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写这本书的意图是想说明欧洲文明是在怎样的历史人文条件下成长、发展和向外扩张的,从而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以作为加深了解我们自己的参照。今天的世界是越来越连成一片了,了解别人几乎是剖析自身的必要条件。
欧洲文明的进程的创作者
· · · · · ·
-
陈乐民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乐民 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前所长。著述举要;《戴高乐》、《战后西欧国际关系――1945~1984》、《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撒切尔夫人》、《东欧巨变和欧洲重建》,《战后英国外交史》(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编)、《有关神的存在和性质的对话》(译者)、《十六世纪葡萄牙通华系年》、《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合著)、《陈乐民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散文集:《文心文事》、《学海岸边》(与资中筠合集)、《书巢漫笔》、《临窗碎墨》。
周弘 1952年生,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曾任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编著有:《福利的解析》、《国外社会福利制度》(主编)、《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主编)、《欧洲发展报告》(1997~2001)(主编)等。
目录 · · · · · ·
再版自述
序言:我们眼中的欧洲文明
关于文明
从文明史的观点看欧洲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第一章欧洲文明之源
希腊:精神和智慧
罗马法与罗马文明
基督教的传播和罗马帝国的瓦解
第二章中世纪(一)
――欧洲文明的制度萌芽
欧洲封建制及其历史意义
中世纪的商业文明与商业扩张
封建制的衰落与君主制的兴起
第三章中世纪(二)
――基督教文明及其扩张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与十字军东侵
基督教与新时代
第四章“民族国家”
――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特征之一
在进入主题之前的说明
泛说“民族国家”观念
近代政治学的创始人: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
从黑格尔国家学说看欧洲
欧洲东部:首先是民族解放
第五章“欧洲观念”
――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特征之二
“欧洲观念”(Idea of Europe)的三个来源
圣-皮埃尔关于“欧洲联盟”的构想和卢梭的评论
康德的历史哲学
“欧洲观念”在十九世纪
第六章思想解放
――人性的解放,理性的解放
告别中古:文艺复兴
向教会权威挑战
十七世纪,沉思的世纪
启蒙运动:理性之光
第七章革命
荷、英革命
法国革命
英、法革命的比较
1848年革命
1871年“巴黎公社”
第八章无商不富
商业的重要性
“商业帝国”尼德兰
英国式的“重商主义”
法国:“重商主义”的重镇
第九章工业化、科学与近代欧洲
“工业革命”与近代欧洲
从蒸汽机开始
科学与近代欧洲
第十章十九世纪的欧洲政治
欧洲俯瞰
欧洲的民族主义
殖民帝国
英国的经验和欧洲民主
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潮
第十一章昨天的欧洲
二十世纪的欧洲是各种近代
政治理论的“实验室”
理性与经验结合的产物:当代欧洲文明的创举
第十二章欧洲与世界
引言
欧洲文明在欧洲空间的流动
欧洲文明走向印度洋
欧洲文明与日本
西亚、非洲、拉美
从“欧洲文明”到“欧美文明”
第十三章欧洲与中国
中西文化各自的历史背景
中西文化的不同“思想底格”
“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态势
比较和超越比较
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结束语
· · · · · · (收起)
序言:我们眼中的欧洲文明
关于文明
从文明史的观点看欧洲
关于本书的一点说明
第一章欧洲文明之源
希腊:精神和智慧
罗马法与罗马文明
基督教的传播和罗马帝国的瓦解
第二章中世纪(一)
――欧洲文明的制度萌芽
欧洲封建制及其历史意义
中世纪的商业文明与商业扩张
封建制的衰落与君主制的兴起
第三章中世纪(二)
――基督教文明及其扩张
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与十字军东侵
基督教与新时代
第四章“民族国家”
――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特征之一
