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唐宋史料笔记:老学庵笔记(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学庵的一首诗(见剑南诗稿卷五十)。老学庵的命名,大约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陰(今浙江绍兴镜湖以后]。庵在镜湖边上,只有茅屋两间,但背绕青山,面临碧水[二],对诗人来说,倒也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陆游又自叙其老学庵命名之义,说是“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燭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他的老学庵笔记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能有些条目写於在这之前,但最终的完成,应在镜湖边上闭门读书之时,否则不会以老学庵作为书名的。陆游的幼子陆子遹说:“老学庵笔记,先太史淳熙、绍熙间所著也[三]。”这话大抵是可靠的。
陆游是著名的诗人,也是见识广博的学者。会稽续志说他“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叙之文,皆深造三味;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聲名振耀当世”。在陆游众多的著作中...
《唐宋史料笔记:老学庵笔记(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学庵的一首诗(见剑南诗稿卷五十)。老学庵的命名,大约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陰(今浙江绍兴镜湖以后]。庵在镜湖边上,只有茅屋两间,但背绕青山,面临碧水[二],对诗人来说,倒也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陆游又自叙其老学庵命名之义,说是“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燭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他的老学庵笔记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能有些条目写於在这之前,但最终的完成,应在镜湖边上闭门读书之时,否则不会以老学庵作为书名的。陆游的幼子陆子遹说:“老学庵笔记,先太史淳熙、绍熙间所著也[三]。”这话大抵是可靠的。
陆游是著名的诗人,也是见识广博的学者。会稽续志说他“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叙之文,皆深造三味;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聲名振耀当世”。在陆游众多的著作中,老学庵笔记所佔的比重虽然不大,但书中所记,多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内容豊富,颇有参考价值。其中,有关抗金活动的记载较多,如卷一记宋高宗赵构“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去,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卷二记殿前司军人施全刺杀秦桧,又记民间画家赵广宁愿被斩断右手拇指,也不愿为金军绘画遭擄掠的宋朝妇女,又记在金人佔领区内,有一个在原宋都开封卖炒栗子出名的平民李和,他的儿子冒着危险向南宋派往金廷的使臣挥泪进献炒栗子等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抗金情绪,以及对南宋统治集围中投降派的强烈愤恨。对於秦桧的揭露,如卷一记秦桧“杀岳飞於临安获中,都人皆涕泣”,又一条记秦桧“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卷三记秦桧的“十客”,卷二记宋汴讽刺秦桧所为是“去不得的勋业”,卷八记秦桧专權忮刻,卷二、卷三、卷五分别记载秦桧的儿子秦熺及孙女的仗势欺人,强横霸道等等。对於农民起义,如卷三记童贯镇尘方臘起义时买卖官爵,卷九记王小皤(波)、李顺起义的经过,有助於对农民起义的开究。笔记中还有大量的篇幅,记有关当时的名物典章制度和各種逸闻趣事,则有助於对文化史的研究。另外,陆游的山会诗话没有传下来,笔记中还保存一些有关诗论的材料,可以见出他的一些作诗主张。对於老学庵笔记,前人有过不少好的评价,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说陆游“生识前辈,年及耄期,所记所闻,殊可观也。四库总目提要说笔记“轶闻舊典,往往足备考证”。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说它“雜述掌故,间考舊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这些话,並不过分。总之,内容豊富,態度严肃,资料性强,是这本笔记的特点。在宋人的笔记之中,它可列入佼佼者的行列。
目录 · · · · · ·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老学庵续笔记一卷
老学庵续笔记佚文三条
附录
一、宋史�游传
二、各家著录与论跋
1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
2宋史艺文志
3毛晋汲古阁书跋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武亿授堂文钞
6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
7顾广圻思适齐书跋
8瞿镛�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9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10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11缪荃孙艺风藏书记
