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无政府状态》的原文摘录

  • 低毁文化者将.文化说成是受到好奇心的驰动,有时甚至还说那纯粹是排斥他人的孤傲和虚荣。被看作炫耀半瓶子醋的希腊文和拉丁一文的所谓文化,不过是产生于求知的好奇心;它之所以受到尊崇,完全是自大和无知在作祟,或者是因为它成社会和阶级等第的标志,就像徽章或头衔一样,能将拥有者与无徽无头衔的人群区分开来。但没有哪个严肃的人会把这个叫做“文化”,或认为这样的文化有任何价值。严肃的人对文化的定位评价完全不同,为了找到这样的文化的真正根基,我们必须找到文化的动因,而表达动因的用语可能是很含混的,模棱两可的。“好奇”便是这样的一个动因。 (查看原文)
    Manchild 3赞 2013-04-23 14:08:11
    —— 引自章节:全书
  • 人类是个整体,人性巾的同情不允许一位成员对其他成员无动于衷,或者脱离他人,独拿完美之乐;正因为此,必须普泛地发扬光大人性,才合乎文化所构想的完美理念。文化心目中的完美,不可能是独善其身。个人必须携带他人共同走向完美,必须坚持不懈、竭其所能,使奔向完美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若不这样做,他自身必将发育不良,疲软无力。在这一点上,文化与宗教.又一次为我们规定了同样的义务,而威尔逊主教说得再妙不过:“倡导神的国度即增进、促成自身的福扯。 然而,完美最终应是构成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所有能力的和谐发展,这是文化以完全不带偏见的态度研究人性和人类经验后所构想的完美;某一种能力过度发展、而其他能力则停滞不前的状况,不符合文化所构想的完美。在这一点上,文化超越了人们通常所认识的宗教。 (查看原文)
    Manchild 3赞 2013-04-23 14:08:11
    —— 引自章节:全书
  • 可海德公园的骚动是多么不同!参与者是我们的血肉同胞,他信奉新教,天性使他行我们之所行,恨我们之所恨,爱我们之所爱,他能感觉到桁架工厂的象征力量,对他来说问题的核心是薪水。但尼尔•古奇爵士对斯温顿的工人怎么说来着?那句美妙的话我珍视为古奇太太的黄金准则,或说是神谕“你们要完全”的英文翻版。但尼尔•古奇爵士少年时每日清晨外出上工,他母亲都要对他说一遍:“永远记住,亲爱的但,你应盼着有朝一日当上那厂子的经理!”(21)这条结出了丰硕成果的至理名言也完全可以照耀在海德公园暴民的心田,成为他一生的指路明星。他不会不切实际地去空想革命和社会改革,当然,他也愿意他的阶级来统治,正如贵族和中产阶级都愿让各自的阶级统治一样。但是这时我们的社会机器出了点毛病,在我们天堂般的工业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中心,有许多人互相争夺起对方嘴里的面包来。这时暴民还没怎么找到自己的运行轨道,还没踏下心来做事,那他就来点儿个人自由吧,爱上哪儿就上哪儿,爱在哪儿集会就在哪儿集会,想吆喝就吆喝,想推推搡搡就推推搡搡。暴民和我们大家一样——和贵族乡绅、中产阶级的不同政见者一样,心目中并没有国家的概念,没有作为国民集合体、共同体性质的国家政府,没有以全民的(不光是其他人的,也是暴民的)更高的理智和判断力的名义、对任何个体的放任自由加以控制的这样一种概念。他看到富裕的贵族阶级把持了政府机构,因此,如果制止他将海德公园变成嘈杂喧哗之地,或不让他阻塞街道,他便说是受到了贵族的屠戮。 (查看原文)
    Manchild 3赞 2013-04-23 14:08:11
    —— 引自章节:全书
  • 念及于此,我常常纵容自己,想像着用野蛮人来称呼贵族阶级。我们大家都领受过野蛮人的洪恩,他们曾为元气丧失殆尽的欧洲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振兴。⑦众所周知,野蛮人优点卓著。在英国,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野蛮人的后代,对他们从来不抱偏见,不像拉丁民族,他们那里偏见盛行。野蛮人带来了现代意义上的强健的个人主义,带来了张扬个人自由的激情。对于布莱特先生来说,这就是英国生活的核心思想,我们英国人无论如何是不愁缺少这份激情的。这激情的堡垒、其天然的所在是拥有头衔的世袭贵族,作为他们的继承者的贵族阶级也相应地、显著地表现出这种激情;⑧他们的行为树立了榜样,又为全体国民所取法,而后者的血液里本来就沸腾着张扬个人自由的激情。 (查看原文)
    Manchild 3赞 2013-04-23 14:08:11
    —— 引自章节:全书
  • 第二件应牢记的事情,我已多次提到。无论作为野蛮人、非利士人还是群氓,我们无一例外地认为,让寻常的那个我能够随心所欲便是幸福。寻常我之所欲自然因个人归属的阶级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这个我也有严肃、认真和轻松、随意之分,但是,它却始终只不过是手段工具而已。野蛮人严肃起来重视荣誉、希望受人尊敬,轻松随意的时候喜欢户外运动和寻欢作乐。有一类非利士人严肃起来喜欢走火入魔,喜欢生意经和赚钱,放松的一面则喜欢舒适和茶话会。另外一类非利士人认真时喜欢毁坏机器,⒁轻松时则喜欢搞代表团或听奥德格演讲。⒂群氓严厉时喜欢大喊大叫,推推搡搡,打打砸砸,轻松起来则喜欢喝啤酒。 (查看原文)
    Manchild 3赞 2013-04-23 14:08:11
