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陈先生大约是个乐观主义者,虽决不曾说历史选择的大体如同进化论,但观点近于认同在复杂的历史互动形成中,最终是最优的因素源流作了最优的选择混合,形成先进的新秩序和新文化......
仅翻阅略读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考镜源流,辨章制度。渊源为主线,勾勒隋唐制度因循规抚之三源,北魏北齐,梁陈,西魏西周。文化、制度的脉络比统治的更替远较深厚、复杂。边远之地不逐新变,往往能够保存正典,官学衰微亦靠家族传道。今天西北西南大学出来的学生,有一股蓬勃朝气,在上海多年的自己感到志气衰落,要向能量喷涌的乾地多多学习。
虽然史料引证实在是太罗嗦,看得人很困倦,但是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谓匠心独到。文章书写气势磅礴,辞章华美典雅,有种与仇鹿鸣不一样的阅读快感!
修行110th,回杭州火车上读完,三联版本已经读过,此为二周目。唐代政治一部分已经烂熟于心,隋唐制度渊源部分还有感觉从未读过的部分,读书不细如我,需要付出几倍于他人的努力,才能有所小成啊!
吾國中古史之謂奠基,實賴先生之兩稿,茲自不待言。兩稿者,一稿理隋唐制度之淵源,一稿論唐朝之政史,雖成兩分,其質乃一脈相承,互為表裏,相佐而益彰也。
讀的不是很精,其中對史料典籍的大量引用增强了論證的嚴密性,作者注重從民族方面研究隋唐的政治歷史,另外還論及世家大族對政治的影響……由於對整個唐代歷史缺乏全面掌握以及一直以來對魏晉南北朝歷史感到陌生,也就沒有讀完全書的耐心,慚愧。
13年5月23日-9月13日
很多人都喜欢读史书,但古书里的逻辑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握得住。
第一次读先生的著作,还是能够感受到先生对于一般史料的不一样的思考。
真是传世之作,获益匪浅
史料竟然都是在为作者论述,看完不用多说已经“其义自现”了~
翻过度过藏着。大一时候读的,懵懂无知看到的只有懵懂无知,如果命运阴差阳错再让我研究唐代我会读的。
没完全看懂,但是有关唐朝皇城的那段印象极深,这就解开了为什么唐朝的兵变多发生在玄武门之谜~
两稿是陈氏隋唐政治史经典神作,书中概念更是为隋唐史研究奠基,可谓隋唐史入门必读经典,对于读者初窥隋唐政治流变大有裨益。
确实厉害,虽然很多观点在当代史学研究中得到了修正,不过开拓创见之功不可磨灭。对多个主题的探讨都很独特,利用史料的能力无比强悍。
之前只是简略了看了下,这次认认真真看完了。不得不说,陈寅恪脑洞很大,善于发现、联系和总结
家学+西学+洞察力 屌炸天
读陈公的书真的是味如嚼蜡,陈公的书大多是通过史料条目加自己所思的格式,对无根基如我者来说简直是噩梦。在众多史料中找到相似处并慧眼识珠,实是陈公之功力,义宁读书细致如此。
赶在离家前读完了这本史学名著,真好,这两个字是不得不说的话。简洁而深刻,废话几乎没有。从几个小的视角论述了隋唐制度的演变发现及渊源。实为当代学术工作者必学之佳作。
作为一本写于八九十年前的著作,其中的很多观点如今已成史学通论,读此书更重要的是学习陈先生是如何运用史料记载,让史料自己说话来证明观点的。
>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17 有用 老虎闻玫瑰 2012-10-04 18:20:09
陈先生大约是个乐观主义者,虽决不曾说历史选择的大体如同进化论,但观点近于认同在复杂的历史互动形成中,最终是最优的因素源流作了最优的选择混合,形成先进的新秩序和新文化......
