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欲望》的原文摘录

  • 阿尔多·罗西的单数类型学碎片;彼得·埃森曼的框架、平面、格线;约翰·海杜克的墙体及其冒险游牧手法;伯纳德·屈米的电影学语法段落,统统概括和触发了建筑冲动本体----统统理解为激进建筑实体和事件,再也无法沦落或者解读为其他模式的经验或者知识。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0-17 17:45:09
    —— 引自第2页
  • 根据柯林·罗的观点,如果历史先锋派与马克思主义分享共同的意识形态根基,也就分享了马克思主义誓要把形式与词语合而为一的哲学抱负----形式和词语也可以分别当作表情和内容、系统和概念、实践和理论、建筑和政体或者艺术和生命。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0-17 17:45:09
    —— 引自第4页
  • 欲望就是运转整条精神体系的机器。欲望是,建筑学量子的能指,以及纯解读的脉动流的持久的创造、联系和再联系;这就是为什么,拉康会坚持不懈地将欲望和转喻全都标识出来的原因。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0-17 17:45:09
    —— 引自第13页
  • 欲望标记是各式各样的,包括了令罗西的鬼火城市风光以及海杜克的狂欢化村庄都沦丧的单体和片段,甚至还有埃森曼的最小立方体,以及屈米的电影学语法----都是按照社会文本的编目来理解的、建筑“象征”方面的零零总总。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0-17 17:45:09
    —— 引自第16页
  • 埃森曼的“终点的终点”试图废除历史以便本体成功:罗西借助他的“陈年腐事寓言图”(this is long gone:建筑因为自身成功的时代已经远去而复活);海杜克以他的墙体事件而闻名:“此事……也可被当成死亡的要义来考虑”;而屈米《曼哈顿抄本》则是一部死亡和欲望的完整电影剧本。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0-17 17:45:09
    —— 引自第17页
  • 本书沿用德希达的间距一词,它专指这种唯一性从本体之中的撕裂,即这种内在化的区别的过程。至此,建筑的欲望的全部转喻成分包括:类比、重复、邂逅和间距。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0-17 17:45:09
    —— 引自第19页
  • 罗西引用“克罗地亚斯普利特的皇官”( Diocletian Palace at Split)作为例子:“斯普利特已发现在其类型学形式中就有整座城池的样式,所以那里的建筑可以类比地参照城廓的形式。这个例子证明了单个建筑是可以通过类比城市来设计的。”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8:47:22
    —— 引自第35页
  • 正如“法格纳诺・罗娜的小学”( Fagnano Olona-1972~1976年)一它本身就是由走廊街、广场、公共圆亭和巨型台阶等组成的小城一一甚至连他的画作《国内风景也是由类似市片段的香烟盒、茶壶和家具等组成的。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8:47:22
    —— 引自第37页
  • “城市”是被人类历史事件遗留的符号的重写本,是一张“传记图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即重写本的层次都是由人造物体揭示的认知形式,构成了罗西所宣讲的“ individualist a del fatto urbano”城市事件的唯一性一一他以此来表达的不仅是实际物质及其形成逻辑,也是任何城市的存在主义生活。因此类型学首先是这些事件符号的记录、轨迹或者演示,以允许这些符号能够被最充分地感受和显得通俗易懂,以此来表现,只是另行在情感方面所给出的引人思考的状况。此外,“城市”可以被当成媒介或矩阵来思考,以致特殊的形式可以中断和运作。再就是,类型学是个手段一一罗西称之为エ具”一以分析任域市历史的相关介和材料,进行相关运作。 这样一种辩论预先假定建筑类人造物体是作为某种结构体来构思的,此结构体也假定是在此人造物体本体中被揭示和认可的。其中的原理作为一个常量,看客姑且叫它典型元素或只称之为类型,将在所有的建筑类人造物体中发现。因此,它也是一个文化元素,可以在不同的建筑类人造物体中调查。类型学就是以此方式成为建筑分析要义的,于是就随时能够在城市人造物体的级别上确认。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8:47:22
    —— 引自第40页
  • “如今于我看来,似乎什么事情都已经见识过了;我边设计边重复,在观察物质的同时也在观察记忆。每一个项目我都是按照感情的离散意义来设计的,但是我也使之沦为我的周围物质;乡村房舍、烟囱、纪念碑和客体等,好像一切都源于时代并在时代中建立;但在这个时代中,起点和终点都已经被混淆了。”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06:03