    —— 引自章节:全书
  • 尽管如此,两者追求这一目标的做法却相去甚远。希腊精神最为重视的理念是如实看清事物之本相;希伯来精神中最重要的则是行为和服从。差异是无论如何抹杀不了的。希腊人对肉体和欲望的不满在于它们妨碍了正确的思考,希伯来人则认为肉体和欲望阻碍了正确的行止。“没有异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为有福”;“敬畏耶和华,甚喜爱他的命令的,这人便为有福。”⑤这就是希伯来的幸福观。对于以热情和执着的精神追求幸福的希伯来人来说,这个观念只会让他欲罢不能;众所周知,他从律法中拉出一张诫命之网,将整个人生团团围住,控制其分分秒秒,控制每一次冲动,每一个行动。希腊的幸福观则在法国大道德家的话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C'est le bonheur deshommes,”⑥——人何时得到幸福?当他们厌恶邪恶之时?——不;当他们日日夜夜按照主的律令进行修炼之时?——不;当他们逐日临近死亡之时?——不;当他们手拿棕树枝走在新耶路撒冷之时?⑦——不;“quand ils pensent juste”——当他们能正确地思想,当他们的思想撞击出火花的时候,就是感到幸福之时。在希腊和希伯来观念的背后都是人生来就有的追随天道和神的意旨、追求普遍秩序的欲望,总之,是对上帝的热爱。但不同的是,希伯来精神一旦抓住了某些有关普遍秩序的朴素的、基本的默示,便以无比的认真和十足的干劲去领悟并遵循其中的道理,而希腊精神的特点则是以灵活的方式密切关注普遍秩序的整体运行,生怕疏漏了任何局部,生怕为了某一局部而不顾另一局部,它不会在有关普遍秩序的某种默示上驻足不前,哪怕是根本性的默示。澄澈的头脑,自由的思维,这便是希腊式的追求。希腊精神的主导思想是意识的自发性,希伯来精神的主导则是严正的良知。 基督教丝毫没有改变希伯来精神将行置于知之上的基本倾向。克制自我,奉献自我,追随上帝的而不是个人的意旨,服从——这是基督教的根本思想,也是我们... (查看原文)
    Manchild 3赞 2013-04-23 14:08:11
    —— 引自章节:全书
  • 我们赞扬了文化,证明文化在当前形势下,在四周的混乱环境中,能起何种特殊作用。出路看来就是文化;文化不仅能通向完美,甚至只有通过文化我们才会有太平。……这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造成现在的混乱局势,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迄今为止统治社会的阶级或集团——野蛮人或非利士人——缺乏对健全理智的信仰,不认为最优秀的自我才是至高无上的;是由于长期以来他们赖以统治社会的组织机制——他们在这些机制中只是张扬和表达其普通自我——已无可避免地式微了,瓦解了;是由于这个社会——良知告诉他们,这是他们用普通自我而不是健全理智造就的,并仍然用普通自我统治着的社会——经历激烈的震荡时,统治者缺乏果敢,不能坚决制止颠覆者的活动。我们则相信健全理智,相信我们不但应该、而且可能提炼出最优秀的自我并提高其地位,相信人类会朝着完美前进。我们认为,社会的基础架构是上演人类走向完美之壮举的大舞台,因而是神圣的。不论谁在管理这个社会,不论我们多么想赶走他们,不让他们继续管理下去,但只要他们还在任期内,我们就要坚定地、一心不二地支持他们制止无政府状态的蔓延和混乱的局面。这是因为没有秩序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就谈不上人类的完美。 ……在街头举行大游行,强行闯入公园等等,诸如此类的行动即使打着支持美好的意图的名义,也应该毫不手软地严禁和镇压。允许如此行动,造成的损失会大大超过收获。如果人类想要使现有的任何宝贵的、持久的事物发展和成熟起来,或者说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宝贵的耐久的基础,那就必须要有国家,国家的法律必须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有一套维持公共秩序之强有力的持常的程序。因此,在我们看来,无论由谁治理国家,国家的基础架构本身及其外部的秩序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因教育我们对国家抱着希望,为国家规划未来的蓝图,而成为无政府主义的死敌。我们信仰健全理智,对人类走向完美抱有信念,并为此目标而不辞劳苦;我们这样做时,就会对健全理智的概念有... (查看原文)
    夜浣瞳 1赞 2019-07-28 23:59:11
    —— 引自第171页
  • 一旦如此领悟文化,即意识到文化不仅致力于看清事物本相,活得关于普遍秩序的知识,而这种秩序似乎就包含在世道中,是人生的目标,且顺之者昌,逆之者哀——总之是学习神之道——我说了,一旦认清文化并非只是努力的认识和学习神之道,并且还要努力付诸实践,使之通行天下,那么文化之道德的,社会的,慈善的品格就显现出来了。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1:25:01
    —— 引自第9页
