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六七暴動堪稱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本書分析六七暴動的成因、經過及影響,詳細敘述騷亂的導火線及主要事件,包括沙頭角邊境衝突、炸彈浪潮及火燒英國駐北京代辦處等。
本書根據近年解封的英國政府機密檔案,披露英國政府當年處理騷亂及中英關係的策略。作者採訪了多位來自港英政府及左派陣營的當事人,包括負責鎮壓暴動的港督私人助理姬達、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梁上苑、目前擔任立法會主席的曾鈺成及民政事務局局長的曾德成。作者也敘述了多位響應左派號召參與反英抗爭,而付出沉重代價的參與者的遭遇。由於部分被訪者已相繼辭世,這些珍貴的訪問紀錄為這段歷史留下不可或缺的口述歷史資料。
作者简介 · · · · · ·
張家偉,香港新聞工作者,現任職香港《南華早報》政治編輯。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後考獲該學系碩士學位。曾在香港《星島日報》、《華僑日報》及《亞洲週刊》擔任政治新聞記者;一九九八年獲香港記者協會與國際特赦組織香港分會合辦的人權新聞獎雜誌組冠軍。自一九九六年起開始研究六七暴動,二零零零年出版《香港六七暴動內情》,二零零九年出版
目录 · · · · · ·
引言、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第一章、六七暴動的前奏
第二章、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事件:六七暴動的導火線
第三章、花園道事件
第四章、《人民日報》「六‧ 三社論」及左派大罷工
· · · · · · (更多)
引言、六七暴動:香港戰後歷史的分水嶺
第一章、六七暴動的前奏
第二章、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事件:六七暴動的導火線
第三章、花園道事件
第四章、《人民日報》「六‧ 三社論」及左派大罷工
第五章、沙頭角事件與「真假菠蘿陣」
第六章、英國政府的撤退計劃
第七章、英方內部鷹派與鴿派的角力
第八章、火燒英國駐華代辦處與林彬事件
第九章、「香港式文化大革命」落下帷幕
第十章、六七暴動的影響第
十一章、中英官員與暴動參與者的回憶與反思
附錄
一、〈堅決反擊英帝國主義的挑釁〉
二、周恩來關於堅決支持香港愛國同胞反英抗暴鬥爭的講話
三、各界鬥委會常務委員名單及近況
四、左派暴動統計數字一覽
五、六七暴動期間香港各級議會非官守議員名單
註釋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喜欢读"六七暴動"的人也喜欢 · · · · · ·
六七暴動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六七暴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 条 )

《六七暴动:香港战后历史的分水岭》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按照国内香港史论述强调反殖反帝思想的逻辑, 六七暴动本来是明确的反英反殖的活动,但当国内的历史论说否定了文革的极左思想后,从这种极左思想引发出来的香港“六七暴动”,便不能受到肯定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教授王宏志如是认为。(P3)本书作者张家伟先后采访多位曾... (展开)> 更多书评 2篇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暴动结束后,港英政府斥资举办“新潮舞会”,旨在消耗青少年的多余精力,“引导青少年走上正途,其中以中环卜公码头(现已拆卸)的规模最为庞大。当时社会普遍流传“宁要飞仔,不要左仔”的说法。政府又斥资举办青少年课外活动,例如游泳、野餐、露营等,并开办社区中心和青少年中心。 一个单调的社会,其实是最容易出事的社会。一个聪明的统治者,应该懂得如何开拓世俗生活。全国人民都是政治局常委,那太吓人。2012-10-04 00:11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六七暴乱失败不是因为香港的年轻一代较喜欢英国人,而是因为他们比较不喜欢共产党而已。……香港人其实不太喜欢英国人,但他们更厌恶共产党。……香港似乎开始珍惜这地方。最低限度,香港是他们的避难所,让他们免去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浩劫。 如今,那年轻的一代,已经老了。新一代的香港年轻人所成长的环境与背景脱胎于这老背景,又增加了新内容。许多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背后,其实自有其逻辑。那么,具体到香港,这逻辑又是什么...2012-10-04 00:03 2人喜欢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
沙頭角槍戦結東後左派群眾的暴力抗爭行動接踵而來。港英為了對付左派示威者,自七月初頒布多項紧急法令。這些法例禁止遊行集會和示威抗議・也不准進行「動性廣播」和張貼「煽動性標語」,並授權警方進入屋宇搜查及拘捕可疑人物。任何行為只要被認為足以引起港英當局和市民「合理」的「恐懼和沮喪」,當局就有逮捕有關人。七月十九日,港府一口氣頒布九項即時生效的紧急法,規定(一)不論以口頭或文字散播虛假的聲明,而可能引...