12商务印书馆印本夏敬观跋
13张宗祥说郛序(节录)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笻竹杖蜀中無之,乃出徼外蠻峒。蠻人持至瀘、敍間賣之,一枝纔四五錢。以堅潤細瘦,九節而直者爲上品。……予過敍……西廡有一堂,羣蠻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爲之,長寸餘而匾,狀若牌子,折竹爲籌,以記勝負。劇呼大笑,聲如野獸,宛轉氊上,其意甚樂。椎髻獠面,幾不類人。見人亦不顧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卷三 -
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二爆肉双下角子;第三莲花肉油饼骨头;第四白肉胡饼;第五群仙炙太平毕罗;第六假圆鱼;第七柰花索粉;第八假沙鱼;第九水饭咸豉旋鲊瓜姜。看食:枣馉子、膸饼、白胡饼、馎饼(淳熙)。 (查看原文) —— 引自第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老学庵笔记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跟着陆游一品古汉语文字背后的人心百味
> 更多书评 15篇
-
Ντωντέ (霜降水落,自见涯涘。)
笻竹杖蜀中無之,乃出徼外蠻峒。蠻人持至瀘、敍間賣之,一枝纔四五錢。以堅潤細瘦,九節而直者爲上品。……予過敍……西廡有一堂,羣蠻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爲之,長寸餘而匾,狀若牌子,折竹爲籌,以記勝負。劇呼大笑,聲如野獸,宛轉氊上,其意甚樂。椎髻獠面,幾不類人。見人亦不顧省。 按:于古有征!2021-05-05 16:40:05 6人喜欢
-
若存 (修善。)
无漏子部汇考 释名 海棕〈《岭表录》〉 番枣〈《岭表录》〉 金果〈《辍耕录》〉 窟莽〈《纲目》〉 无漏子〈《拾遗》〉 千年枣〈《开宝》〉 万岁枣〈《草木状》〉 波斯枣〈《拾遗》〉 凤尾蕉〈《纲目》〉 苦鲁麻枣〈《纲目》〉 无漏子图 《本草纲目》无漏子释名 李时珍曰:无漏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金果贵之,也曰棕,曰蕉,象其干叶之...2020-10-15 11:52:06
无漏子部汇考
释名
海棕〈《岭表录》〉 番枣〈《岭表录》〉 金果〈《辍耕录》〉 窟莽〈《纲目》〉 无漏子〈《拾遗》〉 千年枣〈《开宝》〉 万岁枣〈《草木状》〉 波斯枣〈《拾遗》〉 凤尾蕉〈《纲目》〉 苦鲁麻枣〈《纲目》〉
无漏子图 《本草纲目》无漏子释名 李时珍曰:无漏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金果贵之,也曰棕,曰蕉,象其干叶之形也。番人名其木曰窟莽,名其实曰苦鲁、麻枣、苦麻、窟莽,皆番音相近也。 集解
陈藏器曰:无漏子,即波斯枣。生波斯国,状如枣。李珣曰:树若栗木,其实若橡,子有三角。 苏颂曰:按刘恂《岭表录》云:广州有一种波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馀枝,叶如棕榈,彼土人呼为海棕木。三五年一著,子每朵约三二十颗。都类北方青枣但小。尔舶商亦有携本国者,至中国,色类沙糖,皮肉软烂,味极甘,似北地天蒸枣,而其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盖蒸熟者也。 李时珍曰:千年枣,虽有枣名,别是一物。南番诸国皆有之,即杜甫所赋海棕也。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波斯枣,生波斯国,彼人呼为窟莽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状如蕉花,有两脚,渐渐开,罅中有十馀房,子长二寸,黄白色,状如楝子,有核,六七月熟,则子黑状类乾枣,食之,味甘如饴也。又陶九成《辍耕录》云:四川成都有金果树六株,相传汉时物也。高五六十丈,围三四寻挺,直如矢木无枝,柯顶上有叶,如棕榈,皮如龙鳞,叶如凤尾,实如枣。而大,每岁仲冬,有司具祭收采,令医工以刀剥去青皮,石灰汤瀹过,入冷熟蜜浸,换四次,瓶封进献,不如此法则生涩,不可食。番人名为苦鲁、麻枣,盖凤尾蕉也。一名万岁枣,泉州有万年枣,即此物也。又嵇含《草木状》云:海枣大如杯碗,以比安期海上,如瓜之枣,似未得其详也。巴旦杏,亦名忽鹿麻,另是一物也。 实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补中益气,除痰嗽,补虚损,好颜色,令肥健。李珣曰:消食止欬,治虚羸人,久服无损。
无漏子部艺文一
《海棕赞》宋祁 海棕,大抵棕类,然不皮而干,叶丛于杪,至秋乃实,似楝子。
棕皆褫皮,此独自干,攒叶于颠,纛首披散,秋华而实,其值则罕。
无漏子部艺文二〈诗〉《海棕行》唐·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无漏子部纪事
《老学庵笔记》:老杜海棕诗,在左绵所赋,今已不存。成都有一株,在文明厅东廊前,正与制置司签厅门,相直签厅,乃故锦官閤,闻潼川尤多,予未见也。 《埤雅广要》:蜀锦城之南,有海棕焉,干犹龙鳞,枝犹凤尾,高百馀尺。相传繇李唐来,阅千稔矣,国朝徙其株于金陵,茎叶披萎,略无生意,敕还蜀植之护,以赤栏甃,以纹石其枝,仍前峻拔秀,薄云汉若,不知其徙也。迩者干古,颠仆命中贵,吴从政视之惜其材,初未谙他用,既而斲为五十馀琴,以进异音清发,虽爨下之桐,未可拟也。今秘内帑士之嗜音者,恒企慕焉。
回应 2020-10-15 11:52:06 -
重读《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小记(三)-- 《老学庵笔记》 陆游以诗名世,其《剑南诗稿》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十四首,约分两类:一类“忠愤”,悲愤激昂,为国雪耻;一类“和粹”,闲适细腻,聊表深永。(钱锺书《宋诗选注》)以诗笔写散文,亦彰显“放翁之才,万顷海也。今人第以具‘疏帘不卷留香久’等句,遂认作苏州老清客耳。”(《潜邱劄记》卷四《跋尧峰文钞》) 紹熙年间(1190),放翁辞官居山阴,赋《老学庵》:“穷冬短景...
