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陈老师的文章揭示了义民及其信仰呈现出不同的面相,以及背后所体现的移民社会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义民身份通常是通过协助官府平定动乱获得的,充当义民的举动实际上是台湾移民社会以方言、祖籍为分类标准的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的延续。义民身份既是王朝体制下的正式身份,又被不同人群用于表达地域社会的权力关系。虽然清代台湾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但某种理想化的“国家”的“原型”仍然普遍存在于移民社会之中。不同族群都会利用王朝国家的正统性语言彰显自身的合法地位,在地域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其中义民信仰几乎成为了客家族群的分类标志。清代文献对台湾的客家人与客庄存在“好讼乐斗”与“急公好义”两种相互矛盾的描述,本质上是当事人利用正统性语言谋求自身利益,而对立者或者外来者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和解读的结果
> 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
0 有用 优雅骑士 2019-07-29 22:07:05
陈老师的文章揭示了义民及其信仰呈现出不同的面相,以及背后所体现的移民社会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复杂关系。义民身份通常是通过协助官府平定动乱获得的,充当义民的举动实际上是台湾移民社会以方言、祖籍为分类标准的不同族群之间的矛盾的延续。义民身份既是王朝体制下的正式身份,又被不同人群用于表达地域社会的权力关系。虽然清代台湾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但某种理想化的“国家”的“原型”仍然普遍存在于移民社会之中。不同族群都会利用王朝国家的正统性语言彰显自身的合法地位,在地域社会资源和权利的分配中争取更大的利益,其中义民信仰几乎成为了客家族群的分类标志。清代文献对台湾的客家人与客庄存在“好讼乐斗”与“急公好义”两种相互矛盾的描述,本质上是当事人利用正统性语言谋求自身利益,而对立者或者外来者从另一个角度描述和解读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