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变人形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开花的豆子 2011-06-29 18:59:31

    这是个多么绝对又多么暧昧的社会哦

  • 0 不要再关注了 2021-08-31 00:21:05

    我是真的很欣赏王蒙!他真的很厉害!但是这种从外部切入的反讽读多了是真的累!(具体为啥再想想……感觉这种累有点复杂)

  • 0 维特根斯坦迷妹 2020-11-01 10:59:40

    一个自幼早慧的神童,母亲强势而歇斯底里,妹妹从童年起就继承了母亲这种神经质,使他发育成了一个聪明但软弱的“厌女症”。之后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走遍了各种弯路和下坡路,人到中年,终于“不惑”,觉得自己可以抛弃年轻时的逼仄,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周围的人也被他的理想和激情感染,给了他很大支持,但机会和条件都真正来到,他却发现自己已经做不出任何成就,前半生已经将他消耗太多,原来的志向和理想已经消耗得只剩一个空壳。 王蒙写作此书之前已经官至文化部长,但这部小说却以泪和笑的方式写出了一个典型的中国男人锥心刺骨的失败一生。我读过非常非常多的当代小说,这部小说我是在十八岁时读到的,从此这个失败形象就在我心里像幽灵一样,在一个尘封的不起眼角落盘踞了下来,像一个细小而恶毒的诅咒。

  • 0 不二不是姐 2018-07-11 10:18:33

    哪怕是当下,我依然在和过去的习俗制度决绝,可是仍然挥之不去…… 几次看不下去了,觉得心里压抑得很,换了书也看不进去,只能把王蒙又捡回来,叙事风格很疯狂,我心里有个声音:你挣扎啊,你抗争啊,你怎么那么没出息……

  • 0 小棠梨 2019-09-18 18:49:43

    对于男主人公的态度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倪吾诚的先进卫生科学观念在当时自然是前卫的,也是正确的,但他的伪理想主义,伪乐观主义,对妻儿老小的不仁不义却也不是全不在乎,高度享乐主义,自我期待值过高,立场不坚定,浑浑噩噩知识分子的代表吧!通过他自己和他的家庭,折射出上世纪四十年代内外交困的中国普通家庭的浮浮沉沉,家长里短,人际伦理,字里行间带有作者的主观倾向。

  • 0 【已注销】 2019-07-03 15:17:56

    姨母饱读诗书 年纪轻轻成了寡妇守节 只能通过狠绝的骂来暂时疏解压力 若没有梳妆仪式的宣泄中国式女人怕是要亡 活着太难了 活得最长的人最痛苦

  • 0 momo 2021-09-15 20:59:23

    看過舞台劇,四捨五入當作看過書。立一座牌坊在心裡,用一輩子拆一座牌坊。

  • 0 Xposed 2020-02-12 04:18:04

    真实到可怕…别做倪吾诚,别做知识分子

  • 0 泡泡她姐 2022-11-21 01:18:10 陕西

    倪吾诚爱文明和科学,恨糟粕和龌龊,钟爱国外的月亮、鱼肝油和洗澡,但他不切实际,嘴上唠叨的都是些没用的玩意儿,彻头彻尾的空想家,被儿子问到当下政治都答不上个所以然。静宜整天掂量着几斤白面杂面,为着把日子过下去,她可不懂什么密斯和密斯托。两个三观完全不一样的人组建的家庭拧巴极了,像阴沟里的死水,了无生机又臭气熏天。可生活总要过下去吧,多大的恨和怨,孩子是希望,肉饼虾酱饼子是调味,劣质香烟和酒是必备,争吵平息再争吵给平淡生活带来了些许斗争,激起了女人们的斗志和情趣。你硬要人生有什么意义,可能真的没有。由这两类人组成家庭及社会,倪吾诚类人不比姜静宜类人高级文明,他为家庭为社会付出过什么呢?如果中国只有云雾笼罩空中楼阁之人,那是万万不能发展进步以至腾飞的吧。

  • 0 别闹别闹 2017-11-01 18:14:18

    王蒙老爷子骂人的功力着实了得……读倪吾诚的狗血历史总觉得在回顾我自己的失败感情经历,代入感太强,也难怪,小说本来就源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所以要考虑下,作出怎样的改变才能找到我的soul mate?

  • 0 欢颜 2020-11-12 16:41:59

    想起一件趣事。十五年前我还在上大学时,曾有幸去过一次王蒙老先生家,具体细节记不清了,印象中他家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干部简朴风格。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我借用他家洗手间,被智能马桶盖冲击到了,第一次见这么高档的玩意儿,我蹲那儿试着按了几个按钮,还有点忐忑怕给他按坏,恢复原貌之后匆匆逃离洗手间。 十多年后,我也早已对使用智能马桶盖驾轻就熟,看到这本书,再想想当年的我,跟受到灯红酒绿欧洲文明世界冲击的倪悟诚也差不多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