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 短评

热门
  • 2 Juvenalis 2014-11-12 23:42:18

    文辞不尽可爱,但大段说得明澈,令后学可自研寻。论太学体,似比东英寿、孙刚讲得更透彻。太学体实为东英、孙质疑“古文运动”这一叙事实体的肯綮,即欧阳主科举,排击的不是骈文,从而破除古文骈文对立,经欧阳一役而古文功成的俗见,否定一个从中唐直到北宋中叶的与骈文角力的“运动”的存在。本书则仍在旧涵义下运作,但拈出宋初诸家直到欧阳大苏都尊仰韩愈的事实,强调思想、意向的连贯性。相较之下,东英斤斤计较“运动”的词典涵义,又牵扯唐宋变革,就有点小家数了。文学运动的成立与否,要考虑的不只是碎片化历史事实的连缀,文学的内部性,写作者的意向都包含进去,才能更切实、妥帖吧。1486.虚昧斋

  • 0 李囧月 2014-06-26 09:44:35

    文风晓畅明白

  • 1 冬瓜 2014-02-27 23:13:27

    深厚的文献功底,严密的理论分析,条理分明,结构严谨,结论可信,再加以分析佛教、理学与古文运动的关系使得此书更加丰满了。好书。

  • 0 Chaiko 2023-11-27 20:07:38 江苏

    觉得特别好的是祝先生花了大力气辨析文与道之间的关系在各门各派的眼中究竟是怎样的。尊韩问题也透露出北宋古文家对韩文的认识不是一味静态的师法和推崇,与创作实践联系,尤其是与支持“道统”还是“文统”联系,韩愈的形象和接受史变得异常弹性化。由于文与道没有弥合成功,导致古文运动之后的古文创作走向低迷不振,理学兴盛的时代兼有理学家和古文家身份的士人对文章技法表现出的空前兴趣促使文章学成立,其实“斯文”并非中断,而是文学的艺术被哲学彻底打趴下了,以至于像吕祖谦这样遗留着唐代贵族制家族传统与血脉的理学家力图追踪北宋古文盛景的愿望只能通过高度抽象和概念化的技法与评点来实现。

  • 0 摸鱼斗士 2025-03-17 12:58:35 四川

    是否喜欢文道合一是个人自由,但作者预设古文运动“应该”是纯文学的,排斥文统与道统的关联,忽略古文运动与政治、社会的关系,所见自然也就有偏颇了。

  • 0 诗酒趁年华 2022-04-28 11:07:34

    整体来说写得不错,但是作者叙述语言带有较强主观性。

  • 0 池亭暑 2021-02-16 15:19:24

    脉络勾勒和论述重点在于古文家们如何淡化并最终剥离“道统”,进而使得古文运动成为一次“文学革新”,可以与《斯文》中“从综合体分裂出单独的价值观(道)”这个总脉络互相参照。脉络很清晰,对于欧苏等人的古文理论就有点简单化,这点作者也提到了,只能说是重点不同吧。

  • 0 🍊🍅不足斋 2020-11-14 11:34:55

    条理清晰,有个别印刷错误

  • 0 三清喵 2021-05-20 22:28:40

    国内较早对北宋古文运动演变历程予以系统梳理的学术专著,线索清晰,观点明确。其将北宋古文运动分为宋初(柳开、王禹偁)、北宋前期(穆脩、石介)、北宋中期(欧阳脩、范仲淹、韩琦)、北宋后期(二苏兄弟)四个阶段,认为参与古文运动者从批佛走向崇佛,指出北宋古文运动与道学由斗争转为融汇。唯北宋古文运动与道教关系付之阙如,令人遗憾。

  • 0 白糖粿 2024-05-28 16:33:23 上海

    救……讲话年代感太重了…… 条分缕析,适合考研的同学应试,可惜当时没读到hhh

  • 0 醉卧书斋 2025-01-09 20:37:54 北京

    超级厉害,吾辈楷模

  • 1 我与麦兜谁更呆 2023-11-11 21:12:44 北京

    这书功力很深啊,虽然讲欧、苏大家不够出彩,但对欧阳修以前的“古文”讲得尤其深入,亦见感慨与性情,为啥评分这么低???

  • 0 小马哥 2019-02-11 21:29:41

    这本是修订版,该书材料翔实,体系严谨,是北宋古文运动历史性研究的经典著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