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华沉浮录 1 短评

热门 最新
  • 11 愚公 2014-11-10 21:40:13

    董桥的文章好看。短文尤其好看。简短的书评更好看。没有八股文,不显得学究气。文章中自有一股书生气。

  • 10 笑望江湖 2017-08-22 21:21:0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老董过于卖弄文采了,精雕细琢的旧派文人风骨,尤其是爱引用英国作家的英文内容,还不翻译,偷偷装逼,殖民地的买办气十足

  • 5 || 2015-06-10 16:53:50

    因为某文案大牛推荐所以买了一套,什么鬼啊!!!!!这种东西当博客发都嫌太水,居然还出书,居然还精装!

  • 1 神威 2013-07-14 21:23:49

    休憩196th,董桥这本选的不错,叠床架屋现象很少,文章基本上篇篇有内容有些neta,如果他所有作品都是这个水准,我对此人评价会高出两个层次,虽然全书读完,只是对如何写作不温不火的小短文有了点隐约的认知,没得到更多的东西,但还是很满意的

  • 1 大甜甜~~ 2013-12-22 22:15:49

    那时候的董桥,真是一身英伦味道,雅致到家了。虽然都是些碎屑的东西,但是无一不在闪光。

  • 0 兔子哭了 2013-02-12 16:49:48

    果然是贵一点的论调。

  • 0 歧木零 2014-07-05 09:39:52

    读书笔记的一卷,这部书用特种纸做封面实在有些可惜,因为我恰恰从这些小文章里读出董桥的滋味来,可是装订却那样松散。发现董也是燕山夜话和阅微草堂笔记的爱好者真是愉快,小品集里有谈马克思的文章,过两天再读。

  • 0 乌鸦嘴事务所( 2013-10-29 21:08:45

    專欄集,短小卻有趣。尤其談及名人軼事,諸如羅素的口述寫作牢獄中更見佳作, 撕爛《通鑒》包脂麻,“印度對人類的貢獻是零”……種種,都不禁令人眼界一開之餘忍俊不禁。印象深刻是討論“被”字用法那篇,細想之下,確實,儘管常是如此用法,卻只是追尋語感,原來也是講得出道理的。

  • 0 引愁玉女 2012-08-15 01:00:05

    读董桥的文字,实在忍不住像林妹妹问宝玉的字般:"怎么就写得这样好了?"他的文章真真是他自己说的那样"不长皱纹"!不过他确实对笔下的每个人都评价甚高,有时我不禁想,这样的评价也许是“过”高了,所以少些世俗和人间气儿。

  • 1 静卜 2014-11-12 14:57:41

    逼格高,趣味性强,本月“手不释卷”之选!

  • 0 vivi 2014-04-27 08:16:37

    4.5. 小红被门槛绊倒;潘金莲孝服底下的红裳;嚼杨木,梦小山;文章不长皱纹;留住文字的绿意;是一是二,我佛无说;药渣、药渣!;…… 很久没有读董桥了,这本实在有知识有趣味有诗意又有才情呢。读书,读得开心,便最好。

  • 0 ly的读享生活 2015-08-11 21:22:03

    这本好,自然亲切,没那么甜腻。

  • 0 泥泥 2012-08-19 11:12:06

    内容没话说,好看。但是海豚出版社的编排很让人费解。这套六册的英华沉浮录是95-97年间董桥的专栏集,每篇皆有明确刊登日期。这次大陆出版为什么把时间靠后的两册排在第一和第二册????不知道怎么想的,差劲

  • 0 2012-10-24 23:16:58

    在卓越捡便宜

  • 0 㺯春公子 2013-07-21 20:43:05

    多云读书写字之心会,应皆作者日常所思,信手写来自成文章,笔至浓稠则为审美体验,亦有同与不同、及与未及,如语“学周作人的文章要先学矫情”云,不能不深生叹服;墨色间常引谐闻轶事增加趣味,其中大仲马父子事等,雅俗各有用心,哭笑不能,而美女之答“哪里!哪里!”,前日偶知即见出处,似或有缘;此书中有谈第三卷等事,当是结集版本不同,又略及时闻,知本册之文初见报于西历九六至九七年初

  • 0 金筱书 2012-11-17 19:20:59

    从此对海豚出版社的装帧爱的一发不可收拾。

  • 0 Way 2013-05-18 22:35:49

    这个时代前进的节奏似乎已经与这些细品文藻之美的节奏搭不上调了。我们追数据,跑指标,轰轰烈烈地与生活工作中各种事情着急。有时,多谈风月,少动肝火也不是件坏事儿。短短的,甜甜的,淡淡的,浅浅的。

  • 0 风木 2014-03-12 19:07:53

    还可以,有的文章就像应付专栏

  • 0 红尘一步终 2012-09-22 16:47:40

    文章能寫到這般舉輕若重,萬物生情,是多年才、學、識熔鑄後的稟賦。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