在进入主题之前的说明
泛说“民族国家”观念
近代政治学的创始人: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
从黑格尔国家学说看欧洲
欧洲东部:首先是民族解放
第五章“欧洲观念”
――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特征之二
“欧洲观念”(Idea of Europe)的三个来源
圣-皮埃尔关于“欧洲联盟”的构想和卢梭的评论
康德的历史哲学
“欧洲观念”在十九世纪
第六章思想解放
――人性的解放,理性的解放
告别中古:文艺复兴
向教会权威挑战
十七世纪,沉思的世纪
启蒙运动:理性之光
第七章革命
荷、英革命
法国革命
英、法革命的比较
1848年革命
1871年“巴黎公社”
第八章无商不富
商业的重要性
“商业帝国”尼德兰
英国式的“重商主义”
法国:“重商主义”的重镇
第九章工业化、科学与近代欧洲
“工业革命”与近代欧洲
从蒸汽机开始
科学与近代欧洲
第十章十九世纪的欧洲政治
欧洲俯瞰
欧洲的民族主义
殖民帝国
英国的经验和欧洲民主
十九世纪的社会主义思潮
第十一章昨天的欧洲
二十世纪的欧洲是各种近代
政治理论的“实验室”
理性与经验结合的产物:当代欧洲文明的创举
第十二章欧洲与世界
引言
欧洲文明在欧洲空间的流动
欧洲文明走向印度洋
欧洲文明与日本
西亚、非洲、拉美
从“欧洲文明”到“欧美文明”
第十三章欧洲与中国
中西文化各自的历史背景
中西文化的不同“思想底格”
“全球化”进程中中西文化的态势
比较和超越比较
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于西方
结束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17世纪以来的欧洲精神状态,就是以“人”为本位、以世俗的观念为推动的“人”的本位,在曲折地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笛卡儿的“新方法”只能在宗教革命以后、在自然哲学不断取得进展的情况下出现。如果环境更宽松、宽容一些,没有“宗教裁判所”之类对伽利略等的迫害,也许笛卡儿的大胆怀疑精神会走得更远些。但无论如何,人的思想已开始发酵,这是思想解放的开端。培根和笛卡儿未必自觉地意识到他们已经为通向新的觉醒开启了一条必定要延伸下去的通道。 顺着这条思路寻思下来,会清晰地发现近代欧洲精神领域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走向、就是一步一步地摆脱神的束缚。这个进程当然是不自觉地,而且不能说这个进程确切地始于何时,因为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从“人”从“神”的束缚下获得解放,或从人性的解放的社会意义来看,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17世纪也可以说是方法论觉醒的世纪,前此的形而上学关注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本体论问题,几乎不存在认识论、方法论的问题。17世纪则开始由论证神的存在问题入手进入了认识的领域。黑格尔说,世纪在方法论上有两大流派,一是英国的经验派,一是大陆的从思维、从内心出发的理性思辨派。这两派都各有自己久远的历史渊源,到17世纪而形成气候。一般说来,经验主义重感官知觉、重亲身经验;理性思辨重心智推理。然而在发展过程当中并不是相互没有影响,只是出发点和侧重点有明显的区别。重要的在于,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理性主义,对经院哲学来说,都意味着方法论的觉醒和革命;就是说,不再是以“神”为本位、用“神”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人的体验、人的独立思维为本位,自觉或不自觉地用“人”的眼光去从世界本身认识世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66页 -
因此,不妨把认识和信仰的关系的变化,分成以下四段:第一段中世纪的时候,认识是完全服从于信仰的,上帝决定一切,认识没有独立于信仰的功能。到中世纪后期,开始了第二段,渐渐地,认识脱离了信仰;起先是不自觉地脱离,这个过程很长,像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这类科学家都是不自觉地使认识脱离信仰。笛卡儿向前迈出了大步,是第三段。在这一段里,物理学和神学实际上分开了,马克思说笛卡几搞物理学时是唯物的,讲神学时又是唯心的。列宁说菜布尼茨是通过神学接近了物质和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的原则。马克思和列宁这样说,都是要说明,笛卡儿和他的继承人比哥白尼等更进一步使认识脱离了信仰。不过,他们也还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比较自觉地把认识和信仰分开的,是启蒙运动时期才有的事。这是认识历程的第四段,就像康德所建议的,在大学里把宗教教育交给神学系,而另立哲学系“作为神学系的反对派”。康德因此受到了官方的遣责,不许他再议论“神学”。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欧洲文明的进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冷眼向洋-百年风云启示录-上卷 8.2