2020-05-17 09:04:51
重读《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小记(三)-- 《老学庵笔记》
陆游以诗名世,其《剑南诗稿》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十四首,约分两类:一类“忠愤”,悲愤激昂,为国雪耻;一类“和粹”,闲适细腻,聊表深永。(钱锺书《宋诗选注》)以诗笔写散文,亦彰显“放翁之才,万顷海也。今人第以具‘疏帘不卷留香久’等句,遂认作苏州老清客耳。”(《潜邱劄记》卷四《跋尧峰文钞》)
紹熙年间(1190),放翁辞官居山阴,赋《老学庵》:“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名誉不如心自肯,文辞终与道相妨。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年登耄期,遂将平生所识,以简约笔墨写出,是为《老学庵笔记》,“其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
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东京,掳徽、钦二帝及三千人北去,放翁时年三岁,随家人流离,长成后立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一生“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临终《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与金朝且战且和之际,放翁主战,屡遭秦桧死党排斥,因而痛恨奸臣“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将秦桧列入奸臣:秦桧,字会之,建炎四年十月甲辰,桧与妻王氏及婢仆一家,自金放归,专与金人解仇议和,识者益知桧与金人共谋,国家之辱未已也。由此,桧独专国,挟金人自重,力排羣言,始终以和议自任。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雠斁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凡陷忠良,率用此术。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桧擅政以来,屏塞人言,蔽上耳目,凡一时献言者,非诵桧功德,则讦人语言以中伤善类。欲有言者恐触忌讳,畏言国事,仅论销金铺翠、乞禁鹿胎冠子之类,以塞责而已。
台州曾惇献桧诗称“圣相”。凡投献者以皋、夔、稷、契为不足,必曰“元圣”。桧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进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五百九十卷。熺因太后北还,自颂桧功德凡二千余言,使著作郎王扬英、周执羔上之,皆迁秩。自桧再相,凡前罢相以来诏书章疏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录皆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
桧先禁私史,七月,又对帝言私史害正道。时司马伋遂言《涑水记闻》非其曾祖光论着之书,其后李光家亦举光所藏书万卷焚之。十月,帝亲书“一德格天”扁其阁。十二月,禁私作野史,许人告。 秦桧屡禁野史,然奸臣遗闻流布于野。
秦丞相晚岁权尤重,常有数卒,皂衣持梃立府门外,行路过者稍顾视謦,皆呵止之。尝病告一二日,执政独对,既不敢他语,惟盛推秦公勋业而已。明日入堂,忽问曰:“闻昨日奏事甚久。”执政惶恐,曰:“某惟诵太师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盖已嗾言事官上章。执政甫归,阁子弹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褊狭刻薄】如此。
秦会之问宋朴参政曰:“某可比古何人?”朴遽对曰:“太师过郭子仪,不及张了房。”秦颇骇,曰:“何故?”对曰:“郭子仪为宦者发其先墓,无如之何,今太师能使此辈屏息畏惮,过之远矣。然终不及子房者,子房是去得底勋业,太师是去不得底勋业。”秦拊髀太息曰:“好。”遂骤荐用至执政。秦之叵测如此。
故事,台官无侍经筵者。贾文元公为中丞。仁祖以其精于经术,特召侍讲迩英,自此遂为故事。秦会之当国时,谏官御史必兼经筵,而其子亦在焉。意欲博系击者,辄令于经筵侍对时谕之,经筵退,弹文即上。
秦会之当国,有殿前司军人施全者,伺其入朝,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斫之,断轿子一柱而不能伤,诛死。其后秦每出,辄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初,斩全于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郎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
毛德昭名文,江山人。苦学,至忘寝食,经史多成诵。喜大骂剧谈,绍兴初,招徕,直谏无所忌讳。德昭对客议时事,率不逊语,人莫敢与酬对,而德昭愈自若。晚来临安赴省试,时秦会之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有唐锡永夫者,遇德昭于朝天门茶肆中,素恶其狂,乃与坐,附耳语曰:“君素号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放气!放气!”遂疾走而去,追而不及。
放翁痛斥秦桧以“莫须有”杀岳飞;建炎三年(1129),金兵铁骑奔袭维扬(扬州),奸臣黄潜善与汪彦伯主和,而不设防,兵临城下,昏帝与朝臣才仓惶南逃;画家赵广宁肯断指,也不为虏绘所掳妇人。
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
