们的杀手锏的。关键在于运用之妙。【P235】
想必大家还记得,为了整顿苏联的财政金融,一下予消除战后的通货膨胀,斯大林采取了激进的办法,发行新货币。
只有少数在国家储蓄银行里存款的人才准如数兑换新币。其余的人限定兑换的数目,小得叫人哭笑不得。不能兑换的积蓄,一夜之间就变得分文不值。
即将进行币制改革的风声在莫斯科一传出来,人们就拥到百货公司去抢购,见啥买啥……
我看到一个人急昏了头,在一辆大卡车上装了四只抽水马桶盖,因为百货公司只剩这些东西了。
我看到一个女人,背上掮了一座维纳斯像,跑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
在下令改革的那天,我看到一个老头儿在街上乱跑,歇斯底里地大叫,把变成废纸的钞票扔在柏油路上,用脚踏着踩着。
我穿着满是补钉的大衣,两手插在袋里,像个革命者那样,对这些人投以轻蔑的目光。我么,我倒乐意上电影院去看革命影片,当银幕上走过佩戴臂章手持步枪的土兵和工人时,我的眼泪就冒上来了。我愿意像他们一样,豪迈而无私。
有些人,袋里藏着党证,心里爱钱如命,我觉得挺奇怪,简直不可理解。
在我思想里,共产主义和大公无私是同义词。
我记得一个同学的爸爸,是商业机构的高级官员,他爱夸张地引用列宁的话, “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要用黄金来造厕所。“这番话给我印象深刻,我很喜欢。
但是货币改革那天,他开枪把自己的脑袋打开了花,身旁的床垫里贬值的钞票塞得裂开了口。
这样,我逐渐明白,有些人自称为共产党员,满口斯大林,列宁的话,实际上没有一点共产党员的气息。
他们这些人,袋里的党证和嘴上的共产主义, 同思想信仰毫不相干。不过是他们生存的幌子罢了。【P241-P242】
可惜西方许多苏联问题专家,不是以那些忠于信念的人来判断我国和我国的革命理想,而错在拿这些叛徒作为判断的依据。
他们还犯了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错误:他们始终认为共产主义是人为地强加在俄国人民头上的。殊不知这种思想已经深入到俄国人民血肉之中。【P242】
俄国人民在历史上许多世纪以来受到的苦难,恐怕比任何别的民族都要多。这段沉重的过去,照某些人的想法,会使得俄国入民萎靡不振,丧失信念。然而我觉得,一个民族的苦难足以激起相反的效果。有些国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都很好,从表面上看来今天也很富庶,但它苦恼的正是精神生活的贫乏,和国内的公民对道德的怀疑态度。
不管表面如何繁荣富庶,我不认为这些国家的人民是幸福的。圣经里有句老话: “人不是光靠面包活着的“。这句话我觉得足以说明他们的惆怅情绪了。【P243】
一个人生活里没有理想,是可悲的。他尽可以掩盖他的悲哀, 自欺欺人,但他生活的空虚烦恼,会更加明显。
假如一个阔佬常为缺乏理想而苦恼,那么一个生活在痛苦基的人就更加离不开理想了。
对于没有理想的人,面包代替不了理想。而理想却能代替面包。
照我看来,这就是人的天性,而且我坚信,只有伟大的痛苦才能产生伟大的理想。
俄国在工业化竞赛中是最后一名,为什么突然会跑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前面呢?
因为俄国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是在工业竞赛上,而不是在日常所流的眼泪和人民群众的痛苦的数量上。
你们会回答说,这话不错,但是革命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痛苦,新的眼泪。这是事实。
可是,不应该忘记俄国人的某些性格特色。他们惯于受苦.别国人民忍受不了的,俄国人民忍受得了。
这还不算什么。妈妈总是特别疼爱在痛苦中诞生的孩子的。同样,人民也特别珍惜为之洒过鲜血流过热泪才达到的理想的。【P244】
我们犯过许多错误。但我们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道路上的先驱。也许我们犯了错误,可以使得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的其他国家不必重犯这些错误。【P284】
回应 2019-05-08 02:21:02
0 有用 东方暮 2009-05-03 17:01:00
诗人可以没有家,诗歌却不能没有家
0 有用 Despot Bear 2011-07-02 20:51:06
小孙告诉我。。他命名阿赫玛托娃..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0 有用 Verlaat 2015-01-25 23:18:42
一个诗人的诗,就是他的自传
0 有用 jessica 2019-05-08 02:25:46
我对作者没意见,看作者写的对比国内情况其实真挺有意思的。但是我对编这本书的人有很大意见。编辑脑子进水了吧,第一篇算是自传体政治批评,第二篇是访谈录,后面全是艺术批评,最后一篇附录是第一篇发表在法国的未删节原文(顺便说一句第一篇比对下发现其实改后很多地方行文更有力量了)。请问这两种内容是怎么揉到同一本书中去的,除了它们都是一个人写的?
0 有用 阿辽沙 2021-09-03 15:15:16
除自传外,还有很多篇关于俄苏诗人的评论文章,后者匆匆翻过,内容似乎略显空洞,时代局限性的观点也比较明显。
0 有用 阿辽沙 2021-09-03 15:15:16
除自传外,还有很多篇关于俄苏诗人的评论文章,后者匆匆翻过,内容似乎略显空洞,时代局限性的观点也比较明显。
0 有用 jessica 2019-05-08 02:25:46
我对作者没意见,看作者写的对比国内情况其实真挺有意思的。但是我对编这本书的人有很大意见。编辑脑子进水了吧,第一篇算是自传体政治批评,第二篇是访谈录,后面全是艺术批评,最后一篇附录是第一篇发表在法国的未删节原文(顺便说一句第一篇比对下发现其实改后很多地方行文更有力量了)。请问这两种内容是怎么揉到同一本书中去的,除了它们都是一个人写的?
0 有用 Verlaat 2015-01-25 23:18:42
一个诗人的诗,就是他的自传
0 有用 Despot Bear 2011-07-02 20:51:06
小孙告诉我。。他命名阿赫玛托娃..俄罗斯诗歌的月亮
0 有用 东方暮 2009-05-03 17:01:00
诗人可以没有家,诗歌却不能没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