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读一半读不下去了,作者有一个预设的极权社会立场,然后在缅甸全国游历寻找论据。很多内容解读过度,不同章节都是一样的浮光掠影,当地人的只言片语就用来做文章,太不深入了,可信度也减半。收获是看到军政府下台前,缅甸被压制的一片社会切面,跟如今游客眼中的太平都市完全是两个世界。
旅行读物,信息量极为有限。把流水账和书摘拼贴在一起不能算在地民族志吧...
作者寻找的其实是强权下的缅甸过去及现状,扯上奥威尔有点牵强,所以感觉整本书的行文很跳跃。给四星是因为题材特别。
这本书甚至比乔治·奥威尔的作品更动人,因为艾玛·拉金结合了奥威尔在《缅甸岁月》、《1984》和《动物农场》里所有的叙事和议论手法,去探寻奥威尔的生命历程,去描绘这个世界上最美、最糟又最有希望的国家——缅甸。
三胖太招搖了,吸引太多注意力。反而讓緬甸被忽視了,可憐。
從頭到尾,每字每句,都重重壓在我心上
跟写朝鲜一样,难免猎奇和过度阐释。但在沿着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的旅途中,它给我提供了审视这个国家的不同角度。
书籍记载的是2003年的缅甸,对中国人而言,没有什么新鲜的,读到后半甚至把所有“缅甸”的字眼换成“中国”想找点不搭调的乐趣——没有成功。10年后的现在呢?缅甸仿佛要绝尘而去,我还在努力找不搭调的乐趣。
去缅甸前读一下。
「如果这个国家不能给孩子希望,那么孩子还能对自己的人生抱持什么梦想?」——「因为先前看了《翁山素姬》的电影,所以对缅甸也有了一些了解。这本以乔治欧威尔居住过的缅甸地区入手(颠覆了我先前对他的作品的一些猜想),而去写那些埋藏在历史里的极权统治。值得一看。」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他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我常常以为他和我差着级别,其实我们只是活在不同的空间里看着对方觉得对方很渺小
读到越后面越有味~决定找《1984》《动物农庄》和《缅甸岁月》来看
这是一部与何伟中国三部曲很相似的非虚构类作品,作者去过缅甸多次,通过乔治奥威尔在缅甸的经历和其作品来谈她所经历的缅甸社会。
”按图索骥“的旅行志,行文优美,到处走访当地知识分子与政治犯,很不一样的缅甸。难免有些神经过敏与过度解读,但也读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或真相。
本书大概描写的是一个正在逝去的缅甸,那种具有1984味道的威权统治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内不再存在。目测作者应该会写个缅甸三部曲出来。
相见恨晚,文笔很好的主题寻访类纪实作品。作者对奥威尔的研究很透彻,所见所闻都与主题精准衔接。全书的缅甸两个字替换一下,完全契合。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寻路缅甸」,但比何伟那本更压抑、令人绝望。是不是这颗星球上的某些地方的人民,苦难就是他们的出厂设置?
独裁者的手段都是一样的卑劣
100614- 0614
去缅甸之前朋友借给我的,全新台版,没舍得带上路。回来再读,别有一番感觉,经历过的一些景物,得到了另外一种解读模式。历史就是种种相似。
這本書兼具文學性與紀實性,艾瑪拉金的視角很獨特,從一個作家的生平去追尋一個國家的變化,噤若寒蟬的時代彷彿就是中國的另一面鏡子。
> 在緬甸尋找喬治歐威爾
3 有用 熊阿姨 2015-06-26 15:47:42
读一半读不下去了,作者有一个预设的极权社会立场,然后在缅甸全国游历寻找论据。很多内容解读过度,不同章节都是一样的浮光掠影,当地人的只言片语就用来做文章,太不深入了,可信度也减半。收获是看到军政府下台前,缅甸被压制的一片社会切面,跟如今游客眼中的太平都市完全是两个世界。
3 有用 夕岸 2013-07-18 01:21:43
旅行读物,信息量极为有限。把流水账和书摘拼贴在一起不能算在地民族志吧...