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砖狙击黄相者。既至临安,二府因言:“方艰危时,臣等当一切贬损。今张盖搭坐尚用承平故事,欲乞并权省去,候事平日依旧。”诏从之,实惩维扬事也。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协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孟子尝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为圣贤之流风余韵,五代以后断绝。
张芸叟过魏文贞公(魏征)旧庄,居者犹魏氏也。为赋诗云:“破屋居人少,柴门春草长。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此犹未失为农。神宗夜读《宋璟传》,贤其人,诏访其后,得于河朔,有裔孙曰宋立,遗像、谱牒、告身皆在。然宋立者,已投军矣。欲与一武官,而其人不愿,乃赐田十顷,免徭役杂赋云。其微又过于魏氏,言之可为流涕。
放翁记述肃王赵枢(宋徽宗五子)学养之深;宋时辰、沅、靖三州之风土民俗,文辞简约而超迈。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卿,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皆偶俪,凡三千馀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筇竹杖蜀中无之,乃出徼外蛮峒。蛮人持至泸、叙间卖之,一枝才四五钱。以坚润细瘦,九节而直者为上品。蛮人言语不通,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太不直则亦能群讼于郡庭而易之。予过叙,访山谷故迹于无等佛殿。西庑有一堂,群蛮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为之,长寸余而匾,状若牌子,折竹为筹,以记胜负。剧呼大笑,声如野兽,宛转毡上,其意甚乐。椎髻獠面,几不类人。见人亦不顾省。时方五月中,皆被毡毳,臭不可迩。
辰、沅、靖州蛮有仡伶,有仡僚,有仡榄,有仡偻,有山徭,俗亦土著,外愚内黠,皆焚山而耕,所种粟豆而已。食不足则猎野兽,至烧龟蛇啖之。其负物则少者轻,老者重,率皆束于背,妇人负者尤多。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嫁娶先密约,乃伺女于路,劫缚以归。亦忿争叫号求救,其实皆伪也。生子乃持牛酒拜女父母,初亦阳怒却之,邻里共劝,乃受。饮酒以鼻,一饮至数升,名钩藤酒,不知何物。醉则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贮缸酒于树阴,饥不复食,惟就缸取酒恣饮,已而复歌。夜疲则野宿。至三日未厌,则五日,或七日方散归。上元则入城市观灯。呼郡县官曰大官,欲人谓己为足下,否则怒。其歌有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盖《竹枝》之类也。诸蛮惟仡伶颇强,习战斗,他时或能为边患。
回应 2020-05-17 09:04:51
-
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二,爆肉双下角子;第三,莲花肉油饼骨头;第四,白肉胡饼;第五,群仙炙太平毕罗;第六,假圆鱼;第七,柰花索粉;第八,假沙鱼;第九,水饭咸豉旋鲊瓜姜。看食:枣馉子、膸饼、白胡饼、環饼(淳熙) 现可查明的资料如下几则: 成书于南朝梁的《玉篇》中载有:”饆饠,饼属。用面爲之,中有馅。“ 唐代毕罗风靡,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记有“天花毕罗”;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提到...
2015-02-28 14:39:58
集英殿宴金国人使,九盏:第一,肉咸豉;第二,爆肉双下角子;第三,莲花肉油饼骨头;第四,白肉胡饼;第五,群仙炙太平毕罗;第六,假圆鱼;第七,柰花索粉;第八,假沙鱼;第九,水饭咸豉旋鲊瓜姜。看食:枣馉子、膸饼、白胡饼、環饼(淳熙) 引自第2页 现可查明的资料如下几则: 成书于南朝梁的《玉篇》中载有:”饆饠,饼属。用面爲之,中有馅。“ 唐代毕罗风靡,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中记有“天花毕罗”;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提到:“韩约能做樱桃毕罗,其色不变“;唐李匡乂《资暇集》:“毕罗者,蕃中毕氏、罗氏好食此味。今字从食,非也。"不仅如此,唐朝还将这种小面点作为军宴的指定菜,《太白阴经》中的《宴设音乐篇》就规定了毕罗的供应量:“毕罗,一人一枚,一萬二千五百枚。一鬥面作八十個,面一十五石六鬥二升五合。” 晚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赤蟹壳内黄赤膏如鸡鸭子黄,肉白,以和膏,实其壳中,淋以五味,蒙以细面,为蟹饦,珍美可尚。” ;宋人高似孙在《蟹略·蟹馔》为这一美食作了解读:“蟹饆饠,岭表录异云,以蟹黄淋,以五味蒙以细面为饆饠,珍美可尚” 宋《太平广记》卷二三四“御厨”引《卢氏杂说》:“翰林学士每遇赐食,有物若毕罗,形粗大,滋味香美,呼为诸王修事。” 据史料看来,关于饆饠猜想有二: 一种“蟹饆饠“,大约即今人“炸蟹盒”,《金瓶梅》中就提到常峙节娘子善制油炸的“酿螃蟹”,是向团粉中添入胡椒粉以及姜末、蒜末,调成稀糊,用这种粉糊将填满蟹肉的蟹壳裹住,然后入油炸酥。 另一种,既为“饼属”,且“面为之,中有馅”,又“形粗大”,倒与古代“春盘”有几分相似之处,现如今的春卷一定程度上倒可看做毕罗遗像。
回应 2015-02-28 14:39:58 -
杜少陵在成都有两草堂,一在万里桥之西,一在浣花,皆见于诗中。万里桥故迹湮没不可见,或云房季可园是也。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堂成》)。 据上可知当时草堂,大体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万...