2020-07-26 05:50 1人喜欢
沙頭角槍戦結東後左派群眾的暴力抗爭行動接踵而來。港英為了對付左派示威者,自七月初頒布多項紧急法令。這些法例禁止遊行集會和示威抗議・也不准進行「動性廣播」和張貼「煽動性標語」,並授權警方進入屋宇搜查及拘捕可疑人物。任何行為只要被認為足以引起港英當局和市民「合理」的「恐懼和沮喪」,當局就有逮捕有關人。七月十九日,港府一口氣頒布九項即時生效的紧急法,規定(一)不論以口頭或文字散播虛假的聲明,而可能引起「公眾恐懼與沮喪」者,即屬違法;(二)法庭審訊刑事案件時・有權禁止公眾旁聽(三)警方人員檢去武器的權力;(四啟封或封閉屋宇命令;(五)市民與軍警合作的義務;(六)警方驅散集會的權力;(七)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的罪行;(八)禁止舉行私人及公開會議的權力,(九)干擾軍隊使用的車輛及装備的罪行 港英後來頒布的緊急法令甚至規定,三個人以上聚集也可被控「非法集會」。七月二十八目港府又頒布另一條紧急法令授權布政司可在無需任何理由的情況下,下令拘押犯人,拘押期限可長達一年,以「對付在幕後策劃陰謀和煽動騷亂的人」。 引自 第五章、沙頭角事件與「真假菠蘿陣」 回应 2020-07-26 05:50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左派大罢工也衍生了一些“新生事物”。由于两家巴士公司服务接近瘫痪,大批私家车和小型客货车(俗称“白牌”)趁机“填补真空”,到街上兜揽乘客。警方在当时的非常时期,也对这些原属非法载客的的车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它们在巴士站和电车站上落乘客。六七骚乱结束后,港府吸取路上公共交通过分倚赖巴士的教训,于六九年七月宣布小巴服务合法化,作为巴士服务的补充。 原来如此。2012-10-03 23:23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游行集会受到严格限制,左派群众转而采取“飞行集会”的活动形式。飞行集会是中共领导人李立三在三十年代提出的斗争手法,指众人约定时间在某地点集合,之前装作互不认识,到了预定时间迅速集合,演讲,宣读抗议声明基散发传单,然后在警察赶到前迅速散去。 所以中共是当今“闪客”行为艺术的鼻祖之一么?其实,文革时期的许多内容,都有行为艺术的影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那真是一个浪漫的时代。2012-10-03 23:36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由于“中国因素”对香港处境的重要性,英国政府不得不与北京打交道。……英国更早在一九六一年开始对北京加入联合国投赞成票,两国更于七二年互换大使。除非万不得已,英国不欲与北京全面决裂。 鸡蛋里挑骨头—— 这里是对1967年的形势作判断,而互换大使是1972年的事情,不能作为论据来用。2012-10-03 23:43
-
沙頭角槍戦結東後左派群眾的暴力抗爭行動接踵而來。港英為了對付左派示威者,自七月初頒布多項紧急法令。這些法例禁止遊行集會和示威抗議・也不准進行「動性廣播」和張貼「煽動性標語」,並授權警方進入屋宇搜查及拘捕可疑人物。任何行為只要被認為足以引起港英當局和市民「合理」的「恐懼和沮喪」,當局就有逮捕有關人。七月十九日,港府一口氣頒布九項即時生效的紧急法,規定(一)不論以口頭或文字散播虛假的聲明,而可能引...
2020-07-26 05:50 1人喜欢
沙頭角槍戦結東後左派群眾的暴力抗爭行動接踵而來。港英為了對付左派示威者,自七月初頒布多項紧急法令。這些法例禁止遊行集會和示威抗議・也不准進行「動性廣播」和張貼「煽動性標語」,並授權警方進入屋宇搜查及拘捕可疑人物。任何行為只要被認為足以引起港英當局和市民「合理」的「恐懼和沮喪」,當局就有逮捕有關人。七月十九日,港府一口氣頒布九項即時生效的紧急法,規定(一)不論以口頭或文字散播虛假的聲明,而可能引起「公眾恐懼與沮喪」者,即屬違法;(二)法庭審訊刑事案件時・有權禁止公眾旁聽(三)警方人員檢去武器的權力;(四啟封或封閉屋宇命令;(五)市民與軍警合作的義務;(六)警方驅散集會的權力;(七)阻礙軍人執行職務的罪行;(八)禁止舉行私人及公開會議的權力,(九)干擾軍隊使用的車輛及装備的罪行 港英後來頒布的緊急法令甚至規定,三個人以上聚集也可被控「非法集會」。七月二十八目港府又頒布另一條紧急法令授權布政司可在無需任何理由的情況下,下令拘押犯人,拘押期限可長達一年,以「對付在幕後策劃陰謀和煽動騷亂的人」。 引自 第五章、沙頭角事件與「真假菠蘿陣」 回应 2020-07-26 05:50 -
耐人尋味的是,香港左派報章在六六年天星小輪骚亂中保持中立,更在評論中站在支持港英政府的立場,強調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文匯報》當時發表題為(反加價不應騷亂〉短評強調全港居民都希望社會秩序能昶速恢復,好讓大家能過正常生活。《文匯報》更希望有關當局「重視居民的這一願望,採取合理措施,迅速消除一切有損於居民利益和騷亂的因素,滿足居民的合理要求」。《大公報》也認為:「從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大家都...
