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认真对待尊严
一、从权利到尊严
二、本书结构
三、致谢
第一章 重构儒学——以人格尊严理念为中心
一、引言
二、西方人格尊严理论概述
三、儒家尊严观 (一)儒家君子人格所体现的尊严 (二)人格尊严的规范:个人修身和普世尊重 (三)“耻感文化”的尊严感
四、人格尊严的双重意蕴——走向更为平衡的权利义务观 (一)西方自由主义中的权利至上主义 (二)儒学嬗变——从普遍义务到普遍权利?
五、结论
第二章 从仁政到宪政——诠释“仁”及其现代含义
一、引言
二、“仁”的诠释 (一)孔子著述中的“仁” (二)仁与人性——孟子的道德学说 (三)走向尊严伦理
三、“仁政”的本质及其局限性 (一)福利社会理想 (二)谴责暴政 (三)理性劝君 (四)回归人性:仁政的道德基础 (五)孟子政治理论的缺陷
四、苟子的礼治及其局限性 (一)人性及其道德转化 (二)礼的起源与功能 (三)荀子政治理论的局限性
五、超越仁政 (一)儒家政治传统及其超越 (二)现代含义
第三章 礼、法与和谐——关于德治的功能主义论辩
一、引言
二、法家主义、理性选择及其局限性 (一)古典法家主义及其局限性 (二)“囚徒困境”与国家主义方案的局限性
三、“礼”的社会功能初探 (一)德治——“囚徒困境”的儒家解决方案 (二)君子是如何产生的——人性、礼和教育
四、五四运动及其超越
第四章 在自然法与一般法之间——关于“礼”的宪法学分析
一、宪法是什么?
二、“礼”的宪法学定性 (一)“礼”是“更高的法” (二)基本价值与规范的等级秩序 (三)基本规范的持久性与稳定性
三、“礼”、宪法与社会演变 (一)“礼”与人治 (二)“礼”与平等 (三)“礼”与社会变革
四、进步与稳定——重新与“五四”对话
第五章 平等与尊严——重读《墨子》
一、引言
二、墨家的理念与挑战 (一)墨学对儒学的挑战 (二)墨学精义——功利主义、兼爱与天志
三、墨学中的平等与自由 (一)平等 (二)平民百姓的中心地位 (三)有限政府 (四)墨家和边沁功利主义的区别及共同局限
四、墨家与政治民主 (一)墨学与民主 (二)墨家政治哲学
五、结论——墨学与尊严
第六章 道家的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局限
一、引言
二、“道”与自由 (一)和传统道德决裂 (二)自我作为终极目的 (三)道家世界中的人格尊 (四)通往最小政府之路 (五)道家思想的局限性
三、卢梭——西方道家? (一)卢梭的自然状态 (二)启蒙的腐蚀 (三)走向公民自由 (四)卢梭理论的局限性
四、超越卢梭与道家的局限结语 回归人的尊严 一、人格尊严:中国古典哲学的共同主线 二、走向宪政之路
· · · · · · (
收起)
1 有用 reneryu 2018-11-19 06:04:13
你发表的关于《为了人的尊严》的短评,因为 含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管理规定的内容,已被移除。就引用了作者12年在北大演讲的几句话。
0 有用 昵称 2018-09-27 13:43:51
18书73。张千帆先生签名本,刚看完。人是会思考的苇草,也是有尊严的动物。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4 有用 abby 2013-12-24 10:04:47
【如果某种制度、政策和行为有助于培养、实现或彰显人的德性,那么它就促进了人格尊严;反之,如果它不符合德性的要求,或阻碍任何人培养或实现德性,那么它就贬损了人的尊严。】阿谀拍马盛行就是对上负责制造成的后果吧,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大多数的人已经习惯了做“贱”民,老百姓这个词其实就透着那么点没尊严。所以,虽然社会契约论有很多不足,但人权还是根本,只有人人都有权利意识,才会去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仅仅是靠儒... 【如果某种制度、政策和行为有助于培养、实现或彰显人的德性,那么它就促进了人格尊严;反之,如果它不符合德性的要求,或阻碍任何人培养或实现德性,那么它就贬损了人的尊严。】阿谀拍马盛行就是对上负责制造成的后果吧,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大多数的人已经习惯了做“贱”民,老百姓这个词其实就透着那么点没尊严。所以,虽然社会契约论有很多不足,但人权还是根本,只有人人都有权利意识,才会去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不仅仅是靠儒家的那点道德和修养。中国所谓传统哲学中的仁、礼、法都不是从人人生而有平等出发的,其实礼只是对仁的辅助,至于法,在中国严格执行也只是短暂的一段古老历史。墨家倒算是有平权的底子了,可惜其“兼爱”“非攻”太过理想化,所以从来没有能在哪朝哪代施行过。至于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更是天方夜谭了。说到底,天赋人权,但 (展开)
2 有用 Fleurs.哼哼 2017-11-09 22:43:40
就我的阅读视野,现世的高校老师中,张教授称得上是比较有骨气的。(一来可能我的阅读范围窄,二来就现况,确实很多学者处于一种敢怒敢衰不敢言的心态,说犬儒也可以。)从历史,法律,哲学,政治四种角度混合,洞若观火,以古论今。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但某些地方稍感过激。
8 有用 迅疾 2012-06-27 15:52:01
比起某些剑走偏锋的儒家政治理论研究,受过正规学术研究的张千帆老师的研究更符合学术规范,更踏实。但是我还是有一个批评,张老师似乎并没有选择最精致的西方理论作为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