2015-02-28 19:45:50
杜少陵在成都有两草堂,一在万里桥之西,一在浣花,皆见于诗中。万里桥故迹湮没不可见,或云房季可园是也。 引自第12页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狂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怀锦水居止二首》其二);“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堂成》)。 据上可知当时草堂,大体位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万里桥西,百花潭北,也可看做以百花潭为经,万里桥为纬的交点附近,放翁所说二处实则一地。
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 引自第12页 农历四月十九,民间相传为浣花佑圣夫人诞日。 浣花夫人者,大历四川节度使崔宁妾任氏,按《旧唐书·崔宁传》:“初,宁入朝,留弟宽守成都。泸州杨子琳乘间以精骑数千突入成都,据城守之。宽屡战力屈,子琳威声颇盛。宁妾任氏魁伟果干,乃出其家财十万募勇士,信宿间得千人,设队伍将校,手自麾兵,以逼子琳。子琳惧,城内粮尽,乃拔城自溃。”是日,官府组织游宴,上至太守僚属,下至庶民百姓都可参与其中,盛况空前,谓为大游江。 《岁华纪丽谱》:”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凡太守岁时宴集,骑从杂沓,车服鲜华,倡优鼓吹,出入拥导,四方奇技,幻怪百变,序进于前,以从民乐。岁率有期,谓之故事。及期,则士女栉比,轻裘ㄚ服,扶老携幼,阗道嬉游。或以坐具列于广庭,以待观者,谓之遨床,而谓太守为遨头。“ 又宋任正一《游浣花记》亦载:“成都之俗,以游乐相尚,而浣花为特盛。每岁孟夏十有九日,都人士女,丽服靓妆,南出锦官门,稍折而东,行十里入梵安寺,罗拜冀国夫人祠下,退游杜子美故宅,遂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皆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可见其日盛况。
回应 2015-02-28 19:45:50
-
Ντωντέ (霜降水落,自见涯涘。)
笻竹杖蜀中無之,乃出徼外蠻峒。蠻人持至瀘、敍間賣之,一枝纔四五錢。以堅潤細瘦,九節而直者爲上品。……予過敍……西廡有一堂,羣蠻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爲之,長寸餘而匾,狀若牌子,折竹爲籌,以記勝負。劇呼大笑,聲如野獸,宛轉氊上,其意甚樂。椎髻獠面,幾不類人。見人亦不顧省。 按:于古有征!2021-05-05 16:40:05 6人喜欢
-
若存 (修善。)
无漏子部汇考 释名 海棕〈《岭表录》〉 番枣〈《岭表录》〉 金果〈《辍耕录》〉 窟莽〈《纲目》〉 无漏子〈《拾遗》〉 千年枣〈《开宝》〉 万岁枣〈《草木状》〉 波斯枣〈《拾遗》〉 凤尾蕉〈《纲目》〉 苦鲁麻枣〈《纲目》〉 无漏子图 《本草纲目》无漏子释名 李时珍曰:无漏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金果贵之,也曰棕,曰蕉,象其干叶之...2020-10-15 11:52:06
无漏子部汇考
释名
海棕〈《岭表录》〉 番枣〈《岭表录》〉 金果〈《辍耕录》〉 窟莽〈《纲目》〉 无漏子〈《拾遗》〉 千年枣〈《开宝》〉 万岁枣〈《草木状》〉 波斯枣〈《拾遗》〉 凤尾蕉〈《纲目》〉 苦鲁麻枣〈《纲目》〉
无漏子图 《本草纲目》无漏子释名 李时珍曰:无漏名义,未详千年,万岁言其树性耐久,也曰海,曰波斯,曰番,言其种自外国来也。金果贵之,也曰棕,曰蕉,象其干叶之形也。番人名其木曰窟莽,名其实曰苦鲁、麻枣、苦麻、窟莽,皆番音相近也。 集解
