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我們在他的記憶中,找尋自己的青春。
這次,楊照彷彿重回年少時光,為我們捕捉他的青春記憶:那化不開的青澀情感、對詩與文學的探索,以及徘徊於成長邊緣的曖昧界線。
那些記憶與地點是分不開的:花蓮是他的故鄉,雙城街與民生東路是他成長的街區,中橫是救國團的熱血,重慶南路是知識的渴求,新生北路是音樂的迷惘,新竹、清水、淡海是流浪的想望,西門町則是愛情的等待。他走過這些地點,寫下自己與它們的故事,這是屬於他的記憶地圖,也是那個世代共有的情感印記。
尋路青春的创作者
· · · · · ·
-
杨照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 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曾任《明日报》总主笔、远流出版公司编辑部制作总监、台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新新闻》周报总编辑等职;现为《新新闻》周报总主笔、博理基金会副执行长,并为News98 电台“一点照新闻”、BRAVOFM91.3 电台“阅读音乐”节目主持人。
近作──《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迷路的诗》《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
目录 · · · · · ·
那一年,我們開竅有點遲 陳柔縉
自序
第一輯 少年回憶
花蓮
穿過海洋
認識湖水的深邃力量
奇特的溫暖
當夜色罩滿湖面
碧潭
如果我不存在了…..
臺中
那隱約、無法確知的危險
臺北清水
大排水溝那頭
雙城街
「步行範圍」內的冒險
神秘又親近的美國
閱讀起點
國際學舍
密語暗碼,也是低吟音樂
第二輯 迷路的音樂
新生北路
堤防都阻擋不了的災難
有鋼琴有譜架的客廳
民權東路
通往地獄的步徑
如何對自己誠實?
中山北路
嚴厲而滄桑的聲音
吉林路
想要迷路的衝動
中山橋
沒拍成的照片
圓山
外婆村
外雙溪
單車上的人生道理
南昌街
最早體會到的永恆
記憶的暗巷
無名街路
父子對坐
第三輯 我的文青路
西門町
虛構、欺瞞的同質環境
浪擲揮霍的生命時光
留住眼前的電影
開封街
搖滾樂和甜不辣
中華路
「好味道」、周夢蝶、唱片行
民生社區
地緣的道理
23路賓士公車
籃球大夢
臺北棒球場
世界在另一邊
敦化北路
白色懸浮的夢幻圖書館
擠滿文學意義的小巷
中部橫貫公路
遲來的陽光之歌
臺中清水
對河猜疑
重慶南路
逃避平庸無聊的方法
在驚愕中成長
第四輯 青春是最大的奢侈
內湖
盛氣凌人的少年
騷動的星光
臺北學苑
秋風的名字
青玉般的感情
安靜空蕩的戲院
嘉義
和她的過去短暫交錯
第五輯 城市行走與鄉野漫遊
北淡線
不一樣的地理學
竹圍
死亡的幽微身影
淡水
下午的俗世風情
木炭與麵攤
我的鄉土補課
淡海
似酒的十月秋陽
高速公路
失落的速度感
臺灣大學
有「傅園」的風景
日語老靈魂
中華路南站
曾經有過的中國情懷
· · · · · · (收起)
自序
第一輯 少年回憶
花蓮
穿過海洋
認識湖水的深邃力量
奇特的溫暖
當夜色罩滿湖面
碧潭
如果我不存在了…..
臺中
那隱約、無法確知的危險
臺北清水
大排水溝那頭
雙城街
「步行範圍」內的冒險
神秘又親近的美國
閱讀起點
國際學舍
密語暗碼,也是低吟音樂
第二輯 迷路的音樂
新生北路
堤防都阻擋不了的災難
有鋼琴有譜架的客廳
民權東路
通往地獄的步徑
如何對自己誠實?
