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林语堂旅居美欧数十年,以英文写出多部传世的经典专著,向西方介绍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该书同作者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纵:叙述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横:展示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艺术的概观或细节。所有这些,尽可能以照片和地图辅助表达,可谓文图并茂,多姿多彩。本书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又一名作。
本书同作者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纵:叙述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横:展示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艺术的概观或细节。所有这些,尽可能以照片和地图辅助表达,可谓文图并茂,多姿多彩。本书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又一名...
林语堂旅居美欧数十年,以英文写出多部传世的经典专著,向西方介绍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该书同作者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纵:叙述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横:展示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艺术的概观或细节。所有这些,尽可能以照片和地图辅助表达,可谓文图并茂,多姿多彩。本书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又一名作。
本书同作者同类专著一样,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纵:叙述北京数千年的历史演变,横:展示北京文化的各个层面---内城与外郛;市区与郊野;皇室与民众;皇宫、御苑、寺庙、佛塔、雕塑、绘画、书法等等艺术的概观或细节。所有这些,尽可能以照片和地图辅助表达,可谓文图并茂,多姿多彩。本书更是国人不可不读的又一名作。
作者简介 · · · · · ·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目录 · · · · · ·
第二篇 四季
第三篇 城市
第四篇 古老的辉煌
第五篇 军阀、皇后和嫔妃
第六篇 皇宫和御苑
第七篇 形式研究:寺庙、佛塔和雕塑
第八篇 线条研究:绘画和书法
第九篇 民众生活
第十篇 信仰和情趣
第十一篇 北京的艺术
附录 北京历史探故明朝元朝金朝
· · · · · · (收起)
"大城北京"试读 · · · · · ·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一个人到北平来住,不知不觉中眼光会宽起来,心胸就会广起来;我常想小孩子最宜在北平养大,便是为此。北平之所以大,因为它做了几百年的首都;它的怀抱里拥有各地各国的人,各色各样的人,更因为这些人合力创造或输入的文化。上海也是五方杂处的都会,但它仅有工商业,我们便只觉得繁嚣,恶浊了。上海人有的是聪明,狡猾;但宽大是他们不懂得的。——朱自清·《北平实在是意想中中国唯一的好地方》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本 -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本
> 全部原文摘录
大城北京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 条 )

前门外的红灯区,由八条胡同组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门外的红灯区,由八条胡同组成。——林语堂 蓟——上谷——燕——幽州——涿郡——范阳——南京——中都——大都——北平——北京(明成祖) 书的英文名字叫《首都北京:七世纪的中国》。行文非常简练和概括,是先用英文写成又自己翻译成了中文。至于成书的年代,林先生说庆... (展开)
写给外国人的《北京旅游指南》

一直喜欢林先生的作品
> 更多书评 12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中文到底是翻译过来的还是林语堂写的呢? | 来自琥珀 | 1 回应 | 2013-09-25 22:17:08 |
这本书不就是前几年出的《辉煌的北京》吗? | 来自丸子大喵能 | 2 回应 | 2013-09-25 22:15:16 |
北京的韵味 | 来自毛儿飞 | 2010-10-28 22:58:01 | |
买了 | 来自leileilong | 1 回应 | 2010-06-06 19:58:51 |
才读几页我就喜欢 | 来自心如风轻 | 2009-11-25 15:51:06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群言出版社 (2010)7.2分 101人读过
-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0)7.5分 53人读过
-
-
群言出版社 (2012)暂无评分 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不能失去的北京城【8.20更新】 (的云)
- 2007购书单 (傅踢踢)
- 北京文化研究參考書 (即非是名)
- 重复书号!? (RMR)
- 旧京残梦 (墨吉)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城北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乌冬 2013-08-26 22:22:43
我是真喜欢这城。(这个版的封面设计好看。里面有至少两处错别字。图文并茂是真心好,可惜印刷质量不好打了折扣。= =
4 有用 1968小金 2008-07-24 13:16:28
林老师的文笔被翻译者给弄2了
0 有用 Jas. 2011-03-27 11:52:41
皇城吾爱
1 有用 海阔天空祝沽笙 2015-03-27 15:43:45
其实内容就是<<辉煌的北京>>,只不过被出版社改头换面,加上很多新老图片,但编辑实在不认真,错讹偏多。林语堂后半生一系列用英文写作介绍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著作大多是面向欧美背景的读者,这一本是我读的第一部,已经隐隐约约看到了就此话题写文章的可能性。
0 有用 Tom 2012-01-03 20:56:52
理发店等候时巧遇。封面上有段话,写的是难以言说的老北京精神。如今,新北京精神八个字概括,真叫人感慨。
0 有用 Ranger 2023-03-24 20:40:38 上海
翻译腔严重,原作是英文写的吧……林语堂既然认为,“一个城市绝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多少代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成就给这个城市留下宝贵遗产,并把自己的性格融于整个城市。朝代兴替,江山易主,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如故”,那么为什么不多着墨于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呢?说到底多少还是有些封建帝王思想在里面;而写书画雕塑的那些章节,又似乎与本书主题有些不搭。当然,书本身还是不乏价值的,这不是一本历史读物,而是... 翻译腔严重,原作是英文写的吧……林语堂既然认为,“一个城市绝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多少代人通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创造成就给这个城市留下宝贵遗产,并把自己的性格融于整个城市。朝代兴替,江山易主,可北京老百姓的生活依然如故”,那么为什么不多着墨于北京老百姓的生活变迁呢?说到底多少还是有些封建帝王思想在里面;而写书画雕塑的那些章节,又似乎与本书主题有些不搭。当然,书本身还是不乏价值的,这不是一本历史读物,而是一部跨越了多个学科领域的通识作品。 (展开)
0 有用 xxx 2023-03-05 22:13:42 北京
大师的文学造诣很高,写了北京的很多方面。
0 有用 九色九路岛主 2023-02-01 15:54:26 广东
重点是林语堂的艺术造诣理解,如动物画、书法解释等
0 有用 罗斯托夫的极光 2023-01-13 06:54:11 湖北
讲古代历史,讲帝国兴衰,讲风俗文化,讲人文情节,越看北京,越向往北京。
0 有用 Laurence 2022-12-08 12:41:43 福建
不如直接去趟北京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