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系列从翔实的历史材料出发,以雄浑的构思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大的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在洞察世态人情毫末的基础上,探索了这些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原因,散发着智慧的炽热光焰。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系列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神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的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照的光亮之中。
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工的帝国,她和在她之前试验性的秦帝国一起,开创并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是中华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第一个强盛的时代。然而自东汉和帝以后,君主幼弱、外戚专政、宦官擅权、党锢事件、士族崛起、庄园经...
本系列从翔实的历史材料出发,以雄浑的构思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大的封建王朝兴衰的历史过程。在洞察世态人情毫末的基础上,探索了这些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原因,散发着智慧的炽热光焰。新颖的表现手法是本系列的一个重要尝试。它试图在史学家和小说家之间找到一条新路:吸取历史学的观点和成果,避免枯燥繁冗的叙述方式;借鉴文学的叙述与神采,但没有虚构的情节。从而赋予历史以活力,在历史的花岗岩中融入道德的激情和审美的诗意,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历史不仅仅意味着过去,它处于人类的理性思考、道德评判和审美观照的光亮之中。
大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工的帝国,她和在她之前试验性的秦帝国一起,开创并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是中华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第一个强盛的时代。然而自东汉和帝以后,君主幼弱、外戚专政、宦官擅权、党锢事件、士族崛起、庄园经济、宗教运动、流民暴动、边将叛变、军阀割据等现象比肩接踵。至桓、灵以后,这些矛盾集中爆发。本书截取了灵帝、献帝两朝五十二年的时间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这个帝国走向灭亡的过程,并由此提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根本矛盾。读者不难发现,此后中国历史上任何帝国的灭亡,都以不同的形式重蹈大汉帝国的覆辙。因为这个帝国的灭亡不仅赋予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姓名,而且铸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个性。
汉:白日薄西山的创作者
· · · · · ·
-
徐兴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徐兴无,男,1964年7月19日生于江苏扬州市,原籍江苏滨海县。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87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考入该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课程,1990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考入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1993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留聘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97年聘为副教授。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年聘为教授。2005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兼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2002-2005)、《文学评论丛刊》(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合办)执行编委。
学术交流活动:1999年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99年10月,赴台湾清华...
徐兴无,男,1964年7月19日生于江苏扬州市,原籍江苏滨海县。1983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1987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7年考入该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课程,1990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1990年考入该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课程,1993年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留聘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于中国古代文学专业。1997年聘为副教授。2000年7月至2001年7月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3年聘为教授。2005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兼任南京大学中文系副系主任(2002-2005)、《文学评论丛刊》(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合办)执行编委。
学术交流活动:1999年3月赴香港中文大学担任访问学者。1999年10月,赴台湾清华大学参加 “纪念闻一多先生百周年诞辰学术研讨会”。2001年5月,参加哈佛儒学研讨会。2001年6月,访问美国达特慕斯大学东亚系。2003年12月,赴香港浸会大学参加“汉魏六朝宗教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年8月,赴香港理工大学参加“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年会”。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孝灵皇帝
第二章 大放逐
第三章 风雨如晦
第四章 太平道
第五章 烽火狼烟
第六章 北邙山
第七章 东京西京
第八章 蒿里行
第九章 日蚀苍黄
遗响
附录:东汉帝王列表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汉:白日薄西山"试读 · · · · · ·
行行重行行,白日薄西山 ——汉末民谣 冬天,是死亡的季节,夕阳透着惨白,沉沦于西山。 孝桓皇帝永康元年(167)的冬天,是本朝世祖光武皇帝中兴以来的第一百四十三个冬天,大统延嗣了十一位君主。倘若上溯到高皇帝开辟大汉基业的那一年,这便是第三百七十个冬天了,大统之中,也得再上溯十三位君主。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单凭这样的年龄,就足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赢得美..