2020-07-26 04:39
耐人尋味的是,香港左派報章在六六年天星小輪骚亂中保持中立,更在評論中站在支持港英政府的立場,強調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文匯報》當時發表題為(反加價不應騷亂〉短評強調全港居民都希望社會秩序能昶速恢復,好讓大家能過正常生活。《文匯報》更希望有關當局「重視居民的這一願望,採取合理措施,迅速消除一切有損於居民利益和騷亂的因素,滿足居民的合理要求」。《大公報》也認為:「從廣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大家都應冷靜看清事態的變化,並有效地合力促使局勢迅速恢復平靜。」 人造花廠事件原本只是一宗普通的勞資糾紛·引起社會關注的程度反而不及同年四月發生的青洲英坭事件。左派在人造花廠工潮初期沒有派慰問團到場聲援,只有一小群女學生向工人送茶點。°人造花廠其中一名工人代表楊俊表,他們的抗議行動最初完全由工人自發組纖,工聯會沒有提供任何協助。蕭劍輝二零零二年接受訪問時表示・當時他並非左派工王會成員,又形容五月六日大有街事件爆發前工潮基本上「沒人領導」 但他透露,五月理開始隸屬工聯會的港九樹膠塑膠業總工會與他們接觸請他們到該會會址開會商討抗爭策。他表示「樹膠工會叫我們寫大字報掲露資方的削行径,但吩附我們不要將内容寫得太政治化。」他估計當時左派陣營也不想過分擴大事端。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統戰部官員的何銘思認為,人造花廠工潮不能説是完全自發的,當年由左派工會主導的公共事業・如九龍巴士・電話公司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勞資糾紛° 引自 第二章、新蒲崗香港人造花廠事件:六七暴動的導火線 回应 2020-07-26 04:39 -
董言 (The past is passé)
1966.3.17 天星小輪加價。胡鴻烈、鐘期榮夫婦(樹人大學創辦人)支持。 葉錫恩反對天星小輪加價,簽名活動。 1966.4.4 蘇守忠手持標語支持葉錫恩,絕食。 1966.4.5 蘇被逮捕。引起九龍騷動。 官方報告:《一九六六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調查書》,報告認為警方「持重」,有效遏止了暴動,認為「暴動」是自發的(這裏還是用了「暴動」),原因是民眾對社會經濟制度不滿。調查組也建議要建立更有效的上下溝通機制。 社會民主黨報告...2016-03-21 23:18
1966.3.17 天星小輪加價。胡鴻烈、鐘期榮夫婦(樹人大學創辦人)支持。 葉錫恩反對天星小輪加價,簽名活動。 1966.4.4 蘇守忠手持標語支持葉錫恩,絕食。 1966.4.5 蘇被逮捕。引起九龍騷動。 官方報告:《一九六六年九龍騷動調查委員會調查書》,報告認為警方「持重」,有效遏止了暴動,認為「暴動」是自發的(這裏還是用了「暴動」),原因是民眾對社會經濟制度不滿。調查組也建議要建立更有效的上下溝通機制。 社會民主黨報告:《九龍騷動(亂?正文和註釋不一)事件調查報告》。香港居民沒有公民權,反殖民。 香港左派的支持政府的中立態度,強調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文匯報》,<反加價不應騷亂> 1966.12.3 。澳門。由興建學校事件而引起的左派示威,也有文化大革命的極左思潮的影響。最後在這日發生澳葡政府鎮壓左派,宣佈宵禁。廣東政府切斷關閉與澳門的聯係,不允許輸送糧食和水,強迫澳門政府接受左派要求的賠償,驅逐國民黨成員,不允許懸掛青天白日旗。國民黨勢力因此全面退出澳門。 