    —— 引自第43页
  • 针对詹克斯、贝尔德和其他人士共同宣称的含义危机,罗西提出了高度反身性关系。其中,含义是于含义的否定性上固有的,同时含义的否定把形状当成了形式的分裂和消退,交待了在罗西的评论者们看来,挥之不去、沉静、非同种和令人烦恼的持久的图像。很多人都试图消除这种氛围的不合时宜性。参见德・基里柯的解梦现实主义以及“新客观主义( neue Sachlichkeit”。其他人则指出:罗西的构造法,并非简单地挑选先前存在的形成类似性,他实际上创立了崭新的、有时甚至是混淆了极端类型学类比的类似性,而他的构造法就需要依赖这种类似性。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06:03
  • 就在清楚地阐明“城市”的构成性不足(影子的、无意识的)的过程中,埃森曼着重挖掘了黑格尔的独到见解,即每次艺术创作都是世界的符号和单一无二的居民。于这个世界而言,它是极端达成的创作存在唯一性不管怎么说都正在暗示的。这就是类似于罗西的创作的物化,原因在于艺术创作是世界的不可定位、无可取代和单一的事例,而这个世界非但无法使得自己再一次、更加完整地横空出世,反而必须维护大量的空缺性和不完整性。罗西就维持了这个世界性构筑现代先锋派欲望的过程,但他注定脱离不了这个世界一一脱离不了后历史时期一一去重复类比的同一性,更非去遵从现代主义的、经常同乌托邦未来反姿态孪生的冲动。因此,新的物质不能在罗西的创作中出现;它只会作为无法表达的负面总体性而出现,欲领悟这种总体性,必须采取阿多诺关于建筑碎片和灭的微逻辑分析的形式。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06:03
  • 那么还有建筑的真实情况吗?接着用一个强有力的词作答:历史。这是因为对于“城市”这一建筑的象征要求也是其必然性来说,它非但不是某些内容的人文事件,反而是相当无情的人文事件形式,是大量人为进程的结果。“城市”就是历史的必然性所采用的建筑形式。当形式赋予建筑某种自由时,历史也会在命中注定的同一性的重复中加强它的重新刻画性。对此,罗西的每一篇评述文章均罗列出许多的否定性:毁灭、放弃、破坏、解散;否定性的整体规范,其即将出现的重要性,首先不在于建筑终点的宣扬,而在于已装入其内核的历史内核的宣扬。因此,类型的起点并非如它的终点那样拥有类型的耐久性,反而是起点和终点都可以从静态,转移到共同按照延模式运转的动态。建筑没有终点,因为它是通过时间的永久性的运动恒久式的换向器。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15:58
    —— 引自第48页
  • 在为奥尔多・罗西《城市建筑学》的1982年英译本作序时,彼得・埃森曼引用了雅克・德希达《书写与差异》( Writing and Difference)书中的一段话:“当内容即含义的鲜活能量变得无效的时候,结构体的信条和设计就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示。这有些像无人居住或者被遗弃的城市中的建筑,自然或者艺术的某些灾难使得它们沦为了骨骼。一座城市不再有人居住,仅仅是座遗存,但又受到含义和文化的双重纠缠,这种纠缠不清,便会阻止此座城市重返自然。”这段话;促使罗西的城市,理论朝着后结构主义和心理分析的方向转变(难道看客要对引用《文明与文明的不满》(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所产生的反响熟视无睹吗?),也给埃森曼指了一条出路,使得他可以同化吸收罗西的骨骼说和裂隙说的格言式陈述。就其强行结束的不快乐意识的修辞学来说,无论在任何时候甚至在预言时,均可以纳入这种陈述。于埃森曼而言,骨骼是一个与其结构体相同的客体,与其说它在响应某些遥远的指代物,不如说它是与其本体相一致的系统。即便如此,骨骼也有明确的历史;的确,它会“马上成为结构体和废墟、事件记录和时间记录”,即客体变成进程的虚拟幻觉。它是自反性的,“由于它也是可以用于其本体结构研究的客体,”它就是某种已经推广的结构体中的单独元素的结构体。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15:58
    —— 引自第51页
  • 埃森曼所做的比当今任何一位建筑大师都要多,因为他已经在色情、建设、唯象和实践等方面内容的传统参数之外,为建筑寻觅到了空间。在1966年至1985年期间的施工和写作中,他所寻觅的物质不会少于建筑的“形成”( Ursprung)一最原始的意义流,他也在不同程度上将其引述为建筑“深层结构”、“自主性”和“室内性 他发现其既不能削减也是种悖论。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22:50
    —— 引自第52页
