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如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9 KOlO物 质 2012-07-03 11:36:31

    毕业于新闻系、崇拜书本和文字,勇于为少数族群和女性不平等发声,敢言批评的孤独者而不是沉默的多数派,听从自己的心声和激情,一个能流传文字于后世的作家,张纯如做到了。

  • 80 潋 | Béatrice 2014-02-09 07:26:20

    张盈盈女士不是职业传记作家,加上她叙述的是自己已逝去的女儿的一生,所以难免有情绪化过重和流水账泛滥的问题。但书的确很详细地给出了张纯如私人的一面,不过我只对她的职业生涯有兴趣,而第十章开始才出现我想要的信息。前十章是对她童年和青少年的赘述,不免冗长和无用。最后几章展现出了张纯如最初几本书书写和发行的全部艰难过程,只可惜最后《美国华人》没有完稿。世人的批评都该讲道理,可惜现在很多人对张的责备和崇敬都毫无道理不近人情。她本职是记者,未受过历史学术训练,以本职视角写书,难免不合学术要求和规矩,而不许她发表个人情绪和意见的批评更加是妄加之罪。历史人物事件再解读、历史大事件的发掘、女性和女权、少数族裔,她的着眼点皆是我的兴趣点,而她完成了我望尘莫及的历程,怎能叫人不爱她。

  • 67 鹿梦二 2013-06-11 11:36:04

    那天,有位姐姐说:你不要死磕。你不要想的太清楚。你不要想的太多。你不要为难你自己。你这样下去。。。。。。你要像个正常人。

  • 30 孙乖乖不吃黄瓜 2012-07-20 10:17:18

    真是不理解这种类似机器高速运转的生命意义何在,谁说出类拔萃一定要建立在苦行僧一样的生活上了?梁实秋是个大吃货,鲁迅没事还泡个妞呢!

  • 24 千寻|Scorpio 2012-08-28 22:59:37

    科学家身份的妈妈严谨地记录了张纯如的人生和思想轨迹,及她的坚韧独立热忱专注敏感勇敢美丽。张纯如像一名永不停息的战士揭开了南京大屠杀历史,但她无力解决自己和儿子。她是一道彩虹,美丽而短暂。张妈妈用多页篇幅质疑和强调了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与纯如自杀的关联,而非源于《南京大屠杀》

  • 14 N 2013-11-25 20:53:03

    这本书不断提醒着我,坚持写日记是一种多么受益良多而又弥足珍贵的习惯。死亡的确是生命尽头不可避免的事,但纯如还是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人生几乎没有一分一秒的浪费,相比之下,很多人就算活到了100岁,也不及她36年的生命充实和精彩。

  • 19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7-01-10 18:10:48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纯如的母亲,她和丈夫都在美国高校里工作,都是自然科学家,所以张纯如的家教背景相当不错。从作者主观的叙述中也能看到她成长的环境总体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她最终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精神崩溃,以至自杀,确实令人扼腕。大概这样的结果也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吧?以前我一直以为张纯如的死是由于调查大屠杀幸存者以及翻阅触目惊心史料加上日本右翼势力的人身威胁综合形成的巨大压力,现在才知道张纯如极可能是药物治疗的牺牲品——倘如此则西医之危害也是亟需引起重视和警觉的。但在我看来张纯如的悲剧还有一个原因:美国商业化的写作生产机制对作家的伤害是很大的,我看张纯如的出名过程也觉得似乎她的家人们对此机制的危害性估计不足,他们如果能多读些道家的东西,大概会明白养精蓄锐对作家的可持续发展有多关键。

  • 13 一尾鱼 2013-07-11 12:37:40

    喜欢封面上这张照片,美丽恬静,眼睛里有如诗如画、烟的愁、外人难以觅寻的未知之境。很佩服这个叫张纯如的女子,向这个女子的母亲(也是本书的作者)张盈盈女士致敬,她的这本书除了怀念女儿纯如之外的,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领域:精神健康方面。在某个深夜凌晨,有一个人读此书,痛哭不已。