周恩來原來指示的「長期打算,充分利用」,以及文革只在國內進行的主張。1966.10.1前夕,香港左派受邀回北京。周恩來權力旁落。這是香港左派後來不受控制的原因之一。 1967。眾多勞資糾紛發生。六十年代中,經濟困境,許多銀行倒閉。物價上漲。 1967.5. 新蒲崗大有街香港人造花廠,勞資糾紛。警隊介入。左派召集大會,控訴「法西斯瘋狂鎮壓」。「五·一一」事件。5.16 工聯會成立「港九各業工人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中國外交部的嚴正聲明。《人民日報》的警告。這時的外交部已被奪權。 5.22. 花園道事件。左派羣眾到港督府抗議,終於與警方發生流血衝突。部分左派羣眾假裝被攻擊。 周恩來反對在香港問題上採取極左的口號和做法。不能照搬國內文革一套。 民政司李福逑,李國章的叔父。 1967.6.3. 《人民日報》<堅決反擊英帝國主義的挑釁>。6.6. 廣州十萬人聲援大會。6.24. 左派大罷工。6.24. 周恩來會見贊比亞總統,表示「堅決支持」香港左派發動大罷工。罷工並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7.8. 數百名示威者在沙頭角季節。中英街附近有槍擊。英國警察被挾持至中國境內。 7.16. 警方突襲九龍土瓜灣工聯會工人俱樂部。警方有陷害被捕者的嫌疑,將武器放在被捕者家裡。 沒有跡象表明左派發動的炸彈襲擊是由中央統籌控制的。 8.20. 北角清華街有黃綺文、黃兆勳兩姊弟被土製炸彈炸死,激起極大民憤。案:這是使左派與羣眾分道揚鑣的一事件。 左派因為沒有大陸的資源支持,然後出現「真假菠蘿陣」。 英國內部強硬派和溫和派之間的協調。英國的撤離計劃也在暴動期間再次被提出。海外殖民地與英國本土的利益之間的衝突。案:但戴麟趾強硬派好似佔上風。 8.9.港英逮捕左派外圍報章《香港夜報》社長,還有南昌印務公司董事長等人。 8.22. 北京造反派衝擊英國代辦處,包括縱火。 8.23. 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造反派,嚴厲批評火燒英代辦處的行徑。 新華社當天的報道仍是:被英帝國主義瘋狂迫害我香港愛國同胞的法西斯暴行激怒了的首都紅衛兵和革命羣眾一萬多人,今晚湧到英駐華代辦處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在門前舉行了聲討英帝反華罪行大會,並且「激於義憤」,對英駐華代辦處採取了「強烈的行動」。 1968.1. 周恩來指示港澳工委會領導幹部,說你們的反英抗暴搞錯了,搞壞了。案:周恩來這時候的處境和地位是怎樣的?六七的過激舉措,顯然違背了中共對港的既定方針,既不收回。 六七暴動的影響 案:當時參與罷工的職員,後來希望復工,但基本上面臨的都是被解僱。工人如果在選擇了罷工時,是不是就選擇了以犧牲僱傭關係為砝碼。僱主是不是在法理和人情上都有解僱供人的權利。六七十年代,香港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勞工保險和退休保障,勞工法例效用不大,工人以日薪領取薪酬,如果被解僱,沒有任何的損失賠償。工人處於不利處境,見書頁196。另參見冼玉儀:<社會組織與社會社會轉變>,《香港史新論》,頁157-209。 案:在暴動初期,當時不與左派聯係的香港市民也參與了這次政治運動。市民是在面臨兩個魔鬼,只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由事後港英政府改善社會民生的舉措來看,那些抱觀望態度的,或是非左派的市民其實是六七最大的受益者。
回应 2016-03-21 23:18 -
鲁闽 (我知道什么呢?)
