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的书评 (1519)
书痴,你如何能靠高贵来生存!
据王小波的兄弟王小平讲,文革期间,王小波从云南军垦回京后,没了户口,没了工作,整天蔫头塌脑的没有精神,家人就建议他学个一技之长,等将来时局变化时,也好混条出路。于是,王小波就拜在黄先生门下,开始学习英语。 说到这位黄先生,按王小平的说法,那可是...
(展开)
我为我自己,做沉默的大多数
王小波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甚至是一种推崇,是因为他说出了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当他决定不做“沉默的大多数”的时候,已经四十五岁。在写完这本“申诉”之后的一个月,他就因心脏病猝死了。 他在世时,没有很多人敢于出面公开支持他的写作,或许他们出于舆论的压力,抑或是...
(展开)
CCTV正如花刺子模的信使
王小波老师1995年发表的文章《花刺子模信使问题》里说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中亚古国花刺子模有个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群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
(展开)
多年后,我们还是《沉默的大多数》
认识王小波还是大学时的事情了。说来也惭愧,最初说喜欢王小波,纯粹是因为想让自己显得独特一点。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个朋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奇特的人,懂得东西五花八门,说话幽默又风趣,可总能说笑着讽刺些什么。受他影响,我心...
(展开)
男人都爱王小波,女人都爱周国平?
最煎熬的日子里,除了音乐,最坚持的还是阅读。 什么都读,从不挑肥拣瘦,却又唯独对颇受争议的作者情有独钟。 忘记了什么时候听到过这么一句评论:男人都爱王小波,女人都爱周国平。呵呵,那么,我就算是个异类了吧。 虽然对他们两位的作品没有达到钻研的地步,但是心里是...
(展开)
愤怒是一种“软弱”,是真实的【无力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只看过王小波的一部小说《黄金时代》还没有读完,半路弃了。这次尝试阅读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没有特别喜欢,但也不讨厌。对于那个年代的作家,我有些热衷。 也许是因为年代间隔的比较近,也许因为他们是经历丰富的一辈,是思想转变巨大的一代。生活在他们的生命曲线上,跳动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