陈藏器曰:无漏子,即波斯枣。生波斯国,状如枣。李珣曰:树若栗木,其实若橡,子有三角。 苏颂曰:按刘恂《岭表录》云:广州有一种波斯枣,木无旁枝,直耸三四丈,至巅四向,共生十馀枝,叶如棕榈,彼土人呼为海棕木。三五年一著,子每朵约三二十颗。都类北方青枣但小。尔舶商亦有携本国者,至中国,色类沙糖,皮肉软烂,味极甘,似北地天蒸枣,而其核全别两头,不尖双卷而圆,如小块紫矿,种之不生,盖蒸熟者也。 李时珍曰:千年枣,虽有枣名,别是一物。南番诸国皆有之,即杜甫所赋海棕也。按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波斯枣,生波斯国,彼人呼为窟莽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叶似土藤不凋,二月生花,状如蕉花,有两脚,渐渐开,罅中有十馀房,子长二寸,黄白色,状如楝子,有核,六七月熟,则子黑状类乾枣,食之,味甘如饴也。又陶九成《辍耕录》云:四川成都有金果树六株,相传汉时物也。高五六十丈,围三四寻挺,直如矢木无枝,柯顶上有叶,如棕榈,皮如龙鳞,叶如凤尾,实如枣。而大,每岁仲冬,有司具祭收采,令医工以刀剥去青皮,石灰汤瀹过,入冷熟蜜浸,换四次,瓶封进献,不如此法则生涩,不可食。番人名为苦鲁、麻枣,盖凤尾蕉也。一名万岁枣,泉州有万年枣,即此物也。又嵇含《草木状》云:海枣大如杯碗,以比安期海上,如瓜之枣,似未得其详也。巴旦杏,亦名忽鹿麻,另是一物也。 实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陈藏器曰:补中益气,除痰嗽,补虚损,好颜色,令肥健。李珣曰:消食止欬,治虚羸人,久服无损。
无漏子部艺文一
《海棕赞》宋祁 海棕,大抵棕类,然不皮而干,叶丛于杪,至秋乃实,似楝子。
棕皆褫皮,此独自干,攒叶于颠,纛首披散,秋华而实,其值则罕。
无漏子部艺文二〈诗〉《海棕行》唐·杜甫
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高入云。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众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群。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无漏子部纪事
《老学庵笔记》:老杜海棕诗,在左绵所赋,今已不存。成都有一株,在文明厅东廊前,正与制置司签厅门,相直签厅,乃故锦官閤,闻潼川尤多,予未见也。 《埤雅广要》:蜀锦城之南,有海棕焉,干犹龙鳞,枝犹凤尾,高百馀尺。相传繇李唐来,阅千稔矣,国朝徙其株于金陵,茎叶披萎,略无生意,敕还蜀植之护,以赤栏甃,以纹石其枝,仍前峻拔秀,薄云汉若,不知其徙也。迩者干古,颠仆命中贵,吴从政视之惜其材,初未谙他用,既而斲为五十馀琴,以进异音清发,虽爨下之桐,未可拟也。今秘内帑士之嗜音者,恒企慕焉。
回应 2020-10-15 11:52:06 -
重读《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小记(三)-- 《老学庵笔记》 陆游以诗名世,其《剑南诗稿》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十四首,约分两类:一类“忠愤”,悲愤激昂,为国雪耻;一类“和粹”,闲适细腻,聊表深永。(钱锺书《宋诗选注》)以诗笔写散文,亦彰显“放翁之才,万顷海也。今人第以具‘疏帘不卷留香久’等句,遂认作苏州老清客耳。”(《潜邱劄记》卷四《跋尧峰文钞》) 紹熙年间(1190),放翁辞官居山阴,赋《老学庵》:“穷冬短景...
