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社会学 短评

热门 最新
  • 1 辄馨 2013-01-30 13:24:51

    东拼西凑了一堆,这年头“编”书真容易。@纪恩 说义乌商人那篇没看出说了什么干货啊,连义乌之所以成为今天小商品代名词的原因都没讲明白。

  • 0 熊仔面 2013-10-02 17:14:00

    东拼西凑,300页的概念加上5页的实例,看了等于没看。

  • 1 Rosella 2015-10-23 09:35:05

    以前看到的一些研究可以归到多元话语研究下,但是作者选用的几篇,都很难说是特别精彩的,不过“劳工研究中的一个方法论问题”看得蛮爽,潘毅现在仍然是这样做研究的吧?

  • 0 关小姐在发呆 2015-09-15 10:06:14

    和谢老师主编的另外一本《走向多元话语分析》一起看的,两者有很多重合的地方。相当于文献综述+国内教材的水平…

  • 0 日下荀鸣鹤 2023-07-27 13:38:08 北京

    已发表的文章大杂烩,推荐前两章

  • 0 余颜 2019-09-24 12:16:58

    名字像专著,实则论文、随笔、学生作业集。将后社会史与编者本人的「多元话语分析」当作后社会学的两个例子,前者主要提供本体论视角,后者则更接近一个方法上的工具。案例分析都不好,义乌案例尤其,接近一百页,完全没看出「后」在哪儿。潘对后社会史批判了一通,最后出路居然是海德格尔。最好的两篇都是翻译的理论著作节选,然而《理解社会》一篇又和主题对不上,编者对《理解社会》的反驳(也即对后社会学的辩护)更是和《理解社会》的核心思路牛头不对马嘴,倒是个很好的「多元话语分析」的样本。

  • 0 seny 2012-12-28 15:44:24

    所有的言说,都无法脱离当时的语境。话外之音,远比话语本身重要。功底不够者,切勿陷入不可知论。

  • 0 Momo 2023-02-04 06:29:10 北京

    名字像专著,实则论文、随笔、学生作业集。将后社会史与编者本人的「多元话语分析」当作后社会学的两个例子,前者主要提供本体论视角,后者则更接近一个方法上的工具。案例分析都不好,义乌案例尤其,接近一百页,完全没看出「后」在哪儿。潘对后社会史批判了一通,最后出路居然是海德格尔。最好的两篇都是翻译的理论著作节选,然而《理解社会》一篇又和主题对不上,编者对《理解社会》的反驳(也即对后社会学的辩护)更是和《理解社会》的核心思路牛头不对马嘴,倒是个很好的「多元话语分析」的样本。 @2019-09-24 12:16:58

  • 0 商隱🧙‍♀ 2020-02-20 17:28:59

    收录论文基本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先介绍现代主义和反现代主义对社会学学派产生的影响,然后介绍多元话语分析的操作步骤,再给出几个实例作为这种新进路的演示,最后回到对「后社会学」的总结和分析。 颠覆以往认知,毕竟借鉴反现代主义对于整个社会学体系来说是全新的,而且很有可能从此开辟出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路。 @2018-12-06 16:41:09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