-
- “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 8.1
-
- 现代法国的起源:大革命之革命政府 7.1
-
- 历史学家茶座 第一辑 6.8
-
- 欧洲与中国 8.5
-
- 世界历史上的西方文明 7.5
-
- 佛教中国文学溯论稿 9.0
-
- 罗尔纲全集(共22卷) 9.6
欧洲文明的进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0 条 )

从序言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诚意,但书的内容却达不到豆瓣目前的虚高评分
读了后,我感觉此书评分严重虚高。 再一看书评几长文乎都是在刷广告的,基本就验证了我的阅读体验。 在序言中,能看出作者写此书应该是很有诚意的,但作为读者,我这里只针对内容来评论: 此书所说内容,整体感官不甚理想。 言及欧洲政治,政治不深入。 言及欧洲的众多思想家,...
(展开)
> 更多书评 70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4)9.2分 117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4)8.4分 73人读过
-
东方出版社 (2020)9.7分 39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推荐书目 (路人丙)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的西化之路 (羊的门)
- 国际关系史推荐书目 (vacuity)
- 参考书单 (不是河马)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欧洲文明的进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温柔的鲸鱼 2012-12-25 21:26:11
偶然在书架间游走时碰到,当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观点并非以新奇见长,但逻辑清晰,证据够力。
0 有用 Album 2011-01-05 19:25:51
经典之中的经典 袁明老师的推荐
1 有用 郭襄 2023-02-22 14:32:32 湖北
太纠结于专业术语反倒使问题难以说得明白晓畅,且时又牵强附会之嫌。关于中世纪一段讲得比较清楚。
0 有用 Adiósardour 2011-01-28 01:33:02
说明欧洲文明是在怎样的历史人文条件下成长发展和向外扩张的,从而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以作为加深了解我们自己的参照。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作了简略的交代之后,即把中世纪作为整个欧洲文明的起点,充分肯定了中世纪对于欧洲文明之生成的贡献。在揭示民族国家和欧洲观念这两大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特征的背景下,着重抒写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从商业革命到实证科学的发展等相互关联的重大物质和 精神运动,描述... 说明欧洲文明是在怎样的历史人文条件下成长发展和向外扩张的,从而探讨欧洲文明的特殊成因和内涵,以作为加深了解我们自己的参照。对古希腊罗马文明作了简略的交代之后,即把中世纪作为整个欧洲文明的起点,充分肯定了中世纪对于欧洲文明之生成的贡献。在揭示民族国家和欧洲观念这两大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特征的背景下,着重抒写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从商业革命到实证科学的发展等相互关联的重大物质和 精神运动,描述分析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及现当代欧洲政治的制度机制和思潮的变化和发展。对中世纪的重新审视,对近世欧洲政治文化的梳理和思想阐释,都不出物质,精神和功能性文明等文明三大维度的限定范围。 (展开)
0 有用 XufengKou 2015-06-24 17:39:21
为什么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会在今日走上和而不同的一体化进程?本书围绕这一主线,站在哲学的高度和层面从历史传承,科学民主,人文关怀和政治文化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精辟的讲述。之前读完《欧洲文明十五讲》后的那种意犹未尽之感在本书阅读中得以“补偿”。陈乐民先生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高屋建瓴的深入浅出在本书中再度充分展现。本书值得五星推荐,另外结合本书的主线,计划接下来再进行相关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