  • 宗教是人类努力中最伟大最重要的成果。 宗教说:神的国就在你们心里;同样,文化认为人的完美是一种内在的状态,是指区别于我们动物性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性得到了发扬光大。人具有思索和感情的天赋,文化认为人的完美就是这些天赋秉性得意更加有效,更加和谐的发展,如此人性才获得特有尊严,丰富和愉悦。如我以前所说“人类精神的理想在于不断扩充自身,扩展能力,增长智慧,使自己变得更美好。要实现这一理想,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帮手,这就是文化的真正价值。” 必须普泛地发扬光大人性,才合乎文化所构想的完美理念。文化心目中的完美,不可能是独善其身。每个人必须携带他人共同走向完美……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1:29:39
    —— 引自第10页
  • 然而,完美最终硬是构成人性之美和价值的所有能力的和谐发展,这是文化以完全不带偏见的态度研究人性和人类经验后所构想的完美;某一种能力过度发展,而其他能力则停滞不前的状况,不符合文化所构想的完美。在这一点上,文化超越了人们通常所认识的宗教。 ……文化是探究完美,追寻和谐的完美,普遍的完美,如若完美在于不断的转化成长,而非拥有什么,在于心智和精神的内在状况,而非外部的环境条件…… ……完美是心智和精神内在状况的理念与我们尊崇的机械和物质文明相抵牾……完美是人类大家庭普遍的发展的理念与我们强烈的个人主义相抵牾……完美是人性各方面之和谐发展的理念尤其与我们缺乏灵活机动的特性相抵牾……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1:36:18
    —— 引自第11页
  • 对机械工具的信仰乃是纠缠我们的一大危险。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1:48:19
    —— 引自第12页
  • 文化以美好与光明为完美之品格……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1:53:25
    —— 引自第16页
  • 只有当文化像诗歌一样,用平实而不矫揉造作的语言,意志坚定地以全面完美之人性的理想来衡量这些宗教组织时,批评的声音方能文达于世人。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2:52:46
    —— 引自第19页
  • 文化的有关完美的观念,才是新生民主力量的真正需要;比起拥有选举权的幸运,或者创建工业的神奇业绩等等,新生的民主力量远为需要的是文化为我们树立完美的标准,既更加丰富的精神活动。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3:01:56
    —— 引自第27页
  • 文化做的是同样的事,它将注意力引向人类活动自然形成的潮流及其持续的东西,而不让我们只相信某一个人和他所作的事情。文化不只使我们看到这个人的长处,还使我们看清他身上必然存在的许多局限和只属于一时的特点。 (查看原文)
    长颈鹿小姐。 2011-01-30 04:08:18
    —— 引自第28页
  • 我们有了最亮的光就勇往直前,却不去留意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亮的光,不去花力气搞清那是否真是光明而不是黑暗。 (查看原文)
    Carrot 3回复 2赞 2011-02-26 14:51:53
    —— 引自第92页
  • 如果说人类可以由着自身天生的低级趣味自行其是、变出无穷的花样,而上帝倒是应该神秘地引导人的趣味走上正道,逼着它去欣赏、热爱崇高,那么,如此要求上帝是不是有点过分了? (查看原文)
    Carrot 3回复 2赞 2011-02-26 14:51:53
    —— 引自第92页
  • In general, it is summed up as being not practical, or,––as some critics more familiarly put it,––all moonshine. 总之,它被概括地说成不切实际,一些评论者还说得颇为贴切:婆娑月影,一席清谈。 (查看原文)
    Carrot 1回复 2赞 2011-02-26 15:45:34
    —— 引自第36页
  • 我们叫做非利士人的,就是那些相信日子富得流油便是伟大幸福的明证的人,就是一门心思、一条道儿奔着致富的人。文化则说:“想想这些人,想想他们过的日子,他们的习惯,他们的做派,他们说话的腔调。好生注意他们,看看他们读些什么书,让他们开心的是哪些东西,听听他们说的话,想想他们脑子里转的念头。如果拥有财富的条件就是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那么财富还值得去占有吗?” (查看原文)
    牛青李摇棍年大 2012-12-19 16:25:58
    —— 引自第15页
  • 暴民和我们大家一样——和贵族乡绅、中产阶级的不同政见者一样,心目中并没有国家的概念,没有作为国民集合体、共同体性质的国家政府,没有以全民的(不光是其他人的,也是暴民的)更高的理智和判断力的名义、对任何个体的放任自由加以控制的这样一种概念。他看到富裕的贵族阶级把持了政府机构,因此如果制止他将海德公园变成嘈杂喧哗之地,或不让他阻塞街道,他便说是受到了贵族的屠戮。 (查看原文)
    牛青李摇棍年大 2012-12-22 12:56:11
    —— 引自第47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