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IT创业疯魔史》内容简介:杰瑞•卡普兰创建GO公司的经历是20多年前硅谷创业史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1987年,创立公司研发手写便携电脑,1994年,被AT&T收购并销声匿迹,GO公司几乎经历了IT创业公司可能经历的每一种磨难,他的创业之路给我们提供了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在有资金困难,无法融到钱的时候,卡普兰这个创业者和所有遇到困难的普通人一样,会情绪低落,甚至歇斯底里;在技术问题无法很好解决的时候,卡普兰会在迷茫中苦苦探寻;在羽翼未丰的创业公司被微软、苹果、IBM等大公司围追堵截的时候,创业者是不是敢于和微软这样的公司打一场官司?所有这些真实的故事共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感人的创业图景。
作者简介 · · · · · ·
杰瑞·卡普兰,美国人,身兼技术创新家、创业企业家和畅销书作家三个身份。1972年他在芝加哥大学获科学历史和哲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这一年他开始使用电脑。1979年他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专业的博士学位,是根正苗红的计算机专业科班出身。 1981年,PC革命之火在IBM的煽动之下,迅速蹿高。卡普兰也开始走上风险创业之路,与别人共同创办Teknowledge。1985年到1987年期间,他是当时最成功的软件公司Lotus公司(那时候连微软都只能望其项背)的首席技术官。1987年卡普兰下定决心,辞去丰衣足食的工作,创办了可以写入IT历史的GO公司。他把笔输入电脑市场煽乎得神乎其神,成为产业的最大热点之一,让投资者、媒体、业界为之入迷。
目录 · · · · · ·
引子 定义你自己的答案
01 搞定创业Idea:手写电脑
和莲花软件创始人成为合作伙伴
飞机上的电脑升级创意
新品制胜:莲花软件发展史
· · · · · · (更多)
引子 定义你自己的答案
01 搞定创业Idea:手写电脑
和莲花软件创始人成为合作伙伴
飞机上的电脑升级创意
新品制胜:莲花软件发展史
为“手写电脑”激动地流泪
共谋大业,初创GO
苹果大师撤退,我独挑大梁
02 搞定创业资金:把点子兑换成钱
创业游戏的现代玩法
一次机智演说搞定300万风险投资
03 搞定人:组建精英创业团队
我必须加入,来做这件伟大的事
三个男人在厕所里搞定电脑设计方案
04 招聘是个技术活儿
为什么首批员工那么重要
招聘标准:热情!热情!还是热情!
05 苹果公司CEO的鸿门宴
苹果公司的能人异士和马屁精
苹果公司招安竞争对手的老招数
06 给员工洗脑:灌输新公司原则
我们不是在提倡真善美,而是要满足客户需求
要么就是大起,要么就是大落!
07 父母担心我的创业梦不靠谱
父母恐怖的轮番逼供
女人来来去去漂浮不定,但企业是你的根基
08 每天都遇到全新的可怕难题
把想法变成现实是件艰辛的事
终于做出了手写电脑
09 开启第二轮融资
对风险投资家的心理分析
样品可以让公司身价翻一番?
比尔·盖茨:你们产品的意义不亚于苹果
风投们没给我回复,天要塌了
一边等待破产,一边继续挖人
救命稻草:一通电话搞定600万美元投资
10 寻找客户与守护神
参加电脑行业盛会COMDEX
晋见“皇后”娜欧米·塞利格曼
手写电脑创意受IT大佬热捧
我们终于像个真正的公司了,但还缺一样--收入
当你开始与猛兽共舞时,你是不可以喊累的
与IBM、惠普、Wang一起竞标
决定与微软合作
日本生意圈有自己的规矩
微软公司难伺候
创业是在混乱中杀出一条生路
闪光竞争对手:IBM卖狗,但你们需要的是猫
11 与IBM的合作一波三折
你要怎么样才肯和IBM合作
IBM的霸王条款
IBM想要收购我们
爸爸要死了,但我得开会
回绝IBM的收购
父亲去世后,我理解了他的爱继续与IBM斗智斗勇
搞公关的重要性不亚于搞研发
与IBM打新闻战
英特尔加入投资300万美元
和IBM合作的媒体发布会非常“火”
与苹果缘分未到
12 收获的季节:搞定爱情,发布产品
两句话俘虏一个美女做老婆
想邀请苹果的比尔·坎贝尔做CEO
为产品命名:笔尖(Penpoint)
与IBM重新谈判合约
50万美元的超级样品秀
13 与邪恶帝国微软搏斗
微软先下手为强
用我的产品求婚
微软偷了我们的东西
比尔·盖茨的电话,他的态度好像从来都没这么好过
控告微软:在你需要警察的时候,他们总是无处可寻
新闻稿故意把微软排在第一页,将GO挤到第二页
这世上还有不怕微软的人吗
和微软的猫捉老鼠游戏
14 局面走向失控
CEO比尔·坎贝尔
看看比尔·盖茨是不是藏在了我的床底下
寻找新合作方,我们大胆出击
金钱绝对不是衡量我们成果的唯一标准
人越多,做生意越困难
IBM在背后放冷箭
15 坚持之后看到曙光
主动出击,让我们的产品不断曝光
面临巨大资金压力
再一次融资,险象环生
今天我们立住脚了
苹果广告战
没有AT&T,我们可能早已经被活埋了
奋斗五年,证明了手写电脑是个新设备
16 考虑被大企业收购
EO的新CEO并不擅长外交,也不讲情面
作为一个企业家,每天白一根头发
我们的团队丧失了信心,准备出售公司
17 巅峰对决,创业游戏走向终结
EO处处占上风,真是操蛋的生活
计划GO和EO两个公司的合并
艰难的合并价格谈判
我们的CEO勇敢地交出了公司
与员工和投资人作最后的告别
后记GO公司结束后的故事
附录一:比尔·盖茨的邮件
附录二:GO公司年表
· · · · · · (收起)
喜欢读"IT创业疯魔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IT创业疯魔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IT创业疯魔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一段经典但不典型的创业史

