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以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的军营为背景,以几位男女军人的成长、恋爱、婚姻和家庭为主线,竭力表现一代军人动人的青春岁月和生命历程。当我们回顾过去时,红领章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它既是那个年代军营和军人的代名词,也是一代人青春和理想的代名词。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走进军营成了一代青年人生的最高理想。...
一 公元1970年刚一入冬,中原伏牛山区的年轻人就坐不住了,他们日思夜想,就盼着部队的人快点来招兵。那年月,参军入伍是最令人羡慕的事情,谁要是穿上了绿军装,就好比是祖坟上冒了青烟,马上就有了高人一等的感觉。参军,是年轻人最美最好的一个大梦,每年一入冬,那些有希望当上兵的年轻人,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就盼着招兵的人来到面前。 第一场雪下来的时候,从县里传来消息:征兵工作...
真喜欢那个年代的军旅生活,什么都透着一个真,一个纯。好几处看得我湿了眼眶。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凝成了几代人的回忆。
作者设置人物太明显,没读几页就知道是哪几对青年男女要在军旅生涯中“捉对厮杀”,但是整个看下来,又觉得也许那个年代的崇高革命友谊比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更动人心弦。 人物转变上还是有些太突兀,可能是篇幅限制。 有些“伤痕”味道,不过还算是个“大团圆”结局。 农民、知青、高干子弟...... 生产大队、革委会、省委副书记、军区副司令..... 农村兵与高干子弟...... 军旅小说从出身阶级、职务身份上设... 作者设置人物太明显,没读几页就知道是哪几对青年男女要在军旅生涯中“捉对厮杀”,但是整个看下来,又觉得也许那个年代的崇高革命友谊比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更动人心弦。 人物转变上还是有些太突兀,可能是篇幅限制。 有些“伤痕”味道,不过还算是个“大团圆”结局。 农民、知青、高干子弟...... 生产大队、革委会、省委副书记、军区副司令..... 农村兵与高干子弟...... 军旅小说从出身阶级、职务身份上设置矛盾点也是老手段了。 除去这些,最让我感叹的还是那个年代的“三大差别”对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影响,甚至现在也一样。越读越觉得,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任务都很艰巨。 (展开)
无聊
喜欢看这种特殊年代的故事,朴实热烈,没有绝对的坏人,像读一块雾面玻璃,纵然岁月销蚀,也不改其中清透纯粹的情怀
看过电视剧,对那个年代军人的成长奋斗史特别感动,纯真而又高尚。
无聊 @2020-07-15 11:39:24
> 更多短评 6 条
> 更多书评 4篇
> 14人读过
> 5人想读
订阅关于红领章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立立 2010-12-24 23:07:01
真喜欢那个年代的军旅生活,什么都透着一个真,一个纯。好几处看得我湿了眼眶。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凝成了几代人的回忆。
0 有用 扉 2023-03-12 23:39:24 河南
作者设置人物太明显,没读几页就知道是哪几对青年男女要在军旅生涯中“捉对厮杀”,但是整个看下来,又觉得也许那个年代的崇高革命友谊比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更动人心弦。 人物转变上还是有些太突兀,可能是篇幅限制。 有些“伤痕”味道,不过还算是个“大团圆”结局。 农民、知青、高干子弟...... 生产大队、革委会、省委副书记、军区副司令..... 农村兵与高干子弟...... 军旅小说从出身阶级、职务身份上设... 作者设置人物太明显,没读几页就知道是哪几对青年男女要在军旅生涯中“捉对厮杀”,但是整个看下来,又觉得也许那个年代的崇高革命友谊比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更动人心弦。 人物转变上还是有些太突兀,可能是篇幅限制。 有些“伤痕”味道,不过还算是个“大团圆”结局。 农民、知青、高干子弟...... 生产大队、革委会、省委副书记、军区副司令..... 农村兵与高干子弟...... 军旅小说从出身阶级、职务身份上设置矛盾点也是老手段了。 除去这些,最让我感叹的还是那个年代的“三大差别”对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影响,甚至现在也一样。越读越觉得,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任务都很艰巨。 (展开)
0 有用 海歌 2020-07-15 11:39:24
无聊
0 有用 Hi James 2022-09-03 19:18:31 北京
喜欢看这种特殊年代的故事,朴实热烈,没有绝对的坏人,像读一块雾面玻璃,纵然岁月销蚀,也不改其中清透纯粹的情怀
1 有用 晴川 2008-04-20 20:34:31
看过电视剧,对那个年代军人的成长奋斗史特别感动,纯真而又高尚。
0 有用 扉 2023-03-12 23:39:24 河南
作者设置人物太明显,没读几页就知道是哪几对青年男女要在军旅生涯中“捉对厮杀”,但是整个看下来,又觉得也许那个年代的崇高革命友谊比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更动人心弦。 人物转变上还是有些太突兀,可能是篇幅限制。 有些“伤痕”味道,不过还算是个“大团圆”结局。 农民、知青、高干子弟...... 生产大队、革委会、省委副书记、军区副司令..... 农村兵与高干子弟...... 军旅小说从出身阶级、职务身份上设... 作者设置人物太明显,没读几页就知道是哪几对青年男女要在军旅生涯中“捉对厮杀”,但是整个看下来,又觉得也许那个年代的崇高革命友谊比资产阶级的情情爱爱更动人心弦。 人物转变上还是有些太突兀,可能是篇幅限制。 有些“伤痕”味道,不过还算是个“大团圆”结局。 农民、知青、高干子弟...... 生产大队、革委会、省委副书记、军区副司令..... 农村兵与高干子弟...... 军旅小说从出身阶级、职务身份上设置矛盾点也是老手段了。 除去这些,最让我感叹的还是那个年代的“三大差别”对人与人之间价值观的影响,甚至现在也一样。越读越觉得,也许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任务都很艰巨。 (展开)
0 有用 婷婷 2022-10-23 09:47:49 江苏
无聊 @2020-07-15 11:39:24
0 有用 Hi James 2022-09-03 19:18:31 北京
喜欢看这种特殊年代的故事,朴实热烈,没有绝对的坏人,像读一块雾面玻璃,纵然岁月销蚀,也不改其中清透纯粹的情怀
0 有用 海歌 2020-07-15 11:39:24
无聊
0 有用 立立 2010-12-24 23:07:01
真喜欢那个年代的军旅生活,什么都透着一个真,一个纯。好几处看得我湿了眼眶。一身绿军装,两面红领章,凝成了几代人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