2020-05-17 09:04:51
重读《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小记(三)-- 《老学庵笔记》
陆游以诗名世,其《剑南诗稿》收录诗词九千三百四十四首,约分两类:一类“忠愤”,悲愤激昂,为国雪耻;一类“和粹”,闲适细腻,聊表深永。(钱锺书《宋诗选注》)以诗笔写散文,亦彰显“放翁之才,万顷海也。今人第以具‘疏帘不卷留香久’等句,遂认作苏州老清客耳。”(《潜邱劄记》卷四《跋尧峰文钞》)
紹熙年间(1190),放翁辞官居山阴,赋《老学庵》:“穷冬短景苦匆忙,老学庵中日自长。名誉不如心自肯,文辞终与道相妨。吾心本自同天地,俗学何知溺秕糠?已与儿曹相约定,勿为无益费年光。”自注:“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年登耄期,遂将平生所识,以简约笔墨写出,是为《老学庵笔记》,“其杂述掌故,间考旧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
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东京,掳徽、钦二帝及三千人北去,放翁时年三岁,随家人流离,长成后立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一生“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临终《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与金朝且战且和之际,放翁主战,屡遭秦桧死党排斥,因而痛恨奸臣“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将秦桧列入奸臣:秦桧,字会之,建炎四年十月甲辰,桧与妻王氏及婢仆一家,自金放归,专与金人解仇议和,识者益知桧与金人共谋,国家之辱未已也。由此,桧独专国,挟金人自重,力排羣言,始终以和议自任。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劫制君父,包藏祸心,倡和误国,忘雠斁伦。一时忠臣良将,诛锄略尽。凡陷忠良,率用此术。晚年残忍尤甚,数兴大狱,而又喜谀佞,不避形迹。桧擅政以来,屏塞人言,蔽上耳目,凡一时献言者,非诵桧功德,则讦人语言以中伤善类。欲有言者恐触忌讳,畏言国事,仅论销金铺翠、乞禁鹿胎冠子之类,以塞责而已。
台州曾惇献桧诗称“圣相”。凡投献者以皋、夔、稷、契为不足,必曰“元圣”。桧乞禁野史。又命子熺以秘书少监领国史,进建炎元年至绍兴十二年日历五百九十卷。熺因太后北还,自颂桧功德凡二千余言,使著作郎王扬英、周执羔上之,皆迁秩。自桧再相,凡前罢相以来诏书章疏稍及桧者,率更易焚弃,日历、时政亡失已多,是后记录皆熺笔,无复有公是非矣。
桧先禁私史,七月,又对帝言私史害正道。时司马伋遂言《涑水记闻》非其曾祖光论着之书,其后李光家亦举光所藏书万卷焚之。十月,帝亲书“一德格天”扁其阁。十二月,禁私作野史,许人告。 秦桧屡禁野史,然奸臣遗闻流布于野。
秦丞相晚岁权尤重,常有数卒,皂衣持梃立府门外,行路过者稍顾视謦,皆呵止之。尝病告一二日,执政独对,既不敢他语,惟盛推秦公勋业而已。明日入堂,忽问曰:“闻昨日奏事甚久。”执政惶恐,曰:“某惟诵太师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秦公嘻笑曰:“甚荷。”盖已嗾言事官上章。执政甫归,阁子弹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褊狭刻薄】如此。
秦会之问宋朴参政曰:“某可比古何人?”朴遽对曰:“太师过郭子仪,不及张了房。”秦颇骇,曰:“何故?”对曰:“郭子仪为宦者发其先墓,无如之何,今太师能使此辈屏息畏惮,过之远矣。然终不及子房者,子房是去得底勋业,太师是去不得底勋业。”秦拊髀太息曰:“好。”遂骤荐用至执政。秦之叵测如此。
故事,台官无侍经筵者。贾文元公为中丞。仁祖以其精于经术,特召侍讲迩英,自此遂为故事。秦会之当国时,谏官御史必兼经筵,而其子亦在焉。意欲博系击者,辄令于经筵侍对时谕之,经筵退,弹文即上。
秦会之当国,有殿前司军人施全者,伺其入朝,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斫之,断轿子一柱而不能伤,诛死。其后秦每出,辄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初,斩全于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郎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
毛德昭名文,江山人。苦学,至忘寝食,经史多成诵。喜大骂剧谈,绍兴初,招徕,直谏无所忌讳。德昭对客议时事,率不逊语,人莫敢与酬对,而德昭愈自若。晚来临安赴省试,时秦会之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有唐锡永夫者,遇德昭于朝天门茶肆中,素恶其狂,乃与坐,附耳语曰:“君素号敢言,不知秦太师如何?”德昭大骇,亟起掩耳,曰:“放气!放气!”遂疾走而去,追而不及。
放翁痛斥秦桧以“莫须有”杀岳飞;建炎三年(1129),金兵铁骑奔袭维扬(扬州),奸臣黄潜善与汪彦伯主和,而不设防,兵临城下,昏帝与朝臣才仓惶南逃;画家赵广宁肯断指,也不为虏绘所掳妇人。
张德远诛范琼于建康狱中,都人皆鼓舞;秦会之杀岳飞于临安狱中,都人皆涕泣:是非之公如此!