父母希望我进英文书院,日后出人头地。在那个念头,不懂英语连住宅电话也申请不了,因为不懂写英文信,根本没有人睬你。 “绅士到,有什么投诉?”……如果那两名英国人稍微有点人道主义精神,应会注意到我们冷得牙关打战。但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太平绅士从此令我留下非常虚伪的印象。 不说远的,就说前两年的《岁月神偷》,来罗家敲诈的警察,便是个英国人。去入境处实习,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分员佐和主任,说是因袭当年,...2012-10-04 08:56
父母希望我进英文书院,日后出人头地。在那个念头,不懂英语连住宅电话也申请不了,因为不懂写英文信,根本没有人睬你。 “绅士到,有什么投诉?”……如果那两名英国人稍微有点人道主义精神,应会注意到我们冷得牙关打战。但他们一句话也没有说,太平绅士从此令我留下非常虚伪的印象。 引自 中英官员与暴动参与者的回忆与反思 不说远的,就说前两年的《岁月神偷》,来罗家敲诈的警察,便是个英国人。去入境处实习,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分员佐和主任,说是因袭当年,而在当年,中国人是没有资格去做什么主任的。 个人的历史背后,总还有一个大历史。凡事也都有一个历史的源头,后来清澈了,不代表开始的时候不是污浊的。于是,面对历史,总得往纵深处看。缺乏纵,又或者缺乏深,都将是片面的。
回应 2012-10-04 08:56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想读的港台书 (大愚若智)
- 第六届香港书奖入围书 (黄小蓉)
- 日本港台书单(一) (密涅瓦的猫头鹰)
- 港台书备买录 (Anavrin)
- 港台外(十一续) (湮没人群)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六七暴動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大明都督李舜臣 2019-10-18
0 有用 walkerace 2016-06-18
港督戴麟趾从塑料花厂工潮起就决心持强硬对待态度,对北京的判断很有准头啊。
0 有用 pavements 2020-01-11
发动和组织:工委 宣传:日报,agency,文汇报等 经费:总工会
0 有用 查克同志 2013-06-18
暴动中左派,中共和港英政府的经验可以给予读者很大启示。可惜的是它仍是被有意无意忽略,政府和各派也不愿面对的历史。本书作者很用心,用详尽的解密档案和访谈构建了六七暴动的全景图。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从当年各路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如今香港各派别的思想脉络和所受影响。暴动的最大始作俑者,则毫无疑问是当时的新华香港分社/中共港澳工委。
0 有用 张01 2020-04-27
由于援引了大量的口述、报刊文章以及政府报告,整本书详实可信,作者对于港英、左派以及市民也相对客观。但写法是真的无聊,看完引言我就觉得差不多了,事实上书里一些段落也是在不断重复论述,将相同的史料在各个章节中穿插,可能自己更喜欢论大于史的。就六七本身,以香港六十年代报刊的兴盛程度,书中援引的左派报刊发行量是四十万多,无论境内境外,盲目的舆论宣传都加剧了双方不理智的行为。香港战后分水岭所言不虚。
0 有用 en·Light·en 2020-12-31
基本全是比较具体的点,罗列了较多甚至于重复的历史事实,报道,采访等,没有明显的时间或者逻辑上的纵深。似乎对不上分水岭的题目。该题材应该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的东西。但当年的疯狂仍可见一斑,对理解去年的运动也可有一定的帮助。H K的深层次问题,比如贫富不均,房价高企等,仍是各种运动孕育的土壤。
0 有用 文德北LYCC 2020-12-30
自序开头就说到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事”对此事件的介绍只有一块板(其他地方更是略过这段历史),想到这个常设展在2020年已被关闭整修。而今天看完这本书更是百感交集,关于经济危机,劳资纠纷,官民矛盾,以及庞大浩劫对这小小殖民地的影响。激情压倒理性,口号掩盖思考。新华分社高官为了自保而发起斗争,“体制层层加码,顺势而行是自然选择”。所幸其后港府推动改革,完善后来值得骄傲的机制,以及要是给我设身处地也会... 自序开头就说到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故事”对此事件的介绍只有一块板(其他地方更是略过这段历史),想到这个常设展在2020年已被关闭整修。而今天看完这本书更是百感交集,关于经济危机,劳资纠纷,官民矛盾,以及庞大浩劫对这小小殖民地的影响。激情压倒理性,口号掩盖思考。新华分社高官为了自保而发起斗争,“体制层层加码,顺势而行是自然选择”。所幸其后港府推动改革,完善后来值得骄傲的机制,以及要是给我设身处地也会形成的,HKer身份认同。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为何恐,为何拒绝,某年某月初也听得不少。“繁荣安定”也确实出现在我的童年回忆里,原来左中右都打过这个旗帜。(自序和引言就是精华,正文一路看下来感觉有点重复,但确实挖掘出复杂的历史和多角度的思考空间,信息点相当密集。最后作者提出的建议:成立调查委员会。) (展开)
0 有用 common_reader 2020-11-14
差不多读完了,我再捋一捋。
0 有用 热带鱼 2020-11-02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 历史往往成为现实的注脚 现实往往是历史的折射” 现实的根在五十年多前已经存在||每场社会运动背后复杂的网络,和模式如此雷同。无论是冲突当事双方,每一方背后的决策者,每个阵营里自愿或被裹挟的普通人,人生轨迹被改变的普通人,都在讲述着与我们所处的现在,平行在另一个时空的注脚
0 有用 Francis SH Fu 2020-08-13
在局势最严重的时候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