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唐宋词十七讲》据作者关于唐宋词录音整理而成,大致有几个重点:一是介绍每位作者时都特别注意其风格之特色与其所传达的感情之品质的差别;二是对词之演进和发展之过程的介绍;三是对词之特质及传统词评中两种重要模式的介绍;四是结合了一些西方理论;五是冀望能传达出来一种感发的力量,感受到词作的生动的美感。
作者简介 · · · · · ·
叶嘉莹(1924- ),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19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的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她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目录 · · · · · ·
第一讲温庭筠(上)
第二讲温庭筠(下)
第三讲韦庄
第四讲冯延巳(上)
第五讲冯延巳(下) 李� 李煜(上)
第六讲李煜(下) 晏殊 欧阳修(上)
第七讲欧阳修(下) 晏几道 柳永(上)
第八讲柳永(下) 苏武(上)
第九讲苏轼(下) 秦观(上)
第十讲秦观(下) 周邦彦
第十一讲辛弃疾(上)
第十二讲辛弃疾(下)
第十三讲姜夔(上)
第十四讲姜夔(下) 吴文英
第十五讲王沂孙(上)
第十六讲王沂孙(中)
第十七讲王沂孙(下)
· · · · · · (收起)
第二讲温庭筠(下)
第三讲韦庄
第四讲冯延巳(上)
第五讲冯延巳(下) 李� 李煜(上)
第六讲李煜(下) 晏殊 欧阳修(上)
第七讲欧阳修(下) 晏几道 柳永(上)
第八讲柳永(下) 苏武(上)
第九讲苏轼(下) 秦观(上)
第十讲秦观(下) 周邦彦
第十一讲辛弃疾(上)
第十二讲辛弃疾(下)
第十三讲姜夔(上)
第十四讲姜夔(下) 吴文英
第十五讲王沂孙(上)
第十六讲王沂孙(中)
第十七讲王沂孙(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现在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反省,值得我们思索。在中国的韵文的各类的文学体式之中,有一个传统,就是“文以载道”,读诗也讲究诗教,说“温柔敦厚”是“诗之教也”。我年轻的时候,很不赞成这一套说法,文学就是文学,艺术就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非要让它载道呢?诗歌的本身,有一种感动人心的力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说诗是教化呢? 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我以为一般衡量文学,有两个不同的标准:有的人喜欢用道德和政治的尺寸来衡量文学作品,有的人喜欢用美学的艺术的价值观念来衡量文学作品。一般说来,中国的散文是要求文以载道,中国的诗歌也讲求诗教。“诗言志”,诗者志之所之,是重视它的思想内容,它的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价值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词,我认为是在中国的文学体式之中一个非常微妙的文学体式,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完全没有伦理和道德的思想意识在其中。为什么叫做词呢?其实只是歌词的意思。从隋唐以来,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这种音乐是中国旧有的音乐融会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一种新兴的音乐,词就是配合这些新兴的音乐的歌曲来歌唱的歌词。所以词本来并无深义。词,就是歌词的意思。这种歌词,最早是在民间流行的,后来士大夫们这些读书人,他们觉得这个歌曲的音调很美,可是一般民间的歌词则是比较俚俗的,所以这些文人诗客,就开始自己着手来填写歌词了。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中,词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本来不在中国过去的文以载道的教化的、伦理道德的、政治的衡量之内的。在中国的文学里边,词是一个跟中国过去的载道的传统脱离,而并不被它限制的一种文学形式。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它突破了伦理道德、政治观念的限制,完全是唯美的艺术的歌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小词中的修养境界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唐宋词十七讲"的人也喜欢 · · · · · ·
唐宋词十七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2 条 )




读《唐宋词十七讲》三章,从温庭筠到韦庄
读《唐宋词十七讲》三章,从温庭筠到韦庄,略有所思,小记之。 一、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沧浪诗话》、《人间词话》等著作很早就在我书架上了,但真正理解的句子不多,因为这等评论都很精炼,寥寥数语,含义是极深的,还得有人细细解释才成。 比如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
(展开)

余虽不敏,然余诚也 ——读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选择叶先生的这一句话作为题目,是因为读完这本书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叶先生对于学问这样虔诚的态度,这是一位真正的学者,这是一个在精神上有追求的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我虽然不聪明,但我始终诚恳的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在现在的文化大环境下,这样的学者会给予我们精神力量。她... (展开)> 更多书评 82篇
论坛 · · · · · ·
好多年前的夏天,在南开马蹄湖的亭子里,捧着读这一本 | 来自icewanderer | 1 回应 | 2010-02-14 21:53:41 |
版本 | 来自清清 | 3 回应 | 2010-02-14 21:49:06 |
其实我提供的不是下载信息 | 来自三小王爷 | 2009-11-15 18:14:06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9.2分 4784人读过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7)9.1分 166人读过
-
岳麓书社 (1989年)9.4分 28人读过
-
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992)暂无评分 7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唐宋词十七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绝非~ 2009-11-29 14:57:00
大家手笔,即使讲稿整理也是格调高瞻条理清晰,个人还是最中意冯延巳……
0 有用 软糖 2006-10-30 09:36:25
非常棒
0 有用 盐花 2013-03-27 14:36:44
这本书的前一百多页我读过三遍了(然后就三心二意看别的去了),现在终于把整本书看完了。读诗不能像我这样一曝十寒地读,但也没办法了。
0 有用 熙寧 2005-07-07 01:01:47
我的诗词启蒙之作
1 有用 薇羅尼卡 2008-12-14 10:20:27
其实看多了会有一种重复感觉,但是文学真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会让人心灵充实安稳。
0 有用 倒流河 2023-03-14 06:52:34 德国
读了苏轼的这一章节,还蛮好看的,有时间再拜读其他几位诗词人。另,文中提到的《论苏轼词》怎找不到相关资料。
0 有用 清真之旅 2023-02-25 13:30:47 北京
其实叶先生也是古今词评词论之集大成者,深得顾随大师真传。
0 有用 醉于斗篷之下 2022-12-21 08:41:00 福建
“以无生的彻悟,作有生的事业”在词之言长里感悟精神观照
0 有用 心有猛虎 2022-10-12 10:50:14
王国维是作者的偶像,其实评论风格也类似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0 有用 云水读年 2022-06-10 16:34:09
讲的是欣赏词的方法,收获很大。作者对中西理论的熟悉和深刻理解,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觉弘扬,让人感动而钦佩。会重读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