原文摘录 · · · · · ·
-
享国最久的帝国 冬天,是死亡的季节,夕阳透着惨白,沉沦于西山。框皇帝永康元年(167)的冬天,是本朝世祖光武皇帝中兴以来的第一百四十三个冬天,大统延嗣了十一位君主。倘若上溯到高皇帝开癖大汉基业的那一年,这便是第三百七十二个冬天了,大统之中,也得再上溯十三位君主。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单凭这样的年龄,就足以在历史学家的笔于赢得美好的声誉。这不仅是对在本朝之前只有十五年的秦帝国面言,就是对直至公元191年的中华帝国历朝历代而言,本朝也是享国最久的帝国。事实上,在史学家的心目中,能和本朝共享最高荣誉的帝国,仅仅是?世纪到10世纪的大唐帝国而已。本朝的国号“汉”,成了所有中国人的代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孝灵皇帝1 -
天子的想法和蔡议郎大不相同。事实上,他喜欢各种典礼,从小,他就视各种朝仪为游戏。在蔡邕等大臣的指导下,他了国家的几个大典。可他还不过瘾,马上自作主张,大加发这一发挥,使得蔡议郎大失所望。 天子喜欢辞赋,这是大汉帝国特有的文学体裁,当初孝武皇读了司马相如的《大人赋》,飘飘然有凌云之志。辞赋的字句铺骈丽,读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令人如痴如醉,回肠荡气。可蔡议郎却教天子一套什么辞赋为小技、道德是根本;辞赋的修辞技巧是末节、以文载道方为鹄的的大道理,让天子生厌,或者说,让天子无法理解。天子欣赏自己的才华,可蔡议郎他们却不以为然。这帮土大夫一天到晚就是经学经学,道貌岸然,面目可憎。于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主意在天子的脑子里冒了出来。 101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鸿都门学97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汉:白日薄西山"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唐:日落九世纪 8.0
-
- 品明朝 7.3
-
- 宋:西风凋碧树 7.5
-
- 明清战争史略 7.2
-
- 汉代行政记录(上下) 8.4
-
- 两京新记辑校 大业杂记辑校 9.0
-
- 帝国政界往事 7.8
-
- 帝国落日 7.9
-
- 唐史十二讲 7.7
-
- 华丽血时代 7.1
汉:白日薄西山的书评 · · · · · · ( 全部 6 条 )

内容中规中矩,编辑惨不忍睹!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更多书评 6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6)6.7分 59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6)8.0分 57人读过
-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6.8分 2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三国:历史与文化 (hlxyz)
-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
- 书单|我的阅读2020 (徐小蟹)
- 史(秦汉) (鲸九水)
- 三国小说、随笔、传记 (陵越)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汉:白日薄西山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豹隐雪 2009-11-01 22:40:03
通俗易懂的入门读物
0 有用 轻重 2018-12-09 22:24:48
中学时代晚自习,偷读此书和《日落九世纪》《西风凋碧树》,当时如饥似渴,如今归于平凡。没想到,高考后真去了南大。2011年在鼓楼南园16舍蜗居,徐兴无先生1995年在17舍完成此书,冥冥中自有缘分。
0 有用 一v一 2008-05-09 21:47:54
用了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细细研读..作为一名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于那段知识的匮乏让我汗颜...但是书中将翔实的历史材料以简洁生动甚至是恶搞的语气.散文般的娓娓道来...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多年深厚的文学积淀...=u=.不知道为什么..和其他大部头历史书籍不同.我更喜欢那种坐在车上边看边笑的颤抖的散文.不轻浮.不虚伪.不沉重.不严肃.
0 有用 捡韭菜的小盒子 2017-02-07 21:38:47
刘备的滤镜粉碎机
0 有用 等素年 2015-12-10 17:40:54
先看的同一系列的西风凋碧树,都是用小说的手法表现历史但是觉得这本文采不够不适合用这样的方法写作
0 有用 蓝 2023-03-16 15:25:05 浙江
说实话,写的真的很一般,像拼凑的研究生论文。
2 有用 梨花吖 2022-11-05 08:58:34 德国
建宁元年的秋天,帝国失掉了最后一次挽救危亡的机会。
0 有用 旋风西瓜皮 2021-07-07 11:12:44
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很好,除去后半部分已经烂熟的三国前传,前面将近三分之二的部分可以说是叙事清晰,颇有条理,很有一读的价值。可是编辑的粗疏,校对的马虎,各种千奇百怪的低级错别字,将一本好书生生变成了“半盗版”。
0 有用 豆友213537626 2020-12-24 22:29:21
这是一套书,我在图书馆借的是这本,看完以后非常喜欢把其他几本痘买齐了。然后发现汉代这本写的最好。第一次觉得历史小说可以这样吸引人。作者对所写的历史人物是有情感的,有的带有同情,有的近乎悲悯。
0 有用 齐纨 2019-12-18 10:43:41
文学气息浓厚的历史,完全中我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