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剑(上下)的书评 (48)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看《碧血剑》是小学二年级的寒假,过完了热闹的春节年,爸爸妈妈又恢复了正常的上下班,我一个人蜷在箭道街五楼卧室的长沙发上,似懂非读地读我的第一本金庸小说。 后来我又读了几遍《碧血剑》,但这一次,我只记住了何红药。不是那个鸠皮鹤发的老太婆,而是那个巧笑倩...
(展开)

风云席卷不比如花美眷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文物礼义之邦2.英雄出场的惯用手法3.打斗描写具画面感4.江湖5.十段锦6.剑乃利器,以之行善,其善无穷,以之行恶,其恶亦无穷7.胜固欣,然败亦喜8.矫矫金蛇剑 翩翩美少年9.极端仇恨性,理想主义者10.不看成双,只看孤单11.打斗精彩纷呈,流光溢彩12.完美英雄式人物13.武学要... (展开)
全书精华是后附的《袁崇焕评传》
全书最精彩的地方是后面所附的《袁崇焕评传》。金大侠对袁崇焕的确是敬仰有加,这篇短短的袁崇焕评传,实在是可以抵过《碧血剑》小说正文的洋洋洒洒几十万字。窃以为,废《碧血剑》而留《袁崇焕评传》即可。
(展开)

功高明主眷,心苦后人知
如果我是一个历史老师,那么在教授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一定会很乐于向学生们推荐读一读金庸的武侠小说。 和其他金庸小说类似,《碧血剑》的背景历史大部分也是写实的,那就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崇祯时代。 读小说总是比看正儿八经的历史书要有趣得多,读完了《碧血剑》,对那段...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