中山北路
嚴厲而滄桑的聲音
吉林路
想要迷路的衝動
中山橋
沒拍成的照片
圓山
外婆村
外雙溪
單車上的人生道理
南昌街
最早體會到的永恆
記憶的暗巷
無名街路
父子對坐
第三輯 我的文青路
西門町
虛構、欺瞞的同質環境
浪擲揮霍的生命時光
留住眼前的電影
開封街
搖滾樂和甜不辣
中華路
「好味道」、周夢蝶、唱片行
民生社區
地緣的道理
23路賓士公車
籃球大夢
臺北棒球場
世界在另一邊
敦化北路
白色懸浮的夢幻圖書館
擠滿文學意義的小巷
中部橫貫公路
遲來的陽光之歌
臺中清水
對河猜疑
重慶南路
逃避平庸無聊的方法
在驚愕中成長
第四輯 青春是最大的奢侈
內湖
盛氣凌人的少年
騷動的星光
臺北學苑
秋風的名字
青玉般的感情
安靜空蕩的戲院
嘉義
和她的過去短暫交錯
第五輯 城市行走與鄉野漫遊
北淡線
不一樣的地理學
竹圍
死亡的幽微身影
淡水
下午的俗世風情
木炭與麵攤
我的鄉土補課
淡海
似酒的十月秋陽
高速公路
失落的速度感
臺灣大學
有「傅園」的風景
日語老靈魂
中華路南站
曾經有過的中國情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然而,我偷偷想象着自己的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身份,那就是诗的学徒。这是我给自己选择的训练场,大自然,天与云与高山与溪涧,是教室也是考题也是老师。漫长的健行过程中,总有安静下来单纯走路的时刻,我就自觉地从平庸的高中生身份脱离开来,在没有其他人察觉的情况下,进入我的神秘角色里。 光是这样想象地穿透在现实与诗意空间中,犹如魔术般变换身份,就够让我感觉到戏剧性的兴奋了。最常是下午,睡过午觉醒来,整队重新上路,阳光烈烈逼着大家紧挨着山壁边求一点阴影,上午的疲累还未消散,下午的精神仍然有待被唤醒。那是话最少的时段,而且只要走进阳光中,就可以避开小队的其他人,别人不会想晒太阳的。 其实,那样的阳光很好,热中带有凉凉的风,像是一个坏脾气的人老去了,不免还是会有自己都收束不住的仁慈流露出来。我想起痖弦诗里用的“老太阳”,太阳也是会有年纪的,或者说,诗帮助我们感受到太阳的年纪。 太阳老了 光阴暗了 时间慢慢地锈蚀了它的机器 像是卷错了速度的影片 一切突然变得温吞 就连杀人的刀举起来 都缺乏了威胁 刀落下来前 还有空当好好抽根烟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120 迟来的阳光之歌 -
真的完全没有要干吗,不是为了要去跟女校学生搭讪,甚至也不是简单地去“看女生”。那样被几百个女生夹着走的状态下,也根本看不到什么。只是在那青涩的岁月中,尴尬、窘迫都成了生命中的正面价值,让生活没有那么想当然耳,没有那么行礼如仪。什么都比“正常”的高中生好,天不怕地不怕,就只怕自己如此平庸无聊。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6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尋路青春"的人也喜欢 · · · · · ·
尋路青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 条 )

有八卦的书会看得格外快一些
构成每个人青春的元素,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学业、书籍、音乐、电影、篮球、美食以及初恋。杨照的青春在六七十年代的台北,他的叙述对我来说,是独特的台湾风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拥有的有限就努力创造机会,反反复复地体验,拼命去记住,就像小时候我充满疑惑地问爷爷,...
(展开)
> 更多书评 7篇
论坛 · · · · · ·
自序/楊照 | 来自燈夏書蟲 | 2012-03-15 16:14:58 | |
那一年,我們開竅有點遲……/陳柔縉 | 来自燈夏書蟲 | 2012-03-15 16:13:3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7.8分 23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Formosa (邹小樱)
- 伏维阁·零淅馆(壹) (伏维阁主)
- 庭訓 (拟生态)
- 關於散文 (Hui-Bun Ha)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尋路青春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Binns 2016-04-18 15:37:25
杨照有趣到,可以让你听他讲小时候细细碎碎的事情。阅读时用google map寻找一个个地点很有趣。
0 有用 阅后即焚 2014-09-13 22:09:31
杨照永远是即之可亲的,尤其是这本《寻路青春》,相较于他的青春记忆,我很难不觉得自己的少年时代过得匆忙、粗糙、失忆
0 有用 默默 2014-01-05 05:52:38
去过台湾之后再看这种书总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大概是因为那些路那些地方不只是一个个印在纸上的名字了吧
0 有用 - 2019-04-22 16:30:38
第一本楊照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