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人、工厂、工业的历史与文化 (麦秸)
- 社会经济 (崇孚雪舟)
- 企业史 (GooHo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中国近代工业化研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马骂猫 2016-06-01 16:33:52
二手史料密密麻麻。3星为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观念,可惜也没深入分析。
0 有用 优雅骑士 2017-12-19 21:23:21
又是一部经济学出身的研究者的历史学作品,再一次证明了什么是隔行如隔山。首先,不明白经济学研究者为什么老喜欢写这么大的题目,动不动就是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似乎小一点的题目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人家要解决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问题。第二,大量引用二手文献,几乎没有原始资料,这也是让历史学研究者难以接受的一点,如果历史这么好搞,我们历史学研究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精力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呢?第三,以论... 又是一部经济学出身的研究者的历史学作品,再一次证明了什么是隔行如隔山。首先,不明白经济学研究者为什么老喜欢写这么大的题目,动不动就是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似乎小一点的题目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人家要解决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问题。第二,大量引用二手文献,几乎没有原始资料,这也是让历史学研究者难以接受的一点,如果历史这么好搞,我们历史学研究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精力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呢?第三,以论带史而不是以史带论,往往是预先就设定和一个理论框架,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框架里生搬硬套,很多地方因为缺乏材料的支撑论证显得很不充分,也难以让人信服。作者还经常脱离时代背景用现代人的观念去批评古人,得出的结论往往沦为作者自己的自说自话。作者想用制度和技术解读近代中国工业化,可是最后结论却还是老生常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