15 有用 输入昵称 2016-07-07 22:34:43
仅翻阅略读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考镜源流,辨章制度。渊源为主线,勾勒隋唐制度因循规抚之三源,北魏北齐,梁陈,西魏西周。文化、制度的脉络比统治的更替远较深厚、复杂。边远之地不逐新变,往往能够保存正典,官学衰微亦靠家族传道。今天西北西南大学出来的学生,有一股蓬勃朝气,在上海多年的自己感到志气衰落,要向能量喷涌的乾地多多学习。
8 有用 Tacher 2013-11-03 11:19:27
虽然史料引证实在是太罗嗦,看得人很困倦,但是最终得出的结论可谓匠心独到。文章书写气势磅礴,辞章华美典雅,有种与仇鹿鸣不一样的阅读快感!
7 有用 神威 2013-09-23 09:23:52
修行110th,回杭州火车上读完,三联版本已经读过,此为二周目。唐代政治一部分已经烂熟于心,隋唐制度渊源部分还有感觉从未读过的部分,读书不细如我,需要付出几倍于他人的努力,才能有所小成啊!
5 有用 素舲 2014-08-06 16:41:03
吾國中古史之謂奠基,實賴先生之兩稿,茲自不待言。兩稿者,一稿理隋唐制度之淵源,一稿論唐朝之政史,雖成兩分,其質乃一脈相承,互為表裏,相佐而益彰也。
2 有用 风乎舞雩 2013-01-31 11:52:35
讀的不是很精,其中對史料典籍的大量引用增强了論證的嚴密性,作者注重從民族方面研究隋唐的政治歷史,另外還論及世家大族對政治的影響……由於對整個唐代歷史缺乏全面掌握以及一直以來對魏晉南北朝歷史感到陌生,也就沒有讀完全書的耐心,慚愧。
1 有用 三点五 2013-09-13 11:41:26
13年5月23日-9月13日
3 有用 言小非 2012-11-18 17:16:19
很多人都喜欢读史书,但古书里的逻辑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把握得住。
1 有用 蘭澤 2013-09-02 12:37:56
第一次读先生的著作,还是能够感受到先生对于一般史料的不一样的思考。
1 有用 一页书 2014-08-24 00:05:56
真是传世之作,获益匪浅
1 有用 若耶溪水 2013-07-28 14:32:19
史料竟然都是在为作者论述,看完不用多说已经“其义自现”了~
1 有用 淡blues 2016-03-10 17:31:21
翻过度过藏着。大一时候读的,懵懂无知看到的只有懵懂无知,如果命运阴差阳错再让我研究唐代我会读的。
1 有用 青(求己) 2012-05-22 17:48:50
没完全看懂,但是有关唐朝皇城的那段印象极深,这就解开了为什么唐朝的兵变多发生在玄武门之谜~
2 有用 寒鲲 2016-01-04 23:33:50
两稿是陈氏隋唐政治史经典神作,书中概念更是为隋唐史研究奠基,可谓隋唐史入门必读经典,对于读者初窥隋唐政治流变大有裨益。
1 有用 支离疏 2019-03-09 15:14:00
确实厉害,虽然很多观点在当代史学研究中得到了修正,不过开拓创见之功不可磨灭。对多个主题的探讨都很独特,利用史料的能力无比强悍。
1 有用 小 明 子 2017-03-07 01:46:41
之前只是简略了看了下,这次认认真真看完了。不得不说,陈寅恪脑洞很大,善于发现、联系和总结
2 有用 妙香国江湖骗子 2019-01-21 23:00:00
家学+西学+洞察力 屌炸天
1 有用 罔两 2019-06-02 17:26:00
读陈公的书真的是味如嚼蜡,陈公的书大多是通过史料条目加自己所思的格式,对无根基如我者来说简直是噩梦。在众多史料中找到相似处并慧眼识珠,实是陈公之功力,义宁读书细致如此。
1 有用 (不是 2015-03-07 16:01:43
赶在离家前读完了这本史学名著,真好,这两个字是不得不说的话。简洁而深刻,废话几乎没有。从几个小的视角论述了隋唐制度的演变发现及渊源。实为当代学术工作者必学之佳作。
1 有用 人子门下 2021-03-08 23:00:17
作为一本写于八九十年前的著作,其中的很多观点如今已成史学通论,读此书更重要的是学习陈先生是如何运用史料记载,让史料自己说话来证明观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