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的叙事纬语从人民伦理转到自由个体伦理,主要围绕中欧两位当代作家的叙事,以探讨两种不同的个体自由伦理的差异。
沉重的肉身的创作者
· · · · · ·
-
刘小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小枫简介:男,1956年4月生,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兼任博导)。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史、德国近现代思想史;目前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古希腊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希腊语文学、古典拉丁语文学、德国近现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学。目前担任外国哲学、宗教学...
刘小枫简介:男,1956年4月生,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兼任博导)。主要学术著作有《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走向十字架的真》、《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个体信仰与文化理论》、《沉重的肉身》、《刺猬的温顺》、《圣灵降临的叙事》。主要学术领域为中西方古典思想、基督教思想史、德国近现代思想史;目前主要研究和教学方向为:古希腊思想史、中西方古典诗学、古希腊语文学、古典拉丁语文学、德国近现代思想、宗教-政治哲学。目前担任外国哲学、宗教学及西方哲学博士点博士生导师,美学硕士点硕士生导师。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每个人都是自己欲望的囚徒。激发起某个人的欲望的某物,与欲望本身构成充满张力的网,在这张力中,个体人要获得自由,意味着不是自己欲望的囚徒。如果个体欲望是个体生命热情的来源,重要的就不是摆脱而是掌握自己的生命欲望,对自己诚实。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99页 -
解决个体生命的在体性欠缺与生命理想的欲望之间的不平衡,从古至今有两种不同的方案:一些圣贤说生命热情和愿望都是徒劳的、无用的、伤身的,劝导人们放弃自己的生命热情和愿望,人应该安于自己生命的欠然(道德寂静主义);另一些圣贤劝导人们把自己私人的生命热情和愿望转移到集体性的——社群、民族、阶级、国家甚至总体的人类的生命热情和愿望中去,由此克服个体生命的欠然(道德理想主义)。如果既不放弃自己的生命热情和愿望、又不转移到集体性的生命热情和愿望中去,个体生命就会在自身的在体性欠缺和生命理想欲望的不平衡中受苦,甚至悲观、绝望。 的确如此! 然而,在如此受苦、悲观、绝望中,个人的生命仍然可能使热情的、有意义的。这就是自由主义的生命价值观。 道德寂静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者会认为,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充满矛盾、不圆满(圆融)。道德自由主义者认为,这种生命价值观虽然不是高超的,却是契合人性。人性、人生及其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本身就充满悖论。自由主义伦理是人生终究意难平的伦理,既不逃避、也不企图超越人生中的悖论,但也不是仅仅认可人生悖论根本不可解决以及人性的脆弱,而是珍惜生命悖论中爱的碎片。 基斯洛夫斯基对生命既悲观、又热情,他的叙事抱慰个人在生命悖论中的挣扎。即便一个人对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在无从避免的生活悖论中被撕成了碎片,依然是美好的人生。生命碎片是悖论人生中因执着于自己的生命热情而挣扎得遍体鳞伤的这一个身体,基斯洛夫斯基的目光对这样的生命碎片充满眷顾之情:我喜欢观察生命的碎片,喜欢在不知前因后果的情况下拍下被我惊鸿一瞥的生活。 悖论中的爱就是终究意难平,它的第一个含义是个体生命的热情和理想——那个非要喜欢唱歌不可的女孩子的心愿。 由于个体偶在的肉身形,爱的在性就是碎片。 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爱就破碎了,要再此世中爱,就得甘愿成为碎片。爱就是对成为碎片的生命热情和理想有信心和盼望,对它永生不悔。 悖...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沉重的肉身"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沉重的肉身"的人也喜欢 · · · · · ·
沉重的肉身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2 条 )



《沉重的肉身》之三——用什么对抗死亡?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华夏出版社 (2007)8.8分 5596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04)8.6分 5078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15)9.2分 614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20)8.5分 93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刘小枫 (海客谈瀛州)
- 刘小枫 (水底火焰)
- 兼具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的书 ([已被注销])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现当代文学小说研究 (dancingmirro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沉重的肉身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堅定de錫兵 2006-10-03 12:15:31
之前从未想过《牛虻》和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可做如是读解
0 有用 唐小万 2011-09-11 14:24:51
厚重而不沉重 适合反复读的好书
0 有用 童心answer 2014-10-08 21:50:02
没看完,等看完十戒再读吧
0 有用 [已被注销] 2007-06-22 09:13:59
刘最好的一本书。
1 有用 Peter Cat 2011-08-06 23:24:21
有时他的文字还真有点看不下去...
0 有用 举重妖精史努比 2023-03-15 17:44:02 重庆
挺好,喜欢/刘小枫can you be my college teacher?
0 有用 Rogue 2022-08-28 09:44:40 河北
怎样可以保持大脑活跃智商在线?我听说过的理论包括,每天睡超过10小时(爱因斯坦),抠脚趾头按摩(特斯拉),吃安非他命(保罗厄多斯),每天做一件突破大脑舒适区的事至少半小时(某针对拥有20岁记忆能力老人的追踪研究结果)。所以,我拿起了刘小枫的书准备读半小时。
0 有用 艾拉和树 2022-05-28 00:11:13
刘小枫的文字真的太漂亮了
1 有用 江湖米贩子 2022-04-24 23:44:21
所以牛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在不同年龄看真的差别很大。
0 有用 豆友251925103 2021-12-22 16:46:50
我的文艺品位最早来源于这本书,读了很多遍的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