读《IT创业疯魔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IT创业疯魔史》 这是一本被名字严重耽误的书,在我书架上摆了很久。它讲述了一家叫做“GO”的公司,创始人从萌生创意、组建团队、融资、开发产品、与大厂合作、高光时刻、被竞争压榨,最后惨淡收场的创业故事。这本书被无数国内投资人和创业大咖推荐,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创业... (展开)
创业者必须了解的一本书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IT创业疯魔史 创业者的“圣经” | 来自英豪孵化设备厂 | 2012-04-01 16:15:37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IT好书100本 (左神神)
- 2012年華語圖書推薦榜 (451½°F™)
- 互联网 商业 (盐水叔叔)
- 管理、创新和战略 (Lightsage)
- 贰零壹叁收书记。。。 (不喝大白梨了)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IT创业疯魔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Wolfgang 2012-07-28 17:10:01
吐槽一下书名的翻译。一段失败的创业故事,小说般的情节。好像主导者都是技术人员,多方夹击下以及自身在管理、融资和选择合作也较为混乱,失败了。
0 有用 猪在飞 2012-06-04 23:38:13
这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因为它不讲述如何成功,它记录的是失败。可是我颇有点疑惑的事书的前部分要比后半部分有趣的多,我不知道是因为前面一个理想者对于梦想的追求本身为内容增色,还是因为作者本身在前半部分的描述过程中自己要更投入。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虽然这是一本描述失败的书,但是好像对于失败的总结并不多,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说作者自身对于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最终会彻底消失也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说服他自己... 这是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因为它不讲述如何成功,它记录的是失败。可是我颇有点疑惑的事书的前部分要比后半部分有趣的多,我不知道是因为前面一个理想者对于梦想的追求本身为内容增色,还是因为作者本身在前半部分的描述过程中自己要更投入。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吧。 虽然这是一本描述失败的书,但是好像对于失败的总结并不多,不知是作者有意为之,还是说作者自身对于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最终会彻底消失也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说服他自己的理由。而我读完这本书的一个直觉就是作者作为一个创业者本身一方面太过理想化了一些,另一方面就是对于整个公司的管控基本是失效的,尤其是后期更是明显。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而一个创业者在公司的成长期应该是全面掌控公司的管理,但是作者好像不这么认为。 (展开)
0 有用 泽阳 2012-03-13 22:41:26
有关创业的超有技术含量的教科书
0 有用 zhifeige 2012-12-18 15:12:59
书中作者描述创业中途父亲肝癌去逝的一段让我决定给五星。
0 有用 dennis 2013-07-27 15:39:00
是一本挺有意思的小说:)
0 有用 苹果大桃子 2022-12-09 22:34:52 上海
GO拥有领先于技术实现的想法,并开始了勇敢的尝试,最后失败了但精神依然是光彩的。商业竞争真的残酷,大公司就是利用优势无情地碾压弱小的初创公司,可能无关道德品性,反而更接近生物界的实质。
0 有用 逍遥一叶 2021-05-08 23:13:37
看不进去
0 有用 Ray 2019-06-09 22:14:50
Apple发布iPadOS之际读完此书,杰瑞.卡普兰当年的梦想在三十年后的今日才得以实现。作者在书中为自己的失败找了很多的借口,先是怪罪和IBM的合作不成功,后又认为是微软的幕后阴谋使Go的手写电脑的失败,独独未从自身身上找原因,耗时5年花费7500万美元,Go并未开发出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这才是直接原因。探究背后深层原因,一则是因为产品的创意太超前,当时的硬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二则在产品... Apple发布iPadOS之际读完此书,杰瑞.卡普兰当年的梦想在三十年后的今日才得以实现。作者在书中为自己的失败找了很多的借口,先是怪罪和IBM的合作不成功,后又认为是微软的幕后阴谋使Go的手写电脑的失败,独独未从自身身上找原因,耗时5年花费7500万美元,Go并未开发出一款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这才是直接原因。探究背后深层原因,一则是因为产品的创意太超前,当时的硬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二则在产品开发的节奏上也存在巨大问题,按现下流行的观点也未在一个核心用户群上迭代打磨产品,最终导致失败。 (展开)
0 有用 虛構 2019-05-22 00:09:36
(读)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
0 有用 zoking 2017-01-20 12:28:08
如果vc真的那么好找就好了,踏出这一步太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