  • 30 饱老虎 2016-12-22 23:21:45

    看完之后我其实是愤怒的,愤怒这位母亲,亲手把女儿害死,而事到如今仍把罪责认定为抗抑郁药物的不恰当使用上。她从小告诉孩子:你是与众不同的,注定出人头地。为了不让她母亲失望,张纯如活出了一副“不出人头地不配活”的样子,她的压力正是来自与内在攻击。她很优秀,但她一直对自己不满,她没法放松,没法真正享受她正在做的事。她追求的卓越,害死了她。而这个“必须卓越”的内在声音,其实是她母亲的希冀罢了。一个人真的热爱一件事,享受做一件事,是不会不吃不睡的。因为他明白,只有好好吃睡,才有力气继续作这件超有趣的事。天生敏感也不等于一定会得精神疾病,它只不过是一个危险而迷人的禀赋罢了。引导得好的敏感,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 8 橘络 2012-11-05 22:00:12

    每个人都会有自卑or自信的时刻。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其中的度。越过一点。再过一点。也许就进入深渊。母女的亲密无间。在最终却失去了信任。没有办法。能医治的唯有自我。他人做的再多不过徒劳。都算了吧。PS:德国能获得尊重。因为它勇于正视历史并客观反思。日本一味逃避歪曲和抨击。终将失去人心。

  • 13 千姗珊🦩 2013-03-15 15:51:23

    看了半本《如何科学养育孩子指南》后我才反应过来,其实我不应该看这本书而是直接去看张纯如写的那本知名书籍,作者用了一半的篇幅描述了她的女儿从小就是多么的聪明,多么了“美丽的惊人”(必须承认我被这种自吹自擂倒了胃口),在她的笔下张纯如的激情令人钦佩,可也暴露了她的得失心过重,任何一点儿挫折都能使她深受打击(至少她妈是这么写的),所以最终到底是不是医生滥用精神类药物压垮了她,见仁见智吧

  • 9 苏格拉底很闲 2012-06-08 18:17:53

    出乎意料非常好看。如果这不是张纯如,也比那些什么哈佛女孩之类的好看一百倍。可以看出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活轨迹,以及美国的一些教育背景。一些理念我颇为认同

  • 14 yestolife 2012-07-06 11:41:20

    “成功”真的那麼重要嗎?到現在,她的母親還是沒有看到自己家庭教育的失敗。

  • 6 cobblest 2012-12-26 23:23:14

    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从文化,教育,育儿,精神病学角度看同样精彩。

  • 5 文武 2012-07-14 20:09:21

    一个总是在抱怨生命过于短暂时间不够用来成就自己的人最后在青壮年自杀,多么的讽刺。说实话,如果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我会觉得她很annoying。

  • 4 不二 2013-07-08 03:57:56

    典型的中国母亲视角,写的有点啰嗦,而且一直在捧自己,真是的。两星给纯如。

  • 4 lu酱 2012-05-23 19:20:50

    张纯如在自杀前的遇到的可疑事件究竟是真有其事的恐吓还是她的精神病症状被害妄想,已经永远成为一个迷。

  • 4 Mr.Sue 2012-05-31 12:02:02

    看不下去了...除了张纯如对事物有些偏激之外,母亲对女儿过度保护其实也存在问题,自杀真的不是一个原因引起的...这个书还是不建议买。

  • 5 Mia 2012-05-15 16:32:17

    “说出来的话随风而逝。同样,未曾留下记录的生命也会消失,仿佛从来未曾存在过一样。”“当故事就此失传时,我忍不住流泪。”

  • 1 劈头士》睁木 2014-12-05 18:06:22

    多看限时免。张纯如母亲所著。【最后两章的药物治疗细节具有资料性】虽然提供了一些张的成长经历、私人信件等私人细节,但是对于张的著述历程,总觉得依然隔阂。。。她不相信张的自杀是由于残酷题材的写作,而是认为他们家人盲目相信医生,给张服用不恰当的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的副作用本来就会改变人的判断力,从而使体质敏感的张越发失常,饮弹而亡。摘张纯如演讲:“不幸的是,直到今天,仍很少有尊重历史事实地去反映亚洲人生活的电影和书籍。亚洲女性仍被当成妓女或性奴,亚洲的男性仍被看做瘾君子或间谍——要么就是一群怪人。”【原以为张是出国到美国写作的,没想到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买过一本《南京大屠杀》,掉了,不得不在前不久又买了一本。尽快看了吧!还想看她的《华人在美国》,可惜没中译本,只找到英文的mobi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