建炎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出,军民有怀砖狙击黄相者。既至临安,二府因言:“方艰危时,臣等当一切贬损。今张盖搭坐尚用承平故事,欲乞并权省去,候事平日依旧。”诏从之,实惩维扬事也。
赵广,合淝人,本李伯时家小史。伯时作画,每使侍左右,久之遂善画,尤工作马,几能乱真。建炎中陷贼。贼闻其善画,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协以白刃,不从,遂断右手拇指遣去。而广平生实用左手,乱定惟画观音大士而已,又数年乃死。今士大夫所藏伯时观音,多广笔也。
孟子尝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意为圣贤之流风余韵,五代以后断绝。
张芸叟过魏文贞公(魏征)旧庄,居者犹魏氏也。为赋诗云:“破屋居人少,柴门春草长。儿童不识字,耕稼郑公庄。”此犹未失为农。神宗夜读《宋璟传》,贤其人,诏访其后,得于河朔,有裔孙曰宋立,遗像、谱牒、告身皆在。然宋立者,已投军矣。欲与一武官,而其人不愿,乃赐田十顷,免徭役杂赋云。其微又过于魏氏,言之可为流涕。
放翁记述肃王赵枢(宋徽宗五子)学养之深;宋时辰、沅、靖三州之风土民俗,文辞简约而超迈。
肃王与沈元用同使虏,馆于燕山愍忠寺。暇日无卿,同行寺中,偶有一唐人碑,辞皆偶俪,凡三千馀言。元用素强记,即朗诵一再。肃王不视,且听且行,若不经意。元用归,欲矜其敏,取纸追书之。不能记者阙之,凡阙十四字。书毕,肃王视之,即取笔尽补其所阙,无遗者,又改元用谬误四五处,置笔他语,略无矜色。元用骇服。
筇竹杖蜀中无之,乃出徼外蛮峒。蛮人持至泸、叙间卖之,一枝才四五钱。以坚润细瘦,九节而直者为上品。蛮人言语不通,郡中有蛮判官者为之贸易。蛮判官盖郡吏,然蛮人慑服,惟其言是听。太不直则亦能群讼于郡庭而易之。予过叙,访山谷故迹于无等佛殿。西庑有一堂,群蛮聚博其上。骰子亦以骨为之,长寸余而匾,状若牌子,折竹为筹,以记胜负。剧呼大笑,声如野兽,宛转毡上,其意甚乐。椎髻獠面,几不类人。见人亦不顾省。时方五月中,皆被毡毳,臭不可迩。
辰、沅、靖州蛮有仡伶,有仡僚,有仡榄,有仡偻,有山徭,俗亦土著,外愚内黠,皆焚山而耕,所种粟豆而已。食不足则猎野兽,至烧龟蛇啖之。其负物则少者轻,老者重,率皆束于背,妇人负者尤多。男未娶者,以金鸡羽插髻;女未嫁者,以海螺为数珠挂颈上。嫁娶先密约,乃伺女于路,劫缚以归。亦忿争叫号求救,其实皆伪也。生子乃持牛酒拜女父母,初亦阳怒却之,邻里共劝,乃受。饮酒以鼻,一饮至数升,名钩藤酒,不知何物。醉则男女聚而踏歌。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导之。贮缸酒于树阴,饥不复食,惟就缸取酒恣饮,已而复歌。夜疲则野宿。至三日未厌,则五日,或七日方散归。上元则入城市观灯。呼郡县官曰大官,欲人谓己为足下,否则怒。其歌有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盖《竹枝》之类也。诸蛮惟仡伶颇强,习战斗,他时或能为边患。
回应 2020-05-17 09:04:51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三秦出版社 (2003)6.8分 36人读过
-
学苑出版社 (1998)7.4分 13人读过
-
青岛出版社 (2002)暂无评分 11人读过
-
中华书局 (2019)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中华书局历代史料笔记丛刊/唐宋史料笔记 (迎风追)
- 梅花纸帐—中国名物风俗怪谈故事杂记 (狐角梳)
- 中華書局-歷代史料筆記叢刊 (K.O.)
- 宋史 (松如)
- 古代的博客 (老探戈)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老学庵笔记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夜X 2017-07-03 00:53:53
涉及面很杂,既有名人轶事也有典章制度,还有风俗记录和传说、志怪,少有议论,皮里阳秋。
0 有用 在兔子洞做果酱 2014-08-04 05:14:22
微博。。。。。
0 有用 久道 2013-10-01 22:53:50
史料。
0 有用 齐物秋水 2016-03-24 17:00:17
伤心最是李和儿的出处。多秦桧事。
0 有用 歧木零 2010-02-19 21:35:06
早就听过这本书,早就见过这本书,得到它却是不久前的事,材料丰富,周作人数次引用其中的材料。比如买栗子的一篇,但其中注释有几处标错,而且部分字句看来我得找影印本校对一下。
0 有用 紀離容 2022-05-19 10:18:52
妄书
0 有用 周序 2022-05-15 18:53:20
风俗闲事,细嚼各有趣味。
0 有用 李教练 2022-05-04 20:48:29
质量不错。
0 有用 剥沙葱 2022-04-28 20:27:19
2017-03-20 读过 笔记最难的是有趣耐读。放翁才气纵横,又善剪裁,故此书称得上典范之作。看故事,查史料,品读文笔,各取所需可也。
0 有用 吊诡彼岸梦 2022-04-14 07:15:46
陆游的杂记,有诗话,有名人轶事,志怪风俗。发议论少,记叙多。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关于宋人对杜诗的解读,秦桧时的一些朝政状态等。书里出现“明教”我是没想到的,但是想一想也确实,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