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于华:教授,博士
2000年8月-至今 清华大学社会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9月―2001年8月 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从事博士后学习、研究
1992年9月-2000年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民俗学专业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社会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民间文化研究;
多年来一直关注乡村社会与文化的变迁、传统文化资源与现代社会及现代性的关系、民间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等问题。
主要论著:
《死的困扰与生的执著��中国民间丧葬仪礼与传统生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寻求生存��当代中国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与黄平、杨宜音等合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合著者杨宜音、应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在乡野中阅读生命》(文化人类学笔记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仪式与社会变迁》(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传统亲缘关系”,《社会学研究》,1994年第6期。
“中国农民非农活动的文化意义”,《二十一世纪》1996年12月号。
“生活在后传统之中”,《读书》,1997年第6期。
“社会变迁中的儿童食品与文化传承”,《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1期。
“不适应的老人”,《读书》,1998年第6期。
“民间社会与仪式国家”,《读书》1999年第9期。
“代际关系中的公平逻辑及其变迁――对河北农村养老事件的分析”,《中国学术》,2001年第4期/总第八辑,2001年。
0 有用 杜修琪 2013-11-24 18:12:38
能看与出来后期做民工调查和苦难讲述的联系。
0 有用 荷風 2011-09-24 08:27:48
这个社会渐渐在个人化吧……
0 有用 奥耶耶 2010-03-01 20:05:11
不似俺想得那般圆润。
0 有用 Aporia 2021-02-08 22:40:22
3分少4分多。与其说是一本民族志不如说是一个人类学科普——序中简述了人类学的发展和被质疑的悖论,每一章诠释了一个重要的母题(e.g. 地方性知识、祭祀文化、生存伦理、象征)。不过实在是没什么新意,观点过于二元,几乎没有内部人类学视角,体验并没有延伸到洞见,每一章都选了一个新的fieldsite不禁令人怀疑实践是为了嵌套理念,且最后所有的argument都落到之前人的研究— ”正如xxx所说”、“让... 3分少4分多。与其说是一本民族志不如说是一个人类学科普——序中简述了人类学的发展和被质疑的悖论,每一章诠释了一个重要的母题(e.g. 地方性知识、祭祀文化、生存伦理、象征)。不过实在是没什么新意,观点过于二元,几乎没有内部人类学视角,体验并没有延伸到洞见,每一章都选了一个新的fieldsite不禁令人怀疑实践是为了嵌套理念,且最后所有的argument都落到之前人的研究— ”正如xxx所说”、“让人不禁联想到xxx”、“应证了xx“、”借用xxx理论”….. 不过作为一个快速“乡村”扫盲杂文纪事还是不错的。 (展开)
0 有用 Clay🌈 2016-04-26 14:08:34
可以说是关于“死与生”的一些田野思考笔记,正如郭于华在其中一篇中所说到的,“将生命的终点作为读解生命的起点,可以使我们透过死亡沉重的黑幕看到生命的跃动与亮色,可以从中感悟生命的冲动与强韧”。
0 有用 Aporia 2021-02-08 22:40:22
3分少4分多。与其说是一本民族志不如说是一个人类学科普——序中简述了人类学的发展和被质疑的悖论,每一章诠释了一个重要的母题(e.g. 地方性知识、祭祀文化、生存伦理、象征)。不过实在是没什么新意,观点过于二元,几乎没有内部人类学视角,体验并没有延伸到洞见,每一章都选了一个新的fieldsite不禁令人怀疑实践是为了嵌套理念,且最后所有的argument都落到之前人的研究— ”正如xxx所说”、“让... 3分少4分多。与其说是一本民族志不如说是一个人类学科普——序中简述了人类学的发展和被质疑的悖论,每一章诠释了一个重要的母题(e.g. 地方性知识、祭祀文化、生存伦理、象征)。不过实在是没什么新意,观点过于二元,几乎没有内部人类学视角,体验并没有延伸到洞见,每一章都选了一个新的fieldsite不禁令人怀疑实践是为了嵌套理念,且最后所有的argument都落到之前人的研究— ”正如xxx所说”、“让人不禁联想到xxx”、“应证了xx“、”借用xxx理论”….. 不过作为一个快速“乡村”扫盲杂文纪事还是不错的。 (展开)
0 有用 平淡是福 2017-06-23 21:23:04
写的真好~
0 有用 Clay🌈 2016-04-26 14:08:34
可以说是关于“死与生”的一些田野思考笔记,正如郭于华在其中一篇中所说到的,“将生命的终点作为读解生命的起点,可以使我们透过死亡沉重的黑幕看到生命的跃动与亮色,可以从中感悟生命的冲动与强韧”。
0 有用 杜修琪 2013-11-24 18:12:38
能看与出来后期做民工调查和苦难讲述的联系。
0 有用 荷風 2011-09-24 08:27:48
这个社会渐渐在个人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