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衣 短评

热门 最新
  • 19 安提戈涅 2014-01-01 20:31:31

    中国的作家还能再粗糙点吗?简介写的比书好看,而某些书评就直接在自己的概念世界里意淫的很开心了。

  • 10 巴里 2012-08-05 19:14:23

    怎么这么糟糕!!!!

  • 8 南木 2013-02-16 16:01:40

    江郎才尽!格非越来越让人失望,先锋派成了低俗派。

  • 12 林森 2015-04-19 17:22:44

    《隐身衣》里有许多悬而未决的地方,例如崔梨花和蒋颂平到底发生了什么?女人说她是人质,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剩余的二十六万是谁打的?丁采成到底死没死?当然格非写的不是推理小说,他在结尾也写得很明确“如果你不是特别爱吹毛求疵,凡事都要去刨根问底的话,如果你能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改掉怨天尤人的老毛病,你会突然发现,其实生活还是他妈的挺美好的。不是吗?”因为生活就是这样无根无底。虽然这个阶段的格非已经不走先锋路线了,但是这种“挖坑不填,设问不答”的秉性还是深深刻在他作品的骨头髓里。另外本书作者给我了一个启发,要想古典音乐炫学又不至于写崩,做胆机这种职业真是一个极好的选择!可乡土可高端,好用。

  • 6 岚行 2012-08-04 18:48:51

    过酸的讽刺,受害者立场,小说拗成音响发烧友的喋喋不休和不可尽信的古典碟评,这三点就够败兴。当然,这世界有太多没捅破的窗户纸没完成的拼图,但不用说我们都这么与其同在,没人活得全然清明,难得糊涂教义不过摒除执。况且拥抱没有魅力只有秘密的危机?请问问本能先。所以世俗和超现实它两头不靠谱

  • 5 大甜甜~~ 2013-03-25 19:13:54

    一个小时读完。所谓隐身衣,其实是小说主人公的角色问题。完全脱节于社会正轨的他,反而看到了社会的背面,而这些东西,本来是要用脉脉温情遮起来的。意思不错,但写得太单薄了,后面部分难免被讥为故弄玄虚。我真担心清华教授的生活会吞噬了格非的才情。

  • 4 一个小标点 2013-06-15 18:30:35

    流畅,好看,字也少,才八九万字吧,愣凑了快二百页出来,封面和插图都花花绿绿的。这本里格非可劲儿秀了一把古典音乐知识,过了把干瘾。大学时看先锋小说还心怀崇拜,以为特点是设悬念啊叙事空缺啊智力游戏啊,现在大了知道了,也就是……挖坑不填。P35黑了两种知识分子,P137页黑了郎朗,黑得一手好黑。

  • 4 oasistrokes 2016-05-16 16:13:20

    格非幸不幸福我不知道,不过那些私生活不太幸福的中老年文学研究者,似乎都对格非近些年的作品赞誉有加,尤其是《春尽江南》和《隐身衣》,说白了就是欲求不满的世俗心在小说的意淫中得到了满足,无关治学,无关信仰,无关品味。

  • 2 恶鸟 2012-06-11 13:51:57

    最近读了几个原来喜欢的先锋作者的书,恍诺隔世了,是时代在变,还是我在变?

  • 3 2014-03-28 18:13:12

    叙事方式是喜欢的不过字里行间优越感不能躲。结局有点突兀有种想升华却不伦不类的感觉……

  • 3 苏木 2012-06-11 08:46:15

    (相信自己,这不是一部好小说。)中篇的架构倒是符合故事的容量,但我仍然不能接受的是所谓当代人与当代社会的“距离感”,这永远只是表面的,“距离感”之下是批判性,有“距离感”而无批判性比无“距离感”而有批判性可怕得多。

  • 3 其安 2016-01-10 05:51:10

    音响师奇遇记

  • 3 欢乐分裂 2012-07-25 09:43:43

    这个掐头去尾隐晦留白、有意神秘的短短故事,满心可以成为五星,但正如全书核心所在“事若求全何所乐”,格非并无野心铺开宏大叙事,只强调一片虚幻幽寂氛围中凸显的情、景、人片段;同样探讨生死、追求精神高洁,格非比马原更讨巧。

  • 1 逍遥兽 2012-08-14 14:21:30

    各种未解之谜,各种凉薄与亲热

  • 2 大瘦瘦 2013-01-15 13:33:08

    从现实主义转到哥特诡异,就像资本主义席卷了工业手艺,据说那些留白的人物会在格非后面的作品中提到

  • 3 其来有自 2012-06-01 23:10:20

    隐身衣的妙处就在于写实和哥特相结合,不完成,却非常值得玩味。第二次在再读,依然会觉得无比揪心和恐惧,这就是冒险的里程。

  • 1 文泽尔 2013-08-17 22:25:37

    延续乌托邦三部曲的乌托邦想像 但又不及其中任何一部 整体和春尽江南类似 都是当代故事 端午诗人身份和资深胆机师类似 神秘人和守仁类似 发小和吉士类似 母亲和母亲类似 妻子和妻子部分类似 毁脸女和绿珠类似 无论怎么看都是春尽江南的简约版 却各方面都不如了

  • 3 Toddler 2012-06-27 16:56:02

    技术上不错,但格非对所谓知识分子的嘲讽透着一股自以为站在"群众立场"上并很懂得生活的恶心劲儿。

  • 2 袖手人约翰 2012-07-30 16:13:22

    第二次出现“事若求全何所乐”时一惊,达观的态度亦或九重种姓之下的妥协。崔作为两大版块的中介者为叙事提供空间,展现出“恶俗家庭伦理剧”与“淫靡权谋死亡”的双重现实主义氛围。关于姓名的隐喻,绿珠或暗示花家舍与金谷园的重叠,而丁采臣授首的死亡气息在繁复的渲染之下显出那个世界的恐怖。

<< 首页 < 前页 后页 >