  • 对于本杰明来说,现代派的毁灭一从被战争摧毁的建筑物到商品文化的破碎物一一不仅迫使文化的永恒性不被认可,而且迫使其暂时性和承接性也都不被认可。这就如同本质受迫于巴洛克诗人而衰退和瓦解一样,在诗人们的时代,这些都要面对灾难和死亡的无可回避性。现代派寓言者(以达达主义摄影集为例)同其巴洛克式对立面一样,都在“不地期盼奇迹的发生中”不停地堆砌无生命的、破碎的和可以任意交换的图像,似乎混乱不堪的标志可以补充,因为缺少牢固的含义形式而强加的让步接纳条件。但是,巴洛克式的意念“最后就不再忠于骨的景象【重温德希达式的隐喻」了,而是不受限制地直接跳到复兴。”“鉴于巴洛克寓言作家正以忧郁的沉思方式,尝试交待失败本质的那种破碎和过渡型的范畴,其具体做法是,让当下世界的客体性贬值的极端进程成为其对立面的标志,也就是说,成为永远被救的精神世界护所的标志,那么,现代派寓言家则面对了一种散漫的“新本质”,其分裂本源就是生产和消耗的现代过程:“寓言之中客体界的贬值正通过商品性在客体本身的世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和往常一样,寓言者挪用了这些客体并二度取消其价值,以重复物化的过程,致使客体从其使用价值开始分裂,成为货币交换的能指一辩证地重新挪用由于客体被掏空而产生的碎片,再将它们在新的意义上参透。“寓言性思维头脑,在浩如烟海的混乱材料之中,挑选其认知所必须提供的信息。它尝试让一段材料配合另一段材料,以分清它们是否可以进行组合,也就是说图像与图像相结合,或者图像与含义相结合。结果却是不可预测的,因为在这两段材料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调解过程。”因此对于稀缺的能指来说,一系列有关的挪用、贬值、重新并列和重新分配等,都会以寓言的形式将这些能指揽入新的图解中,从而通过它们先被贬值的极端逻辑来补偿它们。随后寓言会出现,去取代消失的、不能复原的过去或者去补偿这种过去,也就是历史和社会现况所共同排斥的过去。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22:50
    —— 引自第67页
  • 反记忆不同于情感或者怀旧的记忆,因为它对过去(以及未来)无欲无求。但也不是简单忘记,而是以忘却,即先期模式的缩减来达成其结构体或其秩序。反记忆并不刻意追求进展,也不会为了新未来、新秩序提出要求,什么也不指望;不会涉及历史典故以及特定形式的价值或功能:但会涉及场所的构建,以通过模糊重新被其捡拾的过去来做到条析理据。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48:31
    —— 引自第70页
  • 立方体的分子元素一一也是一个立方体,带有一个从它身上取下的较小的立方体,埃森曼称之为“el-cube",一种等候它补充的图形一一运行于揭示形成手法的过程对立面,如此一来el-cube便不能进一步由“分解”来打破。它是一种图解,称谓或许还是用布菜希特的 Gestus为好它不只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态度的浓缩,是复杂的意识形态被压缩为单一形态的过程。el-cube成了 Gestus后,就会以辩证法的矛盾关系存在于加纳列的物化效应( Verfremdungs- effekt)中。《房屋xia》所有元素的复杂重复也都会涉及到彼此间产生增值和影响的单一形态,这样每个立方体矩阵本身也会含有区别。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09:48:31
    —— 引自第72页
  • “那是一段美丽的距离,”海杜克宣称从其平面上观察,空间和时间的朝向是一个向后、一个向前的,“当你回到空间中去,空间却到达更深处的地方。它渐渐变得不清晰。你永远不可能充分地认识它,因为它是未知的物质,也是不固定的。它就是这样越来越暗的。你越接近现实,空间就会越清晰。在现实的平面上面是水平的转子,它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你仅是在猜测未来而已。”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16:57:16
    —— 引自第92页
  • 有人是这样看待毕加索的静物作品《建筑师的桌子》( The Architect' s Table-1912年)的:它在转换层次和透明度,它在知觉本体之外尝试创建新的绘图顺序,但一直通过绘画的惯例和程序。但对海杜克来说,最重要的是乔治・布拉克的作品《工作室III》( Studio III)里面有一只鸟好像在通过一堵墙飞行。海杜克被这幅画迷住了,因为画中的墙体不单单是这样的客体,而是一个拥有宇宙的、指导和确定客体如何在特定时空中出现的非凡角色。此墙体必须经常转换到自己的其他角色;必须控制它整体性的偏离;例如,必须通过它让鸟儿飞行。墙体产生了鸟,就像鸟ル在以一种非凡的配置关系产生了墙体,墙体成为鸟儿。海杜克的《墙屋》是使一种新顺序出现的立体派梦境建筑版本,既利用了其所有的矛盾,利用了其所有的整合倾向,也利用了其所有的塑造世界的雄心壮志。 (查看原文)
    女宛心兑 2020-11-20 16:57:16
    —— 引自第94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