3 有用 纪小左 2013-11-21 10:59:41
作者寻找的其实是强权下的缅甸过去及现状,扯上奥威尔有点牵强,所以感觉整本书的行文很跳跃。给四星是因为题材特别。
3 有用 朴九月 2013-08-05 20:50:08
这本书甚至比乔治·奥威尔的作品更动人,因为艾玛·拉金结合了奥威尔在《缅甸岁月》、《1984》和《动物农场》里所有的叙事和议论手法,去探寻奥威尔的生命历程,去描绘这个世界上最美、最糟又最有希望的国家——缅甸。
2 有用 涒灘 2014-11-01 11:14:09
三胖太招搖了,吸引太多注意力。反而讓緬甸被忽視了,可憐。
1 有用 Hui-Bun Ha 2013-12-17 20:25:42
從頭到尾,每字每句,都重重壓在我心上
0 有用 萨库拉 2014-01-02 11:51:48
跟写朝鲜一样,难免猎奇和过度阐释。但在沿着伊洛瓦底江逆流而上的旅途中,它给我提供了审视这个国家的不同角度。
0 有用 大圆满 2013-06-01 22:27:48
书籍记载的是2003年的缅甸,对中国人而言,没有什么新鲜的,读到后半甚至把所有“缅甸”的字眼换成“中国”想找点不搭调的乐趣——没有成功。10年后的现在呢?缅甸仿佛要绝尘而去,我还在努力找不搭调的乐趣。
0 有用 陈皮 2014-04-03 15:49:48
去缅甸前读一下。
0 有用 信然 2012-09-17 23:07:06
「如果这个国家不能给孩子希望,那么孩子还能对自己的人生抱持什么梦想?」——「因为先前看了《翁山素姬》的电影,所以对缅甸也有了一些了解。这本以乔治欧威尔居住过的缅甸地区入手(颠覆了我先前对他的作品的一些猜想),而去写那些埋藏在历史里的极权统治。值得一看。」
0 有用 细雨霏霏 2013-04-12 14:48:53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了,他给我讲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我常常以为他和我差着级别,其实我们只是活在不同的空间里看着对方觉得对方很渺小
0 有用 Phoebe 2012-09-04 23:08:10
读到越后面越有味~决定找《1984》《动物农庄》和《缅甸岁月》来看
0 有用 图有其表 2012-08-12 00:27:22
这是一部与何伟中国三部曲很相似的非虚构类作品,作者去过缅甸多次,通过乔治奥威尔在缅甸的经历和其作品来谈她所经历的缅甸社会。
0 有用 加鹿 2015-04-02 11:41:36
”按图索骥“的旅行志,行文优美,到处走访当地知识分子与政治犯,很不一样的缅甸。难免有些神经过敏与过度解读,但也读到很多有趣的故事或真相。
0 有用 candyme 2013-04-04 02:45:28
本书大概描写的是一个正在逝去的缅甸,那种具有1984味道的威权统治或许在未来的几年内不再存在。目测作者应该会写个缅甸三部曲出来。
1 有用 PingKe 2024-05-26 10:13:12 美国
相见恨晚,文笔很好的主题寻访类纪实作品。作者对奥威尔的研究很透彻,所见所闻都与主题精准衔接。全书的缅甸两个字替换一下,完全契合。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寻路缅甸」,但比何伟那本更压抑、令人绝望。是不是这颗星球上的某些地方的人民,苦难就是他们的出厂设置?
0 有用 和利朗 2013-08-25 21:05:10
独裁者的手段都是一样的卑劣
0 有用 drian 2014-07-03 23:33:22
100614- 0614
0 有用 apple 2014-04-02 11:44:58
去缅甸之前朋友借给我的,全新台版,没舍得带上路。回来再读,别有一番感觉,经历过的一些景物,得到了另外一种解读模式。历史就是种种相似。
0 有用 水泥猴子 2015-06-05 17:19:04
這本書兼具文學性與紀實性,艾瑪拉金的視角很獨特,從一個作家的生平去追尋一個國家的變化,噤若寒蟬的時代彷彿就是中國的另一面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